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耳后皮瓣的解剖特点及其在颜面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回顾以颞浅血管为蒂的耳后轴型岛状皮瓣的解剖特点及在颜面修复中的应用评价。在解剖基础上应用显微外科操作技术重建眼窝8例,鼻,耳缺损及其它颜面畸形修复11例,除2例发生小面积皮瓣坏死外其余全部成活。皮瓣色泽与颜面一致,供瓣区隐蔽,再造穹窿宽敞,便于义眼的安装和配戴。认为该皮瓣血供可靠,血管蒂长,在修复颜面软组织缺损和器官再造方面是临床最佳的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2.
回顾以颞浅血管为蒂的耳后轴型岛状皮瓣的解剖特点及在颜面修复中的应用评价。在解剖基础上应用显微外科操作技术重建眼窝8例,鼻、耳缺损及其它颜面畸形修复11例。除2例发生小面积皮瓣坏死外其余全部成活。皮瓣色泽与颜面一致,供瓣区隐蔽,再造穹窿宽敞,便于义眼的安装和配戴。认为该皮瓣血供可靠,血管蒂长,在修复颜面软组织缺损和器官再造方面是临床最佳的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3.
颞浅血管为蒂的耳后岛状皮瓣再造眼窝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1988年10月以来,应用以颞浅动脉为轴型血管的耳后皮瓣岛状移位,进行眼窝再造6例,术后皮瓣全部成活,疗效满意。该皮瓣供区隐蔽,蒂长,瓣薄,血供可靠,成活率高,是眼窝再造的理想材料。文中介绍了皮瓣的设计和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耳后皮瓣及耳廓组织瓣转位修复颜面部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在30例标本上观察了耳后皮瓣及耳廓的血液供应。耳后动脉供应该瓣。并与颞浅动脉顶支有丰富的吻合。耳廓外侧面前部由颞浅动脉供应,后部及内侧面均由耳后动脉供应。讨论了临床应用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5.
吻合血管的逆行游离耳前皮瓣移植修复鼻部分缺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旨在设计以颞浅动脉远端为蒂的逆行游离耳前皮瓣进行吻合血管的移植一期修复鼻部分缺损。方法本组共3例,1例为鼻尖缺损,1例为右侧鼻翼缺损,1例为鼻尖缺损、右侧鼻翼完全缺损及左侧鼻翼不完全缺损。术中将游离逆行耳前皮瓣的颞浅动、静脉分别与鼻唇沟部面动、静脉吻合,其中1例急诊患者颞浅静脉是与下睑伤口的一条静脉吻合。结果逆行游离耳前皮瓣大小范围为3.0 cm×2.5 cm~6 cm×2 cm,血管蒂长5~6 cm。3例患者皮瓣均成活,再造的鼻尖、鼻翼外形逼真,皮肤色泽、质地与鼻部皮肤接近。耳前供区切口隐蔽不遗留明显瘢痕。结论耳前皮瓣皮肤颜色、质地与鼻部接近,皮瓣血管蒂长,不需要血管移植,可通过显微外科技术一期修复鼻部分缺损,该皮瓣也可用于面部其他皮肤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一种较好的修复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方法手术分两期进行。一期手术时,以颞浅动静脉为蒂,掀起颞顶浅筋膜岛状瓣,沿同侧发际线切开,在耳后乳突区皮下剥离,形成适当大小的囊腔,将颞顶筋膜瓣转移至囊腔内,适当固定,于筋膜瓣下放置皮肤扩张器;扩张完毕后,取出扩张器,以颞浅动静脉为蒂,掀起耳后乳突区预制岛状筋膜皮瓣,用于面部皮肤缺损的修复。结果自1999年以来,临床应用9例,其中面部黑痣2例,面部血管瘤2例,面部瘢痕5例。颞顶筋膜岛状皮瓣蒂长5.5~7cm,平均6.2cm,筋膜瓣面积4cm×3cm~7cm×7cm,平均5.7cm×4.9cm,预制筋膜皮瓣面积为5cm×5cm~8.0cm×7.5cm,平均6.4cm×6.1cm;术后皮瓣全部成活,供瓣区直接拉拢缝合者5例,另行皮片移植修复者4例。结论颞顶筋膜皮瓣血管蒂长,转移方便,血运丰富,耳后乳突区皮肤在质地、色泽、厚度等方面均与面部皮肤最为接近,是一种良好的修复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63岁,于7年前(1998年)发现左耳廓对耳轮处约绿豆大小的褐色肿块,自认为是黑痣,未予以重视,后肿块缓慢增大,至近期增大成蚕豆大小,遂来院就诊,全病程中无疼痛及其它不适感。检查:一般情况良好,心肺正常,无慢性疾病史。左耳廓对耳轮中部1/3处见2cm×2cm大小的黑褐色肿块(图1),侵及耳轮内侧缘,高出皮面0.5cm,界线清楚,肿块表面粗糙,呈疣状增生,实性,质韧,无压痛。诊断:左耳廓脂溢性角化病。术后病理检查:脂溢性角化病。手术方法皮瓣设计:沿左颅耳沟方向为皮瓣纵轴,以该轴为中心向两侧各取1.3cm宽皮瓣,皮瓣蒂部在耳垂后方,皮瓣上缘平左耳…  相似文献   

8.
9.
耳后皮下组织蒂皮瓣在耳前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耳后皮下组织蒂皮瓣在耳前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2006年5月~2010年10月间,应用耳后皮下组织蒂皮瓣修复耳前缺损32例。于耳后及乳突区设计耳后皮下组织蒂皮瓣,按设计线切开皮肤,自皮瓣远端开始向周围潜行分离形成皮瓣,旋转修复耳前缺损。结果:应用此法修复耳前缺损32例,切口均Ⅰ期愈合,皮瓣全部成活,术区平整,耳部形态满意,远期瘢痕不明显。结论:耳后皮下组织蒂皮瓣修复耳前缺损,方法简单,手术效果肯定,能达到良好的美学效果,是一种较理想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一种修复全耳垂缺损的方法.方法 在耳轮脚前上方切取由颞浅虹管供血的岛状皮瓣,通过皮下隧道转移自相折合修复全耳垂缺损畸形.结果 自1999年以来,于临床应用6例,术后皮瓣全部成活,无并发症发生,耳垂外形良好,色泽自然.随访3个月至1年,无需二期修复,所有患者对再造耳垂形态满意.供区瘢痕不明显.结论 利用耳轮脚前上方颞浅血管岛状皮瓣修复全耳垂缺损,是一期全耳垂再造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