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数字化技术在口腔种植领域迅速发展,口内数字化印模技术作为数字化流程中的重要部分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传统印模技术相比,口内数字化印模在临床操作效率、患者就诊体验、模型储存等方面表现出明显优势,同时也面临着数据拼接处理精度不足、软组织还原度低等问题。该文针对口腔种植修复中口内数字化印模技术的发展、特点及其应用现状与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进一步指导其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下颌前突畸形是由于下颌骨发育过度而致下颌角增大 ,下颌支下颌体的长度有不同程度增大 ,而造成下颌前突或开牙合畸形 ,并影响咀嚼和发育 ;在生长发育期一般常采用口腔正畸的非手术疗法矫正 ,对正畸无效或严重畸形的病员只有通过手术改善。我科近年来采用改良式口内矫正下颌前突 ,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 2例中男 7例 ,女 5例 ,年龄 2 2~ 3 8岁。其中 ,下颌前突伴偏颌 2例 ,下颌前突伴轻度开牙合 1例 ,术后效果满意。1 .1 术前准备X线头影测量判断出下颌前突的程度及对上颌的关系 ,以确定所需移动下颌骨的距离 ,为下颌前突术前设计和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研究口内数字化扫描仪多次扫描的重复性来评价其扫描精度。方法:根据原始研究模型上牙备后基牙的分布不同分为5小组(1.右侧上颌中切牙为牙备后形态,余牙完整;2.右侧上颌第一磨牙为牙备后形态,余牙完整;3.右侧上颌中切牙和尖牙为牙备后形态,上颌侧切牙缺失,余牙完整;4.右侧上颌7颗牙齿为牙备后形态,左半侧完整;5.上颌全部牙齿为牙备后形态)。实验组中,每一小组的研究模型均用TRIOS口内扫描仪10次;对照组中,每一小组的研究模型先分别翻制10副石膏模型,再用3Shape口外扫描仪扫描。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得到扫描生成的50个STL三维图像文件,将总共100个STL文件通过Geomagic Studio 12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来评价两组扫描的重复性和精度。结果:实验组(口内组)3D标准偏差分别是第1小组:13.33μm,第2小组:7.0μm,第3小组:16.33μm,第4小组:41.56μm,第5小组:88.44μm。对照组的3D标准偏差分别是第1小组:14.89μm,第2小组:8.67μm,第3小组:24.33μm,第4小组:14.22μm,第5小组:12.67μm。实验组和对照组的3D标准偏差在第2,3,4,5小组中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口内数字化印模扫描精度随着牙弓扫描范围增大而降低,其在扫描范围小于半个牙弓时表现出的精度符合临床要求;而口外台式扫描仪在扫描任意范围牙弓时均表现出较好的精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应用口内扫描仪采集数字化牙颌模型与硅橡胶石膏模型测量之间的差异性.方法 选择口腔正畸科门诊初诊患者共30例,分别制取上下颌硅橡胶印模并灌制成超硬石膏模型;并用口内扫描仪(Trios,3Shape,丹麦)获取数字化模型并记录上下颌口内扫描时间.对口内数字化模型和石膏模型的牙齿宽度,牙弓长度、宽度,Spee's曲度进行测量,应用配对t检验分析各测量项目在两种模型测量的差异,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上下颌扫描时间、上下颌拥挤度的差异;重复测量计算组内相关系数(ICC)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 两种模型上测量包含第一磨牙以前所有牙齿宽度,牙弓长度、宽度,Spee's曲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重复测量ICC大于0.90.口内扫描时间上颌(411.9±162.2)s明显大于下颌(290.8±94.9)s,(P<0.001).结论 口内扫描获取的数字化模型与传统石膏模型测量之间无明显差异,有望在今后替代石膏模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检测基于口内数字化印模制作的全瓷单冠的适合性,为口内数字化印模在牙体缺损中的临床应用提供数据参考。方法 选择右下第一磨牙全冠树脂标准预备模型作为实验对象,实验组采用口内扫描法,对照组使用传统硅橡胶印模翻制石膏模型,再通过口外扫描仪扫描石膏模型,两组分别扫描10次。通过数字切削加工技术制作全瓷冠共20个。利用硅橡胶薄膜法测量内冠的内部适合性和边缘适合性。结果 实验组的全瓷单冠在近中边缘(49.04±19.71)μm、近中轴转角(210.52±55.65)μm、面中点(313.34±83.97)μm的适合性优于对照组[近中边缘(80.08±31.76)μm、近中轴转角(371.14±104.62)μm、面中点(441.60±171.21)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余位点实验组[近中轴面中点(126.51±35.29)μm,远中轴转角(281.09±95.22)μm,远中轴面中点(94.65±23.81)μm,远中边缘(80.99±37.85)μm]与对照组[近中轴面中点(114.48±23.23)μm,远中轴转角(379.19±149.39)μm,远中轴面中点(109.06±31.45)μm,远中边缘(81.64±24.57)μm]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口内扫描法制作的全瓷单冠其适合性可满足临床要求。  相似文献   

6.
目的 系统评价口内扫描数字化印模(IDI)技术对固定修复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Medline(Ovid)、EMBASE、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以及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关于IDI对口腔固定修复治疗临床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各数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本科实习医师制取硅橡胶印模及数字化口内扫描印模的教学实践,对比2种取模方式的操作时间、学习的难易程度和患者的接受程度等。方法:6名本科实习医师分别作为医师和患者进行取模练习,由专人记录操作时间,并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记录患者满意度。采用SPSS 2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取模时间、学习总时间、总体舒适度方面,硅橡胶印模优于口内扫描印模,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硅橡胶取模,患者的就诊体验更好。采用口内扫描印模技术,需要医师具有更熟练的操作技能。应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实习医师可以更好地学习到不同取模方式的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8.
杨婷  唐婉容 《口腔医学》2022,42(3):284-288
数字化印模是一种高效、便捷的新兴印模技术,近年来在固定冠、种植牙,可摘局部义齿中都展现了良好的准确度以及临床疗效,同时简化了临床诊疗的繁琐流程,提高了患者舒适度.无牙颌印模制取一直是临床诊疗的关键与难点,数字化印模在无牙颌患者修复中的应用逐渐增多.该文将从无牙颌数字化印模的分类、准确度研究以及临床扫描策略进行综述,为无...  相似文献   

9.
义齿采用数字化的加工方法,有助于提高修复体质量,改善护理质量,并为患者提供最佳就诊体验.数字化印模易于储存,不占空间,且无需消毒,极大地避免了气泡、裂痕和收缩变形的发生.随着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优化数字化印模的操作,降低数字化印模的成本,将有助于其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数字化印模技术和传统硅橡胶印模技术在口腔后牙单冠种植修复中的精度。方法:选取下颌第一磨牙缺失的种植石膏模型10副,作为工作模型。通过传统硅橡胶印模技术制取开窗式和非开窗式模型,将所制作模型内替代体与相对应扫描杆紧密连接后对模型进行仓扫获取模型STL数据。采用口内扫描仪在离体状态下对工作模型进行光学扫描,获取模型的STL数据。采用3Shape软件,对模型上扫描杆数据与同型号扫描杆数据库数据进行匹配,获得模型植体的三维数据信息。采用3Shape软件的Appliance Designer模块设定植体三维平面,Ortho Analyzer模块测量植体虚拟位点之间的偏差。结果:以开窗印模组种植体为参考,与传统硅橡胶开窗印模技术相比,传统非开窗印模所获得的种植体在颊舌向、近远中向、垂直向距离偏差分别为(0.013±0.045)mm、(-0.029±0.091)mm、(0.003±0.529)mm,颊舌向、近远中向角度偏差分别为(0.010±0.273)°、(-0.400±0.837)°;数字化印模技术所获得的种植体在颊舌向、近远中向、垂直向距离偏差分别为(0.013±0.024)mm、(...  相似文献   

11.
数字化口内印模技术已经是临床常用的印模方式,并被用于种植修复领域.基于数字化的种植修复口内印模技术相较于传统种植修复取模具有许多优势,该文介绍数字化种植印模技术流程和分类,并对相关文献中口内扫描仪及种植扫描杆相关因素对种植数字化印模精度的影响进行综述分析,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使用局部口内扫描数字化印模技术与传统硅橡胶制取印模技术在单颗后牙种植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6月~12月需行第一磨牙种植修复的患者86名,按照取模方式随机分为2组。分别使用局部口内扫描数字化印模技术(A组)和传统硅橡胶制取印模技术(B组)制取种植印模,由此制作氧化锆全瓷修复体。记录修复体调磨时间,按照改良的美国公共卫生署(United states public health service, USPHS)修复体标准对修复体进行评价,并使用Geomagic软件对修复体调磨量进行量化,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估患者满意度。结果:2组印模的临床调磨时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A组修复体边缘密合显著优于B组(P<0.05)。A组咬合面调磨量与B组有显著差异(P<0.05)。患者对数字化印模(A组)的偏好度更高,2组修复体满意度VAS评分则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种植后牙单冠制作中,相较于传统印模,采用局部口内扫描数字化印模技术不仅节省了临床操作时间,制作的修复体精度更高,同时患者满意度也更高,能达到与传统硅橡胶印模相似...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索口内扫描数字化印模(IDI)技术在磨牙区牙体缺损达龈下全冠修复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9月~2021年10月因磨牙区牙体缺损达牙龈下患者16例(16颗患牙)。完成牙体预备后,采用IDI获取龈上基牙数据,再用改良法双相二次印模技术获得包括龈下缺损牙体组织的基牙石膏模型;通过扫描石膏模型将龈下牙体组织数据与IDI获得的数字模型数据拟合,获取完整的基牙数据。CAD/CAM完成全解剖氧化锆冠的设计与制作。评价修复效果,并于治疗1个月、6个月后复查基牙牙菌斑指数(PLI)和牙龈指数(GI)。结果:16颗全冠边缘完整性、就位支点、边缘台阶评级、咬合评级均为临床接受等级。冠边缘适合性检查颊侧(92.36±10.32)μm、舌/腭侧(106±12.35)μm、近中(85±8.35)μm、远中(88±9.45)μm。修复后1个月患牙PLI和GI分别为(0.78±0.43)分和(0.82±0.53)分;修复后6个月PLI和GI分别为(0.58±0.40)分和(0.72±0.46)分。结论:通过改良IDI技术,实现磨牙区舌/腭侧牙体缺损达龈下冠修复,短期修复效果临床接受。  相似文献   

15.
在种植修复领域中,随着数字化技术逐渐推广,口内扫描印模因其简捷高效、舒适度高、便于医患交流的优势,临床应用日益广泛。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口内扫描印模的精度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扫描技术、牙列和种植体的情况、辅助标记和材料以及环境等,进而导致精度的降低,限制其适用性;应用于牙齿缺失较多的患者时可能会精度不足,建议当种植体数量多、间距大时谨慎使用口内扫描,不要过度拧紧扫描杆,尽量维持合适的环境条件。本文回顾近期相关研究文献,对种植修复中口内扫描印模精度的影响因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17.
数字化印模是指使用口内扫描仪在患者口内无需直接接触即获取组织图像,并合成三维牙列影像的印模技术。数字化印模于口腔种植修复中的应用近年来开始受到关注,但其印模精度尚不明确,尤其是多颗种植体的数字化印模精度。本文详细介绍数字化印模的原理、在种植修复不同类型牙列缺损或缺失情况下的精度以及影响精度的相关因素,以期为数字化印模在种植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带金属托槽牙列的口内扫描数字模型的精度,为临床及科研工作提供精确的研究模型.方法 选择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门诊患者15例,分别在金属托槽粘接前后使用口内扫描仪(Trios,3Shape,丹麦)获取上颌数字模型.对第一磨牙近中颊尖顶点到同侧中切牙近中切角顶点距离(L1_6;R1_6);第一磨牙间宽度(6_6);尖牙间宽度(3_3);中切牙切缘中点到唇侧龈缘最高点距离(h11;h21)进行测量.重复测量两次并计算组内相关系数(ICC)进行一致性检验.应用配对t检验分析各测量项目在两组模型间的差异.结果 两组模型的所有重复测量ICC>0.90,测量方法可信.第一磨牙近中颊尖顶点到同侧中切牙近中切角顶点距离(L1_6;R1_6)、第一磨牙间宽度(6_6)、尖牙间宽度(3_3)以及右侧中切牙切缘中点到唇侧龈缘最高点距离(h11)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左侧中切牙切缘中点到唇侧龈缘最高点距离(h21)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为(9.51±0.62)mm,粘接托槽后为(9.65±0.68)mm.结论 TRIOS口内扫描仪扫描得到的正畸治疗中带有金属托槽的牙体硬组织的口内数字模型具备较高的扫描精度,基本可以用于治疗过程中模型分析.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比较研究结合口内数字化印模技术制作的全解剖式多层氧化锆全冠与3D打印氧化锆饰瓷冠在上颌单颗前牙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于沈阳市口腔医院修复二科行上颌前牙氧化锆单冠修复患者52例,随机分为FC组和PV组,每组26例。所有患者均使用3Shape Trios口内扫描仪获取数字化印模,FC组切削制作全解剖式多层氧化锆全冠;PV组切削制作内冠,并结合3D打印技术制作氧化锆饰瓷冠。修复完成后,按照改良美国公共卫生署(United States Public Health Service,USPHS)标准对修复体进行评价;修复2个月后检查基牙的牙周情况,并使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调查两组患者满意度。结果    修复体临床评价显示,两组修复体在边缘适合性、外形、颜色匹配、表面质地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牙周情况检查表明,修复前与修复后2个月,两组基牙菌斑指数(PLI)、出血指数(B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患者满意度VAS评分显示,FC组患者对就诊时间的评分高于P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对修复体外形、颜色、舒适度方面的评价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结论    两种结合口内数字化印模技术制作的氧化锆全冠在上颌单颗前牙修复中均能达到良好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