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肱骨干骨不连的病因和预防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沈洪兴  张春才 《中国骨伤》2003,16(8):500-502
肱骨干骨折一般系指肱骨外科颈以下2 cm至肱骨髁上2 cm之间的骨折,无论采用保守或手术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发生骨不连并不少见,非手术处理的肱骨干骨折骨不连发生率约2%~5%,但初次予以切开复位内固定肱骨干骨折骨不连发生率可高达25%[1].……  相似文献   

2.
肱骨干骨折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肱骨干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之一,约占全身骨折的1.31%,大多数肱骨干骨折保守治疗可获得满意疗效[1],但也有学者报道不愈合率达6%~39%[2].随着内固定技术、器材的进步,手术治疗很大程度上能够避免保守治疗存在的固定时间较长、生活质量差、肩肘关节容易僵硬、易出现肩手综合征、可能畸形愈合出现功能障碍等问题,因此目前手术治疗的适应证有逐渐扩大趋势[3].近年来,肱骨干骨折手术治疗方法有了较大改进,主要体现在骨折固定原则、方法及器材的演变,即由原来的解剖复位、坚强固定转向如今注重微创、保护骨折局部血运的间接复位、弹性固定或生物学固定.  相似文献   

3.
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失败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肱骨近端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发生率约占全身骨折的5%左右[1].在年龄> 65岁的老年人中,其发生率仅次于髋关节及桡骨远端骨折[2],且低能量创伤、骨质疏松的老年骨折的发生率近年来逐渐增加[3].根据Neer分型[4],骨折块移位>1cm或成角>45°定义为移位骨折.无移位或轻度移位的肱骨近端骨折采用非手术治疗通常能取得满意的疗效[5];对于移位、不稳定的肱骨近端骨折采用手术治疗亦能取得良好的疗效[6].然而近年来众多学者指出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术后内固定失败率为8.6% ~ 22.0% [7-9].Thanasas等[10]报告术后骨折端移位和螺钉穿出肱骨头是导致二次手术最常见的原因.Sproul等[11]报告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9%,常见的并发症有内翻畸形愈合(16%)、肱骨头缺血性坏死(10%)、螺钉穿出肱骨头(8%)等.  相似文献   

4.
在对肱骨干骨折进行内固定治疗时,由于桡神经紧贴肱骨外侧面走行,容易发生桡神经损伤[1-3].Olarte等[4]报道在对肱骨干骨折进行内固定治疗时,经骨折断端将桡神经自外侧移至内侧,然后再行骨折内固定治疗,可防止桡神经损伤,效果满意.此后,Bacakolgu等[5]又经解剖学研究证实该手术方法在临床应用的可行性.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肱骨远端后外侧钢板治疗肱骨下1/3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切开复位肱骨远端后外侧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干下1/3骨折25例.[结果] 25例内固定手术患者,平均随诊10.2个月,优15例,良8例,可2例.[结论] 肱骨远端后外侧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干下1/3骨折操作简单,固定牢固,是治疗肱骨干下1/3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正> 发生在肱骨外科颈以下1~2cm至肱骨髁上2cm之间的骨折,谓之肱骨干骨折。多见于成年人。目前多用闭合复位夹板局部固定和功能支架治疗肱骨干骨折。轻度成角及轻微短缩,对功能无大影响者,不必追求解剖对位而扩大手术范围。大部分肱骨干骨折可采用非手术治疗,然而内固手术在某些患者中仍不可少。但是,手术治疗比非手术治疗有较高的不愈合  相似文献   

7.
经皮内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64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肱骨外科颈骨折是指肱骨解剖颈下2~3cm处的骨折,为松质骨和密质骨的交界处,是应力上的薄弱点,常易发生骨折,以老年人较多见[1].本院1998年10月至2003年6月,采用经皮内固定(粗克氏针)治疗手法闭合复位外固定失败的难治性肱骨外科颈骨折64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肱骨干骨折内固定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肱骨干骨折较多见.内固定术后存在有些问题.如肱骨下1/3骨折易造成骨不连、桡神经损伤 [1]、肱动脉损伤,开放性骨折易感染.骨缺损易造成骨不愈合等.1958年出现了AO学派,AO治疗原则解剖复位并坚强内固定.对骨折块血运影响明显,使骨折不愈合增加,坚强内固定导致的应力遮挡使再骨折发生率增高,达不到预期的促进骨折愈合的目的 [2].Miiller按损伤机制、粉碎程度、软组织损伤、骨折移位等,提出AO分类 [3].  相似文献   

9.
肱骨近端骨折(proximal humeral fracture,PHF)占骨折发病总数的5%,而且在老年人骨折发病率中排名第3[1].可用于肱骨近端骨折治疗的传统内固定物包括三叶草钢板、T型钢板、1/3管型钢板等.利用传统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一大缺陷是由于螺钉松脱而导致骨折再次移位,特别是在骨质疏松患者中此比例更是高达16%~27%[2-3].过去针对骨量丢失的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的治疗方法只有肩关节置换,然而固定后大、小结节的坏死导致预后功能的不确定性也限制了低要求的骨量丢失患者采用半肩关节置换[4-5].  相似文献   

10.
区作明  刘远标  江涌 《中国骨伤》2011,24(5):391-393
肱骨干骨折一般系指肱骨外科颈以下2cm至肱骨髁上2cm的骨折,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长骨干骨折之一。肱骨干骨折后出现骨不连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发生率为5%~15%。2005年至2009年在双边骨板植骨内固定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1.
肱骨干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1.31%[1]。对于肱骨干的短斜形或螺旋形骨折,若无移位或移位较轻,可以采用非手术治疗;若移位较重,或手法复位失败,给予手术治疗。自2003年2月~2004年5月笔者采用有限手术切开复位,拉力螺钉内固定,结合单边外固定架外固定治疗肱骨斜形、螺旋形骨折10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闭合复位顺行及逆行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的效果。方法: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24例,闭合复位顺行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31例,闭合复位逆行髓钉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38例。对比3组手术情况、并发症、生物力学、骨折愈合、功能恢复等。结果:3组随访6~16个月,平均6.5个月。3组间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平均骨折愈合时间无统计学差异;术后并发症顺行髓内钉内固定组和逆行髓内钉内固定组明显低于钢板内固定组。结论:髓内钉内固定操作简单安全、并发症少,优于钢板内固定。逆行髓钉内固定在功能恢复、手术操作等方面优于顺行髓钉内固定。  相似文献   

13.
丁土旺 《河南外科学杂志》2006,12(6):F0004-F0004
肱骨干骨折是指肱骨外科颈下1cm至肱骨内外髁上2cm处的骨折。肱骨干其上部较粗,自中1/3以下逐渐变细,至下1/3渐成扁平状。其中下1/3交界处后外侧有一神经沟,桡神经紧贴沟内通过,故中下1/3交界处骨折易并发桡神经损伤。肱骨干营养动脉在肱骨中1/3的下部进入髓腔,再分为升、降两支,故此处骨折易损伤营养动脉而影响骨折愈合[1]。临床中肱骨干骨折较为常见,自1996年5月~2003年4月,笔者采用手法整复、夹板加弹力绷带外固定法治疗肱骨干骨折58例,均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58例,其中男32例,女2…  相似文献   

14.
肱骨近端骨折多见于老年或严重骨质疏松患者[1].大部分学者认为移位的肱骨近端骨折需手术内固定治疗,但迄今为止,尚无任何一种手术固定方式可作为治疗的"金标准"[2],因为各有优、劣,其中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近年来逐渐增多,本文针对此方面内容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外固定支架闭合复位治疗肱骨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外固定支架治疗肱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 1 997~ 2 0 0 3年 67例外固定支架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资料 ,均采用C形臂X线机透视下闭合复位 ,外固定支架固定。结果 :随访 6~ 1 0个月 ,骨折平均愈合时间 3个月 (2~ 6个月 ) ,肩肘关节功能良好 ,术后无 1例桡神经麻痹者。结论 :本手术方法治疗肱骨干骨折有创伤小、操作简单、骨折愈合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肱骨干骨折一般系指肱骨外科颈以下2cm至肱骨髁上2cm之间的骨折,约占全身骨折总数的1 31 % ,大多数可采用非手术治疗(夹板或悬垂石膏固定) ,但对手法复位失败或伴有桡神经损伤及骨不连者仍需手术治疗。目前临床上手术方法与内固定材料甚多,本文就理贝尔接骨钢板、交锁髓内钉和组合式骨外固定器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肩肘关节活动度、住院时间及骨折骨性愈合时间的临床统计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有关问题作一讨论。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自1 997年1月~2 0 0 2年6月共手术治疗肱骨干骨折5 4 6例,其中男386例,女1 6 0例。车…  相似文献   

17.
肱骨近端骨折目前多主张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但对于严重的Neeg三、四部分肱骨近端骨折,部分患者术后疗效欠佳,且易发生肱骨头缺血性坏死等并发症[1].人工肩关节置换术是治疗严重肱骨近端骨折的一个重要方法,能够有效消除患肩的疼痛,但是有些患者术后患肩功能的恢复并不理想[2].研究证实肩关节假体的位置、结节固定的稳定性、肩袖损伤以及骨折类型是影响人工肩关节置换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临床效果的重要因素[3].  相似文献   

18.
肱骨干骨折是指肱骨外科颈下1—2cm至肱骨髁上2em段内的骨折,约占全身骨折总数的1.31%。临床上肱骨干下1/3骨折较少见,常由间接暴力引起,如摔倒时肘部或手掌着地、两人之间强力掰手腕等,甚至猛烈的肌肉收缩也可造成此处骨折。骨折类型多为斜形或螺旋形,骨折线常累及干骺端,且易伴发桡神经损伤。保守治疗复位差、失败率较高且无法早期活动,而手术治疗可获得良好的对位对线,恢复时间短。肱骨下段特殊的解剖结构及复杂的应力分布使得行内固定比较困难。目前临床手术方法较多,  相似文献   

19.
肱骨干骨折二次手术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肱骨干骨折系指肱骨外科颈以下1~2厘米至肱骨髁上2厘米之间的骨折,占全身骨折的1.31%。而典型损伤常发生在中下1/3交界外,临床上在肱骨干骨折手术治疗后常发生一些需二次手术治疗的病人。作者于1988年~1998年10年间共收治由于多种原因造成手术失败而需二次手术治疗的病人26例,现将其原因分析如下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本组26例中,男24例,女2例。年龄22~67岁,平均32岁,骨折部位均为中下1/3处。闭合性骨折23例,开放性骨折3例;粉碎性骨折24例,横断骨折2例;单独钢板内固定18例,钢板加钢丝固定5例,单独螺钉固定3例;26例均未一期植骨,26例中21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三维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肱骨干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0年1月-2006年5月,收治肱骨干粉碎性骨折28例,骨折根据AO/ASIF分类,其中:B1型5例,B2型3例,B3型9例,C1型6例,C2型4例,C3型1例,采用三维外固定架结合螺钉和/或钢丝有限内固定治疗,术后3d行合理的康复治疗。从手术情况、并发症、骨折愈合及功能评价等方面对疗效进行分析。[结果]28例患者术后获平均13(10—15)个月随访,27例患者获骨性愈合,愈合率96.4%,骨折愈合时间12—33周,平均19.5周。除1例骨折未愈合外,余肩、肘关节功能均正常,优良率92.8%。[结论]三维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是治疗肱骨干粉碎性骨折的较好方法,符合骨折治疗的微创生物学原则,操作简单,固定可靠,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