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肝细胞癌具有高发病率和高病死率的特点,在治疗过程中易发生复发或转移,目前缺乏高敏感度的生物标志物进行预测和评估。研究发现,循环肿瘤细胞可作为肝细胞癌潜在的生物标志物,能应用于肝细胞癌的早预测、早诊断、早治疗及治疗过程中的疾病监测,有助于预防和控制相关治疗的不良反应。本文将对循环肿瘤细胞作为生物标志物在肝细胞癌临床诊疗中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构建肝细胞癌(HCC)合并微血管侵犯(MVI)术前预测模型,分析手术切除(SR)和射频消融术(RFA)的选择在合并MVI的HCC患者中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15-01-01-2019-12-31肝外科数据库中1 200例行SR的HCC患者(SR组)和169例行RFA的HCC患者(RFA组)术前临床资料,男1 146例,女223例。将行SR的HCC患者以7∶3比例随机分为训练组(n=840)和验证组(n=360),分别用于开发预测模型和评估预测模型的准确性。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VI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MVI术前预测列线图。在验证组中使用一致性指数(C指数)和校准曲线评估列线图预测性能。使用倾向评分匹配(PSM)评估SR和RFA治疗的HCC患者合并MVI预测风险的早期无复发生存期(RFS)和总生存期。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甲胎蛋白(20~400 ng/mL vs<20 ng/mL:OR=3.000,95%CI为2.005~4.517,P<0.001;>400 ng/mL vs<20 ng/mL:O...  相似文献   

3.
本文总结了肝癌主要血清指标的局限性,循环肿瘤细胞的发现、常用检测方法及其筛查恶性肿瘤的价值,尤其是近年来循环肿瘤细胞在肝细胞癌早期诊断、预后评价远处转移和复发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使其成为目前有较大临床意义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4.
肝切除术仍是肝脏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手术切除可以提高肝细胞癌的生存预后,但是手术切缘的宽度对肝癌生存预后的影响尚存在争论.本文将基于现有的文献证据对手术切缘的宽度与肝癌的生存预后关系展开综述,并从微血管侵犯及循环肿瘤细胞等多角度阐述肝癌手术切缘的临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6.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防治是世界范围内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目前,手术是HCC治疗的主要方式,而复发转移是提高HCC患者生存率的主要障碍。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 invasion, MVI)是肝血管内微转移的癌细胞栓子,与HCC术后复发转移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目前MVI仅能通过术后病理检查确认,而术前预测MVI有助于HCC患者的精准治疗、提高患者生存率及筛选最佳肝移植受者。本文强调了术前预测MVI对HCC患者精准治疗的重要性,总结了影像学特征、常规血清蛋白标志物、新型分子标志物在预测MVI中的最新进展,以及多指标联合模型对MVI的预测能力,并评估了液体活检在MVI预测方面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肝细胞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与肿瘤细胞密度、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方法]60例肝细胞癌患者行DWI扫描,测量并计算病灶的ADC值,其中12例外科手术切除病灶行肿瘤细胞密度及微血管密度检测,并进行统计学相关性分析.[结果]肝细胞癌病灶平均ADC值为(1.15±0.23)×10-3mm2/s,正常肝组织平均ADC值为(1.71±0.30)×10-3mm2/s,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平均肿瘤细胞密度为0.80±0.14,微血管密度为78.67±32.17,肝细胞癌ADC与肿瘤细胞密度呈负相关(r=-0.873,P<0.001),与微血管密度呈正相关(r=0.731,P<0.05).[结论]磁共振DWI及ADC值能够反映肿瘤组织微观结构状态,对评价肿瘤的治疗及预后具有较高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全面探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微血管侵犯(MVI)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 分析2012年10月至2020年8月间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肝胆外科二病区行肝癌切除术的病例,在术后病理诊断为HCC的病例中运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抽选162例HC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后病理提示60例患者伴有MVI、102例患者不...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联合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评估索拉非尼治疗肝细胞癌的疗效,提高对肝癌CTC临床应用的认识。方法 本科室基于BIOMARKERBOX平台,利用独特差减富集技术—肿瘤标示物免疫荧光染色—肿瘤细胞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整合技术平台(SET-iFISH)分离2例肝癌患者外周血,后将肿瘤标示物免疫荧光染色与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整合为同步进行的检测技术鉴别出CTC,并结合2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生存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肝癌CTC经SET-iFISH标记为CK-/DAPI+/FISH(CEP8单体)+/CD45-。本科室采用连续3天分离患者外周血(7.5 ml),病例1外周血中检测到CTC 2个,病例2外周血中未见CTC,病例2目前已无瘤生存13个月。结论 联合外周血CTC评估索拉非尼治疗肝细胞癌的疗效可能成为一种有效、无创的液体评估手段,为肝癌临床诊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术前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对肝细胞肝癌微血管侵犯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90例肝细胞肝癌根治术患者,依据病理学诊断的微血管侵犯结果分为侵犯组和非侵犯组,所有患者均于术前行MSCT检查。肝细胞肝癌患者微血管侵犯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曲线下面积(AUC)评估MSCT预测肝细胞肝癌微血管侵犯的临床价值。结果病理学诊断结果显示,90例肝细胞肝癌患者中,微血管侵犯42例,非微血管侵犯48例,微血管侵犯率为46.67%(42/90)。依据病理学诊断结果分为侵犯组(n=42)和非侵犯组(n=48)。侵犯组和非侵犯组肝细胞肝癌患者性别、年龄、Child-Pugh分级、动脉期CT值、延迟期CT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侵犯组和非侵犯组肝细胞肝癌患者甲胎蛋白(AFP)水平、肿瘤直径、Edmondson Steiner分级、肿瘤边缘情况、肿瘤包膜情况、晕征情况、门静脉期CT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dmondson Steiner分级为3~4级、光滑肿瘤边缘、肿瘤包膜、晕征、高门静脉期CT值是肝细胞肝癌微血管侵犯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光滑肿瘤边缘、肿瘤包膜、晕征、门静脉期CT值诊断肝细胞肝癌微血管侵犯的AUC分别为0.690、0.603、0.667、0.853,四者联合的AUC最高为0.900,优于单独检测的AUC。结论 Edmondson Steiner分级为3~4级、毛糙肿瘤边缘、肿瘤包膜、晕征、高门静脉期CT值是肝细胞肝癌微血管侵犯的独立影响因素。光滑肿瘤边缘、肿瘤包膜、晕征、门静脉期CT值四者联合检测诊断微血管侵犯的价值最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ontrast enhanced ultrasound,CEUS)联合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在术前诊断小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 invasion,MVI)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日本横滨市立大学附属市民综合医疗中心和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42例HCC患者的资料,包括177个新发的、最大直径不超过3 cm的HCC病灶。根据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学诊断分为MVI(+)组(n=37)和MVI(-)组(n=140)。在术前CEUS动脉期(arterial phase,AP)和血管后期(post-vascular phase,PVP)图像上分别观察病灶周边有无高灌注、低灌注;采用IHC检测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HSP70)、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lypican 3,GPC3)在术前穿刺活检标本中的表达。结果 CEUS指标(AP、PVP)和IHC指标(GPC3、HSP70)单独诊断MVI时,PVP的诊断效率最高,准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最小表观扩散系数(ADCmin)联合ADCmin比值(rADCmin)对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MVI)及风险等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08-01-2022-05-31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手术病理确诊且术前有上腹部MRI平扫+增强检查的136例肝细胞癌患者临床和病理资料。根据肝细胞癌患者有无MVI分为MVI阳性组和MVI阴性组,根据MVI数量及分布区域,将MVI风险等级分为低危组和高危组。测量肿瘤实质ADCmin值,采用非肿瘤区域肝实质对ADCmin值进行标准化,计算rADCmin值。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t检验和χ2检验分析比较各组临床特征及ADCmin、rADCmin的差异,并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评估ADCmin、rADCmin及其联合参数ADCmin+rADCmin对肝细胞癌MVI及危险等级的诊断效能。结果 MVI阴性组90例,MVI阳性组46例。2组甲胎蛋白(AFP)水平(以400μg/L为分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427,P<0.001。MVI阳性组的ADCm...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微血管侵犯(MVI)对肝细胞癌肝移植患者总生存时间(OS)和无复发生存时间(RFS)的影响。方法收集2004年5月至2017年10月接受肝移植术的肝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MVI对OS和RFS的影响。结果共纳入141例肝癌肝移植患者,其中54例(38.3%)MVI阳性,87例(61.7%)MVI阴性。与MVI阴性患者比较,MVI阳性患者具有更高的甲胎蛋白(AFP)和血小板水平,更高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比值,更大的肿瘤直径,更高比例的卫星灶、低分化肿瘤和超米兰标准病例(P<0.05)。随访截止于2020年1月15日,55例(39.0%)肿瘤复发,56例(39.7%)死亡。MVI阳性患者1、3、5、10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48.1%、36.5%、36.5%和19.0%,低于MVI阴性患者的85.1%、76.8%、71.9%和60.0%(P<0.001)。MVI阳性患者1、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77.8%、42.3%、42.3%和23.3%,低于MVI阴性患者的94.3%、83.6%、77.2%和68.4%(P<0.001)。Cox多因素分析显示,MVI、AFP水平、肿瘤直径和肿瘤数目是影响肝癌肝移植患者RFS和OS的独立因素。结论MVI对肝癌肝移植患者的预后具有显著影响,MVI侵犯的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术前抗病毒治疗和不同类型的抗病毒治疗药物对乙肝相关肝癌患者微血管侵犯(MVI)的影响。方法 分析581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肝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MVI的相关因素。结果 纳入的患者中,254(43.7%)例患者MVI阳性。根据MVI是否阳性将患者分为MVI阳性组和阴性组。HBV-DNA水平、谷草转氨酶、甲胎蛋白、血小板、肿瘤直径、肿瘤多发、卫星灶、差分化和抗病毒情况在两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男性、甲胎蛋白>400μg/L、肿瘤直径>5.5 cm、肿瘤多发、卫星灶和差分化是MV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3个月(OR:0.557,95%CI:0.320~0.969)是MVI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 术前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3个月可降低乙肝相关肝癌患者MVI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微血管密度、p53蛋白和PCNA与肝细胞癌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肝细胞癌(HCC)内微血管密度(MVD)、p53蛋白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47例人HCC组织的MVD值、PCNA指数和p5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生存期≥5年者的MVD值(41.19±15.31)明显低于生存期<5年者的MVD值(54.73±24.72).MVD值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的大小、Edemondson分级无关,也与PCNA指数和p53蛋白表达无直接相关性(P>0.05).p53蛋白在生存期≥5年及<5年的2组患者中的异常表达率分别为10.5%和50.0%,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但其与MVD值无关(P>0.05).低分化HCC的PCNA指数(54.14±14.26)高于高分化HCC的PCNA指数(34.62±6.16),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与MVD值无关(相关系数γ=0.082,P>0.05).结论MVD值和p53基因异常表达均与HCC的5年生存率直接相关,但MVD值、PCNA指数和p53蛋白异常表达相互之间无直接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背景与目的: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 invasion,MVI)是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术后肿瘤复发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术前能否准确预测微血管侵犯会影响肿瘤治疗方案的选择,本研究旨在探讨肝脏MRI T2加权成像(T2-weighted imaging,T2WI)图像纹理特征预测HCC MVI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0例病理证实为HCC的T2WI图像及临床资料,并根据手术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MVI阳性组和MVI阴性组。分析两组HCC患者的T2WI图像纹理特征,应用纹理分析方法测定均值、标准差、偏度、峰度、方差、能量、熵、自相关、惯量、逆差距和反差共11个纹理参数,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20例HCC患者中,男性186例,女性34例,年龄27~84岁,中位年龄54岁;病理证实MVI阳性者71例,阴性者149例。220例HCC患者中,T2WI上检出MVI阳性患者93例,阴性患者127例,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0.6%和66.4%。220例HCC患者T2WI图像纹理分析结果显示,MVI阳性组峰度、逆差距及自相关值均高于MVI阴性组,而惯量、熵值低于MVI阴性组,且这些纹理参数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纹理特征参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峰度、熵、惯量、自相关和逆差距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621、0.318、0.355、0.698和0.677。T2WI、纹理特征和T2WI联合纹理特征判断MVI的AUC分别为0.635、0.719和0.782;纹理特征和T2WI联合纹理特征诊断MVI的灵敏度分别为74.6%和88.1%,特异度分别为70.5%和74.5%。结论:T2WI图像纹理参数对HCC患者MVI有一定的预测作用,且T2WI联合纹理特征诊断MVI的效能高于单独T2WI及图像纹理分析。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肝细胞癌,简称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具有进展快、预后差、病死率高等特点,故早期诊断及治疗对肝癌预后非常重要。近年来研究发现循环 miRNA 在肝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循环 miRNA 用于肝癌诊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磁共振成像(MRI)征象和扩散加权成像(DWI)对肝细胞癌(HCC)患者病理学微血管侵犯(pMVI)的联合预测价值及其预测结果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8年6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181例初诊HCC患者,评估病灶的影像学特征并测量表观扩散系数(ADC)。分析影像学特征和ADC值在不同pMVI组中的差异,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有意义的参数对pMVI预测的价值。分析MRI预测的结果(mrMVI)与患者无复发生存时间(RFS)的关系。结果 pMVI阳性组51例,pMVI阴性组130例。pMVI阳性组的ADC值为(1.10±0.17)×10-3 mm2/s,明显低于pMVI阴性组[(1.27±0.22)×10-3 mm2/s,P<0.001]。不完整的增强假包膜、肿瘤边缘不光滑、动脉期瘤周强化、马赛克征和肝胆期瘤周低信号的发生率在pMVI阳性组明显高于pMVI阴性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边缘、动脉期瘤周强化、肝胆期瘤周低信号和ADC值与pMVI独立相关(均P<0.05)。ROC分析显示,联合上述参数预测pMVI的曲线下面积、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30、76.5%和81.5%。mrMVI阳性组患者的中位RFS为23.6个月,明显低于mrMVI阴性组(38.2个月,P=0.004)。结论肿瘤边缘、动脉期瘤周强化、肝胆期瘤周低信号和ADC值是HCC发生pMVI的独立预测因素,且mrMVI与患者的RFS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癌合并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 invasion,MVI)的临床危险因素,为肝癌术前预测、诊断治疗以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65例确诊为肝癌患者的临床、影像以及病例资料,依据术后病理报告有无微血管侵犯分为MVI阳性组(42例)和MVI阴性组(123例)。比较分析两组间年龄、性别、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水平(AFP>400 ng/mL、AFP≤400 ng/mL)、肝功能指标、肿瘤大小(>5 cm、≤5 cm)、肿瘤数目、包膜是否完整、有无瘤内动脉形成、肿瘤边缘是否光滑、有无瘤内组织坏死以及肿瘤分化程度与MVI形成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MVI阳性组与MVI阴性组相比,AFP水平、白蛋白水平、肿瘤最大直径、存在瘤内动脉以及瘤内坏死有统计学差异(P<0.05)。将其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两组间AFP水平、肿瘤最大直径、存在瘤内动脉以及瘤内坏死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FP水平、肿瘤最大直径、存在瘤内动脉以及瘤内坏死是MV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