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临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肝损伤。一系列研究表明细胞因子风暴、SARS-CoV-2病毒所致的胆管细胞损伤以及药物性肝毒性可以诱导继发性肝损伤,对不同因素所致的肝损伤的机制以及保肝药物治疗进行综述,以期为后续深入揭示该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支持。 相似文献
2.
3.
近期发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常合并肝损伤,延长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了治疗的难度。为了解COVID-19患者出现肝损伤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及治疗对策,本文通过检索COVID-19患者肝损伤的最新文献,发现COVID-19患者的肝损伤主要表现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可能与病毒对肝细胞的直接攻击、COVID-19引起的炎症综合征、患者的基础肝脏疾病及治疗药物导致的肝损伤有关。治疗上应根据COVID-19患者肝损伤的严重程度调整其药物治疗方案,并结合患者个体情况,依据最新的肝病指南选择合适的保肝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真实世界阿兹夫定片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引起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发生情况和危险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11月30日至2023年1月26日于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期间服用阿兹夫定片治疗COVID-19患者病历,记录每位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用药剂量、治疗疗程、合并用药情况、肝功能指标、药物肝损不良反应等信息,统计阿兹夫定发生DILI的基本特征;并将患者分为未发生DILI组和发生DILI组,比较两组患者基本特征和药物治疗的差异,进一步探讨阿兹夫定引起DILI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符合条件的患者294例,发生DILI为17例,占比5.78%;DILI临床分型方面,肝细胞损伤型4例,胆汁淤积型6例,混合型7例;DILI因果关系评估方面,17例DILI中极可能1例,很可能12例,可能4例;DILI严重程度分级方面,17例患者中轻度肝损伤(1级)10例,中度肝损伤(2级)5例,2例患者由于检测数据不全而未分级;DILI发生时间方面,17例患者阿兹夫定平均用药疗程为(7.6±3.7...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重症患者合并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病机制,保障肾功能损伤患者的用药安全。方法结合COVID-19重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及AKI的常见病因,分析可能的发病机制,并归纳依据肌酐清除率对肾功能损伤患者的用药调整。结果COVID-19重症患者以发热、咳嗽为主要表现,伴有外周血淋巴细胞减少、炎症因子水平升高、肝肾功能障碍,以及细胞免疫功能下降,其发生机制可能与缺血再灌注损伤、药物、脓毒症相关。应加强治疗相关的抗病毒药物与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结论尽早识别并纠正肾功能损伤的可逆病因,加强抗病毒药物及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有助于缩短病程,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9.
10.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02-19-2020-03-23,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收治的1767例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特征与疾病分型间的关系.结果 1767例患者中,轻型25例(1.41%),普通型1435例(81.21%),重型241例(13.64%... 相似文献
1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已经被列为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已报道的COVID-19动物模型有非人灵长类、腺病毒转导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hACE2)野生型小鼠、叙利亚金黄地鼠、hACE2转基因小鼠、雪貂和中国树鼩等易感动物模型。本文介绍制备各模型的病毒接种途径、病毒接种剂量、模型评价指标及其在疫苗或药物筛选方面的应用,并总结它们的优缺点,以期为治疗COVID-19药物研发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明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临床特征及短期胸部影像学发生病灶进展的危险因素,早期识别可能发展为重型COVID-19患者。方法纳入2020年1月10日—2月8日在武汉市肺科医院发热门诊治疗COVID-19患者312例,将首次复查胸部CT提示病灶进展者180例和非进展者132例进行对比研究。回顾性分析患者一般情况、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资料、治疗及转归。结果 312例患者中位年龄52岁,男:女为0.9:1,进展组和非进展组患者平均年龄均>50岁,在年龄、性别构成比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组患者合并糖尿病18例(10.0%),显著高于非进展组3例(2.3%)(P<0.01)。进展组患者因症就诊时间(3.5 d,IQR 1~6)、从出现症状到首次胸部CT检查时间(5 d,IQR 2~7)、从出现症状到首次复查胸部CT检查时间(9 d,IQR 6~11)及首次复查胸部CT与前次检查间隔时间(4 d,IQR 3~5)均明显短于非进展组(P<0.01)。症状表现为发热(84.6%),畏寒(53.2%)、咳嗽(48.4%)、乏力(37.5... 相似文献
15.
为规范重型及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临床诊疗,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病死率,该文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重型及危重型诊疗方案(试行第一版)》的基础上,结合作者前期医疗救治工作实践经验制订重症及危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诊疗方案,内容包括重症及危重症患者诊断标准、临床预警指标、诊疗流程及护理方案等,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CP)临床特征及重症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20年1~2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感染病院区收治的56例NCP患者,分为普通型(37例)与重型/危重型(19例)。回顾性分析其人口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验、肺部影像学等结果,并进行比较,分析NCP重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重型/危重型患者的年龄为(59.84±16.17)岁,高于普通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病史(42.11%比5.41%)、胸闷(42.11%比13.51%)的比例均高于普通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细胞计数低于普通型,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白介素-6、D二聚体、乳酸脱氢酶、肌红蛋白、肌钙蛋白高于普通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用各项指标对重型/危重型进行预测,选取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0.8的4个指标(年龄、淋巴细胞计数、白介素-6、C反应蛋白)进行联合,所得联合模式曲线下面积为0.946,灵敏性为0.750,特异性为1.000。结论 年龄、高血压病史、胸闷、淋巴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白介素-6、D二聚体、乳酸脱氢酶、肌红蛋白、肌钙蛋白对判定NCP的严重程度具有一定价值,年龄、淋巴细胞计数、白介素-6、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用于鉴别危重程度的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31岁,主因间断发热5 d于2020年2月17日就诊于河北省人民医院发热门诊.患者2月7日曾在外院行剖宫产术,2月12日出院无明显诱因发热,体温最高达38.9℃,诉右侧乳腺疼痛,阴道少量出血,无异味.无鼻塞、流涕、咽痛,无干咳、乏力,无气短和呼吸困难,无腹痛、腹泻,小便正常,考虑乳腺炎可能,给予患者口服头... 相似文献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