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针刺联合中药牵正散温服治疗急性期风寒型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6例急性期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采用针刺联合中药牵正散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比较两组面瘫Portmann评分、治疗疗效及疗程。结果 治疗前两组面瘫Portmann评分比较,P>0.05。治疗后两组面瘫Portmann评分比较,P<0.05。两组疗效及疗程比较,P<0.05。结论 针刺联合中药牵正散温服治疗急性期风寒型周围性面瘫具有疗程短、疗效确切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补泻平衡推拿手法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妊娠恶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妊娠恶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补液、纠酸治疗并联合中药穴位贴敷,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补泻平衡推拿手法治疗,2组均治疗1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呕吐次数、尿酮体转阴率、呕吐症状持续时间、妊娠期恶心呕吐专用量表(pregnancy-unique quantification of emesis and nausea, PUQE)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24 h呕吐次数均较前减少(P<0.05),且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尿酮体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呕吐症状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2组PUQE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补泻平衡推拿手法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妊娠恶阻可快速止呕,缩短治疗周期,并改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  相似文献   

3.
王思  叶美娜  许斌 《华夏医学》2023,(5):129-133
目的:探究拔罐联合针刺在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2年11月乐平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针刺治疗,观察组采取拔罐联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面部残疾指数(FDI)、面神经功能(HB)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周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社会功能评分(FDIS)、躯体功能评分(FDIP)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B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拔罐联合针刺可改善患者面部神经功能,减轻面部残疾程度,增强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脐腹灸及解语膏穴位贴敷联合针刺辅助治疗脑梗死风痰瘀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9年11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60例脑梗死风痰瘀阻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2组均给予西医常规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治疗组采用脐腹灸及解语膏穴位贴敷联合针刺治疗。治疗14 d后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以及低密度脂蛋白(LDL)、超敏C反应蛋白(hc-CRP)、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26/30),对照组为73.33%(22/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ADL评分明显升高,中医证候积分及NIHSS评分明显降低,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改善更明显,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LDL、hc-CRP、HCY水平明显降低,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翳风穴位贴敷对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门诊60例周围性面瘫以简单随机方式分对照组、治疗组各30例,在针灸治疗后治疗组以由马钱子,白芥子等药物以医用胶布贴翳风穴,空白组则贴空白胶布,共治疗两疗程。结果治疗组的愈显率为90.3%,对照组为70.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痊愈时间亦较对照组短(P<0.05)。结论穴位贴敷能显著提高面瘫疗效,缩短病程,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刺加TDP与单纯激素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疗效。方法:10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给予针刺+TDP治疗,对照组(50例)给予激素、扩血管、营养神经药物,1疗程(10 d)后恢复期和后遗症期都采取相同的针刺疗法,对两组患者急性期病情控制、各期疗效、开始恢复时间、痊愈所需时间、并发症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急性期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恢复期和后遗症期痊愈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完全面瘫转变成完全性面瘫发展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开始恢复时间以及痊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针刺加TDP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耳穴压豆联合吴茱萸贴敷涌泉穴合并西药治疗与单纯西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6~12月我院急诊住院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7例,采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截至研究终点两组有效患者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耳穴压豆联合吴茱萸贴敷涌泉穴合并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对照组则单纯使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7d为一个疗程,休息3d行第二个疗程,连续3个疗程,以患者静息状态下血压数值以及高血压症状积分为观察指标,分别于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及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根据积分法判定中医证候疗效。结果(1)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压下降幅度、达标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患者血压下降幅度及达标率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证候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证候总积分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根据积分法判定中医证候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压豆联合吴茱萸贴敷涌泉穴合并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在改善高血压中医证候和降压疗效方面,效果明显优于单纯使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采用针刺联合穴位贴敷治疗的效果.方法 以我院2013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80例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40例患者采用针刺联合穴位贴敷治疗,2组患者均治疗12周.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分别为(17.53±2.02)分和(17.39±2.67)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分别为(6.27±2.31)分和(12.32±2.78)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0%和60.00%,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采用针刺联合穴位贴敷治疗,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痰浊型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便利选取该院2019年9月—2020年6月92例痰浊型眩晕患者,以统计学软件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46例。对照组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两组患者持续治疗2周,对比两组治疗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眩晕症状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3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1.74%,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45,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3.21±0.52)分低于对照组的(4.68±0.6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756,P<0.05)。治疗前两组眩晕症状量表(DHI)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DHI评分(19.30±5.62)分低于对照组的(27.30±6.7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83,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探究针灸治疗的临床疗效与机制,并检测观察血清中IgG、IgA、IgM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收集2015年4月—2017年12月于我院诊治的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观察组两组,各50例患者。观察组在患侧面部面瘫发作急性期(发病7 d内)即采取针灸治疗,以合谷(对侧)、迎香、阳白、四白、地仓、攒竹为主要针刺穴位,根据辨证论治的结果与证型特点取穴并施以合适的补泻操作手法;对照组在患侧面部面瘫发作急性期(发病7 d内)不进行面部的针刺治疗,但予以口服药强的松、VitB1、VitB6治疗,发病7 d后行面部针灸疗法,取穴与操作手法同观察组;治疗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中医症状积分评价疗效以及H-B面神经功能分级量表评分评价面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检测患者外周血清中IgG、IgA、IgM的水平并比较检测结果的差异与病情程度及疗效的关系。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总有效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医症状积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B面神经功能分级量表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中IgG、IgA、IgM水平均有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有效促进中医症状改善及面神经功能的恢复,并且临床工作中可以通过血清中IgG、IgA、IgM水平联合检测值的异常变化来预测周围性面瘫急性期发作的病情严重程度与治疗效果,应在临床诊疗中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加味痛泻要方配合穴位贴敷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患者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中药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综合治疗组予加味痛泻要方口服联合穴位贴敷,中药治疗组以加味痛泻要方口服,西药对照组予马来酸曲美布汀片剂配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口服.结果 治疗后总有效率综合治疗组为93.3%,中药治疗组为80.0%,西药对照组为66.7%,综合治疗组疗效优于中药治疗组及西药对照组(P<0.05),中药治疗组优于西药对照组(P<0.05).3组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腹痛VAS评分及单项症状积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综合治疗组各积分低于中药治疗组及西药对照组(P<0.05),中药治疗组低于西药对照组(P<0.05).3组在治疗中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加味痛泻要方配合穴位贴敷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腹胀贴脐部贴敷治疗多发伤胃肠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严重多发伤胃肠功能障碍患者64例随机分为腹胀贴治疗组和安慰剂对照组。两组均予以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予以腹胀贴脐部贴敷,对照组予以安慰剂贴敷治疗。治疗七天后观察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腹内压的变化、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较对照组中医症候改善更加明显(P0.05),治疗组腹内压较对照组改善更加明显(P0.05),治疗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均较对照组更短(P0.01)。结论腹胀贴方脐部贴敷可进一步改善多发伤患者胃肠功能障碍,促进胃肠功能的快速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烧山火复式手法针刺治疗脾胃虚弱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脾胃虚弱证IBS-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烧山火复式手法针刺治疗,对照组给予单式提插补法针刺治疗。2组患者均隔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3次,周日休息1 d,总疗程4周,共治疗12次。治疗4周后,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IBS严重程度评分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的安全性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1)治疗后,2组患者的各个中医证候评分及证候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患者大便稀溏、畏寒怕冷、精神疲乏证候评分及证候总积分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治疗后,2组患者IBS严重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对IBS严重程度评分的降低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37/40),对照组为75.0%(30/4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研究过程中,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以及患者脱落等情况。【结论】烧山火复式手法针刺治疗脾胃虚弱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徐逸  庄瑞斐  陈亮  景姗  杨芳 《广西医学》2023,(24):2972-2976+2989
目的 探讨枳术丸合四逆散治疗肝郁气滞证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 将61例肝郁气滞证IBS-C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1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对照组口服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治疗,给予观察组口服枳术丸合四逆散加减治疗,两组疗程均为6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便秘患者生活质量评估(PAC-QOL)量表评分及血清胃动素、血管活性肠肽(VIP)、P物质水平,以及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腹痛腹胀积分、早饱纳差积分、排便次数减少积分、大便硬结积分、排便困难积分、精神症状积分及中医证候总积分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而两组的嗳气积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AC-QOL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对照组PAC-QOL量表的生理评分、满意度评分及总分低于治疗前(P<0.05),但治疗前后PAC-QOL量表的心理评分及担忧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双针挂针疗法结合温和灸悬灸翳风穴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符合周围性面瘫急性期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在急性期单纯使用基础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采用双针挂针疗法,并辅以温和灸,对照组则不加用针刺治疗。两组各治疗7 d后,均改用常规针刺手法,以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第7天及治疗第21天面神经功能评分及疗效。结果 观察组基于面神经功能评分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7 d、21 d后面神经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7、21 d后,观察组患者面神经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周围性面瘫急性期使用双针挂针疗法结合温和灸的治疗方案,可恢复患侧面神经功能,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大艾段温针灸治疗肺气虚寒型变应性鼻炎(AR)的疗效并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入选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105例。观察组大艾段温针灸,每日1次,每周治疗4次,4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急性期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喷鼻,枸地氯雷他定片口服。病情稳定后,枸地氯雷他定片停药,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继续喷鼻。4周为1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结束时及治疗后30 d的中医证候总积分、西医临床症状总积分、体征总积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以及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白细胞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总积分、临床症状总积分、体征总积分以及鼻部整体症状的严重程度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同组治疗前(P<0.01),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0.01);血清3项指标,组内及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结束后30 d随访,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中医证候总积分、临床症状总积分、体征总积分以及鼻部整体症状的严重程度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同组治疗前(P<0.01);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0.01);血清3项指标,IFN-γ含量,对照组治疗结束后30 d与治疗前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内、组间3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大艾段温针灸法治疗肺气虚寒型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较好,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临床症状、体征、VAS评分,在调节血清IgE、IL-4、IFN-γ含量方面优于对照组,作用机制可能也与降低血清IgE、IL-4含量,升高IFN-γ含量相关。   相似文献   

17.
蔡靓  李丽  宗道宽  钟秀芳  刘希茹  黄祥祥  童国庆 《广西医学》2020,(21):2755-2758+2776
目的观察针刺辅助治疗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IVF-ET)反复种植失败的不孕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16例IVF-ET反复种植失败的不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10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内膜准备方案、促排卵方案及IVF-ET,研究组同时辅助针刺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评分、性激素水平、子宫内膜血流分布及助孕结局。结果在移植日,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总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的中医证候总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内膜转化日,两组血清雌二醇和孕酮水平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雌二醇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子宫内膜血流分布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阳性率及临床妊娠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但两组胚胎种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辅助治疗IVF-ET反复种植失败的不孕症患者,可提高患者血清雌二醇水平,改善子宫内膜血流分布以提升容受性,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带状疱疹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110例带状疱疹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阿昔洛韦片、甲钴胺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血清β-内啡肽水平、前列腺素E2水平,以及临床疗效、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β-内啡肽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前列腺素E2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观察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为1.8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带状疱疹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β-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牵正散辨证加减联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北京市海淀区西三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82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牵正散辨证加减结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面部神经功能、面瘫症状情况、功能障碍恢复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治疗10 d后,两组患者Portmann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量表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两组患者社会生活功能评定、躯体功能评定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牵正散辨证加减联合针刺方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面部神经功能及面瘫症状,恢复患者生活功能及社会功能,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治疗方法。方法 将90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成3组,各30例。研究组给予针刺结合面部PNF技术治疗,对照Ⅰ组接受针刺+营养神经药物治疗,对照Ⅱ组仅接受营养神经药物治疗。观察三组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有效率最高(P<0.05),疗程最短(P<0.05)。结论 针刺结合面部PNF技术能够提高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临床疗效,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