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医科建设是“健康中国”对医学教育的新要求,课程建设作为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才培养质量保障的重要基础,而研究和推进“医+X”课程建设是新医科建设的重要着力点。本文以问卷调查形式调研了浙江大学医学院师生对临床医学专业本科阶段新医科课程建设的认识与需求,为新医科背景下的课程建设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医类研究生对《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认知情况。方法采取书面问卷的方式,对医类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问道网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发现,医类研究生虽对《意见》的内容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了解很不深入。在职业选择上,服务基层意愿不强。结论学校和医疗机构应加大对《意见》宣传、教育、研究的力度,积极引导医学生投身医教协同推进医学教育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政府应加强宏观协调,落实好各项政策措施,提高政策公信力;国家和社会应大力激励医学人才到基层就业。  相似文献   

3.
“新医科”建设是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对新时代医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赋予了医学人才培养新内涵。“新医科”背景下,医学院校要从理想信念教育、育人阵地建设、实践养成教育、医德医风教育、医学人文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等“六个体系”构建着手,推动医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守正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4.
“医微博”的伦理建设,有助于“医微博”健康、有序、持久发展,是促进医学健康发展的基本需要.其以能够化解医患矛盾、构建新型医患关系,传播医学知识、促进全民健康为根本目的,基本内容主要有:以仁爱之心,传递“正能量”;以科学为本,回答每一个问题;以有利之则,坚持咨询不诊疗;以诚信之道,坚持宣传不造假.主要渠道有: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网上与网下相结合;发布与传播相结合.  相似文献   

5.
立足于医教协同背景,提出高等医学院校医学人才培养理念应从医教协同发展总体观出发,搭建基础与临床并重,有效融合的医学高等教育平台,形成科学、规范、可持续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本文首先对医教协同的概念进行解析,指出医教协同重在“医教”,贵在“协同”;其次阐释医教协同的重要性,医教协同不仅是医学教育改革的时代需求,更是医学教育发展的必然需求;最后根据学校多年探索,提出建立医教协同专家智库,构建医教协同校内教师与医院教师沟通平台,建设医教协同师资队伍,以及架构医教协同教学基地等医教协同背景下的医学人才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6.
新医科背景下,为进一步落实医教协同,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提升中医院校医学人才培养质量,湖南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提出“一核心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以“提升医学生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职业素养”为核心,通过“医学与思想教育、基础教学与临床、专业学习与科研、临床医学与中医”相互融合,培养“思想素质高、专业基础实、临床技能强、科研能力突出、中医情怀深”的高素质临床医学专业人才,为同类医学院校人才培养提供理论依据和可操作性的参考,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7.
“体医结合”运动处方教学,融合了高等医学院校教育的特点,体现了医学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适宜于新医改复合型医学人才培养的要求。不仅能使学生掌握和具备了科学的健身原则、检测运动负荷的方法和在今后工作中会开医疗处方及运动处方的复合型能力,而且在维护大众健康、预防亚健康、减少疾病、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责问题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是实现“体医结合”目的、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为医学生的就业拓展了空间。  相似文献   

8.
通过深化医教协同,创新“三位一体”医学人才培养体系,解决了校院两级权力责任不明确、医院办学主体责任感不强、教学与医疗资源共享不畅、三阶段医学教育衔接不通畅等一系列问题,促进了学校医学教育办学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的显著提升,为社会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为新时代深化医教协同加快推进医学教育创新发展提供了改革的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红医精神在人民卫生事业发展时期,为医学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精神引领。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教学改革,要求在培养医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掌握扎实的医学专业技能同时还应具有塑造优良组织形象、提升医学人际沟通和管理公关危机等医务公共关系能力。在传承红色基因、创新医学教育的指导下,让“政治坚定”引领的“为人民健康服务”成为学习动力;“技术优良”追求的“精益求精的品质”成为学习目标;“无私奉献、救死扶伤”体现的“尊重患者、共同参与、公共责任”成为工作准则。结合空军军医大学红医特色文化,采用案例重现式教学,探索出“理论 体验 实践 反思”的教学实践道路。  相似文献   

10.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和卫生部等5部委《关于加强农村卫生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的意见》等文件均指出:“建立健全农村在职卫生人员和在岗乡村医生的培训制度。将终身接受教育培训、不断巩固和更新知识、提高实际工作能力作为农村在职卫生人员和在岗乡村医生必须履行的义务”;“调动、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多渠道推动农村卫生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中国农村卫生协会和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社本着以上精神和“传播全科医学理念、推广全科医疗技能”的宗旨,利用我们丰富的全科医学教育资源,着眼于提供可读性教材、提…  相似文献   

11.
深化医教协同,逐步构建中国特色标准化、规范化的医学教育体系,形成以"5+3"为主体、"3+2"为补充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路径,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教育认证制度,加大医学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和管理,为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将长远地影响医学教育的发展。适应深化医教协同新政,坚持立德树人,构建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确定专业培养标准,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加强教学过程管理,持续改进教育质量,将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新医科”建设是新时代中国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担当和特殊使命。加强医学人文教育既是“新医科”的题中之义,也是医学人文教育的本然追求,更是新时代加强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内涵。重庆医科大学坚持以未来人民健康需求为导向,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核心,通过加强顶层设计,进行系统谋划,在教育教学逻辑上进行重新打造,推动“思政教育”与“人文教育”整合;利用学校的校史人文资源,依托融媒体传播优势,发挥实践育人功能,多元并举,努力探索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医学人文教育”新模式。  相似文献   

13.
正鼓励有条件的高校试办中医药健康服务学院;推进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加快推进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培养……这是广东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的关于《广东省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中披露的内容。《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今年7月印发。日前广东结合省情实际,制订了实施方案。对于社会较关心的如何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问题。广东提出,鼓励有条件的高校试办中医药健  相似文献   

14.
<正>医学教育是由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有机衔接的连续统一体。《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63号)指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以‘5+3’(5年临床医学本科教育+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或3年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为主体、‘3+2’(3年临床医学专科教育+2年助理全科医生培训)为补充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5.
受传统“重医轻文”“重治轻防”“重技轻道”医学教育理念的影响,导致医学人文教育受重视程度不够。破解该难题,应跳出医疗场域和医疗问题,以健康为中心,实施贯穿医学教育全程和全面的医学人文教育、生命观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和责任教育,从而为“健康中国”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堪当大任的、有仁心仁术的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本文旨在探索基层医共体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为医共体的建设提供可复制的参考经验。 方法 通过文献分析、理论研究的方法,结合实地调研、专家论证对问题解析,同时进行面向区域基层的实践,探索构建新型医共体。 结果 对国内部分城市医共体运行现状与发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经过一年多的实践,首次提出并建立了医科大学与政府协同下的以三级医院为区域龙头医院,以省级公共卫生研究机构、乡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功能社区紧密联合,以全科医学为抓手的医防融合型“全科医学+”医共体。该医共体以校政协同解决优质医疗资源缺乏和资源合理利用问题;以“五个统一”解决深层次体制机制矛盾问题;以全科医学为抓手推进区域医共体建设,解决基层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通过“全科医学+”为实现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的战略目标探索一条可实施、可持续的改革新路径。 结论 “全科医学+”医共体在多方协同下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供新思路,为我国其他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和医共体试点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7):149-151
医教协同是高等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当前改革的关键途径,也是目前我国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理念。该理念贯穿在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的三个阶段中,涉及到医学教育事业和医疗卫生事业的有机衔接,具有中国特色标准化、规范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最基础、最重要的环节在于医学院校与教学医院共同发展。本文在阐述医教协同的涵义,医教协同的背景下,分析了临床医学人才培养基地建设面临的困难与障碍,并紧密围绕医教协同下探讨医学院校优化高等医学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的有效途径及策略途径。  相似文献   

18.
医学教育实现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双向贯通,是医学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是适应“新医科”建设对医学人才培养的需要,是提高医学院校思政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需要。实现双向贯通,就是通过“德医相融、医教协同、内外互补、文理支撑”的教育模型,开展思政课程的医学特色教学改革、医学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和“五育并举”的通识课程体系建设;通过搭建双向贯通平台和构筑科学评价体系,促进医学教育改革,提升育人实效。  相似文献   

19.
<正>在2019年4月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指出,国家教育部将在未来三年,全面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全面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结合“健康中国”的战略,“新医科”建设和发展是重要举措。在高等教育中,如何将“新医科”融入到医学药学专业教育,特别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如何落实“新医科”的理念,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研究有待深入。  相似文献   

20.
培养“医信融合”复合型医学人才是医学高等教育在新时代信息技术发展背景下的历史使命。在引入“医信融合”教育理念的基础上,提出“医信融合”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及其内容体系,并据此构建了“医信融合”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提出了培养效果评价方法。介绍“医信融合”教育人才培养效果的评价方法,对山西医科大学“医信融合”教学效果进行实证分析,从而为“医信融合”教育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