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血栓弹力图(TEG)检测指导临床输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该院完成血制品成分输注的60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指导输血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凝血4项检查指导输血,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TEG检测指导输血。比较两组血制品输注量、凝血状态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再出血率和住院期间病死率。结果:观察组血浆、血小板输注量均少于对照组,冷沉淀输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4 h两组APTT、TT、PT均短于术前,FIB水平均高于术前,且术后24 h两组APTT、TT、PT均短于术后1 h,FIB水平高于术后1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前、术后1 h、术后24 h,两组间APTT、TT、PT、FIB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再出血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期间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EG检测指导临床输血可减少血制品输注量,以及降低术后再出血率,优于常规凝血4项检测指导输血效果。  相似文献   

2.
《右江医学》2019,(6):444-447
目的探讨常规凝血检验项目在异位妊娠大出血输血治疗效果监测及预测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9月收治的异位妊娠大出血患者68例,依据是否发生不良反应分成两组;对照组19例为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研究组49例为未发生不良反应患者。观察对比治疗前后两组的相关凝血指标(PT、APTT、TT、FIB)和血常规指标(PLT、HCT、RBC、HGB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PT、APTT、TT较治疗前显著降低,FIB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上述相关凝血指标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显著升高(P<0.05);研究组相关血常规指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检验患者的相关凝血指标及血常规指标,可以评估异位妊娠患者在接受输血治疗过程中是否合并出现不良反应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化疗过程中凝血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NHL患者初诊化疗前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并与28例健康体检者上述凝血指标进行对比,同时分析病情分期、分型、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等因素对凝血指标的影响。结果 1NHL患者较健康对照组APTT延长、FIB增高(P均<0.01)。2NHL患者化疗后1、3周期APTT、PT、FIB值均无明显变化(P>0.05),化疗6周期较初诊、1、3周期FIB均降低(P<0.05),治疗无效组较治疗有效组APTT延长、FIB增高(P<0.05);复发较初诊时APTT延长、FIB增高(P<0.05和P<0.01),P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侵袭性淋巴瘤组较惰性淋巴瘤组APTT延长(P<0.01),III~IV期患者较I~II期患者,FIB增高(P<0.05)。IPI评分各组间APTT、P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I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FIB较低危、低中危、高中危组均增高(P<0.05);LDH升高组较正常组FIB增高(P<0.05)。结论 NHL患者存在血液高凝状态,化疗过程中APTT、PT变化不明显,FIB随病情好转而降低,且APTT、PT、FIB凝血指标变化可能与病情分期、分型、IPI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成分输血比例对多发性创伤患者输血后凝血功能、血液指标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多发性创伤患者186例,依照输注血浆(FP):红细胞(RBC)的比例分为A组(1:1)、B组(1:1<比例<1:2)、C组(Ml:2)3组,各62例。比较3组输血前后凝血功能、血液指标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3组输血后1、3d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国际标准化值(IN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输血后l、3d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b)及红细胞压积(H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输血后1,3d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大出血、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ICU住院时间、休克纠正时间及血容量恢复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28 d伤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B:RBC控制在1:1可显著改善患者凝血功能障碍及血常规指标,但炎症因子水平较高,在临床应用中应严密观察患者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临产孕妇凝血四项及血常规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研究组临产孕妇、对照组非妊娠健康女性均接受凝血四项及血常规检验,指定具有专业知识及丰富经验的临床实验室检验人员完成相关操作,项目包括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GB)等.比较2组血常规、凝血四项实验室检验结果.结果 研究组PT、RBC、TT、APTT、HGB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Fib、WBC则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医生应准确掌握临产孕妇凝血四项、血常规检验特征,根据实验室检验结果给予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有利于纠正贫血并预防母婴并发症发生,保障母婴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羟基脲联合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疗效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60例门诊或住院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羟基脲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羟基脲联合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PT、APTT、FIB、TT)、血象指标(Hb、RBC、PLT、HCT)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凝血功能指标(PT、APTT、FIB、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T、APTT、FIB、TT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Hb、RBC、PLT、HCT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Hb、RBC、PLT、HCT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总缓解率(96.7%)高于对照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羟基脲联合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能有效改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凝血功能,缓解临床症状,减少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缩宫素联合伊血安颗粒治疗剖宫产术后出血的效果及对超声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10月广东省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接收的58例剖宫产术后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29例;对照组患者使用缩宫素治疗,试验组患者使用缩宫素联合伊血安颗粒治疗。比较治疗效果、术后出血量、治疗前后血流峰速(Vmax)、血流量(PBF)和阻力指数(RI)等超声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压积(HC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及凝血酶原时间(PT)等凝血功能指标水平及不良反应出现情况。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96.55%vs.75.86%),术后12h、24h出血量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Vmax、PBF和RI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Vmax和PBF明显减小、RI明显增大,且试验组的Vmax和PBF均低于对照组、RI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Hb、FIB、PLT、HCT、APTT及PT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Hb、FIB、PLT、HCT水平提高,APTT及PT缩短,且试验组的Hb、FIB、PLT、HC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APTT及PT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血压上升、脉搏增快、头晕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缩宫素联合伊血安颗粒治疗剖宫产术后出血疗效更佳,可改善血流动力学、凝血功能指标,减少出血量,且不会显著增加不良反应发生,有着较高的安全性,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腹部大手术患者手术前后凝血指标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对照组60例体检者和观察组67例腹部大手术者手术前后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1)腹部大手术患者术前PLT、PT、TT、APTT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FIB则高于对照组(P<0.05);(2)术后观察组PL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而PT、TT、APTT较对照组延长(P<0.05,P<0.01),FIB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3)手术后PLT和FIB显著低于手术前(P<0.05,P<0.01);(4)术后死亡组PLT水平明显低于生存组(P<0.05),而PT、TT、APTT、FIB组间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部大手术者术前常呈高凝状态,术后则可呈现高凝、相对纤溶抑制或低凝,术后PLT减少是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探讨高原地区患者术前凝血功能特征及血栓弹力图评估凝血功能的价值。方法将青海红十字医院2015 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择期手术患者60例纳入研究,根据高原居住时间不同将所有入组患者分为长期在高原居住的观察组(n =30)、初到高原的对照组(n =30)。术前及术后3 h 测定两组患者的凝血、血常规、血栓弹力图等指标,进一步分析血栓弹力图与凝血、血常规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前及术后3 h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低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GB)、红细胞比容(Hct)及红细胞(RBC)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前及术后3h R值、CL30 水平低于对照组,MA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血栓弹力图中的R值、CL30与PT、APTT呈正相关,与FIB、PLT、HGB、Hct及RBC 呈负相关(p <0.05),MA 与PT、APTT 呈负相关(p <0.05),与FIB、PLT、HGB、Hct、RBC 呈正相关(p <0.05)。结论高原地区患者存在高凝状态,血栓弹力图可以直观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及血常规状态,可用于临床凝血状态监测及早期采取干预措施,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应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髋关节置换患者血小板参数、血红蛋白水平和康复进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3月我院初次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在围术期皮下注射rhEPO,对照组给予等量0.8%氯化钠注射液,记录两组康复进程指标,测定两组手术前后红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Hb)、C反应蛋白(CRP)、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并比较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输血量、术后输血量较对照组少(P<0.05),术后拆线时间、负重锻炼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24h引流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4h HCT(37.24±1.09)%、Hb(119.23±1.77)g/L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血PLT(142.10±1.89)109/L、CRP(15.29±1.33)mg/L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24h APTT(28.43±1.35)s、PT(11.10±1.45)s较对照组缩短,而其FIB(3.21±1.31)g/L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33%、1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应用rhEPO可改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P LT、Hb水平及凝血功能,同时缩短康复进程,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食管癌围术期凝血-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60例食管癌手术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于用药前(T 0)、用药后1 h(T 1)、术毕即刻(T 2)、术后12 h(T 3)四个时间点采取静脉血。测定红细胞比容(HCT)、白细胞(WBC)、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结果:T 1~T 3时,治疗组和对照组WBC、PLT、HCT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T 1~T 3时治疗组PT、APTT、TT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结论:乌司他丁用于食管癌手术可降低血液高凝状态,对围术期食管癌病人的凝血功能具有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术中采用保温护理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凝血功能及术后苏醒的影响,降低手术风险。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均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加用保温护理,观察记录两组术中输液量、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围术期低体温发生率,术后复苏情况及凝血功能等。结果:观察组术中输液量、出血量和手术时间与对照组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体温发生率6.67%、寒战发生率6.67%,对照组低体温发生率33.33%、寒战发生率4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气管拔管时间、完全清醒时间和麻醉恢复室滞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两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指标检测结果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结束时观察组PT、TT、APTT和FIB指标检测结果与手术前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与手术前比较变化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温护理可以有效降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低体温及寒战发生率,促进麻醉复苏,提高苏醒质量,保护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临产孕妇凝血四指标即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FIB)及凝血酶时间(TT)的检测,以充分了解孕妇体内凝血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30例临产孕妇的一般资料,将其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230例身体体检合格者作为对照组。采用美国贝克曼-库尔特ACL-7000全自动血凝仪检测所有患者PT、APTT、FIB、TT,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比较。结果:观察组PT、APTT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IB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相比TT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使用凝血四指标对孕妇体内的凝血情况进行检测对预防和治疗产中、产后大出血及并发症的发生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回收式自体输血对骨科手术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进行顾客大手术患者42例,随机分为回收式自体输血组和异体输血组。分别取抽取患者术前、输血1 h后以及输血24 h后的静脉血,测定样品的血常规,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即APTT),凝血酶原时间(即PT),纤维蛋白原(即FIB)以及活化凝血时间(即ACT),将两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回收式自体输血组与异体输血组患者在输血1h后,其APTT、PT、ACT指标均有所延长,FIB水平均有所降低(P<0.05),但尚在正常范围内,且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回收式自体输血与异体输血相似,对凝血功能的影响均在正常范围内,在临床中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5.
於健  刘莉  洪喆  王芳  曹悦羚  卢璐 《西部医学》2012,24(2):286-288
目的探讨凝血和纤溶功能变化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病情的评估及预后中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发病24h内入院的急性胰腺炎(AP)患者106例,其中MAP组65例,SAP组41例,同时选择健康体检者50例,分别检测凝血与纤溶功能指标PT、APTT、FIB与D-D水平。结果 MAP组与SAP组患者PT、APTT、FIB与D-D的水平较对照组轻度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与对照组及MAP组相比较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PT、APTT、FIB及D-D值与APACHEⅡ评分均存在线性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82、0.83、0.86和0.84(P<0.05);与非MODS组相比,MODS组PT、APTT、FIB及D-D值均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与纤溶指标的检测有助于评估SAP的病情与预后,对防止疾病进展和降低死亡率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小板去除术在创伤早期救治中的临床安全性及对免疫、凝血系统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创伤中心2014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40例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需行血小板去除术的患者20例为观察组,无须行血小板去除术患者2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PLT)及形态变化、其他细胞成分、凝血指标、T细胞淋巴亚群的变化情况等相关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PLT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百分比(P_L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PLT、MPV、红细胞压积(HCT)、PDW、P_L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白细胞数(WBC)、红细胞数(RBC)、血红蛋白(HGB)、HCT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剖宫产术中大出血产妇应用自体回收式输血对其血流动力学和肝、肾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2月在本院行自体回收式输血的剖宫产中大出血的产妇30例,和同期在剖宫产过程中大出血采用异体输血的产妇30例。对比两组术后24 h发热率、输血反应率、出血量、需异体红细胞混悬液的例数、住院时间及手术前后血常规、凝血功能、肝功能、肾功能情况。结果:两组术后24 h发热率、输血反应率、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需异体红细胞混悬液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红细胞比积(HCT)、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浓度(HGB)、血小板计数(PLT)均低于术前(P0.05),两组术后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均长于术前,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均低于术前(P0.05),两组术后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肌酐(Cr)、尿素氮(BUN)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术后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剖宫产术中大出血中应用自体回收式输血安全有效,能够有效节约用血量,且产妇的肝肾功能及凝血功能未受到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创伤性失血病人输血前后血细胞比容(HCT)和酸碱度(pH)变化及其与凝血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创伤性失血病人102例进行前瞻性研究临床实验,采用血凝仪检测各组HCT、pH指标,采用血栓弹力图仪检测凝血反应时间(R)、凝固角(a-Angle)和血栓最大幅度(MA);采用Pearson回归分析检验输血前后的HCT、pH与R、a-Angle、MA值与凝血功能的相关性。结果:输血前,A、B、C组HCT、pH、纤维蛋白原(Fib)、a-Angle值、MA值比较,A组B组>C组(P<0.05);输血后,A、B、C组各凝血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较输血前均有所改善(P<0.05)。输血前,pH、a-Angle值、MA值:D组E组>F组;pH值F组G组(P<0.05~P<0...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采用大量输血对严重创伤患者的凝血功能影响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2月到2015年2月收治的需要进行大量输血治疗的严重创伤患者40例,对所有患者在手术前、手术后1d以及手术后3d的血细胞技术指标和血凝指标进行比较。结果:PLT水平在手术后1d和3d均显著低于手术前,差异显著(P0.05);HCT和HGB在手术后1d显著高于手术前(P0.05),而术后3d的HCT和HGB与治疗前差异不显著(P0.05)。APTT、TT和PT均在手术后1d显著高于手术前,差异显著(P0.05);FIB在手术后1d显著低于手术前,而在术后3d显著高于手术前,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大量输血运用于重症创伤会导致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失活,降低患者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20.
侯永超  陈卉  张正辉  周述芝  冉鑫   《四川医学》2023,44(4):405-408
目的 观察神经外科手术患者中进行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联合控制性降压(CH)及自体血回输(ABT)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神经外科手术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AHH联合CH及ABT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30min(T1)、术后1 d(T2)的血常规、动脉血气分析、凝血功能及血栓弹力图(TEG)变化,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出血、输血情况及输血相关并发症。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异体血输注例数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无输血相关不良反应发生。与T0比较,两组患者T1和T2时的Hb、Hct及Plt明显降低(P<0.05);T2时试验组Hb、Hct、Plt、PaO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1和T2时,两组患者Lac、K+、PT、APTT、ACT、FIB、M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HH联合CH及ABT用于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可减少异体血使用量,对内环境及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