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回顾比较跟骨骨折手术中对皮瓣采用拉钩牵开及克氏针固定牵开的病人术后切口的并发症发生率,探讨跟骨骨折手术中对皮瓣最优的牵开方式。方法:对81例89足跟骨骨折应用跟骨外侧"L"形延长切口手术治疗。术中皮瓣拉钩牵开组52足,克氏针固定牵开组37足。结果:术后切口皮肤边缘坏死10例,切口延迟愈合2例,感染1例。其中拉钩牵开组5例,克氏针固定牵开组7例,切口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62%,18.92%。经统计比较有差异性(P<0.01)。结论:在跟骨骨折的开放手术治疗中,对皮瓣采用拉钩牵开较克氏针固定牵开的病人术后切口的并发症发生率低。在应用跟骨外侧"L"形延长切口时宜采用拉钩动态牵开皮瓣。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Sanders IV型跟骨骨折经外侧切开复位与闭合复位斯氏针石膏固定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9月-2010年9月70例(81足)关节面移位的Sanders IV型跟骨骨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传统外侧"L"切口复位钢板内固定及闭合复位斯氏针石膏外固定两种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AOFAS踝后足评分、改良Zwipp影像摄片评分。结果:70例81足全部获得随访,时间14~25个月,平均20.4个月。斯氏针组36足术后无切口感染、皮肤坏死或切口愈合不良、腓肠神经损伤等软组织并发症,切开钢板组术后切口感染6足,3足皮瓣坏死,2足腓肠神经损伤,1足内固定移位,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两组AOFAS踝后足评分、改良Zwipp影像摄片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64、0.057)。结论:闭合复位斯氏针固定在Sanders IV型跟骨骨折治疗中综合疗效评价优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锁定钢板经跗骨窦入路与经外侧扩大"L"入路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跟骨骨折(SandersⅡ~Ⅳ型)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锁定钢板经跗骨窦入路治疗(研究组)32例,经外侧扩大"L"入路治疗(对照组)30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并发症、切口及骨折愈合时间、术后AOFAS评分、手术前后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宽度等指标情况.结果:2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切口长度、切口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前及术后2组病人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宽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个月研究组AOFA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6个月和第12个月AOF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术后2组病人Bohler角、Gissane角均大于术前,跟骨宽度均小于术前(P<0.05).结论:锁定钢板经跗骨窦入路治疗跟骨骨折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跗骨窦切口经皮撬拨空心钉内固定对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择64例跟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2组,观察组32例,对照组32例。观察组采用跗骨窦切口经皮撬拨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L型切口内固定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术后恢复情况、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术后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跟骨高度及跟骨结节关节角高于对照组(P<0.05),跟骨宽度及跟骨交叉角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AOFA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跗骨窦切口经皮撬拨空心钉内固定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术后恢复情况,提高AOFAS评分,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经跗骨窦小切口和跟骨外侧"L"型切口治疗跟骨骨折两种方式进行疗效及并发症比较研究。方法对2008年7月至2013年7月间本院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48例56足手术治疗,分为经跗骨窦小切口组(A组)和"L型"切口组(B组)。A组SandersⅡ型18足,SandersⅢ型7足;B组SandersⅡ型9足,SandersⅢ型22足。小切口手术方法采用经跗骨窦小切口,先外侧小切口直视下复位距下关节,复位后经跗骨窦切口行螺钉固定术;"L"型切口手术方法采用标准切口,直视下复位距下关节面,复位后以跟骨锁定钢板固定。术后随访评分参照美国骨科足与踝关节协会的足踝临床后足评分系统(AOFAS)观察跟骨宽度、高度、Bolher角及Gissane角。结果术后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5个月(9~48个月),术后两组Bolher角及Gissane角较术前有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A组与B组相比术后AOF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A组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术后AOFAS评分(74.4±6.7)分明显低于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评分(84.6±4.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附骨窦小切口切开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其疗效确切,并发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以"小切口+保护外侧骨瓣+可吸收钉"手术治疗外侧关节面塌陷为主的跟骨骨折手术效果。 方法 2010年1月-2014年1月宁波市第六医院收治的37例(41足)跟骨外侧关节面塌陷为主的骨折患者,术前影像学检查(X线或CT)确诊后,进行小切口掀开外侧骨瓣手术,可吸收钉或克氏针内固定术;骨质疏松、粉碎、关节面塌陷严重等予以一期植骨,术中影像学检查骨折达到或者近似解剖复位。术后进行随访和回顾性分析。纳入研究的临床数据包括:患者年龄、性别、有无其他基础疾病和吸烟史、是否伴有其他复合伤、损伤因素、Sander分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手术并发症、骨折临床愈合和功能恢复情况。术后随访复查患者影像学愈合情况、有无感染、骨不愈、内置物失效,患足功能评估采用美国足踝骨科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 ankle society,AOFAS)的评分系统。 结果 37例患者术后随访12~3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SandersⅡ、Ⅲ、Ⅳ型术前、术后Bohler角和Gissane角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均较术前高;患者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出现切口感染、坏死等,AOFAS评分平均84.8分,总的优良率为87.8%(36/41)。 结论 小切口保护跟骨外侧壁骨瓣+可吸收钉治疗外侧关节面塌陷为主的跟骨骨折,缩短手术时间、手术创伤小、降低术后并发症,最大程度的保护跟骨外侧组织结构;同样,可应用于不适合应用跟骨外侧广泛切口内固定的患者,为治疗跟骨骨折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杨洋  王斌  张梦芹  洪海南  梁军波 《浙江医学》2018,40(15):1726-1729
目的探讨外侧骨皮瓣入路联合可吸收自由板内置治疗关节内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接受外侧骨皮瓣入路联合可吸收自由板内置治疗的关节内跟骨骨折患者13例,分析术后1年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术前、术后2d及术后1年跟骨高度、宽度、Gissane角和Bohler角改善情况。结果13例患者术后1年AOFAS评分为(87.31±8.19)分,疗效优良率达84.62%。患者术后均未发生切口感染、关节炎等并发症,亦未见局部组织异物反应。术后2d、1年跟骨高度、宽度、Gissane角和Bohler角均较术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外侧骨皮瓣入路联合可吸收自由板内置治疗关节内跟骨骨折能够充分暴露术野,提供较为可靠的骨折固定且无需二次手术拆除,减少切口并发症,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掀开跟骨外侧骨瓣+可吸收钉+加植骨"与"常规外侧切口钢板+植骨"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疗效。 方法 回顾分析宁波市第六医院2011年2月-2014年2月76例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均为单侧骨折),行"掀开跟骨外侧骨瓣+可吸收钉或+植骨"的40例患者设为A组,行"常规外侧切口钢板+植骨"治疗跟骨骨折的36例患者设为B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并发症发生率、Bohler角、Gissane角、AOFAS (ankle-hindfoot scale)评分、MFS (maryland foot score)评分。 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4~36个月(平均28个月)。与B组相比较,A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并发症更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有患者术后1年、2年Bohler角、Gissane角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与B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AOFAS评分和MF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应用"掀开跟骨外侧骨瓣+可吸收钉+植骨"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相对"常规外侧切口钢板+植骨"组手术效果安全可靠,手术时间短,术中创伤小,出血少,术后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分析跟骨骨折应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与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固定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佛冈县中医院2019年9月—2020年9月收治的60例跟骨骨折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固定术,观察组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跟骨高度、Gissane角、Bohler角比对照组更高(P<0.05),跟骨宽度比对照组更低(P<0.05);对照组患者未出现并发症,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术后1年的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优良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跟骨骨折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的效果更优,但相比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固定术的并发症较多,需加强对并发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10.
朱俊  王培  李文祥 《安徽医学》2018,39(1):105-107
目的 比较2种手术方案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的疗效及对距下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郑州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患者4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微创小切口组(n=22)及传统外侧切口组(n=23).微创小切口组患者采取微型切口锁定钢板内固定,传统外侧切口组采取外侧L型切口入路置入钢板内固定.术后按踝-后足评分(AOFAS评分)系统评价两组手术疗效,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分别测定患者跟骨结节关节角(Bohler角)、跟骨交叉角(Gissane角)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术后随访6个月,采用Morrey法评价术后患者距下关节活动度.结果 微创小切口组AOFAS评分优良率(90.91%)比传统外侧切口组(73.91%)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微创小切口组患者切口短、术后引流量少(P<0.05);跟骨交叉角随时间不断增加,术后及末次随访时角度均大于传统外侧切口组(P<0.05);微创小切口组患者术后VAS评分随时间逐渐下降,且低于传统外侧切口组(P<0.05);微创小切口组患者距下关节活动度中度以上受限率40.91%,低于传统外侧切口组的78.26%(P<0.05).结论 微型切口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式在修复骨折损伤的同时,能够达到更佳的复位效果,改善术后距下关节活动度受限程度,对于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患者推荐采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跗骨窦切口入路术治疗跟骨骨折的复位效果。方法:选择跟骨骨折患者78例(78足),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n=39)和对照组(n=39),对照组采用常规外侧L型切口入路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跗骨窦切口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2个月。比较2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复位质量(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宽度)、Maryland评分、生活质量(SF-36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61.25±5.47)vs(92.18±8.39) min]、住院时间[(5.01±1.67)vs(11.85±1.83) d]、切口愈合时间[(14.35±1.03)vs(16.47±2.19) d]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45.38±4.29)vs(84.64±5.72) mL,P<0.05];术后12个月,2组Bohler角、Gissane角均较术前有明显好转(P<0.05),术后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跟骨宽度均低于术前(P<0.05),术后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Mar...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肘外侧小切口结合外侧克氏针与闭合复位结合克氏针治疗肱骨髁上骨骨折折患儿对肘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我院骨科收治的74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以治疗方法分为两组,肘外侧小切口结合外侧克氏针为切开组(40例),闭合复位结合克氏针记为闭合组(34例);获取两组患儿术后7周临床疗效,收集两组患儿术前、术后3周、术后5周、术后7周的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评分),并统计两组患儿术前、术后7周的肘关节旋前、旋后及屈伸活动范围。结果:闭合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切开组(P<0.05),闭合组临床优良率为97.06%,显著高于切开组的80%(P<0.05)。两组患儿术后7周内MEPS评分均随时间变化呈上升趋势,闭合组上升趋势更强。两组患儿术后7周肘关节旋前度、旋后度及屈伸度均显著升高(P<0.05);闭合组患儿术后7周及各角度差值均显著高于切开组患儿(P<0.05)。结论:肘外侧小切口结合外侧克氏针与闭合复位结合克氏针均可治疗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结合克氏针可提高肱骨髁上骨折临床疗效,改善肘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比分析经跗骨窦入路及传统外侧L型扩展入路治疗跟骨Sanders II、III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2014年12月至2016年5月入院治疗并符合标准的47例跟骨骨折患者根据手术入路分为两组(传统外侧L切口入路组25例和跗骨窦切口入路组2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愈合时间、术后随访功能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对术前术后Bohler角及Gissane角的大小进行测量。术后随访1~18个月,采用AOFAS评分评价足部功能。结果 传统外侧L切口入路组较跗骨窦切口入路组患者手术时间更长(P<0.05);两组在骨折愈合时间、AOFAS评分、术后Bohler及Gissane角恢复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外侧L切口入路对比,经跗骨窦切口入路治疗Sanders II、III型跟骨骨折可以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结果,具有一定的优势,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术者需有传统术式经验积累。  相似文献   

14.
《陕西医学杂志》2014,(9):1137-1139
目的:探讨克氏针固定治疗小儿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76例小儿跟骨骨折患者应用克氏针固定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76例患者均获随访1278个月,平均24.6±7.1个月,术后愈合时间278个月,平均24.6±7.1个月,术后愈合时间23个月,完全负重时间33个月,完全负重时间35个月,平均3.5±0.4个月。24个月跟骨长宽高基本恢复,X线下单侧跟骨与健侧跟骨高度比值为83%5个月,平均3.5±0.4个月。24个月跟骨长宽高基本恢复,X线下单侧跟骨与健侧跟骨高度比值为83%100%,平均(95.2±4.7)%,Bhler角术前2.5±16.1度,术后24.9±10.4度。AOFAS评分40100%,平均(95.2±4.7)%,Bhler角术前2.5±16.1度,术后24.9±10.4度。AOFAS评分40100分,平均89.6分,其中恢复差4例,恢复尚可6例,恢复良好21例,恢复佳45例,优良率为86.8%。结论:克氏针固定治疗小儿跟骨骨折疗效好,简便经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Sanders 2型跟骨舌形骨折的疗效,探讨Sanders 2型跟骨舌形骨折的治疗方案。方法:15例Sanders 2型跟骨舌形骨折患者,采用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要求后跟距关节面解剖复位,恢复跟骨的长宽高度和Bhler角、Gissane角。术后2年内每月随访1次,根据AOFAS评分标准对患者的术后功能作出评价,并结合X片测量Bhler角及Gissane角,分析比较手术前后两角度的变化。结果:15例全部完成随访。术前Bhler角平均(8.2±1.3)度,术后平均(34.5±2.6)度,差异有高度显著意义(P<0.01);术前Gissane角(107.5±4.8)度,术后平均(116.3±5.1)度,差异有高度显著意义(P<0.01)。术后2年的AOFAS评分平均82.6分。结论: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Sanders 2型跟骨舌形骨折具有关节面复位准确、疗效可靠及创伤小等优点,但必须正视该方法的缺陷。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三根克氏针撬拨透视下复位固定与切开复位跟骨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对比。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至2007年间手术治疗的跟骨骨折66例(70足),骨折类型:按Sanders分类方法,其中Ⅰ型5足,Ⅱ型30足,Ⅲ型33足,Ⅳ型2足。克氏针组32例(35足),采用C臂X线机透视下三根克氏针撬拨复位固定;钢板内固定组34例(35足),手术入路均为外侧"L"形扩大入路,选用大小合适的跟骨外侧解剖钢板固定,术后均不用石膏固定。结果克氏针组B hler角、G issane角术后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访时AOFAS评分43~100分,平均为83.5分,其中优21足,良8足,可6足,优良率达82.9%,仅5足有针道浅表感染。钢板内固定组B hler角、G issane角术前与术后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访时AOFAS评分40~100分,平均为81.3分,其中优22足,良9足,可4足,优良率达88.6%,有6足切口皮缘坏死,3足切口皮肤坏死感染。结论应用三根克氏针撬拨复位治疗跟骨骨折,能取得与钢板内固定类似的疗效,并且具有软组织并发症少、创伤小、关节功能恢复好、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改良外侧入路距下关节植骨融合术在严重跟骨骨折畸形愈合中的作用。方法:选取严重跟骨骨折畸形愈合患者25例,均予以改良外侧入路距下关节植骨融合术,术后早期适当给予踝关节功能锻炼,观察手术前后患者距骨跟骨角、距骨第1跖骨角及足部功能改善情况;术后定期随访,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2个月,患者距骨跟骨角、距骨第1跖骨角、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术后随访(19.6±5.7)个月,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未见切口感染、皮缘坏死、跟骨骨质外露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患者足部功能优13例,良9例,差3例,优良率高达88.0%。结论:改良外侧入路距下关节植骨融合术具有入路安全、显露清晰、愈合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作为严重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18.
《陕西医学杂志》2016,(11):1503-1504
目的:探讨经跗骨窦切口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收集38例(43足)关节内跟骨骨折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21例(23足)例行外侧扩大"L"形切口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试验组17例(20足)行经跗骨窦切口空心螺钉内固定,记录术后并发症并得出手术优良率,术后关节功能按踝-后足评分系统(AOFAS)进行评分。结果:比较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比较两组术后跟骨宽度、Bohler角、Gissane角均有明显改善且有明显统计学差异;对照组组术后皮肤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17.4%,试验组组无皮肤相关并发症,两组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比较两组末次随访关节功能AOFAS评分及手术优良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SandersⅡ型和部分Ⅲ型跟骨骨折,跗骨窦切口空心螺钉内固定术切口小,术后皮肤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是治疗关节内跟骨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切开复位可塑钛板内固定术及闭合克氏针撬拨复位术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4|D例(40足)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切开复位钛板内固定术及闭合克氏针撬拨复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愈合时间、住院时间、Bohler’s角、Gissane角、KerrAtkins评分、AOFAS评分、VAS评分、术后并发症。结果40例均获得完整随访2~4(3.1±0.6)年,切开复位可塑钛板内固定组与闭合克氏针撬拨复位固定组比较,手术时间长,住院时间短,出血量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O.01);骨折愈合时间、Bohler’s角、Gissane角、KerrAtkins评分、AOFAS评分、VAS评分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闭合克氏针撬拨复位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手术方式简单、创伤小,具有微创手术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距下横切口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的疗效。方法:跟骨骨折患者26例均采用距下横切口,并用AO 2.7mm微型锁定钢板固定,复位完成后用克氏针经跟骨后侧向前固定,骨折复位后松质骨塌陷缺失用同种异体骨植骨填充。测量术前术后Bohler角及Gissane角。结果:随访12~18个月,平均手术时间60±5分钟,平均愈合时间12±2个月。Bohler角术前14.3°±4.2°,术后24.6°±3.4°;Gissane角术前为89.4°±5.2°,术后118°±6.4°,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OFAS踝与后足评分(82.3±5.3)分,VAS评分(1.6±1.5)分。结论:跟骨骨折经距下有限切开复位治疗跟骨骨折中,在维持骨折复位,减少创口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等方面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