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已成为全球首位儿童致盲性眼病, 近年对其急性期病变的认识和治疗取得了明显成效。然而, ROP患儿中大多数病变可自然退行, 目前对自然退行规律的了解却十分有限。自然退行后虽然眼底形态明显改善, 但患儿长期的视功能预后不容乐观。随着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光相干断层扫描成像及其血管成像等影像技术的深度应用, 将帮助临床进一步认识ROP自然退行的本质。加大ROP自然退行的研究, 对合理安排经济高效的筛查时机, 制定科学化、个体化的治疗和随访方案, 改善患儿视功能预后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不同转归一自然退行与阈值病变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以探讨与ROP阈值病变有关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09年7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83例确诊ROP的早产儿相关临床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83例不同程度ROP患儿中(166只眼),自然退行51例(102只眼,占ROP患儿61.45%),阈值病变32例(64只眼,占ROP患儿38.55%).使用t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ROP阈值病变组的胎龄较ROP自然退行组小,产次较ROP自然退行组次数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排除其他因素干扰后,男性、机械呼吸及发生败血症与ROP阈值病变有关,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胎龄、多产次,男性、使用机械呼吸、发生败血症与ROP不能自然退行有关.  相似文献   

3.
积极推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防治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儿童盲的重要致盲原因之一,随着ROP防治指南的颁布以及ROP筛查治疗工作的开展,我国ROP发病率和致盲率有所下降。正确认识和理解ROP分类、筛查标准和治疗指南;建立完善的ROP筛查体系,提高筛查水平;加强ROP临床和基础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降低我国ROP发病率和致盲率。  相似文献   

4.
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自然退行有关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尹虹  黎晓新 《眼科研究》2006,24(6):643-646
目的将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自然退行组与ROP阈值病变组及视网膜脱离组的早产儿生后各因素进行分析,以寻找可能与ROP自然退行有关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7月至2004年10月检查的125例具有ROP的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自然退行组的平均出生体重及胎龄(1689.3g.31.7周)较ROP阈值病变组(1487g,30.6周)及视网膜脱离组(1418g,29.7周)大,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ROP阈值病变组与视网膜脱离组之间的m生体重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自然退行组矫正胎龄(37.1周)、阈值病变组(41.9周)及视网膜脱离组(74.6周)三者的诊断时间明显不同(P〈0.01)。i组中性别(,分别为0.16、0.00004、0.2)无显著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胎龄是ROP退行的影响因素。结论小胎龄可能与ROP不能自然退行有关。ROP预后与发现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5.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一种属于可避免、可控的儿童主要致盲性及低视力眼病。筛查是早检出、早干预和早治疗的前提和关键措施,对降低儿童致盲率及视力损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对我国ROP筛查和发病现状作一综述,以期为ROP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儿童首位致盲原因,及时发现和治疗可以有效防止病变进展,改善视力预后。建立集科普宣传、筛查、诊治、随访为一体的较完善的ROP防治体系是降低儿童致盲率的关键。以县级以下地区的医疗卫生机构为一级单位,地市级和部分中心城市的综合医院和妇幼保健院眼科为二级单位,国内重点关注ROP的医疗中心为三级单位,构建ROP三级防治网,从而有效发挥现有医疗资源配置在ROP防治过程中的最大效益。该构想既符合现阶段社会发展实际,又能避免资源浪费。近年来在陕西省域范围的初步实践结果显示,通过ROP三级防治网开展工作,增加了ROP筛查覆盖面,推动了ROP防治工作进程。但这一工作尚在起步阶段,还需要扩大范围,加大推广力度,从而探索出符合我国国情的防治ROP之路。  相似文献   

7.
重视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防治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Li XX 《中华眼科杂志》2005,41(4):289-291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以往被称为“晶状体后纤维增生症”,是发生于早产儿和低体重儿中的视网膜血管增生性病变。ROP是发达国家儿童首位致盲原因。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围产医学有了较大的发展,各种生命支持系统的逐渐改进和完善,明显提高了早产儿的存活率,随之ROP发生率也相应上升,由此导致的盲童数量也不断增多,应当引起各级医疗单位的重视。因此,有必要就不同地区ROP发生率、ROP防治情况、早产儿视网膜血管发育特征、ROP患儿的视网膜组织学改变特点、ROP的国际分类及治疗时限等情况进行分析和评述。ROP发生率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国家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的救治水平和相关医疗法规健全情况。(中华眼科杂志,2005,41:289-291)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我院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发病状况,并对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08年11月在我院出生的124例(248只眼)早产儿(出生体重≤2500g或胎龄≤35周)进行ROP的筛查。所有患儿瞳孔散大后,通过巩膜外顶压详细检查患儿视网膜情况。按照ROP国际分类法的规定记录检查结果。将患儿全身状况及吸氧、母孕期吸氧、先兆子痫、胎盘早剥等因素进行统计。结果 124例患儿全部完成了眼底筛查,在周边视网膜血管化或病变退化后终止随访。9例(13只眼)出现ROP,发生率分别占患儿例数和眼数的7.26%和5.24%。其中6例(8只眼)ROP患儿未达到阈值前病变,3例(5只眼)为阈值前Ⅰ型病变,此3例ROP患儿给予间接检眼镜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所有激光治疗患儿术后随访观察,直至膜病变静止、消退,均未出现视网膜脱离。母孕期吸氧、先兆子痫、胎盘早剥等因素与ROP发病无关。结论低体重是ROP发生的最重要因素。对早产儿适时进行ROP筛查,并对发现的ROP早期进行有效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可控制病变,降低早产儿的致盲率。  相似文献   

9.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早产儿和低体重儿发生的一种视网膜血管增生性病变,早期筛查和及时治疗是预防ROP致盲的有效措施.卫生部2004年颁发了<早产儿治疗用氧和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1]以来,全国一些城市陆续开展了ROP筛查工作,但仅有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筛查和治疗工作相对较成熟[2 4],中小城市医院因对ROP病变了解不深、对筛查重要性认识不足,开展筛查的时间相对滞后,造成中小城市ROP流行病学资料匮乏.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开展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筛查工作,强调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早期干预。方法对住院85名出生体重低于或等于2500g,胎龄少于或等于32w的早产儿或患有全身疾病的早产儿进行常规的眼部检查。对于发生ROP的患儿,每2w复查眼底,直至视网膜正常血管化或ROP发生退行性改变;如发现ROP阀值病变的患儿,则立即行激光光凝治疗。结果85名早产儿发现有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者14例,占16.44%,其中ROPⅠ期8例,Ⅱ期3例,Ⅱ期+3例。本组资料中,出现ROP的早产儿均为出生体重≤2000g,高浓度氧疗(〉40%)持续5d以上。发现早产儿出现ROP,经过调整氧疗的浓度及氧疗的时间,从而控制了ROP病情的发展恶化。结论严格把握ROP的筛查标准,控制氧疗的浓度和治疗时间,是防治ROP的关键所在。ROP的筛查工作依靠儿科医师与眼科医师的密切配合,针对ROP的危险因素进行早期干预,才能有效地控制ROP的发生、发展,防止ROP的致盲。  相似文献   

11.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白贤明  朱丹 《国际眼科杂志》2011,11(7):1176-1178
目前,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儿童致盲的重要原因,约占儿童致盲原因的6%~18%。防治ROP以改善早产儿的生存质量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因此,建立合适的视网膜新生血管动物模型已成为探讨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发生机制并评估其药物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本文对用各种模型模拟ROP的发生过程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早产儿视网膜发育特点及眼底病变发生情况.方法 用带视频录像的双目间接眼底镜对番禺区670例早产儿进行眼底检查,观察视网膜发育及其眼底病变的发生情况.结果 (1)正常早产儿眼底表现:大部分视盘欠圆,色淡,边界欠清,视杯不明显.后极部视网膜动静脉血管条纹及其次级分支清晰可见.黄斑部轮晕明显,范围大,光反射强,大部分黄斑中心凹不明显.(2)眼底病变发生情况:发现ROP者8例,发病率为7.1%;其中,ROP1期者2例,2期者2例,3期者4例,未发现4期及5期病变.视网膜出血发生11例,均为自然分娩患儿.玻璃体病变3例.(3)并发症发生情况:21例患儿发生不同程度的球结膜下出血,2例患儿头皮下见大量出血点,1例患儿发生急性结膜炎.在检查前后过程中未发现有呼吸暂停、休克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基层医院早产儿胎龄、体重、ROP发病率、ROP严重程度等方面与三级医院有较大差异.在基层医院普及筛查制度,可以避免绝大部分严重致盲ROP发生,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Wang YS  Li R 《中华眼科杂志》2011,47(6):483-486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发展中国家儿童主要致盲眼病之一,如能及时发现和治疗,有可能改善患儿视力预后,建立完善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防治体系是降低致盲率的关键.我国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防治形势较为严峻,防治力度相对薄弱,有待切实加强.因此,需要政府和医务人员高度重视,尽快在全国建立集疾病宣传、筛查、诊治及随访等一体化的防治机构,通过专业网络体系加强交流协作,实现资源共享,以提高全国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防治效率和总体水平.(中华眼科杂志,2011,47:483-486)
Abstract:
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 (ROP) remains the major cause of childhood blindnes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Visual prognosis in ROP can be improved if the patients can receive early treatment. Therefore, establishing a perfect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system is the key to reduce blindness rate caused by ROP. The situation of ROP in China is serious and the prevention of ROP remains inadequate. Therefore, the government and medical personnel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its prevention. It is necessary to set-up more prevention centers to screen, diagnose and treat ROP, as well as to afford disease propaganda and follow-up care. These centers can build collaborative relationship by means of professional networks to improve the prevention efficiency of ROP in China.  相似文献   

14.
广东省三家医院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生特点及转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并分析广东省3家医院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发生发展特点及治疗后转归情况。方法 前瞻性研究。采用双目间接检眼镜对出生或收治于广东省3家妇幼保健院的出生体重<2000 g早产儿和低体重儿638例进行ROP筛查。排除未完成随访的52例,共586例1172只眼纳入研究。首次眼底筛查时间为出生后4.0~6.0周或矫正胎龄32.0周。对阈值期前1型病变考虑激光光凝治疗,阈值期病变48 h内首选激光治疗。所有患儿均随访至周围视网膜完全血管化,ROP病变自然退行或治疗后病变退行且治疗后至少1个月。观察并分析ROP发生率,ROP发生时患儿矫正胎龄、出生日龄,ROP治疗时患儿矫正胎龄、出生日龄,ROP病变进展天数以及随访期间治疗眼的预后情况。对ROP患儿胎龄与其ROP发生、治疗时出生日龄之间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1172只眼中,发生ROP者118只眼,占10.07%;视网膜完全血管化1054只眼,占89.93%。发生ROP者胎龄中位数30.2周,矫正胎龄中位数36.4周;发生ROP时出生日龄中位数40.5 d。共60只眼需进行ROP治疗。其胎龄中位数29.3周,矫正胎龄中位数37.5周;需治疗时的出生日龄中位数59.5 d。相关性分析发现,胎龄与ROP发生、需治疗时出生日龄均呈负相关(R=-0.65,-0.80;P=0.000)。ROP 1期进展至2期、2期进展至3期、3期进展至需治疗的3个阶段,其病情进展天数中位数分别为14.0、10.5、3.0 d。随着病变加重,病情进展时间缩短,并呈非正态分布。各进展阶段病情进展天数中位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30.69,P=0.000)。治疗眼治疗后追光、注视反应正常,视盘、黄斑、视网膜结构正常,无视网膜血管行径异常,亦未发现玻璃体、视网膜增生病变形成。结论 广东省3家医院ROP发生时间在矫正胎龄36.4周左右,ROP治疗时间在矫正胎龄37.5周左右。随着ROP病变加重,其病情进展时间缩短。治疗眼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5.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发生于早产儿的未成熟视网膜血管的异常增生性疾病,是目前婴幼儿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无论是否接受治疗,ROP患儿发生屈光不正(尤其是近视和散光)的概率均较高,发生屈光不正性弱视、斜视等视觉异常的危险性高,这为临床上ROP的治疗及屈光不正的矫正提出了挑战。然而,目前ROP患儿屈光不正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文旨在对目前提出的相关机制进行综述,从而为临床上优化ROP屈光不正的矫治方式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生儿救治水平不断提高,早产儿存活率不断上升,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成为儿童致盲的首位病因。进入21世纪,中国大陆地区ROP筛查和防治工作不断深入,但不同区域开展工作的情况及ROP检出率差异较大。本文在前期对2010年前ROP发生情况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对2008至2018年的文献报道进行汇总,追踪和分析约10年...  相似文献   

17.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儿童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防治策略已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其管理体系方面尚存在许多限制.作为一种新兴技术,远程医疗对于提高ROP防治效率和管理质量具有较大潜力,但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挑战.本综述对远程医疗用于ROP防治的必要性、可行性、优势及目前尚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特别强调了远程医疗用于ROP防治具有准确性高、可靠性高、效率高、性价比高的优势,具有广泛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18.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治疗方法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曾称为晶状体后纤维增生症,是婴幼儿致盲的重要原因之一,常发生于有高浓度吸氧史的早产儿或发育迟缓的低体重儿。随着低体重新生儿治疗成活率的提高,ROP患儿亦日益增加。早发现、早治疗是避免ROP患儿发生视网膜脱离,视力永久丧失的重要手段,目前治疗方法主要有视网膜冷凝治疗、视网膜光凝治疗、巩膜扣带术、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等方法,药物及基因疗法尚处于动物实验阶段。  相似文献   

19.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赵勇  任兵  高晓唯 《国际眼科杂志》2006,6(6):1382-1385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发生于早产儿和低体重儿中的视网膜血管增生性病变,是儿童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ROP发生的危险因素、发病机制及药物干预治疗,对降低ROP的发生率和致盲率有着极其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新生血管研究的深入,新生血管抑制剂用于预防及治疗ROP的研究也越来越多,本文拟对近年来有关ROP上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RetCam数字视网膜照相机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未成熟的视网膜血管异常发育和增生导致的病变,是引起早产儿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低孕周和低出生体重的早产儿开展筛查,能早期发现和治疗ROP,减少致盲.传统的筛查方法是使用双目间接检眼镜,需要一定的检查经验,结果不易准确记录.RetCam数字视网膜照相机(简称RetCam)可观察并记录婴幼儿视网膜图像,近年来在ROP筛查中得到了一定应用.为了解RetCam在ROP筛查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我们将它与双目间接检眼镜检查结果和安全性进行了比较,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