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 (congenitalstenosisofpul monaryvolve ,CVPS)是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中常见的一种 ,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 12 2 % ,过去只能通过狭窄瓣膜切开术方法来治疗。自 1982年Kan等首次应用经皮球囊肺动脉瓣膜成形术 (PBPV )治疗CVPS获得成功后 ,PBPV运用日益增多。我院心血管内科自 1993年开始用该方法治疗CVPS 16例 ,均获成功。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病例选择 男 14例 ,女 2例 ;年龄 2 5~ 15岁。 16例CVPS患儿为 1993~ 1999年我院心血管内科病房住院者 … 相似文献
2.
INOUE球囊经皮肺动脉瓣成形术治疗肺动脉瓣狭窄(附1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用INOUE球囊经皮肺动脉瓣成形术(percutaneousballoonpulmonaryvalvuloplasty,PBPV)治疗肺动脉瓣狭窄18例患者的经验。方法肺动脉瓣狭窄患者18例,采用介入和超声多普勒评价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的疗效。结果18例PBPV患者术后即刻右心室收缩压由(101.4±28.2)mmHg降至(48.5±16.7)mmHg(P<0.01),右房压由(16.9±7.5)mmHg降至(9.8±4.3)mmHg(P<0.05),肺动脉压由(15.2±3.1)mmHg升至(23.1±5.6)mmHg(P<0.05),肺动脉与右心室跨瓣压差(ΔP)由(76.5±25.1)mmHg降至(21.7±12.2)mmHg(P<0.01)。多普勒随访结果术后3个月跨瓣压差与术后即刻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治疗肺动脉瓣狭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肺动脉瓣膜成形术(PBPV)治疗小儿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 1996年3月-1998年12月,7例患儿确诊为单纯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PS),根据患儿的年龄和PS的轻重,3例选择单球囊法,4例采用双叶球囊法,进行瓣膜扩张术。结果 7例患儿PBPV术后,即时跨瓣压力阶差(△P)均显著下降(△P<20mmHg)。结论 PBPV是简便、安全、经济的治疗PS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治疗单纯性肺动脉瓣狭窄(PS)的疗效,以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7月至2011年6月采用PBPV治疗的75例PS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扩张前后肺动脉和右心室压力变化以及球囊的选择情况、术后并发症。结果:75例PS患儿术前右心室收缩压为(70.24±23.54)mm Hg,术后即刻心导管检测降为(34.75±9.12)mm Hg(P<0.01);跨肺动脉瓣压力阶差(△P)术前为(49.41±22.57)mm Hg,术后即刻心导管检测降为(11.33±7.25)mm Hg(P<0.01),术后即刻心导管检测跨肺动脉瓣压力阶差<25 mm Hg达94.67%,术后24 h经超声测定△P为(23.04±9.80)mm Hg;术后1月、术后3月、术后6月及术后1年超声测定△P均较术后24 h明显下降;右心室造影肺动脉瓣环直径为(13.76±3.18)mm,所选球囊大小为(16.70±3.68)mm;无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病例发生。结论:PBPV治疗儿童PS安全有效。结合术前超声和右室造影判断肺动脉瓣环大小,选择合适大小球囊是介入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1992-01~96-01对14例单纯肺动脉瓣狭窄者施行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扩张后即刻跨肺动脉瓣压差由扩张前91±32kPa降至27±09kPa,其中9例<27kPa;收缩期杂音由3~5/Ⅵ级降至2~4/Ⅵ级,收缩早期喀喇音消失,仍触及细微震颤,第二心音增强;随访6~18个月,10例平均跨瓣压差降至17±09kPa,心前区震颤均消失,6例收缩期杂音消失,4例仍有2~3/Ⅵ级杂音,右室前壁厚度、右室流出道宽度、主肺动脉内径接近正常。2例发生轻度肺动脉瓣关闭不全。 相似文献
6.
7.
应用双球囊行肺动脉瓣成形术国内报道尚少,我院1987年9月应用该法施行2例。均获成功,随访至今情况良好,现予报道.临床资料例1,男,11岁。体重19kg。自幼发现心杂音,平素易感冒.活动能力差,平地步行50米即觉心悸气促,唇青紫。无蹲踞位。体检:BP90/70mmHg.发育营养差。唇青紫,颈静脉怒张。L_2 SMⅣ~Ⅴ°,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54岁,于1997年5月15日住院。该患1987年因风湿件心脏病二大瓣狭窄在我院胸外科作闭式二大辩扩张术、术后5年发现心房纤颤,土房内有附壁血栓,左上肢无脉。近3年来反复心悸气短,间断咯血、多次计院治疗。本次住院前7d,咳嗽、连续咯血痰,每日约150-200ml、心悸气短加重,不能平卧,全身浮肿,病后不发热,无关节疼痛及肿胀等风湿活动症状。既往史:风湿性心脏病25年.否认肺结核史。查体:Bp:右上肢14/10kPa,左上肢为0,P:右上肢70次分、左上肢为0,R:30次/分.K:368C,伸忐清.二尖瓣面容端坐体位.口唇发绀,颈静… 相似文献
9.
10.
施显京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4,33(4):334-335
中老年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MS)一般病程长,瓣膜钙化较重,以往认为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治疗效果差。但随着PBMV技术的成熟,其适应证放宽,治疗效果也很好。我院自2000年以来,应用PBMV治疗中老年人MS共28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肺动脉瓣狭窄(PS)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过去需外科开胸治疗。1982年Kan等首次报道了应用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治疗小儿PS并获得成功。此后,该项技术迅速发展,成为儿童及未成年人中重度PS的首选治疗手段。我院应用PBPV治疗轻度PS,随访一年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3例经皮主动脉瓣球囊成形术(PBAV)治疗主动脉瓣狭窄(AS),2例成功,术后跨瓣压差明显降低,心排出量增加,症状显著改善,3-4月随访疗效肯定,初步认为PBAV为一解除AS的有效方法,并结合文献复习,就其适应症、方法学及并发症等作较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13.
本报告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33例。治疗前超声心动图显示平均瓣口直径11.94±1.82mm,面积191.24±40.35mm^2,治疗后瓣口直径增大到17.71±3.63mm,面积扩大到258.86±58.23mm^2。左房平均压由4.10±1.0kPa降至2.44±0.67kPa;跨瓣压差由2.29±1.36kPa降至0.40±0.24kPa;肺动脉收缩压由7.51±1.63kPa降至6.13±1.21kPa。本对PBMV的适应证、方法、疗效估计及并发症防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邬云辉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8):66-67
肺动脉瓣狭窄的发病率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12%~18%。一般地狭窄属中等程度者,即压力阶差为5.33~13.33kPa(40—100mmHg)时,对心排血量就有一定影响。若狭窄严重时,压力阶差〉13.33kPa,在静息时心排血量即减少,劳累后患者可出现气促、晕厥,甚至紫绀和右心功能衰竭。本病以往多采取手术方法治疗。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讨论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治疗二尖瓣狭窄的护理配合.方法:选择140例在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治疗的二尖瓣狭窄的患者,均使用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治疗.使用综合护理配合的为实验组,使用常规护理的为对照组.结果:两组的护理满意率,依从性,生活质量评分相比,差异较大(P<0.05).结论:在使用经皮球囊二尖瓣...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探讨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治疗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伴巨大左心房患者的疗效。方法 在球囊直径选择、房间隙穿刺定位方法及球囊扩张时等方面进行了某些改良,来进行PBMV操作。结果 20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二尖瓣面积由(0.79±0.29)cm~2增至(1.82±0.28)cm~2(P<0.01),左房平均压由(30.7±5.1)mmHg降至(11.4±3.7)mmHg(P<0.01),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 PBMV治疗风湿性二尖瓣狭 窄伴巨大左心房患者成功率高、疗效较好,在PBMV术操作熟练后,对此类患者亦可作为首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探讨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对治疗二尖瓣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改良;Inoue法对二尖瓣狭窄进行分离.结果 52例二尖瓣狭窄经皮球囊成形术(PBMV)全部成功,随访6个月至2年显示心功能及二尖瓣口面积持续改善.结论 PBMV是-种创伤小、痛苦小、安全、疗效高及康复快的非手术疗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