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根据教育性干预理论以及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行为矫正理论精神,我们对住院精神分鲜明症患者在急性症状控制后即开始进行康复护理干预,内容包括:行为矫正护理、健康教育等,并经临床对照观察,结果显示,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急性症状控制后即 应尽早开始进行康复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2.
综合心理行为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康复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综合心理行为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康复作用。方法 将8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对其中40例进行综合心理行为干预(干预组),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采用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进行效果评定。结果 干预组在干预后3mo其社会功能缺陷程度总分明显降低(P<0.01)。结论 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实施综合心理行为干预,能明显促进疾病的康复,增强社会功能,降低残疾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方案对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同时不符合排除标准的100例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精神科药物剂量不变的情况下,对照组结合简单娱乐活动及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施行综合性护理干预。干预前后分别采用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自尊量表(SES)进行测试,并以NOSIE第32项得分高低来评估干预疗效。[结果]基于NOSIE的测评,观察组干预后在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激惹、精神病性表现及抑郁情绪方面改善均优于对照组,而对于衰退症状,观察组和对照组干预前后未见明显差异,观察组干预的有效率为78%,而对照组的有效率为4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SE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提高临床疗效,减少激惹、抑郁等消极情绪,改善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认知功能,提高病人自尊心,改善其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干预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神分裂症病程迁延.进展缓慢,复发率及病残率均很高。抗精神病药物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最主要手段,能改善大多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但难以恢复患者的认知功能及心理性格。康复干预能帮助精神分裂症患者维持和恢复自我护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社会工作能力、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在各种干预方法中.心理教育、社会技能训练、认知行为治疗、家庭治疗等干预方式在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给予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观察组根据患者的精神症状及个性特征辅以支持性心理干预,并采用集体讲座、座谈会、家属培训、娱乐、日常生活及手工技能等进行有效行为干预。结果:治疗4周末开始,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和阴性症状量表(SANS)评分,观察组较干预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0.01);对照组在治疗后8周末时才出现明显降低(P〈0.05)。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各因子分观察组在治疗8周末时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对照组则无变化。结论:心理行为干预对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促进社会功能的康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结对护理模式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96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按住院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结对康复)和对照组(一般康复),每组各48例,在常规治疗护理不变的情况下,研究组采用结对护理模式进行康复训练。分别于入院时和康复训练12周末,采用住院患者护士观察量表(NOSIE)、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每位患者进行评定。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各量表评分优于康复训练前,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结对护理模式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参与型护理对早期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对40例氯氮平治疗的早期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辅以8周参与护理决策和自理,并以40例同期用氯氮平治疗的早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为对照,采用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进行评定,用t检验法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参与组从参与后第2周起社会兴趣、个人卫生和精神表现的改善及总积极因素、病情总评估优于对照组(P&;lt;0.05-0.01),第4周起几乎所有指标的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lt;0.01-0.001)。结论:参与型护理能充分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促进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8.
赵朝霞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28):3413-3414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出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建立出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随访档案,进行电话、访视形式干预。患者出院时和干预6个月后进行遵医行为、健康行为、健康知识知晓率、药物知识知晓率4个方面的问卷调查,比较干预效果。结果家庭护理干预前,患者每月门诊复诊率为75.00%,干预后复诊率为93.10%;干预前患者保证充足睡眠情况为73.44%,干预后为89.66%;干预前患者对健康知识知晓的良好率为12.50%,干预后为34.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8.91,5.23,18.93;P〈0.05或P〈0.01)。结论对出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家庭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健康行为,从而有助于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90例精神分裂症出院患者按出院单双号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出院时用精神分裂症生活质量量表(SQLS)、阴性与阳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患者情况,对研究组进行延续护理干预,12个月后用SQLS、PANSS及自制服药依从性、复发再入院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比较。结果:干预前两组SQLS、PANSS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后研究组SQLS、PANSS得分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及复发再入院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延续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减少复发再住院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节省了医疗资源。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30例长期住院精神分裂患者提供尽量趋于家庭化的住院环境、药物治疗、工娱治疗、心理治疗、行为治疗法、半开放性治疗,结果示综合治疗前和治疗后8周的BPRS、SANS评分比较P<0.01,标准分差异有显著性,患者的社会能力、个人卫生习惯及精神退缩方面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1.社会兴趣、激惹、精神病性表现差异无显著性,P>0.05.认为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渐进式康复护理指导及取得外环境支持能提高患者的独立生活能力和对家庭社会的适应能力,采用社会和独立生活技能训练,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至少能使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有所减轻,复发的频率有所降低.其最终目的是减少患者的精神衰退和生活疏懒,同时为患者回归社会后能参加一定的活动和工作作好充分准备,是缩短住院时间回归社会和家庭前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86例心功能为Ⅱ、Ⅲ级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143例。实验组患者给予预见性护理,即进行预见性评估、与患者及家属共同制定预见性护理计划、实施预见性护理方案等。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CO)、心率、血压的变化。结果经过治疗和护理,两组患者的BNP均明显降低(均P〈0.01),且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干预后心率及血压均明显下降,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心率及血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干预后CO、EF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使血中BNP浓度降低,改善了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索以症状自我管理模式训练、药物自我管理模式训练和认知康复训练的综合护理措施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和服药依从性方面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2至2018年2月江苏省太仓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共7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34例,实验组4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专科护理,实验组进行综合护理,护理干预6个月后,比较服药依从性和认知功能的变化。结果 综合护理措施干预后在6个月时患者服药依从性P<0.05;综合护理措施干预后在3个月、6个月时患者认知功能P<0.05。认知功能提高后,服药依从性也将提高。要高度重视认知康复训练,认知康复训练的优先级应予提高。结论 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症状自我管理模式训练、药物自我管理模式训练和认知康复训练的综合护理康复训练模式,将对社会、社区和患者家庭产生积极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初步探讨精神康复干预(psychic rehabilitation intervention,PRI)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护理中的作用。方法2015年1-10月,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嘉兴市康慈医院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和诊断标准的10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服用中至低剂量的抗精神病药物维持治疗,给予常规用药指导;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对患者和家庭成员进行PRI,比较两组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严重程度、社会功能缺陷状况、治疗依从性及患者家属的精神症状自评结果。结果实施PRI后,研究组患者的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及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减分值大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量表增分值大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家属的精神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减分值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或P0.01)。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PRI,能改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家属的心理状况,从而促进患者心理、社会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脑栓塞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将2010年5月~2013年5月我院接诊治疗的脑栓塞后抑郁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并比较两组抑郁情况(HAMD)、肢体功能(FMA)及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结果护理前两组HAMD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HAMD评分3.14±1.20分,显著低于对照组5.96±2.17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FMA评分、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能最大限度降低脑栓塞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程度,提高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对于神经功能康复具有重要意义,为脑栓塞患者尽快回归家庭和社会,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Julie Pryor PhD MN BA RN RM 《Rehabilitation nursing》2010,35(3):123-128
Despite the recognition of milieu therapy as a nursing intervention, nursing's contribution to the creation of inpatient environments that facilitate patient rehabilitation has been underresearched. A large study conducted in five inpatient rehabilitation units in Australia that sought to develop a grounded theory of nursing's contribution to inpatient rehabilitation has begun to address this gap in the literature. Analysis of data collected from 53 nurses during interviews and observations of their everyday practice revealed that nurses act purposefully to create a milieu conducive to rehabilitation. In doing so, they target all patients using a range of strategies that include allowing time, keeping patients' spirits up, protecting patients from embarrassment, and making hospitals more homelike than is typically experienced in acute‐care environments. As a consequence, rehabilitative milieu therapy is proposed as a subset of milieu therapy. 相似文献
18.
慢性精神分裂症社区康复干预前后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社区综合康复干预措施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与社会功能改善的作用。方法:46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均采取生活技能指导、社会活动参与、心理干预等综合措施进行康复干预,应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社会功能筛选评定量表(SDSS)对干预前后的精神症状和社会功能进行评定。结果:康复干预6及12个月时PANSS、SDSS评分大多数项目与康复干预前比较有明显下降(P〈0.05及0.01)。结论:社区内坚持系统的综合康复干预措施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改善,社会功能恢复与维持具有较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
护士行为干预在深度烧伤患者功能维护中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深度烧伤患者在功能恢复中所采取早期和后期的护理干预措施后的效果.方法:将432例深度烧伤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6例,观察组早期给予心理支持以提高患者心理承受能力和参与护理的能力,严格摆放功能性体位,对刨面进行有效管理以加速创面愈合,功能锻炼及早进行;后期加强皮肤护理,坚持压力治疗、水浴、运动训练及ADL能力训练等.对照组仍采用常规护理.半年后,通过复诊及院外随访、电话访谈等渠道问卷调查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经过4~8周的治疗,观察组患者ADL能力、瘢痕增生程度、疼痛及关节活动程度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深度烧伤患者进行早期、规范、系统、全程的积极的行为干预,能加速康复,有效降低深度烧伤后遗症的发生和严重程度,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