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单纯性肥胖儿童临床与血脂成分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对单纯性肥胖儿童临床与血脂成分进行分析,探讨单纯性肥胖儿童血脂代谢紊乱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对50例2.5~16.0岁单纯性肥胖儿童与40例正常同年龄儿童的临床及血脂成分进行分析,应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脂,包括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应用超声诊断仪进行肝脏检查。结果1.单纯性肥胖与对照组儿童年龄与身高无显著差异,而体质量与体质量指数(BMI)、血压(BP)两组间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均<0.001)。2.单纯性肥胖儿童血清TC、TG、LDL的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01),HDL浓度两组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单纯性肥胖18例(36%)儿童肝脏B超示存在脂肪肝。结论单纯性肥胖儿童存在血脂代谢紊乱,血清TC、TG、LDL浓度均明显升高,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必须从儿童时期开始。  相似文献   

2.
单纯性肥胖儿童胰岛素抵抗与肿瘤坏死因子-α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单纯性肥胖儿童胰岛素抵抗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关系。方法单纯性肥胖患儿50例作为观察组(男23例,女27例);选取同期健康儿童30例为对照组(男14例,女16例)。采用发光免疫法、放射免疫法、快速测血糖法分别对两组儿童的血糖、血胰岛素、血脂和TNF-α进行检测。并作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TNF-α及舒张血压(DBP),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升高(t=3.939,4.938,3.278 P均<0.01);收缩血压(SBP)、空腹三酰甘油(TC)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升高(t=2.536,2.573 P均<0.05);胰岛素敏感指数(HOMA-ISI)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t=-4.75 P<0.01)。观察组TNF-α与体质量指数(BMI)、TC、HOMA-IR均呈显著正相关(r=0.284,0.328,0.361 P均<0.05)。TNF-α与HOMA-ISI呈显著负相关(r=-0.36 P<0.01)。BMI与HOMA-IR呈显著正相关性(r=0.294 P<0.05)。结论单纯性肥胖儿童存在胰岛素抵抗,血清TNF-α与肥胖儿童的BMI、TC、BP、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TNF-α可能参与胰岛素抵抗病理生理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肥胖儿童高血压和心脏损害情况.方法 选择2008年7月至2010年10月沈阳市儿童医院儿保门诊就诊的单纯性肥胖儿童516例为肥胖组,100例体检体重正常儿童为对照组.所有入组儿童均常规测量血压、心脏超声检查.结果 肥胖组收缩压、舒张压均高于对照组(P<0.05),肥胖组高血压检出率为3.88% (20/516).所有儿童左心收缩功能均正常,肥胖组左室壁增厚22例,平均厚度为(0.93±0.07) cm,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合并高血压组儿童左室壁增厚19例,肥胖合并血压正常组儿童左室壁增厚3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心包外脂肪增厚268例,平均厚度(3.372±0.098) mm,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肥胖儿童高血压发生风险高于非肥胖儿童;肥胖儿童心包外脂肪增厚明显高于正常体重儿童,肥胖合并高血压儿童左室壁增厚高于血压正常儿童.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24h动态血压监测(24hABPM)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儿童血压变化并探讨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致24h动态血压(ABP)变化的机制。方法对114例PNS儿童进行24hABP和随机血压(CBP)监测,并检测血浆肾素(PRA)、血管紧张素II(AngII)和醛固酮(ALD)水平及与24hABP相关关系。结果 114例PNS儿童动态血压升高101例(88.6%),轻度、重度隐匿性高血压45例(39.5%),非杓型血压80例(70.2%)。收缩压(SBP)血压指数与负荷大于舒张压(DBP)血压指数与负荷。PNS儿童睡眠血压指数与负荷大于醒时血压指数与负荷。PNS儿童男性血压DBP指数与负荷均大于女性儿童DBP指数与负荷。PNS组卧位血PRA、AngII、ALD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同时PNS儿童血压升高组卧位血AngII水平高于血压正常组。AngII与SBP、DBP指数和负荷均明显正相关。结论 PNS儿童发生高血压的比例较高,其中隐匿性高血压、非杓型血压占较大比例,SBP升高较DBP明显,睡眠血压升高更明显,男性DBP升高较女性更明显。PNS儿童RAAS水平升高可能主要通过AngII使血压上升。  相似文献   

5.
单纯性肥胖儿童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单纯性肥胖儿童是否存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growthfactor1,IGF1)水平的异常,为防治儿童单纯性肥胖开辟新的医学途径。方法检测并分析50例单纯性肥胖儿童、30例健康儿童血清胰岛素、IGF1水平及血压。结果与健康儿童比较,单纯性肥胖儿童血清胰岛素、收缩压、舒张压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肥胖的程度不同,血糖、胰岛素、IGF1水平亦不同。对照组、轻、中、重度肥胖组的血糖、胰岛素、IGF1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79~14.82,P均<0.05)。重度肥胖组儿童的血糖浓度高于对照组和轻度肥胖组(P<0.05),而IGF1水平低于其他三组;中、重度肥胖儿童血清胰岛素水平高于对照组及轻度肥胖组(P<0.05);单纯性肥胖儿童血压高于健康儿童(P<0.05),高胰岛素血症的肥胖儿童血压明显高于胰岛素正常的儿童(P<0.01)。高胰岛素血症肥胖儿童IGF1水平低于胰岛素正常的儿童(P<0.01)。结论单纯性肥胖儿童,尤其是重度肥胖儿童,存在高胰岛素血症、高血压、IGF1水平低下及高血糖;IGF1水平下降是单纯性肥胖儿童物质代谢紊乱的危险信号,是肥胖儿童未来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的又一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单纯性肥胖症儿童内皮素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单纯性肥胖症儿童的内皮素(ET)变化及其与血脂、血压的关系,判断肥胖儿童早期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进行心血管疾病早期干预。方法正常对照组16例,实验组31例,分别测定其血浆ET水平、血脂谱及血压:结果肥胖组儿童血浆ET、血TG、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显著。随着肥胖程度的增加血浆ET、血TG、LDL也逐渐增高。相关分析表明:体重与ET、TC、TG,TG、TC与ET,ET与SBP均呈直线正相关.结论单纯性肥胖症可引起儿童血浆ET、血脂、血压明显升高,三者密切相关,其中肥胖是其主要的危险因素。说明单纯性肥胖已使儿童的血管内皮细胞受到损伤,发生了内皮功能紊乱。这种内皮损伤可能是联系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病理生理学基础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24 h动态血压监测(24 h ABPM)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儿童血压变化并探讨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致24 h动态血压(ABP)变化的机制。方法:对114例PNS儿童进行24 h ABP和随机血压(CBP)监测,并检测血浆肾素(PRA)、血管紧张素II(AngII)和醛固酮(ALD)水平及与24 h ABP相关关系。结果:114例PNS儿童动态血压升高101例(88.6%),轻度、重度隐匿性高血压45例(39.5%),非杓型血压80例(70.2%)。收缩压(SBP)血压指数与负荷大于舒张压(DBP)血压指数与负荷。PNS儿童睡眠血压指数与负荷大于醒时血压指数与负荷。PNS儿童男性血压DBP指数与负荷均大于女性儿童DBP指数与负荷。PNS组卧位血PRA、AngII、ALD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同时PNS儿童血压升高组卧位血AngII水平高于血压正常组。AngII与SBP、DBP指数和负荷均明显正相关。结论:PNS儿童发生高血压的比例较高,其中隐匿性高血压、非杓型血压占较大比例,SBP升高较DBP明显, 睡眠血压升高更明显,男性DBP升高较女性更明显。PNS儿童RAAS水平升高可能主要通过AngII使血压上升。[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10):788-792]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出生体重与学龄前儿童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的关系。方法 选择在上海市闵行妇幼保健院产科出生,于2006年3月至2010年11月接受常规健康体检的2~6岁儿童,采用电子血压计测量SBP、DBP和心率,并测量身高和体重。血压评价参照1997年“日本学龄前儿童正常血压和高血压参考值”,以SBP或DBP≥其性别、年龄相对应的P95诊断为高血压。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出生体重与血压的关系,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儿童期患高血压风险的危险因素。结果 4 642名学龄前儿童进入分析,其中男性2 458例(53%);低出生体重儿占3.2 %(148/4 642),巨大儿占5.4%(251/4 642)。男童SBP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均高于女童(P分别为<0.001和0.002)。低出生体重儿SBP、DBP与正常出生体重儿童无明显差异(P分别为0.492和0.398);巨大儿DBP低于正常出生体重儿童(P=0.0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与发生儿童高血压无统计学关联,而心率高于平均水平发生高血压的危险增高,OR= 2.55,95%CI=1.96~3.31。结论 在学龄前儿童中,男童SBP高于女童。未发现低出生体重、巨大儿与儿童期患高血压有统计学关联;心率、体重对血压水平的影响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危险因素以及血浆D-二聚体与肥胖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体格测量的方法调查2006年1月—2010年12月就诊的单纯性肥胖儿童530例,其中102例测定血浆D-二聚体。同时选取120例性别、年龄、地区分布相匹配的健康儿童作对照,其中89例测定血浆D-二聚体。结果肥胖儿童出生体质量、其父母平均体质指数(BMI)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肥胖儿童较正常对照儿童每日运动时间少,睡眠时间和看电视时间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儿童肥胖与饮食有关;肥胖儿童有心血管病家族史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含量[(0.85±0.31)mg/L]亦较对照组[(0.30±0.11)mg/L]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儿童肥胖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血浆D-二聚体与儿童单纯性肥胖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北京市7~17岁儿童青少年血压与肥胖状态[依据不同划分标准:体重指数(BMI)、腰围(WC)、体脂百分比(FMP)]的关系。方法选取2004年4月至10月进行的"北京市儿童青少年代谢综合征研究"(BCAMS)中19488名7~17岁儿童青少年(男9824名,女9664名)为研究对象,按照BMI、WC、FMP标准分别划分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状态,分析其血压与BMI、WC、FMP关系,高血压状态的变化及趋势。结果各种划分标准中血压按正常、超重和肥胖组顺序依次升高;控制年龄和性别后,BMI、WC、FMP与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成独立正相关关系(P0.001);BMI、WC、FMP超重组和肥胖组的高血压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肥胖组患高血压的相对危险度是正常组的3~7倍;BMI分组分别与FMP、WC分组组合,BMI肥胖,FMP肥胖组及BMI肥胖,腹型肥胖组患高血压风险分别是正常组的7.3和6.8倍。结论儿童青少年BMI、WC和FMP与SBP和DBP密切相关,用BMI指标预测儿童青少年高血压风险较WC及FMP更敏感;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增加高血压的发生风险,其高血压发生率随着肥胖程度增加呈现成倍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