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徐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门诊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患者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感染状况。[方法]对1997~2002年的537例用快速免疫法检测CT,支原体培养法检测UU。[结果3CT阳性率为18.06%(男性为17.63%,女性为18.85%),UU阳性率为37.80%(女性为60.21%,男性为25.43%).2项总检出率为55.87%(女性为79.06%,男性为43.06%):合并感染率为7.26%。20~39岁组阳性率高达80%以上。[结论]性病门诊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感染率较高.应注意检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台州地区门诊患者淋球菌(NG)、解脲脲原体(UU)和沙眼衣原体(CT)感染状况,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技术(SAT)对2016年台州市中心医院诊治的疑似NUC门诊患者进行NG、UU和CT核酸检测,并对其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 365例疑似NG门诊患者中,检出阳性患者127例,阳性率为9.30%;1 661例疑似UU门诊患者中,检出阳性患者676例,阳性率为40.70%;3 799例疑似CT门诊患者中,检出阳性患者417例,阳性率为10.98%。各年龄段阳性率不同,20岁~40岁阳性患者最多。混合感染中以UU+CT感染常见。结论台州地区门诊患者NUC感染率各不相同,其中UU感染率最高。男性易感染NG和CT,女性易感染UU。SAT技术在NG、UU和CT核酸检测中具有灵敏度高,方便快捷等优点,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生殖道淋球菌(NG)、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支原体(UU)感染对男性不育的影响。方法对172例原发性不育、46例继发性不育共218例男性不育患者(不育组)及80例正常生育者(对照组)进行NG、CT、UU检测。结果不育组CT和UU阳性率分别为17.43%和36.24%,对照组CT和UU阳性率分别为6.25%和12.50%,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不育组NG阳性率为0.91%,对照组NG为2.5%,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原发性不育与继发性不育阳性检出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生殖道CT和UU感染是导致男性不育的原因之一,且UU感染明显高于其它2种病原体。因此,在不育症诊疗过程中应该重视对UU和CT的检测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柳州地区沙眼衣原体(CT)、解脲脲原体(UU)和淋球菌(NG)3种主要生殖系统疾病病原体的感染现状,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47 618例患者样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CT、UU及NG 3种病原体,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种病原体中,UU的阳性率最高(61.50%),NG和CT的阳性率均较低(3.29%、10.90%)。在不同性别中,女性患者CT、UU和NG的阳性率均高于男性患者(P<0.05)。男性和女性患者均为15~20岁年龄组CT阳性率较高。男性患者各年龄组间UU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女性患者15~20岁年龄组UU阳性率较高。男性高NG阳性感染者主要集中于21~40岁年龄段,女性患者51岁以上年龄组NG阳性率较高。在女性患者中,诊断为生殖系统炎症或不孕症的患者CT、UU、NG的阳性检出率均高于整体的平均检出率,体检、婚检女性人群3种病原体阳性检出率均接近于平均检出率。此外,CT在夏季的阳性检出率最高,而UU和NG各季节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T、UU、NG感染均与生殖系统疾病和不孕症密切相关,应注意个人防护及重视体检,积极防治。  相似文献   

5.
淋病奈瑟球菌(NG)、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脲支原体(UU)是临床常见的性传播的病原体.我们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FQ-PCR)方法对来自性病门诊及妇科门诊的患者进行检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537例性病门诊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病原体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徐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门诊非淋菌性尿道炎 (NGU )患者沙眼衣原体 (CT )、解脲支原体(UU)感染状况。 [方法 ]对 1997~ 2 0 0 2年的 5 3 7例用快速免疫法检测CT ,支原体培养法检测UU。 [结果 ]CT阳性率为18 0 6% (男性为 17 63 % ,女性为 18 85 % ) ,UU阳性率为 3 7 80 % (女性为 60 2 1% ,男性为 2 5 43 % ) ,2项总检出率为5 5 87% (女性为 79 0 6% ,男性为 43 0 6% ) ;合并感染率为 7 2 6%。 2 0~ 3 9岁组阳性率高达 80 %以上。 [结论 ]性病门诊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感染率较高 ,应注意检测。  相似文献   

7.
淋球菌、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流行特征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江门口岸地区1995年1月至1996年12月间529例性病患者的淋球菌(NG)、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感染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STD发病人数逐年增加,女性患者明显多于男性,发病高峰年龄集中在20~39岁之间,占81.67%,提示从事所谓服务行业的中青年女性,是江门口岸加强STD防治的高危人群。患者的感染模式,1995年主要为单项感染,1996年多种病原体合并感染率已达46.30%,提示目前性病患者几乎一半为多种病原体合并感染者,这在临床上应引起注意,建议各级医院将NG、CT、UU作为STD的常规检查项目。为此,作者提出国境卫生检疫机关,应广泛开展性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实施STD的动态监测、加强与地方的性病防治机构的联系,采取STD蔓延的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解脲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感染与不孕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解脲支原体(UU)和沙眼衣原体(CT)感染与不孕症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120例不孕症妇女为观察组,随机选择同期在我院门诊健康体检的120例已婚生育妇女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妇女UU和CT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UU、CT和UU+CT阳性率分别为38.3%、30.8%和14.2%,对照组为8.3%、4.2%和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原发性不孕UU、CT和UU+CT阳性率低于继发性不孕,但差异均无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脲支原体(UU)和沙眼衣原体(CT)感染与不孕症密切相关,UU、CT应作为不孕症患者的常规检测项目。  相似文献   

9.
应用PCR诊断技术对门诊997例性病患者进行淋球菌(NG)、沙眼衣原体(CT)及解脲支原体(UU)的检测。结果显示:三种病原体总检出率为59.78%(596/997),其中,女性阳性率为60.57%(381/629),男性为58.42%(215/368);阳性患者年龄在4~65岁之间,但高发年龄组是2l~40岁,占阳性总人数的93.79%(559/596);职业分布:服务、供销人员、司机及个体商人为高发人群,占阳性总人数的84.06%(501/596);NG、CT及UU检出率分别为29.69%、24.17%、22.27%;单项感染占阳性数的72.65%(433/596),而混合感染占27.53%(163/596)。提示:加强高危人群监测及进行多种病原体检测,对STDs的诊治和流行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和分析解脲脲支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感染与复发性自然流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医院收治的250例自然流产(其中包括复发性自然流产81例)孕妇作为研究组,另选取250例同期在医院自愿进行人工流产的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宫颈分泌物、蜕膜组织中UU和CT感染情况,分析复发性与非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宫颈分泌物中、蜕膜组织中UU和CT感染检测情况。结果研究组孕妇宫颈分泌物中UU阳性率38.80%(97/250),CT阳性率29.20%(73/250),UU+CT阳性率24.00%(60/250)均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宫颈分泌物中UU阳性率82.71%(67/81),CT阳性率65.43%(53/81),UU+CT阳性率51.85%(42/81)均高于非复发性自然流产孕妇(P0.05);研究组患者蜕膜组织中UU阳性率35.20%(88/250),CT阳性率28.80%(72/250),UU+CT阳性率20.40%(51/250)均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蜕膜组织中UU阳性率77.78%(63/81),CT阳性率60.49%(49/81),UU+CT阳性率43.21%(35/81)均高于非复发性自然流产孕妇患者(P0.05)。结论 UU、CT感染与复发性自然流产之间存在密切关系,通过对UU、CT感染的检测可以有效预防复发性自然流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2016年7月—2017年3月来上海某医院门诊就诊的10 676例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淋球菌(Neisseria gonorrhoeae, NG)、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 CT)和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 UU)的感染分布情况。方法 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10 676例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分别或同时进行NG、CT和UU测定。结果 NG、CT和UU 3种病原体总检出率分别为1.47%、7.57%、71.27%,其中合并感染756例。检出率以21~30岁年龄段患者最高。在男性患者的样本中,CT的检出率为10.60%,UU的检出率为33.05%,NG的检出率为32.70%。在女性患者中,UU的检出率居首位,为72.16%,CT检出率为7.51%,NG检出率最低为0.89%。结论 UU和NG的检出率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3种病原体检出的阳性样本数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2.
许菁 《实用预防医学》2008,15(6):1967-1968
目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PCR,FQ—PCR)法检测淋病奈瑟菌(NG)、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支原体(UU),探讨该法的阳性检出率、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对临床疑似性病患者,取尿道或宫颈分泌物,同时用分离培养法和FQ—PCR法检测NG、CT、UU。结果168例患者中,培养法阳性检出数46例,阳性率27.38%,FQ—PCR法阳性检出数72例,阳性率42.86%。FQ—PCR法特异性为76.61%,灵敏度为97.83%。分别用FQ—PCR法和培养法检测NG、CT和UU,前者阳性率均高于后者。结论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NG、CT以及UU,具有快速、敏感、特异、检出率高等优点,对临床诊断治疗及流行病学调查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宫颈解脲支原体(UU)与沙眼衣原体(CT)感染与先兆流产的关系,对63例先兆流产要求保胎者和40例正常妊娠者取宫颈分泌物,用PCR技术对UU、CT感染进行研究,同时取先兆流产患者宫颈分泌物进行UU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先兆流产组UU—DNA、CT—DNA阳性率分别为50.8%,31.7%,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先兆流产组UU—DNA与CT—DNA复合阳性率15.8%。UU培养阳性率46.0%,与PCR法UU—DNA检出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果显示,宫颈UU和(或)CT感染与先兆流产密切相关,是导致先兆流产的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妇女淋病奈瑟菌(NG)、沙眼衣原体(CT)、解脲脲原体(UU)感染与不孕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该院妇科门诊就诊的168例不孕症[包括原发性不孕95例(作为原发性不孕组),继发性不孕73例(作为继发性不孕组)]患者为研究对象(作为不孕组),另选取150例正常孕妇为对照组,采用PCR扩增法检查2组NG、CT、UU等病原学特征。结果不孕组NG、CT、UU阳性率(50.60%、58.33%、60.71%)显著高于对照组(5.33%、6.67%、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456、94.320、103.49,P0.05)。继发性不孕组与原发性不孕组NG、CT、UU阳性率(54.79%、63.01%、60.27%;47.37%、54.74%、61.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11、1.163、0.010,P0.05)。经药物治疗后,对患者随访1年,合并3种感染者累计妊娠率(9.09%)显著低于合并2种感染者(26.32%)或合并1种感染者(44.12%),而合并2种感染者累计妊娠率(26.32%)低于合并1种感染者(44.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85,P0.05)。结论 NG、CT、UU感染与不孕症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加强对育龄妇女NG、CT、UU筛查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NGU在STD中的分布,提供诊断依据。[方法]对2001~2003年禹城市卫生防疫站性病门诊425例就诊患者进行相关检测。[结果]425例患者中,检出CT或UU阳性的118 人,阳性率为27 77%。其中2001 年检测143 人,阳性率为19 58%;2002年检测129人,阳性率为25 58%;2003年检测153人,阳性率为37 25%。男性283人,阳性率为26 16%;女性142人,阳性率为30 98%。性病患者中,个体商贩与服务业人员的阳性率均较高,20~49 岁阳性率较高。[结论]由CT、UU感染引起的NGU是较常见的性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妇科炎症患者中解脲支原体(UU)与沙眼衣原体(CT)的感染情况,并对其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咸宁市某医院收治的235例妇科炎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所患疾病的不同分为宫颈炎组(68例)、阴道炎组(132例)、盆腔炎组(35例)。参照UU与CT检测的标本要求对所有患者的阴道分泌物采集后,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检测。结果检测结果显示,3组患者UU感染的总阳性率为59.15%,CT感染的总阳性率为10.64%,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每组患者的UU与CT感染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中UU+CT阳性12例,占5.11%。结论UU与CT的感染与妇科炎症联系密切,医务工作者应当重视妇科炎症患者UU与CT感染的检测。  相似文献   

17.
不孕症妇女解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目的:探讨解脲支原体(UU)和沙眼衣原体(CT)与不孕症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B)技术对1 442例不孕症妇女进行UU、CT检测并与162例正常妇女进行对照,阳性患者夫妇同时进行治疗。结果:不孕症妇女UU和CT阳性率分别为27.2%及27.7%,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5,P<0.001);其中药物流产史组与人工流产史组,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反复流产史组和人工流产后置器组UU感染率明显高于人工流产史组(P<0.01,P<0.05);尤其是不孕症组宫颈糜烂患者CT感染率为42.1%,明显高于宫颈光滑患者,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采用希舒美对夫妇双方同时治疗1疗程,UU、CT治愈率可达78.2%及90.1%。结论:UU、CT感染是女性 不孕、反复流产的一个主要原因,夫妇双方同时治疗可达到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检测儿童泌尿生殖道感染沙眼衣原体(CT)、解脲脲原体(UU),来分析小儿泌尿生殖道的感染现状以及感染与年龄、性别和家庭内传播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6年2月-2017年1月来我社区就诊的疑似泌尿生殖道感染患儿的分泌物,采用培养法对同一个标本分别进行CT、UU核酸检测.结果 2种病原体CT、UU的阳性率分别为12.31%(33/268)、43.66%(117/268);UU、CT混和感染1.11%(3/268),其中UU阳性患儿中母亲UU阳性的42例.结论 :小儿泌尿生殖系非淋菌性病原体主要为UU,家庭内传播不容忽视,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9.
妊娠期妇女中四种性病病原体感染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妊娠期妇女中 4种性病病原体的感染情况。 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 ( PCR)法对 1785例妊娠期妇女宫颈分泌物进行人乳头状瘤病毒 ( HPV)、沙眼衣原体 ( CT)、解脲脲原体 ( UU)和淋病奈瑟菌 ( NG)检测。 结果 妊娠期妇女 4种性病病原体总阳性率为 5 .77% ( 10 3 /1785 ) ,其中 HPV阳性率 ( 12 .2 4 % )最高 ,CT阳性率 ( 9.3 1% )和 UU阳性率 ( 8.0 0 % )次之 ,NG阳性率 ( 2 .69% )最低 ,4种病原体感染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 P<0 .0 1)。 结论 孕妇中存在着不同程度 4种性病病原体感染  相似文献   

20.
马芹  周宜兰  何晓雯  王娟  易虹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1):3003-3004
目的:了解宜昌地区妇产科解脲脲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的流行性和耐药状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应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支原体鉴定试剂盒进行检测。结果:464例患者中有240例培养出支原体,占51.72%;UU单项阳性178例,阳性率38.36%,MH单项阳性6例,阳性率1.29%,UU、MH混合感染56例,阳性率12.07%;药敏结果显示,首选药物为强力霉素和交沙霉素,其次为四环素。结论:UU和MH引起的泌尿生殖道感染有逐年上升趋势,加强实验室监测,对防止支原体耐药株的发生和发展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