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杨中菊  胡乃中 《安徽医学》2011,32(12):1998-2000
目的探讨老年肝硬化患者营养状况及与各临床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SGA(主观全面评估)、NRS-2002(营养风险筛查)对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200例住院肝硬化患者进行营养评估和营养风险筛查,分析不同年龄组肝硬化患者营养状况及风险与并发症、住院时间、Child分级及临床各相关因素的关系。结果住院肝硬化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营养风险发生率老年组(≥60岁)均高于非老年组(〈60岁),老年组肝硬化中有营养不良、营养风险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长(P〈0.05);老年肝硬化患者Child分级、并发症发生率在有营养不良、营养风险与无营养不良、无营养风险患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肝硬化患者营养不良和营养风险发生率明显增加,住院时间明显延长;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应对他们给予合理的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肝动脉血流的特异性改变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的相关性。方法:120例肝硬化患者根据病因分为两组,A组为60例乙肝病毒型肝硬化(VLC)患者,B组为60例酒精性肝硬化(ALC)患者。另选取60例来我院体检的健康者作为C组。通过彩色多普勒技术检查3组肝固有动脉和门静脉主干的血流参数,计算血流灌注指数(DPI),分析相关参数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的相关性。结果:相比C组,A、B两组的门静脉主干内径(Dpv)、肝固有动脉内径(DHA)增宽,最大血流速度(Vmax)降低;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均高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间血流动力学变化因病因的不同也有较大差异,A组Qpv降低,血流量(QHA)则呈代偿性增高;而B组QHA、Qpv总体均呈下降趋势,A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时间平均流速(TAVMHA)明显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RI、PI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患者肝固有动脉血流速度、QHA随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的加重逐渐增大,与之呈正相关;门静脉的Vmax、QpV随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的加重逐渐减少,与之呈负相关;其DPI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呈正相关。A组、B组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的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73、0.70(P=0.000)。结论:肝硬化患者肝动脉血流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有较好的相关性,可以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对不同病因所致肝硬化肝硬化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A)对肝硬化的诊断价值,并且评价PA与肝硬化患者肝脏储备功能的关系。方法测定70例肝硬化患者和30例对照组血清PA含量,肝硬化组分为肝炎后肝硬化和非肝炎后肝硬化,并按Child—Pugh分级标准进行分组比较。结果肝硬化组PA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肝炎后肝硬化组PA含量显著低于非肝炎后肝硬化组(P〈0.01)。按Child—Pugh分级,PA含量在肝硬化组A级与对照组、B级与A级、C级与B级之问有显著差异(P〈0.01);并且随Child-Pugh分级而明显降低。结论血清PA可作为肝硬化的诊断和反映肝脏储备功能的敏感指标,对病情和预后的判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系统及Child—Pugh分级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近期(3个月)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MELD模型公式及Child—Pugh分级对123例住院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进行评分及分级,并观察其3个月内的病死率。结果:40例患者在3个月内死亡。MELD评分10分。19分、20分-29分、≥30分组患者病死率分别为31.67%、63.64%和75%,明显高于MELD≤9分患者的10.81%。Child—Pugh分级A级病死率为11.76%;B级病死率为40.74%;C级病死率为66.67%。结论:MELD模型与Child—Pugh分级均能较好的预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短期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血小板参数与肝硬化Child—Pugh分级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ADVIA2120检测122例肝硬化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及血小板压积(PCT),并与肝功能分级(Child—Pugh分级)比较。结果肝硬化组PLT、MPV、PCT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5),随着Child—Pugh积分增加,血小板P肌、MPV逐渐下降。C级组PCT比A,B级两组显著减低。结论血小板参数能间接反映血小板的功能.是评估肝硬化患者肝损坏程度的重要指标.对临床治疗、预后也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肝硬化患者血浆B型利钠肽水平与肝功能状况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进  王建国  汤世伟  吴中平 《浙江医学》2006,28(12):975-977,1027
目的观察肝硬化患者血浆B型利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浓度的变化,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浆BNP水平与肝功能状况及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检测50例肝硬化患者血浆BNP浓度、肝肾功能、心电图QTc间期(校正的QT间期)等。(1)所测BNP值与37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2)不同Child Pugh分级者的BNP值进行两两比较;(3)BNP值与ChildPush积分、血清白蛋白水平、QTc间期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肝硬化组BNP值比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其中肝功能ChildA级者的BNP值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处于临界值(P=0.092)。而Child B及Child C级者的BNP值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NP值在不同ChildPush分级间依次升高,而且Child A、B、C级三者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NP值与ChildPugh积分呈正相关(P〈0.01),与血清白蛋白呈负相关(P〈0.01),与QTc间期则无相关性。肝硬化组QTc间期延长20例(20/50),发生率为40%。结论肝硬化患者血浆BNP水平升高。并且与肝硬化的疾病严重程度相关,结合传统的ChildPush分级能正确反映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状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个体化的营养干预对有营养风险肝硬化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7月北京佑安医院人工肝中心收治的78例有营养风险的住院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以实际体重占理想体重百分比、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及上臂肌围(AMC)评价其营养状况,并对干预组进行个体化的营养干预。记录患者的体质指数(BMI)、握力、白蛋白、前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入院时和出院时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并发症情况和出院转归。结果干预组出院时的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升高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3±2.1)g/L vs.(1.4±4.7)g/L,P=0.023;(39.4±20.7)mg/L vs.(-0.6±24.4)mg/L,P〈0.0001]。干预组入院时Child-Pugh A、B、C分级依次为9例(22.5%)、18例(45.0%)、13例(32.5%),出院时依次为17例(42.5%)、15例(37.5%)、8例(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0.0%vs.31.6%,P=0.013),其病死率也低于对照组(2.5%vs.21.1%,P=0.018)。结论有营养风险的肝硬化患者临床预后较差,积极进行营养干预可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检测结果,探讨血小板参数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184例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检测结果,将其与同期随机选择的180例健康体检者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并根据患者Child—Pugh分级情况分为A、B、C3组,比较3组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情况。结果肝硬化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LT)和血小板压积(PCT)低于健康体检者(P〈0.01),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和大血小板比率(P-LCR)高于健康体检者(P〈0.01);肝硬化患者的PLT和PCT随着患者Child—Pugh分级的增加而降低,MPV、PDW和P—LCR随着患者Child.Pugh分级的增加而升高。结论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随病情进展变动,对于肝硬化的诊断和治疗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欧洲营养风险筛查方法(NRS-2002)对肝硬化住院患者进行营养风险评估,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求早期进行营养评定并及时干预,改善肝硬化患者预后。方法 选择驻马店市中心医院肝胆胰脾外科、感染性疾病科自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入院的145例肝硬化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应用NRS-2002营养风险评分表评估患者营养风险,并收集相关临床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145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运用NRS-2002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其总的营养风险发生率为39.3%,Child-Pugh A级、B级、C级营养风险发生率分别为18.5%、42.9%、65.7%,随着肝功能下降营养风险增加,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有营养风险组血清钠、白蛋白、总胆红素、总胆固醇、淋巴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的测量值均低于无营养风险组,有营养风险组血氨和凝血酶原时间测量值均高于无营养风险组(P<0.05)。体重指数、握力、上臂围、上臂肌围在不同营养风险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功能亢进、腹水、腹膜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并发症患者营养风...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血清前白蛋白(PA)、丁酰胆碱酯酶(BuChE)和腺苷脱氨酶(ADA)的检测在肝硬化Child—Pugh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测定87例肝硬化患者和50例健康人血清PA、BuChE和ADA及肝功能指标(包括白蛋白、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并按Child分级标准进行分组比较。结果肝硬化组PA含量和BuChE活性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ADA活性明显升高(P〈0.01);按Child—Pugh分级,PA含量和BuChE活性随肝硬化的程度加重而降低,ADA活性则随肝硬化的程度加重而升高,各级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PA含量、BuChE和ADA活性的检测对判断肝硬化程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作为肝硬化患者病情诊断和预后判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肝胆外科住院患者的营养风险、营养不足发生率以及营养支持应用状况。方法采用定点连续抽样,对1 172例老年肝胆外科住院患者(≥65岁)入院后第2天早晨和住院2周或出院时采用欧洲营养不良风险排查表(NRS)进行营养不良风险和全面营养状况评估,统计总体营养不良及存在营养不良风险发生率。结果 NRS2002的适用率为90.19%。入院时NRS 2002筛查结果显示,患者总的营养风险发生率为39.27%,营养不足的发生率为27.72%;入院2周或出院时NRS 2002的评估结果显示,患者总的营养风险发生率为28.29%,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住院患者因疾病及其严重程度不同,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和特点亦不同,NRS可评估住院患者的营养不良和营养不良风险。  相似文献   

12.
采用连续定点抽样,对162例血液透析患者在入院次日分别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和主观全面评定(SGA)法进行营养不良风险筛查。经NRS-2002筛查,150例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不良风险发生率为29.3%,SGA评定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为41.3%,两种方法筛查结果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18.155,P=0.109);依据BMI标准判定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足、超重和肥胖发生率分别为13.3%、30.7%和29.3%。NRS-2002和SGA均适用于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足的筛查,但NRS.2002在对患者的营养不良风险筛查中更为全面合理。  相似文献   

13.
肿瘤内科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筛查及营养支持应用状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肿瘤内科住院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及营养支持应用情况。方法选择在肿瘤内科住院6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于患者入院次日早晨进行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并调查患者2周内(或至出院时)的营养支持状况。结果 NRS2002的完全适用率为81.5%。营养风险的发生率为35.5%。213例有营养风险的患者中,有152例(71.4%)接受了营养支持;在无营养风险的387例患者中,有37例(9.6%)接受了营养支持。所有患者肠外和肠内营养的应用比例为11.6∶1。使用肠外营养(PN)的患者中,只有52例(29.9%)患者采用混合输注。结论 NRS2002适用于肿瘤内科住院患者的营养筛查。肿瘤内科有一定量的住院患者存在营养风险,营养支持应用仍存在某些不合理性,应推广和应用基于证据的营养支持指南以改善此状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对食管癌放疗联合化疗患者进行营养评估,探讨食管癌放化疗患者营养风险增加的相关因素,以便于临床及时给予营养干预和监测,进而指导个体化的营养支持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选择2014年7月—2015年7月浙江省肿瘤医院符合纳入营养风险筛查的97例食管癌放疗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欧洲营养风险筛查工具(NRS-2002)对患者入院时、放疗第1周至第6周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分析其相关性,评价食管癌放化疗患者的营养状态。 结果 26.8%的患者在放化疗前就存在营养风险,这种风险随着放化疗的进行而逐渐升高,至放疗第6周,达到44.8%;入院时NRS-2002评分≤3分和≥4分的患者,1年总生存分别为91.1%和61.9%(P=0.010),治疗期间NRS-2002评分最高分≤2分和≥3分患者1年总生存分别为94.2%和77.5%(P=0.012),治疗期间NRS-2002评分最低分≤3分和≥4分患者1年总生存分别为93.0%和55.0%(P=0.009);入院时和放疗第1周NRS-2002评分与前白蛋白有关(P<0.001,P=0.002),放疗第3周NRS-2002评分与白蛋白有关(P=0.036)。 结论 食管癌放疗联合化疗患者存在较高的营养风险,影响患者治疗进程和治疗效果,因此,进行及时有效的营养评估及干预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广州市低保人群住院患者营养风险、营养不足发生率情况。方法采用定点连续抽样结果对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广州市慈善医院外科、骨科、消化内科、神经内科、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肾内科7个专科新入院、符合NRS2002评定标准的513例住院患者进行营养筛查。结果513例低保患者中,营养不足和营养风险的发生率分别为23.78%和52.63%;7个专科中肾内科患者的营养不足发生率最高,为41.07%;而神经内科患者的营养风险发生率最高,为74.00%。结论目前广州市低保人群总的营养不足及营养风险发生率仍较高,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胃癌和大肠癌患者的营养状态特点,探讨营养风险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关系。方法以286例符合条件的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由受过专门培训的护理人员通过详细的问诊和身体测量于入院24 h内应用营养风险筛查(NRS 2002)工具完成营养风险筛查。出院前记录术后相关并发症,并根据并发症Clavien-Dindo评分系统评估并发症严重程度。两独立样本之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结果共有132例患者总评分≥3分,存在营养风险,占46.2%。163例胃癌患者中,存在营养风险患者84例,占51.5%;123例大肠癌患者中,存在营养风险患者48例,占39.0%,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胃癌患者的营养受损评分(1.58±0.42 vs.1.25±0.39)显著高于大肠癌。营养风险组的并发症例次发生率(46.2%vs 34.4%)和并发症分级(2.24±0.85 vs.1.79±0.57)均显著高于非营养风险组。结论胃肠道肿瘤患者容易发生营养风险,尤其是胃癌患者。处于营养风险状态的患者,术后并发症多且严重,术前应用NRS 2002评估胃肠道肿瘤患者的营养风险是必要和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在老年病科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筛查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利用欧洲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微型营养评定工具(MNA)及主观全面营养评价法(SGA)对本院老年病科345例住院患者营养风险及住院时间进行评估。结果:NRS2002的灵敏度为84.7%,ROC曲线下的面积(AUC.ROC)为0.899;NRS2002评估有营养不良风险的患者住院时间大于10d的可能性高于无营养不良风险组患者(OR=6.43,95%CI=2.45—12.67)。结论:NRS2002对于老年病科住院患者住院时间有较好的预测性,但其在老年病科住院患者中的适用性还有待于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用三种营养评价方法评价住院老年患者营养不良风险的发生率,探讨最适合住院老年患者的营养评价方法。方法 采用微型营养评价精法(MNA-ALL)、简易的微型营养评价法(MNA-SF)、欧洲营养不良风险调查方法(NRS-2002)对108例住院老年患者营养状况进行调查,并比较不同评价方法的优劣。结果 MNA-ALL和MNA-SF对营养良好、潜在营养不良、营养不良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NA-ALL、MNA-SF、NRS2002对营养良好和潜在营养不良(包括营养不良)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种方法对男性、低龄组(60~79岁)住院老年患者潜在营养不良(包括营养不良)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女性、高龄组(>80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 住院老年患者的营养不良风险的发生率较高,MNA-ALL较其他方法检出营养不良的发生率更高,可作为老年患者入院营养状况筛查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