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二苯甲酰甲烷(DBM)是姜黄素的结构类似物,该成分及其合成衍生物在体外对多种化学致癌物的诱变性及其与核酸的结合有抑制作用。作者研究了 DBM 对烹调食品中的7种杂环胺类诱变剂的抗诱变作用。7种杂环胺类诱变剂分别为2-氨基-3-甲基咪唑[4,5-f]喹啉(IQ)、2-氨基-3,4-二甲基咪唑[4,5-f]喹啉(MeIQ)、2-氨基-3,8-二甲基咪  相似文献   

2.
徐唯  邱信芳 《毒理学杂志》1992,6(3):187-189
用诱变剂MNNG对含EB病毒类穿梭质粒的pESnx/FL克隆细胞进行致突变研究,MNNG对FL细胞的IC_(50)为1.25μg/ml,对以XylE为靶基因的克险细胞的诱发突变率为2~7×10~(-3),至少是克隆细胞自发突变率的27.8倍。随着MNNG的诱变剂量的增加,转化子数减少,突变子数增加,诱发突变率增加,诱变剂量与诱发突变率呈正相关剂量反应趋势。突变子的Cracking gel快速鉴定法表明,通过两次穿梭,质粒DNA仍能完整存在,且分子量无明显改变。因此,在DNA水平上,MNNG对靶基因XylE无大片段改变。  相似文献   

3.
蜂胶抗诱变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蜂胶对环磷酰胺等强诱变剂诱发基因突变的抑制作用.方法:应用Ames试验分别检测蜂胶对环磷酰胺(CP)、叠氮钠(NaN3)、正定霉素(DNR)、2-氨基芴(2-AF)诱发基因突变的抑制作用.并观察蜂胶对CP诱发的小鼠骨髓微核、小鼠胎肝微核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蜂胶对CP等4种诱变剂诱发的基因突变均产生强抑制作用,且具有剂量-效应关系.对诱变剂诱发的小鼠骨髓微核和胎肝微核的发生率也分别有中、强度抑制作用.结论:蜂胶具有一定的综合抗诱变作用.  相似文献   

4.
某些食物,尤其是富含蛋白质的食物经过烤、煎、炸、加热和热解等烹饪过程后会产生一些强的致诱变和致癌的杂环胺类化合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Ames试验、彷徨试验、微核试验和姐妹染色单体交换试验检测了五种苯乙腈类化合物的遗传毒性,结果表明,苯乙腈为阴性,其它四种化合物均属阳性诱变剂,诱变能力与化学结构密切相关。诱变活住的顺序为2-对氯苯基-3-甲基丁腈>  相似文献   

6.
在菌种选育中,最常用的物理诱变剂是远紫外线(FUV),但长期使用,诱变效应会出现饱和现象。亚硝基胍(NTG)是一种较强的化学诱变剂,诱发营养缺陷型的效果很好,但毒性很大。文献报道,长波紫外线(NUV,波长为365.5nm)和光敏化物质8-甲氧基补骨脂素(8-methoxypsoralen,简称8-MOP)共同的诱变作用强,诱发营养缺陷型的效果可与亚硝基胍相比,特别是对工业放线菌。因此,我们以红霉素链霉菌(Streptomyces erythreus)14-74为出发菌株,初步考查了长波紫外线和8-MOP的诱变效果,并与远紫外线、NTG的诱变效果进行了初步比较。  相似文献   

7.
微核试验(Micronucleus Test)可作为骨髓细胞的诱变性试验,并能分析染色体缺损。诱变效果的最敏感指标为具有微核的多色红细胞的出现。诱变剂的敏感性则随剂量不同而变化,也取决于所使用的动物种类。本文研究特异性无致病菌(SPF)动物或普通动物对诱变剂环磷酰胺敏感性的差异。实验采用雄性S品系小鼠(每组7~8只)和雌性Wistar大鼠(每组6~10只),饲养于22±3℃、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环境中,SPF动物隔离饲养并证实无致病菌及体内寄生虫。环磷酰胺溶于154mM氯化钠  相似文献   

8.
<正> 在柱晶白霉素菌种选育过程中,大多采用紫外线诱变处理。实践证明:在某种诱变剂对某种抗生素产生菌的长期重复使用,可能会出现诱变效应饱和现象。抗生素是多基因控制的代谢物,因此,改用诱变剂在庆大霉素、麦迪霉素、土霉素菌种选育上取得较好结果,用γ-射线处理北里链霉菌未见报道。我们采用LiCl与γ-射线复合诱变的方法,并结合  相似文献   

9.
采用Ames等的方法已发现了许多诱变物质,如氨基酸热解产物:Trp-p-1、Trp-p-2和Glu-p-1。因此,研究抑制或降低这些化学诱变物质的诱变性的物质日趋重要。近来,发现了一些能抑制诱变的化合物,例如氯化血红素、髓过氧化酶、植物去诱变因子和二氧化锗以及大黄中的大黄素。本文研究甘草浸膏和其一种成分甘草皂甙对一些诱变剂诱变性的抑制作用。采用Yahagi等改进的Ames′试验方法进行各种诱变剂的诱变分析。将200μl/盘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微生物遗传变异的研究进展甚快,而在获得产量高、性质优良的抗生素产生菌的选育工作中,仍以诱变育种为主。本试验选用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为诱变剂,考查了它对我所1974年自土壤中筛选所得的麦迪霉素产生菌—生米卡链霉菌四川变种(S.mycarofaciens var.Sichuanensisn Yan)113菌株的诱变作用。试验中研究了在不同pH与不同时间作用下,诱变剂对生米卡链霉菌的致死、表型、抗菌活力、生理缺陷等变异作用,观察了它们彼此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文摘     
1.N—亚硝基—二甲脲(NDMU)对龟裂放线菌和青霉菌的诱变作用关于亚硝基类试剂 N—亚硝基二甲脲(NDMU)这一高效诱变剂对产土霉素的龟裂放线菌及产青霉素的产黄青霉菌的诱变作用,尚未详细地研究过。本文较为详细地研究了在 NDMU 长时间作用下龟裂放线菌的营养缺陷型菌株的形成及 NDMU 作为龟裂放线菌选育更高活性变株的方法。(一般 NDMU 的处理浓度为0.05%,0.1%,1%,时间为2,  相似文献   

12.
自从Ames及其同事(1973)建立用细菌方法来测定环境诱变剂和致癌剂后,应用沙门氏菌/哺乳动物微粒体诱变性实验方怯,人们发现环境中大量污热物如有机化合物、染料及杀虫剂具有诱变性和致癌性. 细胞的正常机能需要某些重金属作为微量元素.然而,一旦重金属浓度超过了细胞生理最低限度就会产生毒性。重金属对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的毒性已有许多资料记载。Eichhorn曾报道了重金  相似文献   

13.
硫酸二乙酯和紫外线对金霉素链霉菌的诱变育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考察了硫酸二乙酯 (DES)和紫外线 (UV)对金霉素链霉菌进行诱变的效果。其中 2 ?S诱变剂对金霉素链霉菌无明显的致死效应 ,但在含有金霉素 2 2 0 μg/ml的培养基上筛选结果表明 ,DES对金霉素产生菌产生了较强的诱变效果 ,菌株正突变率达 5 2 %。对金霉素链霉菌进行紫外诱变的结果表明 ,在营养贫瘠培养基上筛选的诱变效果较营养丰富培养基上的效果好 ,且遗传特性稳定。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泰洛星产生菌弗氏链霉菌诱变株的生物学特性:(1)变株TM4—180是弗氏链霉菌(StrePtomyces fradiae)A41多次诱变衍生的产生泰洛星并对泰洛星有高抗性(Tyl~ Tyl~r)的变株,其泰洛星产量是原始菌种A41的18倍。(2)用紫外线、亚硝基胍和光敏诱变剂等诱变剂做菌种诱变,效果很好。筛选的Tyl~ Ty1~r菌株,如TM1-32、TM4—180等产生抗生素的能力为直接亲株的160~200%。(3)TM4-180经γ—射线处理获得阻断变株TM5-221、TM5—257,它们不产生泰洛星,但其发酵时能产生泰洛星,其效价是单独发酵的10~20倍。(4)TM5—257(Tyl~-Tyl~r)用紫外线处理得变株TM5-257-60,它是泰洛星生物合成的回复突变株,具有隔代亲株TM4-180的相同功能。(5)变株TM4-180及有关菌株(Tyl~r)对泰洛星具有抗性,在含5~10mg/ml的培养基中正常生长。而TM5—221等变株Tyl~3)对泰洛星敏感,可能泰洛星抗性基因tlr C缺失。抗药标记的变化,是DNA突变多样性的表现。  相似文献   

15.
人精子2细胞胚微核实验方法建立与应用李耒玉,黄天华,陈壁锋,林珏龙,郑巧玲,黄建民多年来,环境诱变剂对人类生殖细胞的诱变监测多通过人类体细胞或哺乳动物生殖细胞的研究来外推。因诱变剂对人类生殖细胞和体细胞效应的敏感性不同,对不同物种的效应也有差异。因此...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理性化选育他克莫司高产菌株.方法应用化学和物理诱变剂对他克莫司产生菌进行菌种诱变,并利用特定的选择剂即莽草酸和哌可酸及其相应的结构类似物作为选择压力筛选突变株.然后对特定的正突变株进行他克莫司生物合成的营养学研究.结果与结论 获得一株高产突变株6H-23-7,它的他克莫司相对发酵效价比出发菌株弗氏链霉菌类群Str...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利用 2 -脱氧 - D-葡萄糖 ,对米曲霉 PTCC5 16 4的经紫外照射、亚硝酸和 N-甲基 - N′-亚硝基 - N-亚硝基胍 (MN-NG)处理随机诱变得到的不同突变株的筛选作了研究。一个众所周知的抗代谢物 2 -脱氧 - D-葡萄糖被用来筛选脱阻遏突变株。在这些诱变剂对米曲霉分生孢子的诱变和致死效应之间作了比较 ,并在 2 -脱氧 - D-葡萄糖存在的条件下对已分离的突变株的频率分布作了鉴定。具有更高糊化和糖化活性的有效突变株被分离出来。最好的一株是用亚硝酸诱变的结果 ,它的糊化和糖化活性分别比它的亲株高 6 .73倍和 5 .13倍。总的来说 ,由…  相似文献   

18.
碳酸锂抗诱变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研究首次用体外培养人胚纤维母细胞(HEF)和活体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PCE)两种生物系统,选择四种不同性质的诱变剂(UV、NH2HCl、NaAsO2、CP)诱导三种不同效应水平(UDS、CA、MN)的诱变模型,并采用受试物多种处理方式,从遗传学角度综合评估了碳酸锂的抗诱变作用。结果表明碳酸锂本身未见诱变活性。在多种水平的抗诱变试验终点中,明确显示了诱变抑制作用,可能有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随着遗传毒理学的发展,从环境化合物中已发现大量的诱变物质。人们对这些诱变物质在环境中造成的远期影响越来越表示关切。为此,建立起种种快速灵敏的方法,以对众多化合物的遗传毒性作出评价和预报。然而遗憾的是,已经发现的诱变物并不能简单地予以去除,原因是有些诱变剂目前仍有重要的使用价值,如抗癌药物和抗寄生虫药物等。由此抗诱变研究应运而生,成为最引人注目的课题之一。根据Clarke(1975)年的定义,抗诱变作用(Antimutagenesis)就是外部因子特异  相似文献   

20.
氮芥的二个同系物对链霉素产生菌 Act.Streptomycini Krass菌株的变异效应本文研究氮芥的二个同系物对链霉素产生菌孢子存活率的作用及其抗菌素效价和菌落形态特征的变异。试验菌:Act.Sireptompcini Krass №11——№973 菌株的变株。诱变剂:N-双-(2-氯乙基)-氨基苯乙酰-d1-白氨酸-1-组氨酸甲酯盐酸盐(谤变剂№1)和N-双-(2-氯乙基)-氨基苯乙酰-1-组氨酰-d1-白氨酸甲酯盐酸盐(诱变剂№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