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管周围间隙扩大(EPVS)在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脑小血管性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检查2型糖尿病患者200例作为观察组,另外招募与观察组相匹配的非2型糖尿病志愿者200例为正常对照组,研究EPVS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发生率,通过发生率来明确EPVS与2型糖尿病脑小血管病和认知功能障碍存在相关性,也通过发生率来明确EPVS的MR评价可作为2型糖尿病脑小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指标。结果观察组EPVS检查率高于对照组,MMSE平均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PVS与2型糖尿病患者的脑小血管病变和认知功能障碍(的)具有相关性;明确EPVS的MRI评价可作为2型糖尿病脑小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糖尿病患者眼底血管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技术对30例正常人和90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中央动脉(CRA)、视网膜中央静脉(CRV)和眼动脉(OA)的血流参数进行检测。结果:糖尿病患者CRA血流速度较对照组降低(P<0.05),以舒张期末血流速度(Vd)降低为显著(P<0.01),阻力指数(RI)比对照组增高(P<0.05);CRV血流速度较对照组升高(P<0.05),CRA/CRV比值降低;OA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和舒张期末血流速度(Vd)比对照组均降低(P<0.05),以Vd降低明显(P<0.01),RI比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糖尿病合并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的患者(C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平均血流速度(Vmean)比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患者(A组)降低(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眼底血管的血流动力学异常,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诊断、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在肝硬化门脉高压的早期诊断.方法 研究经病理和/或临床诊断的42例肝硬化早期、中晚期病人64层螺旋CT门静脉及肝静脉血管成像表现,测量42例患者及15例健康者门静脉和肝右静脉管径并分析64层螺旋CT门脉血管成像法在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 所有病人的观察血管在显示较佳的基础上,测得门静脉宽度(PV)在正常对照组(<12 mm)与其他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肝硬化代偿组与失代偿组之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肝右静脉宽度(RHV)在代偿期内径明显增宽,>10 mm,而失代偿期肝静脉明显变窄,血管强化密度减低;PV/RHV比值在失代偿期约1.77±0.06,正常对照组及肝硬化代偿组PV/RHV均<1.5.利用后处理软件最大密度投影(MIP)观察门静脉及肝右静脉血管,代偿组可显示3级以上的门静脉及肝右静脉,失代偿组肝右静脉显示欠佳,最多显示1级,门静脉属支走行扭曲且最多显示3级.结论 64层螺旋CT肝、门静脉血管成像对临床肝硬化门脉高压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olusion RVO)是常见的可致盲的视网膜血管疾病,阻塞可发生在中央主干或其分支,以分支阻塞更为常见,主要是充血、瘀滞、出血及水肿。对视力危害较大,治疗有一定难度,笔者于2002-2004年采用尿激酶全身及局部治疗50例(50支眼)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50例RVO患者,男性27例,女性 23例,最大年龄75岁,最小年龄42岁,平均年龄 58.5岁,中央静脉阻塞12例;视网膜半侧主干静脉阻塞5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25例,视网膜黄斑分支静脉阻塞8例,均单眼发病,其中,43例有网膜动脉硬化,糖尿病8例,高血压15例。发病至就诊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时骨骼肌氧代谢水平及外周血管功能变化。方法:采用近红外光谱(NIRS)测定技术,对34例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和9例正常人(对照组)足底屈运动时及运动结束后的腓肠肌氧合血红蛋白/肌红蛋白(OxyHb/Mb)的含量进行测定,并结合踝肱指数(ABPI)、四肢脉波速度(baPWV)等外周血管功能指标进行分析。结果:糖尿病组骨骼肌氧利用率(MO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OxyHb/Mb的恢复时间(Tr)为15.9±9.6sec,与对照组10.2±4.5sec比较有延长趋势。糖尿病组ABPI为1.15±0.06,与对照组1.16±0.07比较无明显差异;糖尿病组baPWV为1520.2±211.8cm/sec,明显低于对照组1358.0±169.3cm/sec(P<0.05)。提示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骨骼肌氧利用降低。  相似文献   

6.
彤丹  李岩  王立军  吴明晓 《武警医学》2003,14(7):417-418
2型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大血管病变。本研究通过对96例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大血管颈动脉、髂总动脉及股动脉血管的超声检查,观察颈动脉、骼总动脉、股动脉血管并观察其内膜中层厚度(Internal plus medial thickness,IMT)及有无斑块形成,以指导糖尿病患者早期血管病变的预防。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减影血管成像技术在烟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在我院行减影脑血管成像烟雾病患者,共18例。对整个头部平扫、增强动脉早期和静脉早期扫描获得未减影数据,将动脉早期数据减去平扫数据获得减影动脉期数据,静脉早期数据减去动脉早期数据获得减影静脉期数据。采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重建减影血管图像。结果减影图像去除了动脉、静脉相互的及颅骨的干扰,对脑动、静脉解剖结构显示清楚,特别是对烟雾病异常颈内动脉和脑底血管网显示。本组显示脑底异常血管网占100%;双侧颈内动脉狭窄占61%,左侧颈内动脉狭窄占17%,右侧颈内动脉狭窄占22%;双侧大脑中动脉狭窄占39%(其中1例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右侧大脑中动脉狭窄占17%;双侧大脑前动脉狭窄占39%(其中1例双侧大脑前动脉闭塞),无单侧大脑前动脉狭窄;合并脑动脉瘤占17%;全部脑静脉未见异常。结论 64排螺旋CT智能跟踪扫描减影技术能清楚分别显示脑动脉和脑静脉,在显示颅内动脉血管畸形时可排除脑静脉畸形,对颅内烟雾病分析评价有较大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使用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TCA)比较伴和不伴2型糖尿病病人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负荷。方法与材料无冠状动脉疾病(CAD)史的147例糖尿病病人[平均年龄(65±10)岁;男89例]和979例非糖尿病病人[平均年龄(61±13)岁;男567例]行CTCA检查。测定了每例病人的冠状动脉  相似文献   

9.
肝癌伴肝动—静脉瘘的血管造影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晚期肝癌对静脉系统的侵犯是影响肝癌预后的主要因素之一[1 ] 。这种侵犯表现为静脉腔内癌栓和动 -静脉瘘。本研究分析了肝癌伴肝动脉 -门脉瘘 肝动脉 -肝静脉瘘的血管造影表现及其在肝动脉化疗栓塞 (TAE)疗程中的发生情况 ,探讨肝癌伴肝动 -静脉瘘的介入治疗疗效。1 材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中、晚期肝癌 10 6 7列 ,均经AFP、影像学和经皮穿刺活检诊断。男 92 0例 ,女 14 7例 ;年龄 19~ 81岁 ,平均5 9 .4岁。其中 ,原发性肝癌 90 6例 (巨块型 392例 ,结节型 36 5例 ,弥漫性 14 9例 ) ,转移性肝癌 16 1例 (胃肠道肿瘤 14 0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小板四项参数测定对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早期诊断及治疗的意义。方法:9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其中血管病变者40例,无血管病变者50例,另选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2组均为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1~2 mL,迈瑞BC56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分别对已确诊的9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检测血小板总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结果:T2DM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MPV、PDW明显增大(P<0.01),PLT计数降低(P<0.01);有血管并发症组较无血管并发症组MPV和PDW显著增高(P<0.01),PLT计数低于无血管并发症组(P<0.01),两组间PCT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影响血小板功能,而血小板功能的改变对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有重要作用,其检查对发现T2DM有无血管并发症及指导临床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2例周围血管损伤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周围血管损伤是外科急诊常见的一种损伤 ,重要的血管伤常常伴有大出血、休克及肢体缺血坏死。早期处理不当常可危及生命。我科自 1979~ 1998年共处理 12 2例 (147条血管 )血管伤。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 12 2例中 ,男 86例 ,女 36例 ;年龄 5~ 70岁 ,平均 2 9岁。就诊时间 :10min~ 3个月 ,平均 1h。损伤部位 :颈总动脉 3条 ,锁骨下动脉 3条 ,腋动脉 8例 ,腋静脉 2条 ,肱动脉 2 1条 ,肱静脉 3条 ,头静脉 1条 ,骨间动脉 1条 ,尺动脉 18条 ,桡动脉 2 8例 ,髂总动脉 1条 ,髂总静脉 1条 ,髂外动脉 3条 ,股动脉 2 3条 ,股深动脉 2条 ,…  相似文献   

12.
作者从事的研究是检查数字血管成象中的一些变量,以从中得到施行该项检查的一些有用的准则。研究对象为75例相继施行过静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病人,年龄17~82岁。58例(77%)检查的是主动脉弓和头臂干;8例(11%)为肾动脉;余者为胸、腹主动脉和肢体血管。研究的变量包括造影剂之碘浓度、注射容量、注射速度及导管位置。大多数病例先初步测量循环时间,从而可掌  相似文献   

13.
作者对30例骨及软组织肿瘤作了IA DSA及常规血管造影。其中骨肿瘤21例,软组织肿瘤9例;男13例、女17例;年龄7~65岁。结果见到,两种方法显示动脉分支走行状态和肿瘤营养血管及肿瘤血管都很好。对肿瘤染色及静脉早期出现的影象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评价心脏静脉的可行性。材料和方法:筛选行冠状动脉CTA检查并经影像学和临床其他检查最终证实为无冠状动脉疾病及心肌病患者24例(男15例,女9例;平均年龄53.5岁),将其冠状动脉CTA图像数据进行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和容积再现(VR)等图像后处理,采用血管分析测量冠状窦、心大静脉、心中静脉、侧静脉和后静脉近端直径,心中静脉、侧静脉、后静脉及从冠状窦口至心大静脉肉眼可辨别的最远端管腔中心线的长度,对冠状静脉血管图像质量进行评分(0~3分),并测定心脏静脉的对比噪声比(CNR)。结果:冠状窦、心大静脉、心中静脉、侧静脉和后静脉的近端直径分别为9.3±2mm、6.8±2.2mm、4.9±1.1mm、3.6±0.9mm、2.5±0.8mm,冠状窦近端上下径明显大于前后径(P<0.05),横截面积为71.4±29.2mm2,冠状窦瓣显示率75%。心脏静脉CT冠状动脉成像重建图像表现为较好的图像质量和较高的对比噪声比。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A)在评价冠状动脉的同时可以评价心脏静脉系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门静脉成像(MSCT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1例肝病患者行64排螺旋CT门静脉扫描,CT图像原始数据传至工作站后均采用容积重建(VRT)、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3种后处理方法显示门静脉系统血管。结果门静脉CTP正常4例;门脉先天变异1例;门静脉高压53例,其中伴侧枝血管开放50例,门脉或肠系膜上静脉栓子13例,脾/胃肾分流21例。MSCTP检查确诊病例后:行肝硬化行TIPS术及胃左静脉断流术后2例:在X线透视下,经静脉逆行阻塞胃静脉曲张术(BRTO)治疗3例;经皮经肝胃冠状静脉栓塞术(PTVE)治疗12例;内镜食管胃静脉硬化或套扎32例。结论 64排螺旋CTP清晰直观显示门静脉系统及与之相关的侧枝血管,并可明确是否存在血栓及栓塞范围,图像清晰可靠。  相似文献   

16.
据统计,对比剂肾病占急性肾功能不全病人的10%,发病机制可能是由于对比剂直接损伤肾小管或引起肾血流量减少所致。为研究糖尿病病人发生对比剂肾病的危险因素,作者观察了19例有糖尿病肾病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年龄56~68岁。进行过冠状动脉造影、血管造影和静脉尿路造影。所有病例均口服降糖药,16例有高血压病需用降压药,均无尿路感染和心力衰竭。 结果显示,6例(31.%)发生了对比剂肾病者为基本组,造影后1~5天(即氮血症高峰期)血清肌酐  相似文献   

17.
研究对象 :妇科肿瘤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 (DVT)的患者8例。治疗组发病年龄 40~ 72岁 (平均 5 6岁 ) ;体重 5 5~90kg(平均 6 3 6kg) ;恶性肿瘤 5例 (6 2 5 % ) ,其中子宫内膜癌 4例、卵巢癌 1例 ,良性肿瘤 3例 (37 5 % ) ;临床表现为下肢疼痛、肿胀、增粗、皮肤苍白、皮温低等 ;发生部位以髂静脉多见 (91 1% ) ,股静脉次之 (8 9% )。诊断方法 :对妇科肿瘤患者术后出现下肢肿胀、疼痛、增粗、皮温低等临床表现者 ,配合辅助检查 ,如 :彩色多普勒超声 ,下肢静脉血管造影可确诊。中医辨证分析 :患者行手术 ,气血瘀滞 ,湿热流注下肢 ,致…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糖尿病肾病的发病学基础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 ,目前 ,国内外均致力于寻找能够有效地治疗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药物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的临床应用为糖尿病肾病开拓了一个新的治疗前景。自1995年以来收治早期糖尿病肾病 82例 ,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和方法1.1 对象 根据WHO的糖尿病诊断标准 ,确诊糖尿病 32例 ,男 15例 ,女 17例 ,年龄平均 5 0± 6岁 ,病程 1~ 10年 ,Ⅰ型糖尿病 2例 ,Ⅱ型糖尿病 2 0例。在没有发热、感染、心力衰竭、尿路感染、肾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情况下尿常规检查无蛋白尿 ,但查尿…  相似文献   

19.
作者报导一例以前未曾报导过的小肠血管畸形引起门静脉高压的病例。糖尿病患者,男性,24岁。由于贫血及间断性黑便入院,上消化道造影及胃镜证实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示两支粗大的空肠动脉迅速分流使相应的两支空肠静脉早期显影,相应区域可见一多血管区,门静及肠系膜上静脉明显扩张,核医学检查已证实小肠动静脉畸形。内窥镜活检发现可疑血管畸形部位血管腔较大。手术前经股动脉插管至病变血  相似文献   

20.
氩激光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82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网膜静脉阻塞 (RVO)是常见视网膜血管性疾病。氩激光视网膜光凝术在减少黄斑水肿 ,消除视网膜新生血管方面是目前较为有效的方法。我院自 1997年 3月至 1999年 7月用氩激光对RVO患者进行了治疗 ,取得了较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1 临床资料 经眼底荧光造影 (FFA)眼底检查确诊的RVO患者 82例 ,其中男性 47例 ,女性 35例 ;年龄 35~ 76岁 ,平均 6 2岁 ;右眼 37例 ,左眼 45例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 2 1例 ,其中视网膜新生血管 12例 ,黄斑水肿 5例 ,大片无灌注区 (≥ 8PD) 4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BRV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