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宇 《西南国防医药》2011,21(12):1284-1286
目的了解肝硬化患者血清中乙肝病毒(HBV)的感染状况,探讨HBV血清标志物(HBV-M)、HBV-DNA与前S1抗原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为临床抗病毒治疗肝硬化提供依据。方法对451例肝硬化患者血清进行HBV-M、HBV-DNA、前S1抗原测定并分析。结果 451例肝硬化患者中,HBV感染率85.4%(385/451),HBsAg阳性率71.4%(322/451);在HBsAg阳性者,感染模式以HBeAg阴性多见,占75.5%(243/322);HBV-DNA和前S1抗原的阳性率分别为82.3%(265/322)、63.4%(204/322);在HBsAg、HBeAg和抗-HBc 3项阳性模式中,HBV-DNA、前S1抗原阳性率最高,分别为98.7%,78.4%。HBV-DNA的阳性率高于前S1抗原(χ2=29.20,P〈0.05)。结论肝硬化的发生与HBV的感染密切相关,以HBeAg阴性多见;检测肝硬化患者血清中HBV-DNA、前S1抗原可反映患者体内HBV的复制与活动性程度,弥补HBV-M在肝硬化检测中的不足。  相似文献   

2.
尽管嗜肝性作为乙型肝炎病毒(HBV)的生物学活性之一已得到公认,并且HBV归属于肝DNA病毒科(HAPADNAVIRIDAE),但近年来的一些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除了肝细胞之外,还可在其它组织中检测到HBV抗原和DNA,包括它的复制形式。这对于研究HBV感染的慢性持续状态、受染者的免疫异常、及感染的传播途径等具有一定价值。为此,我们采用Southern blot杂交技术,对11例乙肝及肝癌患者的尸解多种组织进行了  相似文献   

3.
王建奎  隆莉 《人民军医》1999,42(9):546-547
肝组织HBV-DNA检测能直接反映HBV病毒的存在。我们采用PCR-溴化乙锭法对乙型肝炎68例及肝癌5例肝组织和血清HBV-DNA进行检测,并对其中51例在不同的e系统模式时HBV-DNA存在情况进行分析,以期探讨肝病患者肝细胞内HBV-DNA复制、感染情况。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共收集乙肝68例及肝癌5例的肝穿组织及血清标本。其中男41例,女32例;年龄18~51岁,均为本院1995年12月至1998年9月的住院患者。急性肝炎22例,慢性肝炎35例,重症肝炎11例。临床诊断以1995年5月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试行)为参考[1],并辅以病理诊断。1.2 试剂来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血清前S1抗原(PreS1Ag)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对365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V血清标志物和PreS1Ag,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方法检测HBV-DNA。结果 HBV-DNA和PreS1Ag的阳性率在110例HBV大三阳中,分别为86.4%和89.1%;在66例HBV小三阳中,分别为36.4%和40.9%;在37例HBsAg、HBcAb中,分别为32.4%和41.7%;在39例HBeAg、HBcAb阳性中,分别为15.4%和15.4%;在113例HBsAb阳性中,分别为5.3%和8.0%。HBeAg、PreS1Ag阳性率随不同载量HBV-DNA升高而增高,但PreS1Ag比HBeAg增高更明显(P<0.05)。结论 PreS1Ag和HBV-DNA一样都是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敏感指标,虽然PreS1Ag和HBeAg都随HBV-DNA载量增加而升高,但PreS1Ag较HBeAg更能敏感,因此PreS1Ag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慢性乙肝患者微量石蜡包埋肝组织共价闭合环状DNA(HBV cccDNA)定量检测方法。方法以37例慢性乙肝患者甲醛固定石蜡包埋肝组织为研究对象,提取肝组织HBV DNA,经不降解质粒的ATP依赖的DNA酶(PSAD)消化后,利用滚环扩增加跨缺口实时荧光PCR扩增技术检测肝组织中HBV cccDNA含量,以β-actin为内参照。通过已知浓度的模板DNA进行梯度稀释鉴定该方法的灵敏度,并对该方法进行批内和批间重复性检测。应用该方法分析37例慢性乙肝患者肝组织HBV cccDNA与血清总HBV DNA、肝组织总HBV DNA的关系,以及肝组织HBV cccDNA和HBV DNA与血清HBeAg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成功建立了微量石蜡包埋肝组织HBV cccDNA的定量检测方法,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灵敏度和稳定性。HBeAg阳性者肝组织中cccDNA含量明显高于HBeAg阴性者,HBV cccDNA水平与血清总HBV DNA水平(R2=0.48,P=0.042)及肝组织总HBV DNA水平(R2=0.63,P=0.001)呈正相关。结论该方法可特异灵敏地定量检测微量石蜡包埋组织切片中的HBV cccDNA。  相似文献   

6.
曾平  胡娟  古宇 《西南国防医药》2006,16(6):604-606
目的:通过对比检测和分析739份血清中preS1蛋白、HmAg和HBV—DNA的检测阳性率,为临床正确选用实验室指标防治乙型肝炎提供依据。方法:应用ELISA法对739份血清进行PreSlAg和HBV血清标志物检测,并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所有739份血清中,PmSlAg阳性率为34.6%(256/739),HmAg阳性率为觚7%(227/739),HBV—DNA阳性率为58.9%(435/739)。227份HBeAg阳性血清中,PreSlAg阳性率55.9%(127/227),HBV-DNA阳性率96.0%(218/227);512份HBeAg阴性血清中,PreSlAg阳性率25.2%(129/512),HBV—DNA阳性率为42.4%(217/512)。HBeAg、HBV—DNA和PreSl的阳性率有显著差异(P〈0.05),阳性率高低依次为HBV—DNA〉PreSl〉HBeAg;HBeAg阳性血清中PreSlAg(55.9%)阳性率显著高于HmAg阴性血清PreSlAg(25.2%)阳性率(x^2=36.5,P〈0.01);HBV—DNA阳性血清的PreSlAg检出率58.9%(256/435)显著高于HBV—DNA阴性血清的PreSlAg检出率1&4%(56/304)(P〈0.01);PreSl抗原与HBV—DNA阳性符合率为(200/256)7&1%,阴性符合率为(248/483)51.3%。598份HBeAg阳性血清(阳性率为80.9%,598/739)中HBeAg、PreSl和HBV—DNA阳性数(率)分别是224(37.5%)、253(42.3oA)、417(69.7%)。结论:PreSlAg、HBV—DNA、HBeAg的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作为HBV感染和复制的指标,以检测HBV—DNA最为可靠,而PmSlAg可能较HBeAg更敏感。在HBV感染的不同时期,如何理解和使用上述指标对防治乙型肝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前S1抗原(PreS1)、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与乙肝病毒DNA(HBV—DNA)检测三者之间的关系,判断乙肝病毒在体内的复制情况。方法对550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用ELISA方法检测PreS1、两对半标志物,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定量检测HBV—DNA并分析3者之间的关系。结果HBsAg(+)、HBeAg(+)、HBcAb(+)的模式中,PreS1与HBV-DNA检出率分别为5213%与88.4%,HBsAg(+)、HbeAb(+)、HBcAb(+)的模式中PreS1和HBV—DNA检出率分别为31.1%和47.5%,HBsAg(+)、HBcAb(+)的模式中PreS1和HBV-DNA检出率分别为47.3%和63.4%。结论PreS1能较好的反映HBV病毒感染及复制情况,可作为一种新的HBV血清标志物和监测指标,三者联合检测互相补充,更有助于临床疾病的诊治。  相似文献   

8.
对血清学HBV感染标记阳性的5名肝病死亡病例,在进行尸检病理检查的同时,采集了肝脏以及肝外多种组织进行了HBV-DNA和HBsAg的检测。HBV-DNA检测采用斑点杂交技术(Dot blot hybridization),~(32)P HBV-DNA探针(Probe)由北京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肝病研究室提供。组织HBsag的检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 5例肝脏组织的HBV-DNA检测均为阳性,3例并肝癌的癌组织亦为阳性。肝、脾、肾、腹腔淋巴结等组织的HBV-DNA阳性率均极高,胰、肺、皮肤次之。1例作了脊髓和视神经的HBV-DNA检测,亦为阳性,5例心脏组织均为阴性。5例中的4例作了血清HBV-DNA检测,仅1例阳性。5例中的3例以免疫荧光法检测HBsAg,肝、肾及肝癌组织均为阳性,而心、肺组织均为阴性。显微镜病理检查,肝、胰、肺组织均有明确的病理改变。 作者们提出HBV感染虽以肝脏为主,但却是一种多脏器感染。肝炎的肝外表现恐非单纯的免疫复合物所致。部分被诊断为内科肾脏疾患的病例,有可能实为肾脏的HBV感染,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和肝细胞癌(HCC)之间的关系,我们建立了原位聚合酶链反应(ISPCR)并检测26例HCC石蜡包埋组织中的HBV—DNA。结果显示,HBV DNA在肝癌组织和癌旁肝组织的阳性率分别为84.6%(22/26)、91.3%(21/23)。ISPCR技术既显示了PCR技术的高敏性和特异性,又能在细胞内定位,是研究HBV与HCC关系的一项有价值的技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本地区HBV感染者血清学标志物与HBVDNA和前S2抗原的关系。方法:应用国产乙型肝炎病毒酶联免疫试剂检测了234例HBV感染者中的血清标志物和前S2抗原,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结果:在本组234例HBV感染者血清中,前S2抗原阳性率为85.47%(200/234);HBVNA阳性率为49.57%(16/234)。①HBeAg 组,前S2抗原阳性率为97.06%,HBVDAN阳性率为79.41%;②Anti-HBe 组。前S2抗原阳性率为82.46%,HBVDNA阳性率为33.33%;③SIC 组前S2抗原阳性率为76.92%,HBVDNA阳性率为46.15%;结论:在HBV感染者中,前S2抗原、HB-VDNA之间关系密切(x2=7.4330,P<0.05)。  相似文献   

11.
用原位杂交法和ABG法对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以下称CAH)血清HBsAg阴性34例和阳性30例对比进行了肝内HBV DNA、HBcAg和HBsAg的检测。上述检出率在34例HBsAg阴性CAH者中分别为23.5%,23.5%和32.4%,30例HBsAg阳性者中分别为63.3%、56.7%和83.3%。结果表明,在我国,血清HBsAg阴性、HBV相关抗体阳性或阴性的CAH中,仍有少部分人肝内存在HBV DNA和HBV抗原表达,并与肝病发病机理有关。血清HBsAg阳性的CAH者中,无论血清HBeAg阳性,或抗HBe阳性、或HBeAg阴性,均有较高比例的肝内HBV DNA和HBV抗原检出。肝内HBcAg与肝内HBV DNA关系密切,可作为反映HBV活跃复制指标;肝内HBsAg则不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癌组织中HBV DNA和HCV RNA的表达,方法:应用原位聚合酶链技术检测了38例肝癌患者肝肝癌及癌旁肝组织中的HBV DNA和HCV RNA表达。结果:肝癌组织中HBV DNA和HCV RNA的检出率为79%和68%,略低于癌旁肝组织的84%和71%(P>0.05)肝癌和癌旁肝组织中HBV DNA和HCV RNA双重感染率为47%和55%(P>0.05)。HBV DNA和HCV RNA在肝癌组织中以核阳性为主,而在癌旁肝组织中,HBV DNA以胞质阳性属多,HCV RNA以核质阳性为主。结论:成都地区原发性肝癌的发生与HBV和HCV感染密切相关,HCV在原发性肝癌发病中起着与HBV同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应用病毒DNA分子杂交,Southern吸印等技术对乙肝患者33例肝内HBV-DNA进行了研究。并与血清HBV-DNA及乙肝标志做了比较。大部分患者肝内HBY-DNA呈游离型;HBeAg阳性患者25例中有13例肝内HBV-DNA阳性;6例抗HBe阳性有2例肝内HBV-DNA阳性;血清乙肝标志及HBV-DNA均为阴性者1例,肝内亦检出HBV-DNA。提示分子杂交法反映肝内HBV感染较血清学检测灵敏。通过比较肝内HBV-DNA与血清PHSA-R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证实PHSA-R做为判断乙肝病毒复制指标具有一定的可信性。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乙型肝炎病毒(HBV)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尤其是HBV前C基因突变株的发现,对慢性HBV感染中e系统的临床意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目前趋向于将慢性乙型肝炎分为两大型[1]: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慢性肝炎和乙型肝炎e抗体(抗-HBe)阳性慢性肝炎(异型慢性乙型肝炎acypicalchronichepatitisB)。本文就抗-HBe和DNA阳性慢性乙型肝炎26例临床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性别与年龄男性25例,女性1例,年龄23~48岁,平均29.8岁。1.2临床症状与体征乏力和食欲不振26例,关节痛5例,低热2例,蜘蛛痣24例,肝掌18例,肝…  相似文献   

15.
昆明地区HBV感染的免疫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昆明地区HBV感染血清模式的分布特征,探求其免疫相关机制.方法 调查2000-2006年昆明地区的98 462例血清"两对半"检测结果,并选取其中涵盖了全部HBV感染模式的426份血清,以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含量,同时检测血清ALT及AST活性.以50份HBV血清标志全部阴性血清为对照.结果 共发现12种HBV感染血清模式,其中4种模式:"HBeAAg( )","HBeAg( )、抗-Hbe( )、抗-HBc( )","HBeAg( )、抗-HBc( )","HBsAg( )、HBeAg( )、抗-Hbe( )、抗-HBc( )"模式检出率均较低(P<0.05),属于少见模式;在其余8种模式中,"HBeAg( )"模式检出率低于另外7种模式(P<0.05),在12种模式中,"大三阳"模式、"HBsAg( )、抗-HBc( )"模式及4种少见模式HBV-DNA阳性率、复制水平及血清ALT和AST活性异常增高率均较高(P<0.05);"抗-HBs( )、抗-Hbe( )、抗-HBc( )"模式及"抗-Hbe( )、抗-HBc( )"模式的HBV-DNA阳性率分别为6.0%(3/50)、8.0%(4/50),HBV-DNA平均含量为1.074×103copies/ml,同时伴有2.0%(1/50)及6.0%(3/50)的血清ALT或AST异常升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昆明地区HBV感染血清模式丰富,以7种模式较常见;近年来随着少见模式的出现,临床应加强对HBV复制及肝功能指标的观察以监测病情的活动性,一些被认为仅是既往感染而非"乙肝"标志的血清模式也可能出现HBV复制和肝功能异常,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6.
PreS1Ag、HBeAg和HBV-DNA的对比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比检测和分析739份血清中preS1蛋白、HBeAg和HBV-DNA的检测阳性率,为临床正确选用实验室指标防治乙型肝炎提供依据。方法:应用ELISA法对739份血清进行PreS1Ag和HBV血清标志物检测,并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所有739份血清中,PreS1Ag阳性率为34.6%(256/739),HBeAg阳性率为30.7%(227/739),HBV-DNA阳性率为58.9%(435/739)。227份HBeAg阳性血清中,PreS1Ag阳性率55.9%(127/227),HBV-DNA阳性率96.0%(218/227);512份HBeAg阴性血清中,PreS1Ag阳性率25.2%(129/512),HBV-DNA阳性率为42.4%(217/512)。HBeAg、HBV-DNA和PreS1的阳性率有显著差异(P<0.05),阳性率高低依次为HBV-DNA>PreS1>HBeAg;HBeAg阳性血清中PreS1Ag(55.9%)阳性率显著高于HBeAg阴性血清PreS1Ag(25.2%)阳性率(χ2=36.5,P<0.01);HBV-DNA阳性血清的PreS1Ag检出率58.9%(256/435)显著高于HBV-DNA阴性血清的PreS1Ag检出率18.4%(56/304)(P<0.01);PreS1抗原与HBV-DNA阳性符合率为(200/256)78.1%,阴性符合率为(248/483)51.3%。598份HBsAg阳性血清(阳性率为80.9%,598/739)中HBeAg、PreS1和HBV-DNA阳性数(率)分别是224(37.5%)、253(42.3%)、417(69.7%)。结论:PreS1Ag、HBV-DNA、HBeAg的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作为HBV感染和复制的指标,以检测HBV-DNA最为可靠,而PreS1Ag可能较HBeAg更敏感。在HBV感染的不同时期,如何理解和使用上述指标对防治乙型肝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某部1310人HBsAg检测和对150人HBV感染调查结果的分析,发现HBsAg阳性率在不同籍贯、职业、军龄人员中有明显差异,以汽车驾驶员、机械操作手和5年以上军龄人员中阳性率较高;HBV感染率则低于有关报道。另外对HBsAg感染途径进行了探讨,认为军营内日常生活中及皮肤粘膜破损造成的密切接触传播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8.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扩增38例HBsAg携带者和58例正常人血清中的HBV DNA特异性片段,通过与HBsAg滴度及HBV血清标志物进行对比分析,发现HBVDNA阳性率与HBsAg滴度呈正相关(r=0.981,P<0.005)与HBeAg减低、抗-HBe产生以及其后的e系统消失过程呈相应递减趋势.并且在单项抗-HBs阳性的血清中,HBV DNA检出率可达10%.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含量与肝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对9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BV-DNA含量和肝功能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随着慢性乙肝患者血清HBV-DNA含量增高,但肝功能损害无相应的加重。结论常用的肝功能指标并不能准确的反应肝纤维化及肝脏炎症程度,而及时的检查血清HBeAg和HBV—DNA水平可直接了解乙肝患者体内HBV复制活跃程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构建稳定复制中国流行株C基因型HBV的小鼠模型.方法 将携带1.3倍C基因型HBV基因组(adr血清型)的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8-1.3HBV-C转导人肝癌细胞HuH7,采用ELISA法评估HBV抗原(HBsAg、HBeAg)在肝癌细胞中的表达.筛选高表达的重组病毒,经尾静脉注射入6~8周龄C57BL/6小鼠体内,建立HBV-C复制小鼠模型(实验组,n=8);同时建立文献已报道HBV-D复制小鼠模型(对照组,n=7,rAAV8-1.3HBV-D,ayw血清型).动态监测两组小鼠血清(眼底静脉丛采血)HBV DNA载量和HBsAg、HBeAg的抗原表达量;于第9周处死小鼠,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染色分析HBsAg和HBcAg的表达.结果 重组病毒rAAV8-1.3HBV-C体外转导人肝癌细胞HuH7,72h后细胞上清中可检测到HBsAg和HBeAg的表达.小鼠注射重组病毒后第2、3、5、7、9周,血清HBV DNA存在稳定复制,血清HBeAg表达水平较稳定,但血清HBsAg表达存在波动.两组小鼠肝组织未见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及组织结构异常,但可检测到HBsAg和HBcAg蛋白.结论 利用高嗜肝性重组8型腺相关病毒载体携带1.3倍C基因型HBV基因组体内转导C57BL/6小鼠,成功地建立了稳定复制并持续表达C基因型HBV的小鼠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