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0 毫秒
1.
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致大咯血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的血管造影表现,评价介入治疗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致咯血的重要性、安全性以及疗效.方法 2007年1月-2008年1月我院共收治大咯血患者39例,其中12例存在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均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BAE)治疗,分析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致咯血的表现、病理解剖学特点,评价BAE治疗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的安全性和疗效.结果 本组12例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致咯血患者,均用明胶海绵颗粒行BAE治疗,术后止血率为100%,无明显并发症出现,平均随访13.5个月(6~18个月),患者均未发生再次咯血.结论 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是咯血的病理解剖结构,BAE是治疗和预防此类咯血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支气管动脉畸形的临床价值。方法本组18例患者,13例为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3例为支气管动脉-肺静脉瘘,2例为支气管动脉瘤,临床表现均为反复咯血,均行支气管动脉造影,明确病变性质、部位、范围、程度及血供情况,然后超选择插管至病变处,进行栓塞治疗,栓塞方法及栓塞剂的种类、剂量根据病变性质、造影表现及插管具体位置进行选择。结果18例患者均通过动脉造影明确诊断,均为支气管动脉畸形所致的咯血。介入栓塞治疗后所有患者咯血停止,随防6-20个月,均未再次咯血。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支气管动脉畸形,安全有效、创伤小、并发症少,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支气管动脉畸形致大咯血的血管造影检查和栓塞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造影及栓塞术对支气管动脉畸形致大咯血的诊治价值。材料和方法:对7例不明原因的大咯血患者急诊或择期支气管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对异常血管用聚乙烯泡沫醇(PVA)颗粒或明胶海绵颗粒加钢圈栓塞。结果:共发现9支畸形支气管动脉,表现为一侧或双侧支气管动脉扭曲、分支增多,粗细不均,远端有弥漫造影剂浓染者3例,伴有一处或多处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者4例。除1例明胶海绵及钢圈栓塞患者1周内复发外,PVA栓塞者平均随访27.5月未见复发。结论:支气管动脉造影可明确致大咯血的支气管动脉畸形,栓塞治疗可望获得良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34例肺结核咯血患者支气管动脉及非支气管动脉栓塞的临床资料,探讨非支气管动脉栓塞在肺结核咯血患者临床止血中的意义。方法:经皮穿刺行支气管动脉造影,同时对相关的非支气管动脉进行造影,发现病变一并进行栓塞。结果:34例血管造影显示支气管动脉合并肋间动脉出血8例,支气管动脉合并肋间动脉和胸廓内动脉出血10例,支气管动脉合并胸廓内动脉和胸外侧动脉出血6例,支气管动脉合并胸廓内动脉和甲状颈干分支出血7例,支气管动脉合并肋间动脉和肺动脉出血3例。对所有破损的血管逐一进行栓塞。结论:在肺结核咯血的患者行支气管动脉栓塞过程中,应常规对相关的非支气管动脉造影,对提高栓塞在肺结核中量及大量咯血治疗中的效果、减少复发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经肺动脉血管内栓塞治疗难治性大咯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经体动脉(SA)栓塞术后无效或合并SA栓塞禁忌证的难治性大咯血的肺动脉(PA)造影表现,评价经PA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效果.方法 102例接受血管内栓塞治疗咯血患者,6例大咯血者在SA栓塞术后无法即刻止血,1例大咯血者支气管动脉栓塞后无效合并其他SA栓塞禁忌证.7例中原发病为慢性空洞型肺结核3例、慢性空洞型肺结核合并曲菌球1例、结核性支气管扩张1例、重症坏死性肺炎1例和支气管扩张合并肺大疱1例.对其行患侧的主PA造影,对病变部位的PA远端行选择性插管造影,对发现的病理性血管行栓塞治疗,并随访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SA造影均可见体-肺动脉分流,通过分流发现假性肺动脉瘤(PAPA)2例和PA末梢瘤样扩张2例.主PA造影发现1例PAPA外,其余均表现为病变部位的PA呈低灌注.对6例低灌注的病变部位PA行选择性插管造影发现PAPA 4例,其中1例对比剂直接外溢;PA末梢瘤样扩张2例.对以上病理性血管应用弹簧圈进行栓塞.术后均即刻止血,除1例术后仍有反复痰中带血,2例分别于术后6 d和15 d死于重症感染和呼吸衰竭(期间无咯血),其余患者未再咯血.结论 难治性大咯血需考虑PA出血,PAPA是其主要形式;主PA造影常表现为病变部位的PA低灌注,此时PA选择性插管造影是必要的,且经其行血管内栓塞治疗是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支气管动脉—肺静脉瘘大咯血患者的血管造影表现及急诊动脉栓塞(ETAE)治疗的疗效.方法 11例支气管动脉肺静脉瘘大咯血患者采用急诊介入造影检查,明确出血部位后,采用聚乙烯醇(poly vinyl alcohol,PVA)颗粒及明胶海绵条对出血动脉行急诊栓塞治疗,对动脉造影表现及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例患者共找到并成功栓塞26支病变的动脉.所有患者咯血3日内完全停止.栓塞术后随访16个月,所有患者均无再次咯血,且所有患者栓塞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 ETAE治疗支气管动脉-肺静脉瘘大咯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准确找到出血动脉是治疗成功的前提,合理选择栓塞剂及彻底栓塞出血动脉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儿童咯血的近远期疗效及常见并发症的原因。方法在DSA引导下对10例内科治疗效果不佳的不同原因咯血患儿行支气管动脉、肺动脉造影,并行支气管动脉药物灌注及栓塞治疗;8例患儿栓塞剂用明胶海绵颗粒,2例用明胶海绵条联合弹簧圈。结果 10例患儿均成功手术,其中,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后即刻止血8例;1例咯血明显减少,经内科保守治疗3~5 d后咯血停止;1例咯血减少不明显,经2次栓塞治疗后咯血停止。所有病例均未发生脊髓损伤及异位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儿童咯血,具有微创、止血快、疗效好、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作为内科保守治疗无效时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支气管动脉-肺循环瘘的DSA表现和介入治疗(附2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支气管动脉-肺循环瘘的DSA表现和介入治疗经验。方法:21例咯血病人,经DSA证实存在支气管动脉-肺循环瘘,根据血管瘘的类型、数目、瘘口的大小、循环时间选择不同种类和大小的栓塞剂对瘘口和病变血管进行栓塞。对其中6例DSA可见到明确瘘口并且循环时间短于1s的病人。先用明胶海绵颗粒对瘘口作预栓塞,然后用长约lmm的5~0真丝线段进一步栓塞。其余15例循环时间长于1s者,直接用真丝线段进行栓塞。栓塞术后随访3个月至半年,评估治疗效果。结果:DSA表现为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和支气管动脉-肺静脉瘘者分别为15例和6例,同时合并肋间动脉-肺循环瘘者5例。其中17例经支气管动脉栓塞后达到即刻止血效果,有3例栓塞术后咯血量明显减少,经保守治疗后痊愈出院。总有效率为95.2%。另1例因肋问动脉和锁骨下动脉参与供血。未能有效止血,在介入术后6h转胸外科手术治疗。经随访发现,有2例分别在介入栓塞后4个月和11个月复发。5例在19个月内死于肺癌合并症。结论:支气管动脉一肺循环瘘在咯血病人中是常见的血管异常。可加重咯血和心肺疾病的进展,经皮穿刺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合并支气管动脉-肺循环瘘大咯血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大咯血患者合并支气管动脉-肺循环瘘介入栓塞治疗策略及临床疗效. 资料与方法 66例大咯血患者经DSA检查显示20例合并支气管动脉-肺循环瘘,采用长效栓塞剂PVA和丝线对靶血管进行栓塞治疗,部分辅以明胶海绵颗粒(条). 结果 16例1周内咯血消失,4例首次治疗无效者均为病变广泛分流量大或主干血管细小扭曲,1例病变血管栓塞不全,3例1~3天复发再次造影显示瘘口完全或部分再通,栓塞后2例仍咯血改行手术治疗.术后5个月及11个月复发各1例,首次治疗有效率80%,1年内复发率26.3%. 结论 介入栓塞治疗合并支气管动脉-肺循环瘘的大咯血安全、有效,但主干血管细小扭曲及病变广泛分流量大者瘘口易早期再通复发咯血.  相似文献   

10.
大咯血的栓塞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bronchial artery embolization,BAE)加肺动脉栓塞(pulmonery artery embolism,PAE)对大量咯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48例大量咯血病例进行了栓塞治疗,其中43例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和使用白芨微球BAE治疗,3例在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和BAE的基础上同时进行了选择性肺动脉造影和PAE治疗,2例进行了肺动脉栓塞.结果 48例均显示不同形式的异常动脉造影表现,栓塞术后48例即刻止血.随访6个月3例复发,但咯血量减少.结论 大咯血在BAE无效的情况下,应同时进行肺动脉造影和PAE治疗.  相似文献   

11.
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肺大咯血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目的 探讨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 36例大咯血或长期反复咯血的病人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支气管动脉。 36例病人中 ,单侧 31例 ,双侧 5例。肺癌 1 7例 ,支气管扩张 8例 ,肺结核 1 1例。先行支气管动脉造影 ,确定出血血管后 ,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 ,直到支气管动脉闭塞为止。结果 即刻止血 31例 ,出血完全控制。 5例咯血明显减少 ,内科治疗后咯血完全停止。随访 3月~ 5年 ,再出血 2例。结论 支气管动脉栓塞是治疗大咯血的有效方法 ,效果确切 ,止血迅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肺部咯血性疾病供血动脉的来源,提高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经血管内介入治疗咯血患者58例,其中支扩27例,肺结核21例,肺癌8例,炎症2例。急性大咯血53例,反复少量咯血5例。全部采取经动脉穿刺插管进行血管造影及栓塞处理。结果:发现供血动脉167条,其中,支气管动脉81条,肋间动脉41条,胸廓内动脉24条,腋动脉分支18条,膈动脉3条;支气管动脉参与供血58例,肋间动脉参与供血35例,胸廓内动脉参与供血者24例,腋动脉分支参与供血者14例,膈动脉参与供血者2例;单纯由支气管动脉供血者21例,合并有其它血管供血者37例。结论:支气管动脉是肺部咯血性疾病的主要供血动脉,血供来源与病变性质无关,邻近病变部位的血管均可发出分支参与供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明胶海绵栓塞支气管动脉对大咯血病人的疗效。方法利用明胶海绵栓塞52例大咯血或顽固性咯血病人的支气管动脉,其中45例栓塞单支支气管动脉,3例栓塞同侧两支支气管动脉,4例行双侧支气管动脉栓塞。52例病人,其中肺结核38例,支气管扩张9例,肺癌4例。支气管动静脉畸形出血1例。结果经3个月~9年的随访,47例栓塞后咯血完全控制,4例仍有间断性痰中带血,但出血量明显减少,出血间隔时间延长。1例支气管动静脉畸形栓塞后出血停止,但48h后发生急性大咯血窒息死亡。结论明胶海绵栓塞支气管动脉是治疗大咯血和顽固性咯血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CTA在大咯血介入栓塞治疗中应用的策略及临床效果。方法80例大咯血的患者在介入栓塞治疗前行支气管动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在介入手术中寻找所有的出血动脉,并逐一进行栓塞治疗。68例患者栓塞治疗1周后复查支气管动脉CTA检查。对支气管动脉CTA在大咯血介入栓塞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回顾性总结评价。结果80例大咯血的患者在介入栓塞治疗前行支气管动脉CTA检查,共找到107支病变的出血动脉,介入手术中共找到118支出血动脉并成功栓塞治疗。术前支气管动脉CTA检查诊断的准确率为90.68%(107/118)。68例患者栓塞后治疗支气管动脉CTA检查显示所有已栓塞的支气管动脉栓塞效果良好。结论介入栓塞治疗前支气管动脉CTA检查可以为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中寻找出血动脉提供准确的定位作用。栓塞治疗后行支气管动脉CTA检查有利于对栓塞疗效的准确判定。  相似文献   

15.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肺咯血疗效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分析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肺咯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对87例咯血患者(支气管扩张46例、肺结核18例、肺癌15例、支气管动静脉畸形2例、原因不明咯血6例)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或肋间动脉栓塞治疗。其中支气管动脉栓塞78例,肋间动脉栓塞6例,支气管动脉与肋间动脉一同栓塞3例。2例使用同轴微导管行超选择栓塞,使用明胶海绵微粒栓塞85例,使用明胶海绵微粒与聚乙烯醇颗粒联合栓塞2例。全部病例随访12~18个月。结果栓塞后即刻止血58例,咯血量明显减少19例。于栓塞后1周、2周、1个月分别有5例、3例、2例复发。10例复发患者再次行栓塞治疗后未再出现咯血。有效率为89%(77/87)。全部病例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是治疗肺咯血的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肺结核并大咯血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肺结核大咯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3例肺结核大咯血患者经内科保守治疗无效后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栓塞材料为明胶海绵颗粒或聚乙烯醇微粒(PVA),栓塞过程在X线影像监视下完成。结果:33例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后,25例1次栓塞后止血;8例2次栓塞后止血,其中5例行支气管动脉和超选择行胸廓内动脉栓塞止血.1例在第二次栓塞后1周因再次大咯血而死亡。结论:支气管动脉栓塞对肺结核大咯血的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而快捷的手段。  相似文献   

17.
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控制匿源性咯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匿源性咯血患者支气管动脉造影的影像学表现,评估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术(BAE)治疗匿源性咯血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4年6月至2011年3月对11例内科保守治疗无效的匿源性咯血患者行选择性BAE。术中行系统的主动脉造影及锁骨下动脉造影,观察责任血管的影像学表现及来源,并对双侧支气管动脉(BA)及非支气管性体动脉(NBSA)责任血管行选择性栓塞术。术后随访6个月~5年。结果 11例患者中10例为吸烟者(或有吸烟史)。所有患者术前CT增强检查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均未发现肺实质内与咯血有关的实质性病变。11例患者中,10例术中动脉造影存在血管异常表现,总共24支责任血管,其中右侧支气管动脉11支、左侧支气管动脉8支、胸廓内动脉2支、肋间动脉3支。术后8例咯血立即停止,2例仍有少量咯血经保守治疗后好转,1例术后仍有咯血,行肺叶切除术后好转。术后2例出现不同程度胸痛,1例出现发热,1例出现轻度肾功能不全,均经处理后缓解,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其他严重的栓塞后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1个月内无再次咯血,1例术后5个月咯血复发,经保守治疗后好转。结论吸烟是匿源性咯血的一大危险因素,BA是匿源性大咯血的主要责任血管;选择性BAE治疗匿源性大咯血安全、有效,是首选的一线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8.
胸廓内动脉栓塞在肺咯血动脉栓塞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胸廓内动脉(IMA)栓塞在肺咯血动脉栓塞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资料与方法13例肺咯血患者,在完成降主动脉各分支出血动脉栓塞术后,根据对患者术前的影像学资料及术中的DSA图像进行综合分析后行单侧或双侧锁骨下动脉造影,对出血的IMA行栓塞术。术后进行疗效评定和并发症分析。结果出血的IMA有不同程度扭曲、增粗、增生、动脉瘤样改变、动脉与肺循环分流、对比剂外渗等,基础病变多为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栓塞术后即时止血率为100%,符合长期随访的10例患者中治愈5例(50%),显效和好转4例(40%),无效1例(10%)。术后并发症有中低度发热,恶心、呕吐,胸痛,呃逆,呼吸困难并发呼吸衰竭。结论肺咯血的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应结合基础病变性质、部位并仔细分析术前、术中各影像学资料后行相应的锁骨下动脉造影以检出出血的IMA,对其进行栓塞以完善治疗效果,并且IMA栓塞术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肺结核大咯血的疗效、并发症及安全性. 资料与方法 回顾分析64例肺结核伴大咯血患者支气管动脉重复多次栓塞治疗资料,方法为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后10~15 min重复造影检查,再次循环栓塞前面的支气管动脉,直至血管完全闭塞后方结束治疗,并用同样的方法处理非支气管动脉来源的吻合支;另取15例肺结核伴大咯血患者行支气管动脉单次栓塞治疗15例作为对比组. 结果 单次栓塞组与多次栓塞组即刻止血有效率均为100%;多次栓塞治疗组近期总有效率95.3%,远期有效率60.9%,复发率39.1%;单次栓塞治疗组近期总有效率80%,远期有效率27%,复发率73%.两组之间近期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远期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无严重并发症. 结论 明胶海绵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肺结核大咯血安全、有效、远期疗效明显;反复多次对同一支出血动脉进行栓塞效果好于仅行一次栓塞;首次栓塞15 min后应再次少量栓塞以加强效果.  相似文献   

20.
M Remy-Jardin  L Wattinne  J Remy 《Radiology》1991,180(3):699-705
Failures and complications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in 45 patients treated with embolotherapy or occlusion of pulmonary arterial circulation. Pulmonary arterial branches were occluded with steel coils in 19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 17 with hemoptysis of pulmonary artery (PA) origin, and one with massive parenchymal shunt. Bronchial arterial supply to the lung was embolized with small particles in eight cases of hemoptysis and systemic to pulmonary arterial antegrade shunt secondary to chronic thromboembolism. Asymptomatic incidents included catheterization failures, vascular damage, partial occlusion, partial recanalization of the thrombus, ectopic deposition of a coil, and delayed bacterial contamination of the thrombus. A few cases of transient clinical and radiologic signs of pulmonary infarction were observed after complete occlusion of the PA and bronchial artery embolization. This complication was never observed after complete occlusion of main right or left PA, inferior right or left PA, or segmental branches. The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of these complications, the role of bronchial arterial collateral pathways, and the importance of the site of PA occlus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pulmonary infarction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