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鼻咽癌放射治疗后放射性脑损伤的诊断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射治疗后放射性脑损伤的防治。方法:回顾分析放射性脑损伤4例,探讨其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及防治。结果:1例脑干损伤经多方治疗不可逆转,在出现神经症状6个月后全身衰竭死亡。无瘤生存3例,生存时间48~60个月,生活自理。结论:放射性脑损伤是鼻咽癌放射治疗后长期生存者常见的并发症,治疗效果不理想,疗效难以评定,主要在于预防,预防的关键在于合理的设野。  相似文献   

2.
放射治疗为鼻咽癌主要治疗手段之一。近年来由于IMRT等放疗技术的逐渐开展,疗效不断改进,患者生存时间延长,对生存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放射性脑损伤是影响鼻咽癌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并发症之一。其研究热点主要涉及发病机制及相关因素,早期监测和预测,放射性脑损伤与放射治疗最佳效应的相关性及放疗计划的调整,影像学诊断及治疗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赖静  林培欣  黄静 《肿瘤防治研究》2023,(11):1133-1138
放射性脑损伤是鼻咽癌放疗的常见远期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总生存。在调强放疗时代,越来越多经治鼻咽癌患者获得长期生存,因此放疗后的远期并发症尤其是放射性脑损伤愈发引人关注。目前关于放射性脑损伤的认识仍在不断探索和更新中。本文就鼻咽癌放射性脑损伤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鼻咽癌三维适形放疗与放射性脑损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与目的:众所周知,放射性脑损伤是鼻咽癌放疗后的严重后遗症,由于鼻咽部接近颅底部位,颞叶不可避免地包括在照射靶体积中并接受了大剂量照射。本研究目的在于评价鼻咽癌后程三维适形补量照射技术(3D 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3DCRT)对放射性脑损伤的影响。方法:从2001年10月到2006年10月,共计87例初诊M0鼻咽癌患者,按鼻咽癌’92福州分期,Ⅰ期9例,Ⅱ期36例,Ⅲ期31例,IVa期11例,接受了二维放疗(2D radiation therapy,2DRT)40Gy 3DCRT补量照射,鼻咽部原发病灶区域总剂量平均为70.5Gy(70~74Gy)。78例(90%)患者接受了以顺铂为基础的化疗。平均随访期38个月(12~60个月)。随访时行头颈部CT/MRI检查并按美国放射治疗肿瘤协作组(RTOG)有关放射治疗神经毒副作用评分标准记录与评价。结果:本组87例患者中85例获得随访,随访率97.7%。放射性脑损伤发病率为4.7%(4/85),其中0级1例、I级2例、II级1例。4例放射性脑损伤发生时间分别为15、21、26和35个月。结论:鼻咽癌2DRT 3DCRT因剂量分布得到优化可使放射性脑损伤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更低,发病时间推迟。  相似文献   

5.
鼻咽癌放疗后晚期重症放射性脑损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鼻咽癌放疗后晚期重症放射性脑损伤,症状重,行甘露醇脱水及皮质激素治疗疗效不佳,如不及时行手术治疗常危及生命。我科自1998年1月至2003年10月采用开颅行坏死区脑组织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鼻咽癌放疗重症放射性脑损伤患者12例,均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脑损伤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云利  陈铭忠 《中国肿瘤》2002,11(6):350-351
放射性脑损伤是鼻咽癌放疗后长期生存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它极大地影响病人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时间,现对其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脑病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56例鼻咽癌患者放疗后放射性脑病的临床资料。结果:同期鼻咽癌患者624例,发生放射性脑病56例,发病率8.97%(56/624),中位潜伏期41个月(6~79个月)。好发部位为双侧颞叶。患者接受治疗后症状不同程度缓解,但易于反复,经多次住院,生活质量差。56例患者中50例完成随访,6例失访,36例存活,14例死亡。结论:放射性脑病的发生与肿瘤分期、放射剂量、二程放疗、照射野设计及放疗方式相关。动态MRI检查可早期诊断,但治疗效果欠佳,提前预防是防治放射性脑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放射治疗是鼻咽癌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常规分割的二维技术及综合治疗在晚期鼻咽癌中应用,使鼻咽癌患者的疗效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1-3].但二维技术难以对正常组织进行充分的保护,尤其是在局部晚期患者中为提高疗效而采取的放化综合治疗及提高局部剂量的措施,都会增加正常组织的后期损伤[4-6].为此我们分析了本院门诊15例初治鼻咽癌发生放射性脑坏死的临床特征.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能用于科学研究的放射性脑损伤动物模型。方法 选用40只新西兰兔作为动物实验模型,随机分为4组:10Gy、15Gy、20Gy和30Gy组。分别在CT定位下建立三维重建图像资料,应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系统(3D-TPS)精确设计治疗计划、优化照射靶区剂量分布,照射体积约1cm×1cm×1cm,6MVX线单次大剂量照射。结果 3D-TPS的剂量分布曲线显示,受照区域剂量分布均匀,95%的等剂量曲线包绕100%靶区体积,受照体积为(1±0.03)cm3。结论 动物模型受照区域产生剂量均匀、准确,可用于研究放射性脑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脑损伤对患者心理状况和生存质量的影响。  方法  采用简明心理状况测定90项(SCL-90)和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对46例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脑损伤患者(病例组)和46例匹配的非放射性脑损伤者(对照组)进行评定, 分析两组心理状况和生存质量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结果  两组在年龄、性别、教育程度、放疗后年限、放疗剂量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放射性脑损伤患者在SCL-90的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其他(睡眠、饮食)这4个因子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而在WHOQOL-BREF的生理、心理、人际关系3个领域评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SCL-90总分与WHOQOL-BREF量表的心理领域得分呈负相关(Pearson相关因素分析, P=0.009)。  结论  放射性脑损伤不但可引起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而且对生存质量也产生较大的负性影响。   相似文献   

11.
鼻咽癌放射治疗后脑损伤4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鼻咽癌放射性脑损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6年6月我院收治的49例鼻咽癌放射性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鼻咽癌单程放疗及再程放疗放射性脑损伤的发生率分别为2.31%(30/1 298),9.64%(19/197)(P<0.05).单程放疗及再程放疗放射性脑损伤的中位潜伏期分别为50.5个月与25.5个月(P<0.05).颞叶型、脑干型及混合型放射性脑损伤所占的比例分别为75.5%(37/49)、18.4%(9/49)、6.1%(3/49).经积极对症治疗后,放射性脑损伤的症状及体征有所改善,但生活质量明显下降.结论:鼻咽癌放射性脑损伤与射野的设计相关.放射性脑损伤以颞叶型发生率较高,再程放疗放射性脑损伤的发病率最高,且潜伏期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12.
鼻咽癌放射治疗后放射性脑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鼻咽癌放射治疗后放射性脑病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 4 6 9例鼻咽癌患者中 ,采用面颈联合野 36~ 4 0Gy后缩野改耳前野加鼻前野或耳后野 ,常规放疗 4 0 6例 ,中位剂量 70 (6 6~ 74 )Gy ,后程加速超分割 32例 ,中位剂量 76 (70~ 80 )Gy ,超分割 31例 ,剂量 76 8Gy。 结果 :18例发生放射性脑病病变部位 :颞叶 15例 ,双侧 4例 ,单侧 11例 ,脑桥 3例。潜伏期 :单程放射治疗中位潜伏期 33(2 2~ 77)个月 ;再程放射治疗中位潜伏期 8 5 (6~ 2 8)个月。全组随访率 10 0 % ,16例仍存活 ,2例死于放射性脑病。结论 :鼻咽癌放射性脑病与剂量及照射野设计有关。MRI为其重要的诊断方法 ,PET可作为鉴别诊断的方法之一。尽早进行激素、脱水、扩血管和脑细胞营养药等治疗可有一定效果 ,但对病情反复 ,且有手术指征的患者尽早切除病灶可获良效  相似文献   

13.
鼻咽癌放疗后颅底放射性骨坏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疗后颅底放射性骨坏死(osteoradionecrosisof the skull base,ORN)的临床特征,提高本病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收集12例确诊的鼻咽癌ORN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特点。结果:单程放疗者发生颅底ORN的潜伏期为3年-15年,而再程放疗者潜伏期为7月-2年,颅底ORN特征性CT表现:骨破坏广泛而对称或局限;骨体的表面裸露在气腔中;有死骨形成;软组织见小气泡,内窥镜表现为鼻咽或耳道骨坏死,可见骨质裸露或死骨形成。而鼻咽复发者则不会看到这些表现。6例局限性ORN手术治疗,1例死于衰竭;6例广泛性ORN保守治疗,3例死于鼻咽大出血,1例死于衰竭。结论:颅底ORN根据CT及内窥镜特征可诊断;手术治疗效果最佳。广泛ORN或伴放射性颅神经损伤者预后较差,鼻咽大出血及衰竭为主要死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腔内热疗联合放疗治疗鼻咽癌的近期疗效、热增强比和不良反应.方法:将70例初治鼻咽癌患者按治疗方法随机分为两组:腔内热疗联合放疗组35例(热放组)和单纯放疗组35例(单放组).热放组热疗采用915MHz微波热疗,肿瘤表面温度42℃~43℃,加热时间40分钟,每周1~2次,共4周.两组患者放疗方法相同.分别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并计算热增强比.结果:热放组与单放组鼻咽癌原发灶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65.7%、31.4%,有效率分别为97.1%、77.1%,有显著统计学意义;颈部淋巴结转移灶完全缓解率分别为87.5%、81.8%,有效率均为100%,无统计学意义.鼻咽肿瘤消退1/2和全消退的热增强比分别为1.68、1.39.结论:腔内热疗联合放疗治疗鼻咽癌原发灶优于单纯放疗,对颈部淋巴结转移灶未见优势.  相似文献   

15.
放射合并西咪替丁治疗鼻咽癌的远期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组胺 2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 (CMD)在鼻咽癌综合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6 5例无远处转移的鼻咽癌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放射治疗组 ,放疗 DT:70~ 76 Gy/7~ 8周。放疗 CMD组 ,放疗同上 ,CMD:16 0 0~ 2 0 0 0 mg,d1,分 4次口服 ,疗程为 4~ 6个月。结果 :5年生存率 ,放射治疗组为 5 9.38% (19/32 ) ,放射 CMD组为 6 6 .6 7% (2 2 /33) ,P>0 .0 5。 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 43.75 % (14/32 )和 6 3.6 4% (2 1/33) ,P>0 .0 5。 5年内复发和转移发生率 ,放射治疗组为 5 0 % (16 /32 ) ,放射 CMD组为 2 4.2 4% (8/33) ,P<0 .0 5。差异有显著性。提示放射合并西咪替丁治疗可减少鼻咽癌的复发和转移。结论 :西咪替丁是一种经济、安全、有效的免疫调节剂 ,可能具有肿瘤治疗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鼻咽癌放疗后并发视神经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临床纳入鼻咽癌放疗后发生视功能障碍及眼底病变的患者35例,共69只眼.分别对所有患者病变侧眼进行视力、眼底、荧光眼底血管造影(fluores-cein fundus angiography,FFA)以及视野检查.结果 根据眼底检查的结果,可以将眼底病变分为视乳头型与视网膜型.视乳头型主要特征为视乳头水肿或苍白萎缩等;视网膜型主要特征为视网膜棉绒样斑、出血、血管异常或黄斑.35例患者中,有23例在接受放疗后3年发生视功能障碍及眼底病变.FFA检查显示,60只眼的视乳头存在缺血,45只眼的黄斑拱环缺损,54只眼出现微动脉瘤,37只眼发生视网膜内毛细血管无灌注区等微循环障碍.结论 视神经萎缩、黄斑缺血或新生血管膜造成玻璃体出血以及视网膜脱离是导致鼻咽癌患者接受放疗后致盲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18.
通过长期随诊评价晚期鼻咽癌放射治疗的效果并探讨其预后因素。方法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对随访10年以上的301例Ⅲ、Ⅳ期鼻咽癌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分期、原发灶放疗的剂量、化疗及其对预后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放射治疗后5、10年生存中分别为38.21%和19.93%。失败原因以局部及区域复发为主,占61.7%。治疗剂量与期别对预后有明显影响。结论期别早生存率高,原发灶放疗剂量以70~80Gy/7~9周为宜,为避免病变漏照应设面预联合野。  相似文献   

19.
50例鼻咽癌局部复发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析50例鼻咽癌放射治疗后局部复发的原因。首先引起重视的是放疗疗程普遍延长.平均62.1±9.6(46~89)天.仅9例(占18%)在原计划疗程内完成放疗,其余41例(占82%)皆因各种原因中断放疗而延长了疗程。根据肿瘤在放疗后将加速再增殖产生新的肿瘤细胞,疗程赵延长,产生的新肿瘤细胞数越多.越难控制的理论,故认为疗程延长是本组局部复发的重要原因。其次从复发部位的分布看,最多见的是上部(颅底)复发.占60%.其次是后部复发(23%)和前部复发(13%):放疗前T分期的早晚基本上不影响复发部位的上述分布比例.提示各个部位的复发有其自身的特点。故逐个部位作了分析研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防止复发的措施。最后探讨了复发时间的早晚和T分期的早晚呈负相关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射治疗后脑损伤的临床特点、CT及MRI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1年1月至2004年4月收治的51例鼻咽癌放射治疗后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男性患者36例,女性15例,颞叶损伤的中位潜伏期为3年,脑干损伤为1年8个月。本组颞叶型18例(35.3%),脑干型19例(37.3%),小脑型2例(3.9%),混合型12例(23.5%)。MRI主要表现为信号异常,T1WI以低信号为主,T2WI为高信号。35例早期用激素、大量维生素等药物治疗者,对颞叶损伤的有效率75.0%,脑干损伤为59.1%。44例随访3个月~10年,20例在出现神经症状7个月~6年内死亡,其中死于脑损伤10例,肿瘤转移5例,自杀2例,鼻咽部大出血1例,死因不明2例。现生存25例,出现神经症状后生存3个月~10年,13例能生活自理,12例需人照顾。结论放射性脑损伤首选MRI检查;以颞叶损伤相比,脑干损伤潜伏期短,症状较重,治疗效果较差。放射性脑损伤缺乏特异性的治疗手段,它的发生与照射剂量、照射体积及分次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