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hrombosol——一种新型血小板保存保护剂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输注血小板对各种原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性和/或功能障碍性出血具有药物不可替代的治疗作用。但是目前血小板常规22℃振荡保存,由于担心细菌污染和保存损伤而仅为5d,这导致血库血小板库存困难、临床血小板供应不足,提高血小板体外保存时间和质量成为输血医学的研究热点之一。冰冻保存被认为是延长血小板保存的最佳选择之一,冰冻保护剂最初使用非通透性大分子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聚乙二醇(PEG)等,也有应用甘油、甘露醇、羟乙基淀粉等的报道.  相似文献   

2.
冰冻血小板使用过程中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随着成分输血的普及与推广,血小板输注已成为治疗出血、改善各种原因导致的血小板减少的重要手段,机采血小板因其纯度高、疗效显著、白细胞污染少、同种免疫发生率低等优点,为临床广泛应用。常温液态振荡(22℃5d)保存机采血小板,血小板保存期短、易激活及污染,导致严重的输注事故发生、报废率高,极大地限制了血小板的临床应用,无法满足临床  相似文献   

3.
<正>目前,容量约250~300 ml的单采血小板在(22±2)℃条件下连续振荡只能保存5 d[1]。血小板制品一旦被细菌污染,细菌会很快繁殖。当前,血小板制品中的细菌污染一直居高不下,阻断细菌通过输血途径引发的感染已成为输血医学领域的1个研究热点[2]。因此,有必要选择1种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细菌和真菌在常规保存条件下的浓缩血小板中生长繁殖状况,为血小板细菌污染检测与灭活方法提供依据,在实验室采取血小板中人工污染菌和活菌计数方法进行了试验观察。结果,污染后血小板在常规保存条件下(22±2)℃,最长保存期7d内每日含菌量变化,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均在第2、3d表现出迅猛的增殖高峰,第4d以后增殖趋于平缓。白色念珠菌增殖速度较为平缓,但亦呈持续增殖趋势。结论,细菌与真菌均可在常规保存条件下的血小板中持续生长,保存时间越长,发生输血后并发症的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5.
血小板输血中的细菌污染及预防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血液是细菌生长的良好营养基,特别是血小板制品,其保存在(22士2)℃,连续振荡条件下,一旦被细菌污染,细菌会很快繁殖.细菌污染仍是血小板输血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人们围绕着这一课题,开发了一系列的技术,以降低血小板的细菌污染率.  相似文献   

6.
低温保存血小板基础与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成分输血的普及与推广 ,血小板输注已成为治疗出血、改善各种原因导致的血小板减少的重要手段 ,血小板的临床需求量迅速增加。常温液态震荡保存方法 (2 2℃ ,5d) ,血小板保存期短、易激活及污染、报废率高 ,无法满足临床需要。低温保存血小板有效期长、可大量储备、即刻止血效果可靠 ,能更好地适应平战时血液储备的卫勤需要。笔者就低温保存血小板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进展综述如下。1 低温保存细胞损伤原理1 1 低温保存技术是目前生物细胞、组织维持生物活性的最理想保存方法。在低温条件下 ,生物细胞的代谢急速减缓 ,在<- 80℃冰箱…  相似文献   

7.
李文萍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8):4308-4309
血小板在成分输血中越来越显得重要,主要是血小板在止血和凝血过程中起到及其重要的作用。机采新鲜血小板于(22±2)℃条件下保存,容易发生细菌污染而引起输血反应,5 d保存期短很容易过期。不能满足临床输血紧急需求,供应矛盾突显。冰冻保存是延长血小板效期的最佳选择。冰冻保护剂有聚乙烯砒咯烷酮(PVP)、聚乙烯二醇(PEG)、乙烯乙二醇(EG),也有甘油、羟乙基淀粉等。目前常用的大多使用5%~  相似文献   

8.
血小板制备与输注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小板输血在治疗以血小板数量减少或质量异常所致的出血性疾病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些学者在观察血小板在制备和保存过程中的变化时发现,用白膜法制备PC_s,保存液中加入醋酸,水平震荡保存较好,并对血小板在保存期间的变化及临床应用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9.
血小板制备与输注研究近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血小板输血在治疗以血小板数量减少或质量异常所致的出血性疾病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些学者在观察血小板在制备和保存过程中的变化时发现,用白膜法制备PCs,保存液中加入醋酸,水平震荡保存较好,并对血小板在保存期间的变化及临床应用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10.
超低温保存血小板的制备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小板在成分输血中越来越显得重要,主要是血小板在止血和凝血过程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单采新鲜血小板于22±2℃条件下保存,容易发生细菌污染而引起输血反应,5 d保存期短很容易过期.不能满足临床输血紧急需求,供求矛盾突显.冰冻保存是延长血小板效期的最佳选择.冰冻保护剂有聚乙烯咯烷酮(PVD)、聚乙二醇(PEG)、Thrombosol,也有甘油、甘露醇、羟乙基淀粉等.目前常用的大多使用5%~6%的二甲基亚砜(DMSO)[1].笔者就当前超低温保存冷冻血小板(下称冷冻血小板)的制备和临床应用情况作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11.
血小板保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小板体外保存的质量,是血液服务机构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目前供应临床的主要是常温[(22±2)℃]连续振荡液态保存的血小板,然而这种血小板保存时间<5 d,并且22℃常温振荡储存易使血小板受细菌污染,输入人体后可能会造成机体败血症的发生~([1]).  相似文献   

12.
-80℃保存机采浓缩血小板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血小板的体外保存始终是输血医学的一道难题。浓缩血小板在22℃恒温条件下,用振荡或旋转式保存的最长保存期不超过5天。另外血小板保存严格的温、湿度条件也是细菌繁殖的最适条件,易发生污染而导致严重输注事故的发生。因此,许多血站均采用临床需要时临时制备的方式,向临床提供血小板。然而血小板无论是手工分离还是机器采集,整个程序从预约献血员、体检、两次化验到采集制备,通常需要6~8小时。  相似文献   

13.
血小板输注是临床救治出血及各种原因所致血小板减少的重要手段。与22℃保存血小板比较,深低温保存血小板具有保存期长,可大量储备,供应及时,操作简便等特点。深低温保存会使血小板发生物理学、生物化学改变,导致血小板超微结构、膜表面成分及代谢功能指标发生明显变化。我们对深低温保存血小板的形态学特征、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同时对我院280例输注冰冻血小板患者的临床效果从各方面进行了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冰冻机采血小板输注治疗60例外科出血患者的效果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近年来 ,血小板输注的需求量逐年增长。新鲜机采血小板于 2 2℃保存 ,易发生细菌污染而引起输血反应 ,且保存期只有 5 d,这对血站及临床使用来说极不方便 ,也不能应急使用。本文将 6 0例外科出血患者和血小板减少引起的出血患者分为两组 ,分别输注冰冻机采血小板与新鲜机采血小板 ,对比观察其临床疗效。材料与方法1 病例选择  2 0 0 1年 1月~ 2 0 0 2年 7月在本院住院的外科出血合并血小板减少的患者 6 0例 ,其中男 32例 ,女 2 8例 ,平均年龄 4 0± 17岁。包括食道癌、肝癌、乳腺癌、肺癌、产后大出血等。按入院日期单日、双日分为输注冰…  相似文献   

15.
PGD血小板细菌污染检测系统效果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PGD检测系统用于混合血小板制品细菌污染检测的效果。方法分别将配制后经浓缩血小板稀释为101、103和105CFU/ml的大肠埃希菌和表皮葡萄球菌菌悬液进行PGD检测限的评估;将上述菌株分别接种于浓缩血小板中制成菌液浓度为101、103CFU/ml的模拟细菌污染浓缩血小板,经22℃振荡保存24、72、120 h后分别用PGD法和Bact/ALERT法进行细菌检测,比较2种方法的细菌污染检测限和阳性反应时间。结果 PGD法对大肠埃希菌的检测限为105CFU/ml,表皮葡萄球菌为103CFU/ml;将103CFU/ml的大肠埃希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分别接种到浓缩血小板,24 h后PGD检测均为阴性,72 h后均为阳性,而Bact/ALERT法检测在10 h均呈阳性反应;将105CFU/ml的大肠埃希菌和表皮葡萄球菌接种浓缩血小板4 h后PGD检测均为阳性,Bact/ALERT法在3—6 h内均呈阳性反应。结论 PGD检测系统对血小板细菌污染的检测限为(103—105)CFU/ml,适用于医院输血部门在血小板输血前的快速细菌检测。  相似文献   

16.
血小板成分细菌污染和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血小板成分在临床使用的日益增加,血小板细菌污染的问题越来越受到输血医学界的重视。血小板细菌污染的来源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两条途径,内源性污染可以通过健康征询,外源性污染则通过皮肤消毒、移去最初采集的部分血液等方法来防止。降低保存温度和减少保存时间也可减少细菌的生长繁殖。进行细菌污染检测可以降低血小板成分相关的败血症,检测的方法主要有漩涡试验、试纸条检测细菌新陈代谢参数、染色镜检、免疫学、分子生物学、流式细胞仪和全自动液体培养系统培养等。其中以全自动液体培养系统(BacT/ALERT和PallBDs系统)的灵敏度最高,可分别达到10CFU/ml和100~500CFU/ml。采用保存后去除白细胞、γ线照射、光化学灭菌等方法可以降低细菌载量。  相似文献   

17.
冰冻保存机采血小板超微结构的改变与体外回收率的观察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对各种原因所致的血小板减少和临床出血,输注血小板是特异的治疗方法之一,近年来临床输用血小板需要量急骤增加,但新鲜血小板室温保存时间短,而且存在细菌污染的危险性,尤其使战备储血及特殊血型和自身输血的应用受限,因此,血小板输注应用的进展要求体外长期储血.  相似文献   

18.
血小板保存新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小板在常温(22℃±2℃)连续振荡下保存,对细菌生长极有利,从而易使血小板遭受细菌污染,并且因为保存期短,不能适应血小板临床需求量的迅速增加[1].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降低血小板的储存温度,进行血小板冷藏保存 [2].血小板冰冻保存可使血小板的保存期延长,但冻存后的血小板存活率明显降低且冰冻保护剂二甲基亚砜(DMSO)对受者具有毒副作用,在洗涤去除DMSO的过程中,血小板易激活、损伤[3].  相似文献   

19.
血小板在止血、炎症、肿瘤转移、伤口愈合及防御反应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其常规保存需要特定温度且保存时间一般为5~7 d,同时,血小板储存损伤和细菌滋生会影响其保存时间及保存质量。此外,常规输注后会产生非溶血性发热、过敏、循环超负荷及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等严重不良反应。这些都限制了血小板制品在临床中的应用。但是,与血小板保存相关的添加剂可以降低它们发生的可能性。因此,我们就近年来血小板保存相关添加剂的研究现状,以及改善血小板储存损伤、提高血小板保存特性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细菌筛检在预防和控制血小板细菌污染方面的有效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探讨用血小板细菌筛检及24小时锁定的方法预防和控制血小板细菌污染的有效性。用BacT/A-LERT细菌培养仪对保存24小时后(22℃振荡保存)的单采血小板(机器采集的血小板)进行细菌筛检。在无菌条件下抽取5袋样品,并合并成1袋后分别接种于需氧培养液和厌氧培养液中,同时将被抽检的血小板进行锁定。接种后的培养液置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后,如结果为阴性,则该血小板可放行。如出现阳性,对阳性结果进行菌种鉴定,并取留样样品进行复试。结果表明:8017袋单采血小板中,初筛为阳性的16袋(0.2%),复筛确认阳性的4袋(0.05%);进一步菌种分析显示3袋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袋为耳状葡萄球菌。结论:血小板细菌筛检、24小时锁定作为血小板常规检测项目是非常必要的,它对于预防和控制血小板细菌污染是有效而且适宜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