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布鲁氏菌病属人畜共患的乙类传染病,国内主要流行于西北、东北等地的牧区,病原菌主要通过破损的皮肤及呼吸道、消化道黏膜进入人体,患者以长期发热、关节酸痛、肝脾肿大为主要临床特征,其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1临床资料男性患者,23岁,因"反复发热20余天"入院。患者于20多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超过39℃,无咳嗽,无咳痰,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简阳地区布鲁氏菌感染患者的实验室检查情况与临床表现,以及可能的感染途径,为防控布鲁氏菌病提供依据。方法对2014年5月至2019年2月该院临床送检发热患者血培养标本进行培养和细菌分析。使用法国生物梅里埃Vitek 2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仪进行鉴定。结果共培养出25例布鲁氏菌,病例来源于康复科、风湿免疫科、感染科、重症医学科。结论布鲁氏菌感染可能存在已知途径之外的不确定性因素,畜牧业消费性地区应加强防控与宣传,提高民众认知,便于防控与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分析布鲁氏菌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提高非疫区医生及检验人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5年~2018年收治的10例布鲁氏菌病患者临床资料、流行病学特点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本资料中布鲁氏菌病患者发病季节主要在3月~8月,中年男性为主,其中70%患者有明确病畜接触史。实验室检查WBC正常或减低,80%患者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升高;所有患者均行血培养检查,血培养平均报阳时间为3.8天,经VITEK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仪鉴定为布鲁氏菌。结论布鲁氏菌病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异性,非疫区医务人员均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对不明原因长期发热或关节肌肉疼痛经常规治疗无效时,应考虑到布鲁氏菌病,及早进行血培养检查,并及时与实验室沟通,避免漏检误检。  相似文献   

4.
目的 回顾性分析总结人感染布氏杆菌病的临床特征和诊疗方法,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28例布氏杆菌病患者的病例资料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28例患者就诊时初步诊断:18例为发热待查,5例为脊柱关节病,2例为三系减少,2例为支气管炎,1例为肺炎.最终经布氏杆菌血清学凝集试验和血培养诊断为布氏杆菌病.结论 布氏杆菌病多数长期反复发热并可累及全身多器官,应用布氏杆菌血清学凝集试验和血培养对及时诊断和鉴别诊断该病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5.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兽共患的传染、变态反应性疾病[1].发病前病人与家畜或畜产品、布鲁氏菌培养物有密切接触史,或生活在疫区,或与菌苗生产、使用和研究有密切关系,容易感染布鲁氏菌病.主要临床症状为发热、多汗、骨关节和肌肉疼痛、乏力、头痛,主要体征急性期为充血性皮疹,多数患者淋巴结、肝、脾和睾丸肿大,少数黄疸,慢性为骨关节系统损害[2].本院在2011年诊断6例布鲁氏菌病,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布鲁氏菌病的流行、临床诊断及实验室检查等特征,为该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高新医院2011年11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8例布鲁氏菌病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结果 8例患者临床表现均有发热、多汗、乏力、血培养或穿刺液、骨髓培养菌阳性,经细菌学鉴定均为布鲁氏杆菌。其他伴随症状和体征有咳嗽、咳痰、心慌、头痛、全身肌肉和关节疼痛、肝功异常等。患者就诊科室有呼吸科、内分泌科、神经内科、心内科。结论布鲁氏菌病临床表现多样,非疫区城市医院临床医生及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均应高度重视该病,对不明原因发热者应及早进行血培养检查和布鲁氏菌凝集试验,同时增强高危人群防护意识,防止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7.
正布鲁菌病作为最常见的人畜共患疾病之一,在该病高发地区感染率可达到1‰[1],其主要的传染源为感染的动物及未经消毒的奶制品,此外,饮食习惯、气候因素以及卫生条件等也会影响疾病的传播。布鲁氏菌侵入人体后,起初表现为发热、盗汗、头痛、厌食等非典型症状,随着病程进展,出现菌血症、毒血症而引发多器官感染。近些年我国布鲁菌病发病率逐年上升,越来越重视预防及早期诊断。随着近代实验室技术的不断发展,已有多种针对布鲁氏菌  相似文献   

8.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是以发热症状为主的人畜生共患传染性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和多种动物的生命健康,影响人类正常的生产生活。布氏杆菌病的传染原常见于羊、牛、猪,笔者发现一例幼儿感染布氏杆菌病的传染原为犬,为罕见病例,现做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1例布鲁氏菌病-发热并睾丸附睾炎病例,为临床医师今后对于类似病例的诊断提供一定的依据。1病历摘要男,48岁。主因间断发热40+d,右侧睾丸肿痛2 d入院。患者入院前40多天出现发热伴头痛不适,  相似文献   

10.
菊池病以发热、淋巴结肿大和白细胞减少为主要症状。菊池病的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结果无特异性,疾病的诊断依据淋巴结病理活检及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本例患者表现为稽留热、白细胞减少及多部位浅表淋巴结肿大,并且初始疑为布鲁氏菌病。该患者经淋巴结活检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后确诊为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激素治疗有效,体温恢复正常,淋巴结减小,白细胞恢复至正常。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病学、诊断及治疗.方法:3例布鲁氏菌病患者分别应用利福平+链霉素、利福平+链霉素+强力霉素或强力霉索+依替米星治疗.结果:3例均治愈,随访1-3年无复发.结论:布鲁氏菌病在广州并非常见,易延误诊断.对与猪羊牛等牲畜有密切接触史的患者出现发热及/或腰痛时需留意布鲁氏菌病,诊断依靠细菌培养.治疗以四环素类+利福平或氨基糖苷类药物联合抗生素为主,且需足疗程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扎赉特旗布鲁氏菌病的变化趋势、主要传播途径及其影响因素,从而有效防控布鲁氏菌病的发生。方法 2021年10月至2022年8月利用流行病学、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布鲁菌试管抗体凝集和血培养等方法对扎赉特旗997例居民患布鲁氏菌病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结果 扎赉特旗A区居民布鲁氏菌病患病率为4.0%(19/476),B区居民患病率为4.4%(23/521),总患病率为4.2%(42/997)。该地区春秋两季为布鲁氏菌病的高发季节。患布鲁氏菌病者与未患布鲁氏菌病者在外来牲畜检疫检测情况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性别、牲畜接触史、接羔/犊时是否戴手套和口罩、接触牲畜后手卫生次数、自家死畜是否进行深度填埋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牛羊接触史、接羔/犊时未戴手套和口罩、接触牲畜后手卫生次数≤1次、自家死畜未进行深度填埋是患布鲁氏菌病的危险因素(P<0.05)。与未患布鲁氏菌病者相比,多数布鲁氏菌病患者具有发热、关节酸痛、乏力、多汗等临床症状(P<0.05)。结论 扎赉特旗患布鲁氏菌病的人群多出现发热、关节疼痛...  相似文献   

13.
目的基于目前布鲁氏菌病诊断现状,针对试管凝集滴度小于1∶100且布鲁氏菌病相应症状未持续1年患者,探讨其外周血淋巴细胞中布鲁氏菌DNA用于临床诊断的可能性。方法收集患者的血液,分离其外周血淋巴细胞和血清,分别提取其核酸,利用布鲁氏菌鉴定引物B4/B5进行普通PCR扩增,检测患者体内是否存在布鲁氏菌DNA。结果2017年1月1日至2018年2月28日期间共收集布鲁氏菌病患者血液样本278份,其中82份样品试管凝集检测滴度为小于1∶100,且患者病程未持续1年。 82份样品中分离自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核酸中检测到布鲁氏菌核酸阳性样品为50份,而对应血清布鲁氏菌核酸阳性样品为15份,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血清抗体5个滴度段中SAT阴性、1∶25、1∶50、1∶100、1∶200,SAT阴性组患者全血淋巴细胞中布鲁氏菌核酸DNA检测率最高,1∶200组患者血清布鲁氏菌核酸DNA检出率最低。结论全血外周血淋巴细胞核酸布鲁氏菌DNA检测可用于血清抗体检测阴性患者的初步诊断,为布鲁氏菌病的诊断提供新的补充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离和鉴定布鲁氏菌,提高对布鲁氏菌病(布病)的认识,为病例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采集浙江省桐乡市疑似布病患者血液标本,进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ose-bengal plate agglutination test,RBPT)和试管凝集试验(standard tube agglutination test,SAT),血清学阳性者采血接种双相血培养瓶增菌培养,获得纯培养者进一步采用布鲁氏菌属特异性PCR(BCSP31-PCR)和布鲁氏菌种型特异性PCR(AMOS-PCR)进行属和种/型鉴定。对患者进行个案流行病学调查和规范治疗。 结果 患者血清SAT为1:3200(++),从血液中分离出羊种布鲁氏菌3型。患者用利福平、多西环素等联合6周治疗后痊愈。 结论 该病例为羊种布鲁氏菌实验室确诊病例,建议临床上对长期不明原因发热者应及时进行血培养,早发现并规范治疗。  相似文献   

15.
正布鲁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性传染病,属乙类传染病,其临床特点为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疼痛、肝脾肿大和慢性化等。布鲁氏杆菌病目前的患病率超过10/10万~([1]),临床上儿童发病率较成人低,且儿童布鲁氏菌病报道少,但目前布鲁氏菌病已成为儿童不明原因发热的常见原因~([2])。2016年10月我科收治1例布鲁氏杆菌病患儿,由于患儿不能提供明确的流行病学史,无典型波浪热,症状不明显,诊断不明确,家长紧  相似文献   

16.
余晓花  李晔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3):3236-3237
布鲁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全身性疾病,临床特征有发热、头痛、全身虚弱、多汗、寒战、关节疼痛、抑郁、体重减轻等[1],可造成多器官系统的损伤.其临床表现多样且不典型表现逐渐增多,因此常引起误诊.  相似文献   

17.
布鲁氏菌病又称波状热,以长期发热、关节疼痛、肝脾肿大和慢性化为特征,是中国法定的乙类传染病.病菌主要通过体表皮肤黏膜的接触进入人体,含布鲁氏菌的生奶、污染的水和肉类也可以经消化道传播,吸入布鲁氏菌污染的尘埃也可感染,我科2006年4-6月间先后收治2例布鲁氏菌感染的患者,均为手术后发病,由于病人主诉时未详细说明曾在牧区生活过,虽然反复发热,但热型并非典型的波状热,因此诊断并不是十分明确,但经过严密的病情观察、精心的治疗护理,2位患者最后诊断明确,治愈出院.……  相似文献   

18.
人类布鲁氏菌病难以早期诊断,主要是由于本病早期常常表现为不明原因的发热,缺乏特异性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布鲁氏菌的生长对营养和环境都有较高的要求,所以临床普通血培养对本菌的检出率并不高,实验室诊断大部分还是依靠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然而,也有研究发现部分患者体内血清布鲁氏菌抗体呈阴性,具有诊断学意义的血清布鲁氏菌抗体滴度尚未确定。目前,国内外对于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出体内存在布鲁氏菌DNA的患者是否应采用长期抗菌药物治疗仍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总结124例不明原因发热(FUO)患者的病因,指导临床FUO诊断。方法对124例"发热原因待查"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诊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4例中最后确诊116例,确诊率为93.5%。确诊的116例患者中感染性疾病59例,占50.9%,其中普通细菌感染及结核感染居多,其次为寄生虫病及病毒感染,非感染性疾病57例,占49.1%,其中肿瘤占29.3%(34/116),风湿结缔组织病占17.2%(20/116)。结论 FUO的病因中,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略高于非感染性疾病,普通细菌感染、结核菌感染、恶性肿瘤(特别是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结缔组织病所致发热是FUO的常见原因,一些寄生虫病及病毒感染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20.
正恙虫病为自然疫源性传染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有升高趋势,因临床表现复杂,误诊率高。本文对1例延误诊断的恙虫病患者诊治过程进行分析总结,以期减少恙虫病的漏诊和误诊。1临床资料患者,女,53岁,因发热5d于2015年7月22日入本院呼吸内科,患者5d前无明显诱因下开始出现发热,最高体温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