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与趋化因子的实验室检测在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于宜昌市第一人民院进行治疗的呼吸道感染患者84例作为研究组,将进行体检的84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实验室检测,研究组采用抗感染药物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空白对照。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细胞因子及趋化因子的水平变化。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水平较治疗前下降,IL-10、IL-2水平较治疗前上升(P0.05);对照组研究对象炎症因子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TNF-α、IL-6、IL-10、IL-2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道感染患者体内细胞因子及趋化因子水平升高,多种因子联合检测有助于反映患者体内感染情况。联合抗感染治疗有利于呼吸道感染患者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7和IL-23水平变化及其在精神分裂症中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选取8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病例组),以85名体检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2个组的血清IL-1β、IL-6、TNF-α、IL-17和IL-23水平,比较病例组药物治疗前、治疗3个月末的变化。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细胞因子对精神分裂症的辅助诊断价值。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价细胞因子水平与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治疗前血清IL-1β、IL-6、TNF-α、IL-17、IL-23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病例组治疗3个月末的血清IL-1β、IL-6、TNF-α、IL-17和IL-23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IL-1β、IL-6、TNF-α、IL-17、IL-23辅助诊断精神分裂症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23、0.772、0.686、0.685、0.679。IL-1β、IL-17、IL-23与PANSS总分、阳性症状评分、一般精神病理学症状评分、攻击危险性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TNF-α与阳性症状评分呈正相关(P0.05),而IL-6与PANSS总分、阴性症状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IL-1β、IL-6、TNF-α、IL-17和IL-23的激活。血清细胞因子在精神分裂症的辅助诊断中有一定的价值,且与临床症状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水平变化及与精神分裂症临床症状的相关性及其在精神分裂症辅助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病例组85例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和对照组85例健康人血清IL-1β、IL-6、TNF-α、NGF、BDNF水平。比较病例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的变化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IL-1β、IL-6、TNF-α、NGF、BDNF水平与PANSS评分间的相关性进行评价,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上述指标在精神分裂症中的辅助诊断价值。结果病例组患者治疗前血清IL-1β(t=4.560)、IL-6(t=4.957)、TNF-α(t=4.799)水平均高于对照组,NGF(t=-4.806)、BDNF(t=-4.881)浓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例组治疗3个月末,血清IL-1β(t=4.543)、IL-6(t=4.327)、TNF-α(t=4.654)浓度比治疗前降低,NGF(t=-4.641)、BDNF(t=-4.876)浓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L-1β与阳性症状分正相关(r=0.325,P0.01),IL-6与阴性症状分正相关(r=0.319,P0.01),TNF-α与阳性症状分正相关(r=0.281,P0.01),NGF与阳性症状分负相关(r=-0.229,P0.05),BDNF与阳性症状分负相关(r=-0.272,P0.05)。血清IL-1β、IL-6、TNF-α、NGF、BDNF辅助诊断精神分裂症的cut-off值分别为40.083、20.037、17.115、19.998、584.157pg/mL,对应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3、0.772、0.686、0.712、0.708,敏感度分别为0.565、0.871、0.894、0.859、0.729,特异度分别为0.871、0.565、0.365、0.494、0.624。结论血清IL-1β、IL-6、TNF-α、NGF、BDNF的水平与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相关性,在精神分裂症的辅助诊断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瑞舒伐他汀对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证实瑞舒伐他汀的抗炎作用.方法:入选110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随机分成瑞舒伐他汀治疗组36例、阿托伐他汀治疗组38例和饮食治疗组36例;我院体检中心入选30例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给予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治疗及饮食治疗治疗8周,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检测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结果:与治疗前相比,瑞舒伐他汀治疗组和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治疗8周后IL-6及TNF-α显著降低(均P<0.05),而IL-10显著升高(均P<0.05).饮食治疗组治疗8周后IL-6、IL-10及TNF-α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能够显著升高血清IL-10水平,而显著降低血清IL-6和TNF-α水平,可能是其抗动脉粥样硬化及改善心血管疾病预后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探讨细胞因子在疾病预后中的作用。方法收集HBV相关ACLF患者24例(治愈者13例,死亡者11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30例和正常对照者15名,采用Luminex液相芯片技术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2、IL-4、IL-6、IL-8、IL-10、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GM-CSF)、γ干扰素(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细胞因子水平,并结合临床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ACLF组IL-6、IL-8和TNF-α水平高于CHB组和对照组(P0.01),CHB组亦高于对照组(P0.05);ACLF死亡组IL-6、TNF-α水平和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明显高于治愈组(P0.05);TNF-α、IL-6与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之间呈明显负相关(r=-0.712,P0.001;r=-0.521,P=0.009);TNF-α、IL-6与MELD评分之间呈明显正相关(r=0.491,P0.015;r=0.379,P=0.048)。细胞因子与HBV DNA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HBV相关ACLF患者血清中多种细胞因子明显升高,其中IL-6和TNF-α水平随疾病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增加,检测其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有助于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转归的判断。  相似文献   

6.
老年MODS患者细胞因子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在老年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中的病理生理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80例老年MODS患者的血清TNF-α、IL-1β、IL-6、IL-10的动态变化.结果老年MODS组的血清TNF-α、IL-1β、IL-6、IL-10浓度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TNF-α、IL-1β、IL-6升高的峰值较IL-10早,死亡组血清IL-10浓度较存活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IL-10的异常释放参与了老年MODS的病理生理过程,选择不同时机以纠正细胞因子的失衡可能是今后的救治方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肝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肝病发展过程中的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检测105例慢性肝病患者和32例正常对照组血清IL-6、IL-8、IL-10、TNF-α的水平.结果:各组慢性肝病患者血清IL-6、IL-8、TNF-α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血清IL-10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肝病患者各组间细胞因子水平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细胞因子IL-6、IL-8、IL-10和TNF-α在肝病发展过程中相互作用,联合检测其水平的变化对探讨慢性肝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药强体种子方对脾肾两虚夹瘀型抗精子抗体阳性不孕症患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血清抗精子抗体(AsAb)阳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中药组23例,并设西药组22例对比,观察治疗后AsAb的下降率及细胞因子IL-1、IL-6、TNF-α的变化,AsAb、IL-1、IL-6、TNF-α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结果:中药组AsAb的转阴率及下降率明显高于西药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IL-1、IL-6、TNF-α含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后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中药组与西药组比较.血清IL-1、IL-6、TNF-α含量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药强体种子方治疗脾肾两虚夹瘀型AsAb阳性不孕症抗体转阴及下降率快,治疗后IL-1、IL-6、TNF-α的水平明显下降,说明AsAb是不孕症的重要免疫因素,不孕患者血清中存在高水平的IL-1、IL-6、TNF-α.提示排卵期抗精子抗体阳性不孕患者体内的细胞免疫功能处于异常增强状态,中药强体种子方对AsAb所致的免疫性不孕有显著疗效,其治疗的可能机制在于下调了机体细胞因子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0):1859-1860
以确诊肺癌患者及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肺癌组、结核组,收集患者血清与胸腔积液,分别测定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比较差异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核组患者血清与胸腔积液TNF-α、CEA、NSE均明显低于肺癌组,而IL-6高于肺癌组(P0.05);肺癌组患者胸腔积液CEA、NSE明显高于血清,TNF-α水平低于血清(P0.05),IL-6无差异;而结核组胸腔积液TNF-α、IL-6、CEA、NSE水平与血清无明显差异(P0.05)。结核与恶性肿瘤血清和胸腔积液的细胞因子和肿瘤标志物表达有一定差异,联合检测对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GLP-1类药物利拉鲁肽对自身免疫性糖尿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和抗炎因子水平影响。方法 LADA患者40例随机分为利拉鲁肽组(n=20)和胰岛素组(n=20),并纳入性别和年龄相符的非糖尿病健康志愿者20例作为对照组。综合分析入组时和治疗后1个月时促炎因子(TNF-α、IL-1β以及IL-6)和抗炎因子(IL-10、TGFβ以及IL-4)等指标的改变情况。结果LADA患者治疗前血清促炎因子(TNF-α、IL-1β以及IL-6)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利拉鲁肽组患者TNF-α、IL-1β和IL-6水平下降最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组仅见IL-6水平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ADA患者治疗前血清抗炎因子(IL-10、TGFβ以及IL-4)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拉鲁肽组IL-4和TGFβ水平上升最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组未见明显上升(P0.05)。利拉鲁肽与促炎因子△TNF-α、△IL-1β和△IL-6呈明显负相关(P0.05),与抗炎因子△IL-10和△TGFβ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利拉鲁肽可以有效调节LADA患者体内促炎-抗炎系统平衡的作用,改善体内慢性炎性因子损伤状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老年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老年急性高血压性基底核区脑出血患者4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0例;对照组给予微创血肿清除术和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依达拉奉30mg静脉滴注,2次/天,共14d;治疗前及治疗后14、28d,检测并比较2组患者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CSS)评分及临床有效率。结果:治疗前2组hs-CRP、TNF-α、IL-6水平及C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5),观察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血肿清除术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能更好地清除老年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改善神经功能恢复,疗效优于单独使用微创血肿清除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盐酸氨溴索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血清IL-1β、IL-6、IL-8、IL-10、GM-CSF、TNF-α浓度及动脉血气的影响。方法选择ARDS患者4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A组,n=20)和实验组(B组,n=20)。A组给予单纯生理盐水500ml静脉滴注,B组给予沐舒坦20mg/kg+生理盐水500ml静脉滴注,共7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第5d和治疗第7d血清细胞因子浓度及动脉血气方面的变化和差异。结果用药7dB组患者的血清IL-1β、IL-6、IL-8、GM-CSF,TNFα浓度明显降低,血清IL-10浓度显著升高(P〈0.05),血气指标明显改善(P〈0.05),与A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临床应用盐酸氨溴索可抑制ARDS患者促炎细胞因子的生成,而促进其抗炎细胞因子的产生,有利于其呼吸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病情严重程度与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关系。方法于2012年1-7月,按肺部感染评分(CIPS)选取于本院诊治的重症MPP患儿30例(重症MPP组)和轻症MPP患儿32例(轻症MPP组),以30例体检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受试对象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和血清IL-6、IL-10、TNF-α水平及免疫球蛋白IgA、IgM、IgG水平。治疗后,对患儿再次进行IL-6、IL-10、TNF-α水平检测,分析各指标与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重症MPP组BALF及血清IL-6、IL-10、TNF-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轻症MPP组(P0.05);轻症MPP组BALF及血清IL-6、IL-10、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各研究组BALF中IL-6、IL-10、TNF-α水平均高于血清中各指标水平(P0.05)。治疗后,重症MPP组IL-6及TNF-α水平较治疗前下降,IL-10水平上升(P0.05)。与对照组相比,MPP患儿血清IgM水平显著升高,IgG水平显著降低(P0.05),Ig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6、IL-10、TNF-α水平与MPP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作为MPP患者诊治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炎症细胞因子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8(IL-8)在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咳嗽变异性哮喘(CVA)和哮喘患儿血清中的不同水平,探讨其在不同气道炎性疾病存在的可能机制。方法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12例EB患儿、15例CVA患儿、20例哮喘患儿和20例健康体检患儿(对照组)血清髑LP、TNF-α、IL-8的含量。结果总体比较显示,EB组、CVA组和哮喘组血清偈IJP、TNF-α、IL-8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两比较显示,CVA组和哮喘组血清TSLP、IL-8含量及哮喘组血清TNF-α含量均明显高于E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哮喘组血清TSLP含量明显高于CVA组(P〈0.05),但血清IL-8含量在哮喘组与CVA组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SLP、TNF-α及IL-8是构成气道炎症反应的重要炎症因子,随着气道炎症病情的加重,其血清含量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手足口病患儿血清细胞因子及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变化。方法将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该院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84例纳入该研究,据临床病情程度将上述患儿分为普通组46例和重症组38例。另选取同期于该院体检的健康幼儿35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各组血清细胞因子的水平,主要包括白细胞介素(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免疫球蛋白(IgA、IgG、IgM)。结果重症组的IL-6、IL-10、TNF-α水平分别为(61.81±20.17)ng/L、(174.25±60.41)ng/L、(469.33±168.23)ng/L,均高于普通组和对照组(P0.05);普通组的IL-6、IL-10、TNF-α水平分别为(15.75±3.41)ng/L、(33.80±12.11)ng/L、(78.22±58.57)ng/L,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的IgA、IgG、IgM水平分别为(0.82±0.26)g/L、(6.87±1.38)g/L、(0.76±0.15)g/L,普通组的IgA、IgG、IgM水平分别为(1.10±0.29)g/L、(8.26±1.05)g/L、(1.12±0.22)g/L,重症组与普通组的免疫球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重症组的免疫球蛋白水平均低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足口病患儿存在细胞因子失衡及免疫功能降低且以重症患儿最为明显,采用细胞因子及体液免疫检测有助于临床判断病情。  相似文献   

16.
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依达拉奉组60例和常规治疗组60例,选择门诊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所有脑梗死患者均于入院时、治疗后3d、7d、14d分别抽静脉血3mI检测血清中IL-6、TNF-α、hs-CRP含量各1次,门诊健康体检者仅测定1次血清IL-6、TNF-α、hs-CRP含量。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清IL-6、TNF-α及hs-CRP浓度水平较健康体检组明显升高(P〈0.01)。依达拉奉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前血清IL-6、TNF-α及hs-CRP含量测定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依达拉奉组血清IL-6、TNF-α浓度治疗后3d、7d和14d逐步下降,较常规治疗组有显著差异(P〈0.01)。依达拉奉组治疗后7d和14d血清hs-CRP浓度含量测定明显降低(P〈0.05和P〈0.01);常规治疗第14天血清hs-CRP浓度才明显降低(P〈0.05);两组间治疗第7天和第14天有显著差异(P〈0.05)。依达拉奉对于中重度病情患者的血清IL-6、TNF-α、hs—CRP水平的影响比轻度病情患者影响更大。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6、TNF-α和hs—CRP含量明显增加,依达拉奉能显著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症因子IL-6、TNF—α和hs—CRP的水平,且对病情重者影响更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甲亢131碘治疗前患者的个性及心理健康状况与细胞因子白介素(IL-1、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关系.[方法]对48例甲亢131碘治疗前患者和4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艾森克人格(EPQ)和心理健康状况(SCL-90)评定;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治疗前外周血IL-1、IL-6、TNF-α水平,对比分析人格和SCL-90各因子与血清IL-1、IL-6和TNF-α变化的相关性.[结果]甲亢131碘治疗前患者的精神度(P)和神经质(N)分值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 、0.01);甲亢患者多属于抑郁质人格,而对照组多属于多血质和粘液质人格特质;甲亢患者SCL-90症状因子分所有指标分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甲亢131碘治疗前患者血清IL-1水平与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L-6及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IL-1与性格及SCL-90呈负相关(r=-0.73、-0.53、-0.39、-0.86、-0.31、-0.97,P〈0.05、P〈0.01);IL-6与性格及SCL-90呈负相关(r=-0.64、-0.54、-0.61、-0.45、-0.76、-0.31、-0.36、-0.66、-0.51,P〈0.05、P〈0.01);TNF-α与性格及SCL-90呈正相关(r=0.43、0.82、0.29,P〈0.05、P〈0.01).[结论] 甲亢患者具有内向不稳定型及神经质的人格特征,在情绪方面存在一定问题,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在甲亢发病中,血清IL-1、IL-6和TNF-α有明显变化,而且与患者个性特征和心理健康水平均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李守玮  李霞 《检验医学》2012,27(7):595-597
目的观察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I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γ-干扰素(IFN-γ)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53例ITP患者治疗前、后及50名正常对照者血清IL-2、IL-4、IL-6、IL-10、TNF-α、IFN-γ水平,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53例ITP患者治疗前血清IL-2 IL-6、TNF-α及IFN-γ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后及正常对照组(P<0.05、P<0.01);血清IL-4、IL-10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后及正常对照组(P<0.01)。ITP患者治疗后除IL-6外,其余各项指标均恢复至正常对照组的水平(P>0.05)。结论 ITP作为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存在多种细胞因子的异常,有效治疗后则多数细胞因子恢复至正常。因此,临床上对ITP患者应定期观察其血液中IL、TNF-α和IFN-γ水平变化,以判断其病情变化、治疗效果及其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观察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8(IL-8)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其在ACI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60例ACI患者发病后d1、d6、d14血清MIF、TNF-α、IL-8水平进行测定,并与40例正常人做对照。【结果】ACI组1-14d各时点血清MIF、TNF-α、IL-8水平均升高,以d6增高最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0.01);ACI重型患者各时间点血清MIF、TNF-α、IL-8水平显著高于中型、轻型患者(P〈0.05或0.01),中型患者各时间点MIF、TNF-α、IL-8水平明显高于轻型患者(P〈0.05);ACI组MIF与TNF-α及IL-8均呈正相关(P〈0.05),但TNF-α与IL-8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MIF、TNF-α、IL-8可能参与ACI发病过程,并可作为病情判断及预后的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