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 分析淄川区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血清HBsAg、HBeAg携带情况,为乙肝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现将我区近年来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体检资料整理分析,资料来自1995-2003年淄川区所有食品和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对7221名从业人员健康体检血清HBsAg、HBeAg进行检测和统计分析。结果HBsAg检同阳性率平均为6.45%,9a检出率无明显上升或下降趋势,各年度检出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x^2=19.50,P〈0.025),从业人员不同职业检出率,食品7.00%,公共场所3.99%,差异有非常显著性(x^2=13.88,P〈0.005),不同性别检出率男1.63%、女5.85%,差异有非常显著性(x^2=17.18,P〈0.005),不同年龄组检出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x^2=11.70,P〈0.005)。HBsAg、HBeAg均检出,阳性率平均0.96%,男1.63%、女0.474%差异有非常显著性(x^2=10.80,P〈0.005),不同年度、职业、年龄段检出率,X^2检验分别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淄川区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HBsAg、HBeAg检出情况与国内有关报道有差异。HBsAg检出率高于其他地区同行业人群。 相似文献
3.
济南市9884名食品和公共场所从业人员HBsAg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市在每年食品和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健康体检所检出的“五病”中 ,HBsAg携带者阳性率占比例较大 ,现对 1999年两行业 9884名从业人员的HBsAg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 ,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1 检测对象 1999年 1~ 12月健康体检的济南市食品和公共场所从业人员。2 方法 HBsAg采用反向间接血凝(RPHA)法测定 ,以滴度 1∶8以上为阳性 ,试剂由卫生部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 ,有效期内使用。结 果1 年龄构成及性别 两行业共检测9884名 ,其中男性 36 13名 ,女性 6 2 71名 ,男女性别比为 1∶1 74。 16~ 2 0岁、2 1~ 2 5岁… 相似文献
4.
为确保食品和公共场所卫生安全 ,采用体检普查方式 ,对此类场所从业人员肺结核患病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 ,共调查从业人员 345 0 0人 ,查出活动性肺结核患者 10 1人 ,其中新发病例 6 2人 ,痰涂片阳性 13人 ;2 0 0 0~ 2 0 0 2年该类人员患病率依次为 2 6 7/ 10万、2 87/ 10万和 32 1/ 10万 ;男性患病率为 15 1/ 10万、痰涂片阳性为 35 / 10万 ,女性患病率为 340 / 10万、痰涂片阳性 39/ 10万 ,男女患病率有显著差异 ;16~ 35岁组患病率为 2 5 0 / 10万 ,36~ 4 5岁组为83/ 10万 ,二者有显著差异。由于食品和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肺结核患病率增高 ,提示应对具传染性病人进行隔离治疗 ,以保护健康人群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会昌县涉及食品等公共卫生从业人员肠道沙门氏菌带菌检测结果,为减少群体食源性疾病的发生,给临床防控沙门氏菌感染提供重要技术支持.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会昌县餐饮、食品、公共场所等健康从业人员9600例,所有患者均采集肛拭标本,用灭菌生理盐水湿润肛拭棉签后插入受检者肛门内5cm处,轻微搅动采集... 相似文献
6.
7.
目的建立沙门氏菌实时荧光定量PCR的快速检测方法 ,探讨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方法根据沙门氏菌fimY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和探针,采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用于沙门氏菌检测的定量标准品,建立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沙门氏菌的方法。结果成功构建了沙门氏菌重组质粒标准品和沙门氏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 ;通过特异性、敏感性、稳定性和重复性验证,结果表明具有较好的特异性、敏感性、稳定性和重复性;对模拟标本与分离培养对比,二者符合率为100%。结论沙门氏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为食源性沙门氏菌污染的快速检测提供依据,可应用于食品卫生监管、商品检验检疫以及临床诊断等。 相似文献
8.
应用套式RT-PCR法检测血库全血的HCV-RNA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经历了第1、2、3代的发展过程,其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逐代提高。但是由于该法是诊断HCV感染的间接指标,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故有可能在筛选献血者时将抗-HCV阴性而HCV-RN阳性者漏过,从而对受血者的健康构成威胁。为了...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永宁县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健康体检情况,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方法对2003~2008年宁夏永宁县食品及公共场所27762名从业人员肝功能、两对半和肠道致病菌等项目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6年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总检出率为3.04%(844/27762),其中HBsAg阳性合并肝功能异常的有51例,占HBsAg阳性总数的6.04%(51/844),检出肝功能异常246例,占总人数的0.89%(246/27762),肠道致病菌大便检查阳性41例,占总人数的0.15%(41/27762)。结论 HBsAg阳性检出率和便检阳性人数均逐年下降。 相似文献
10.
应用实时荧光RT-PCR技术检测诺如病毒感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应用实时荧光RT-PCR检测技术对诺如病毒(NV)感染进行快速检测,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准确、可靠的实验室诊断依据。方法采集急性胃肠炎暴发流行事件的标本(2例呕吐物、35例粪便和8例自来水等外环境标本)进行实时荧光RT-PCR检测。结果共有20例标本(1例呕吐物、16例粪便和3例自来水)的诺如病毒核酸实时荧光RT-PCR检测阳性。结论这是由诺如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胃肠炎暴发流行;实时荧光RT-PCR检测技术可应用于传染病的快速应急检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实时荧光定量RT-PCR在麻疹和风疹病毒检测中的应用。方法采用病毒分离、荧光定量PCR及ELISA法对临床标本进行检测。结果 20例临床标本病毒分离率为45%,DNA检测阳性率为100%,患者发病5 d内IgM抗体阳性率为65%、10~12 d内为100%。结论荧光定量PCR法适合用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定量RT-PCR检测PBC患者外周血中颗粒溶素的基因表达水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检测人颗粒溶素(granulysin,GNLY)mRNA含量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的方法,并测定PB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GNLY的基因表达水平,探讨GNLY基因表达水平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primarybiliary cirrhosis)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基于TaqMan荧光探针技术,构建质粒pET28a-GNLY,作为定量模板,建立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用此方法测定了60例PBC、6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及6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GNLY mRNA的含量。结果PBC患者GNLY mRNA的表达范围为5.35×107-4.61×109拷贝/μg RNA;健康对照者为9.28×105-7.32×107拷贝/μg RNA。PBC组GNLY mRNA的平均拷贝数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和疾病对照乙型肝炎肝硬化组(P<0.001)。结论成功建立了人GNLY基因表达含量的荧光定量检测方法,PBC患者GNLY mRNA的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GNLY表达与PBC的发生发展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前哨淋巴结(SLN)活检及其微转移检测临床意义。方法本组46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应用美蓝进行前哨淋巴结定位和活检,随后行腋窝淋巴结清扫(ALND),行SLN、腋淋巴结(ALN)中CK19的RT-PCR检查。结果46例乳腺癌患者中,41例检测到SLN(89.1%),SLN的成功定位活检与肿瘤大小有关。对上述41例的SLN的常规病理检查的敏感性是75%,准确性是90.2%,假阴性25%。在行RT-PCR检查中,敏感性是96%,准确性是97.6%,假阴性4%。结论RT—PCR法较常规病理更为敏感,通过SLN定位和RT-PCR的联合应用,可明显提高乳腺癌淋巴结微转移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常用分枝杆菌细菌学检测方法对住院结核病人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147例住院结核病患者采用涂片镜检、罗氏培养、MB/BacT液体培养和PCR扩增等四种方法检测的阳性检出率和阳性检测时间进行比较。结果四种方法对不同临床标本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4.2%、23.7%、22.3%和15.9%,阳性检测时间分别为1天、23.1天、18.8天和2.8天。涂片镜检与其他三种方法联合使用可以分别使菌阳检出率提高28.6%、29.2%和27.3%。结论常规方法在阳性检出率和阳性检测时间方面各具优势,合理配合使用可以明显提高临床结核病细菌学诊断的敏感性和便捷性。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检测肠道病毒通用型(EV)、科萨奇病毒A16(CA16)和肠道病毒71(EV71)核酸的单管多重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建立单管多重RT-PCR检测EV、CA16和EV71的反应体系,并优化退火温度、各引物比例和循环参数等反应条件;采用自建RT-PCR体系检测136例手足口病患儿大便标本的肠道病毒核酸。结果单管多重RT-PCR检测体系的最佳反应条件:退火温度为54℃;EV、CA16和EV71引物比例为2∶1∶1;循环参数为35。采用自建单管多重RT-PCR从136例标本中检出EV阳性46例(33.82%),CA16阳性14例(10.29%),EV71阳性14例(10.29%),其中CA16、EV71同时阳性2例。结论成功建立检测EV、CA16和EV71核酸的单管多重RT-PCR,并应用于手足口病患儿的病原学检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丙型肝炎病毒(HCV)IgG抗体和HCV-RNA核酸检测结果的相关性,为丙肝流行病学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对5 385例血液样本采取ELISA法检测HCV-IgG抗体,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HCV-IgG抗体阳性样HCV核酸.同时检测51例医院门诊送检样本HCV-IgG抗体和HCV-RNA.结果 5 385例检出HCV-IgG抗体阳性47例,阳性率0.87%; 47例HCV-IgG抗体阳性样本经核酸检测14例阳性;阳性检出率0.26%.51例门诊样本中HCV-IgG抗体阳性44例,阳性率86.27%,HCV核酸阳性28例,阳性率54.90%;两者阳性率比较,χ2=9.877,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ELISA方法检测HCV抗体操作简便,可作为HCV感染筛查方法,RT-PCR 检测 HCV-RNA 是判断丙肝感染最准确方法.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建立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患者SARS病毒含量。方法通过高效样品处理方法提取血清、漱口液中SARS-CoV RNA,采用简巢式PCR和TaqMan荧光探针标记技术检测SARS-CoV核酸,阳性扩增产物制备重组质粒,重组质粒系列稀释后标定作为定量标准曲线。结果本法具有很好的特异性、重复性,灵敏度达到1×105copies/L。132例漱口液标本中,40例SARS患者SARS-CoV核酸的检出率为65%(26/40),疑似病人检出率为11.5%(6/52),40例健康人均未检出;39例SARS患者的血清标本中SARS-CoV核酸检出率为25.6%(10/39),3例疑似病人血清均未检出。对52例疑似病人漱口液阳性的6例样本的基因扩增产物进行测序确认,与BJ01 AY278488标准序列一致,检测结果与临床表现基本相符。结论本法快速、特异,适用于临床样本中SARS冠状病毒的检测,同时为滴度低、取样困难的病原体的检测探索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