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网织红细胞相关参数在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简称地贫)和缺铁性贫血(IDA)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XN-1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56例IDA患者(IDA组)、48例地贫患者(地贫组)、45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的网织红细胞百分比(Ret%)、网织红细胞绝对值(Ret#)、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比率(IRF)、低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比率(LFR)、中等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比率(MFR)、高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比率(HFR)、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Ret-He)进行检测并比较分析。结果 IDA组、地贫组Ret%、Ret#、IRF、MFR、HFR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DA组、地贫组Ret-He、LFR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DA组Ret-He水平与地贫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贫组LFR%与IDA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网织红细胞参数在地贫和IDA的临床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18):3209-3210
目的探讨血液检验红细胞参数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检验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贫血患者90例,按照贫血类型分成地中海贫血组和缺铁性贫血组各45例。选取同期我院门诊体检健康者4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血液检验后红细胞参数。结果地中海贫血组和缺铁性贫血组患者在红细胞参数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中海贫血组RBC、MCV、RDW及MCH显著低于缺铁性贫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中海贫血组Hb和MCHC显著高于缺铁性贫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检验红细胞参数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具有较高的检验价值,可提高贫血检出率,鉴别诊断地中海贫血与缺铁性贫血。  相似文献   

3.
缺铁性贫血患者巨核细胞系统改变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缺铁性贫血(IDA)患者巨核细胞系统改变的原因。方法观察IDA患者45例、正常对照组40例及难治性贫血(RA)患者21例的骨髓涂片巨核细胞数量,结合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血小板各参数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IDA患者骨髓中产生血小板巨核细胞与正常对照组和RA组相比较显著增多(P<0.05),骨髓涂片的巨核细胞计数较正常对照组和RA组明显增多(P<0.05)。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与正常对照组和RA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小板平均容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R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DA患者骨髓中巨核细胞系统改变明显增生主要是骨髓增生程度明显增加所引起的,所以能够解释实际工作中IDA患者血小板升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321-322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2月我社区50例地中海贫血患者、5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和50例健康居民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分别设为地中海贫血组、缺铁性贫血组及健康对照组。采集三组受检者的肘前静脉血液进行血常规检测,比较三组受检者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红细胞分布宽度。结果:缺铁性贫血组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红细胞分布宽度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铁性贫血组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红细胞分布宽度与地中海贫血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诊断中,血常规检测可有效检出贫血,并能有效鉴别区分缺铁性贫血和地中海贫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指标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76例肝硬化患者和80名正常对照组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进行检测,测定两组人群血流变参数及血小板参数.结果 肝硬化患者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而纤维蛋白原低于正常对照组,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参数中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压积低于正常对照组,血小板分布宽度和平均血小板体积高于正常对照组,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变参数中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均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常规检测血小板参数、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指标,有助于临床判定肝硬化损害程度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网织红细胞参数在缺铁性贫血(IDA)患者治疗前后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XE-2100血细胞分析仪检测47例IDA患者治疗前后以及30例健康人的网织红细胞参数:包括网织红细胞百分数(RET%)、高散射光网织红细胞百分数(HFR%)和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指数(IRF),并对检测结果 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IDA患者治疗前3项参数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铁剂治疗后第3天IDA患者HLR%和IRF即开始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7天RET%、HFR%和IRF均明显升高,与健康对照组3项参数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网织红细胞参数测定可作为反映IDA患者骨髓造血功能较好的指标,其中HFR%和IRF为更早、更灵敏的指标,网织红细胞参数测定对于IDA患者的治疗效果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采取富马酸亚铁+右旋糖酐铁口服液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7年10月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157例,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78例和观察组79例,对照组采取右旋糖酐铁口服液治疗,观察组采取富马酸亚铁+右旋糖酐铁口服液治疗,观察对比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8周后血清血红蛋白(Hb)、铁(SI)、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41%,高于对照组的74.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血清Hb、SI、MCHC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血清Hb、SI、MCHC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2.66%,与对照组的10.2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采取富马酸亚铁+右旋糖酐铁口服液治疗,效果显著,能改善其贫血状况,且具有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在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诊疗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5年12月该院接受检查的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者2 400例、缺铁性贫血的患者500例,分别将其纳入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组和缺铁性贫血组,另纳入50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同时对2组患者的红细胞参数和网织红细胞的6项参数进行比较。结果缺铁性贫血组和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组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明显低于对照组,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组MCV、MCH、MCHC[(70.85±10.78)fL、(22.55±7.12)pg、(302.3±15.25)g/L]高于缺铁性贫血组[(68.32±10.84)fL、(20.54±4.68)pg、(30.15±8.82)g/L],RDW[(44.42±11.65)%]低于缺铁性贫血组[(54.65±7.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组6项网织红细胞参数与缺铁性贫血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新参数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能有效地提高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筛查率,能够更好地为临床提供依据,建议将新参数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作为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诊疗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红细胞四项参数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及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联合微量元素铁、锌、铜对小儿缺铁性贫血(IDA)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和九江市妇幼保健院2018年5月至2020年12月54例小儿缺铁性贫血患者作为贫血组,同时选取4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参照组,采用原子吸收法检测全血五元素铁、锌、铜、钙和镁,应用全自动五分类血液分析仪检测红细胞参数MCV、RDW、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及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并对结果进行差异比较及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贫血组微量元素铁、锌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铜和常量元素钙和镁水平降低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外周血红细胞参数MCV、MCH及MCHC值较健康对照组均显著降低,而RDW值则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MCV、MCH及MCHC与铁元素水平均呈正相关(r=0.425,0.413,0.395,P0.05);MCV、MCH及MCHC与锌元素水平均呈正相关(r=0.386,0.364,0.325,P0.05);RDW与铁、锌水平呈负相关(r=-0.482,-0.415,P0.05)。结论缺铁性贫血患儿的血清微量元素铁、锌及外周血红细胞参数MCV、MCH、MCHC及RDW值变化显著,其联合在小儿缺铁性贫血诊断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育龄期女性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患者血小板环氧化物酶1(cyclooxygenase-1,COX-1)和环氧化物酶2(cyclooxygenase-2,COX-2)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与贫血及血小板各指标间的相关性。方法:募集育龄期女性缺铁性贫血患者40例和健康女性对照组35例,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血小板环氧化酶1和2(cyclooxygenase,COX-1,2)的表达,应用比浊法测定血小板聚集功能,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铁蛋白水平,ELISA测定血清铁含量;采用SPSS19.0软件对各指标在2组中的差异及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育龄期女性缺铁性贫血患者血小板COX-1和COX-2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聚集率(PAgT)在2组间差异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血小板COX-1的表达水平与血红蛋白(Hb)(r=0.623,P0.01)、血清铁(r=0.321,P0.05)、红细胞压积(HCT)(r=0.305,P0.05)均呈正相关,与Plt数、MPV和PAgT均无相关性(P0.05);而血小板COX-2的表达水平与各指标间均不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血小板COX-1,COX-2在育龄期女性缺铁性贫血患者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且COX-1与贫血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对育龄期女性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诊断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包括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和血小板容积(PCT),探讨常见凝血指标和血小板参数在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及肝衰竭患者中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于该院治疗的肝病患者共120例,分为慢性病毒性肝炎组(46例)、肝硬化组(Child-Pugh A、B、C级)(44例)、肝衰竭组(30例)及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为健康对照组。检测所有受试者的凝血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D-D),以及血小板参数(PLT、MPV、PDW、PCT)。结果除TT、Fg和D-D在健康对照组与慢性病毒性肝炎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病毒性肝炎组、肝硬化组(Child-Pugh A、B、C级)和肝衰竭组的PT、APTT和TT逐渐延长,PTA和Fg下降,D-D值增加,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病毒性肝炎组、肝硬化组(Child-Pugh A、B、C级)和肝衰竭组的PLT值逐渐下降,而MPV、PDW值逐渐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和肝衰竭组的PCT值低于慢性病毒性肝炎组(P0.05)。结论凝血指标和血小板参数在慢性肝病进展的不同时期发生规律性改变,为临床诊治及预后判断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并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0例病毒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确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法分成2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模式,统计对比2组患者护理前后肝功能,丙氨酸转氨酶(ALT)、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检测指标,VAS评分,消化道停止出血时间、住院时间以及预后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干预前,2组患者的ALT及AST检测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6个月,2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ALT、AST)均有显著改善,并且观察组肝功能指标改善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更低、消化道停止出血以及住院时间更短(P0.05),观察组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病毒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水平,降低疼痛程度,缩短消化道出血症状及住院时间,利于提升患者预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蔡伟  杜鹃  何祺  黎鑫  薛建江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5):611-613,616
目的 探讨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等血常规指标在桥本甲状腺炎(HT)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确诊为HT的患者514例及同期体检且排除患HT的健康者187例,分别纳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比较2组RDW等血常规指标水平的差异,探讨RDW水平与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凝血、纤溶和抗凝指标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情进展中的变化规律。方法收集2017年9月至2018年12月于该院确诊的乙型肝炎患者164例,根据病情分为慢性乙型肝炎组(66例)、肝硬化组(51例)、肝癌组(21例)、肝衰竭组(26例),同时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和抗凝血酶-Ⅲ(AT-Ⅲ)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慢性乙型肝炎组PT、APTT、TT、FIB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对照组、慢性乙型肝炎组比较,肝硬化组、肝衰竭组PT、APTT及TT水平升高,而FIB水平显著下降(P<0.05),肝癌组PT、APTT、FIB均显著升高(P<0.05)。除肝癌组外,D-D及FDP水平随着病情的进展逐渐升高(P<0.05),AT-Ⅲ水平随着病情的进展逐渐下降(P<0.05)。结论随着慢性乙型肝炎病情的进展,凝血、纤溶和抗凝指标发生变化,有效监测这些指标对了解肝脏疾病进展、治疗和预后判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合并脑梗塞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心内科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80例冠心病合并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血脂水平、血小板抑制率、凝血功能指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二磷酸腺苷、花生四烯酸途径的血小板抑制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TT、PT、APTT均长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长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可提高冠心病合并脑梗塞患者的临床疗效,还可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凝血功能和神经功能,且不影响患者的降血脂效果,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营养干预治疗乙肝肝硬化营养不良患者的短期效果。方法将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84例乙肝肝硬化营养不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饮食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早期营养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人体测量学指标、肝功能指标及营养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BMI、MAC、TSF均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ALT、AST、TBIL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TP、ALB、PA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营养干预可显著改善乙肝肝硬化营养不良患者的人体测量学、肝功能及营养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腹水细菌性腹膜炎患者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95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腹水患者,根据是否合并细菌性腹膜炎将上述患者分为观察组90例、对照组105例,观察组合并细菌性腹膜炎,对照组未合并细菌性腹膜炎。所有患者均接受血清PCT、C反应蛋白(CRP)以及全血白细胞计数(WBC)检测。结果治疗前,观察组血清PCT、CRP、全血WB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2组患者血清PCT、CRP、全血WBC均显著下降(P0.05),但2组患者血清PCT、CRP、全血WBC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血清PCT诊断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腹水细菌性腹膜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显著大于血清CRP、全血WBC(P0.05)。全血WBC诊断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腹水细菌性腹膜炎的灵敏度显著低于血清PCT、CRP(P0.05)。血清CRP诊断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腹水细菌性腹膜炎的特异度显著低于血清PCT、全血WBC(P0.05)。结论治疗前检测血清PCT对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腹水细菌性腹膜炎的诊断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血小板计数比值(APRI)、清蛋白与总胆红素比值(ALBI)、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血小板计数比值(RPR)对HBV相关肝硬化不同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9月至2019年9月于湖北省鄂州市中心医院就诊的64例HBV相关肝硬化患者(LC组),3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组)和50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并将肝硬化患者64例分为代偿期(CC组)27例和失代偿期(DC组)37例。比较不同组RPR、ALBI和APRI,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比较各指标对肝硬化不同分期的诊断效能。结果RPR、ALBI和APRI与肝硬化进展均呈正相关(均P<0.05),其预测肝硬化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2(95%CI 0.878~0.967)、0.853(95%CI 0.784~0.906)和0.782(95%CI 0.705~0.846)。RPR预测肝硬化的曲线下面积均高于APRI(均P<0.05)。亚组分析显示,RPR对CC组肝硬化的诊断效能明显优于ALBI和APRI。结论RPR是预测CHB患者早期肝硬化的可靠指标,且优于ALBI和APRI。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慢性乙型肝炎与肝硬化患者胆囊病变的B超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选取同一时间段我院收治的15例肝硬化患者,两组患者均进行B超检查,比较B超诊断对两种疾病的诊断价值。结果:与慢性乙型肝炎组患者相比,肝硬化组的胆囊壁厚度更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胆总管内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乙型肝炎组胆囊病变的发生率低于肝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超诊断能够清晰地观察到肝病患者胆囊病变情况,对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CHr)对小儿缺铁性贫血(IDA)的筛查诊断效率.方法 检测分析39例IDA患儿,22例非IDA患儿,2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红细胞参数及铁代谢指标.结果 IDA组CHr、平均红细胞容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血清铁、血清总铁结合力及血清铁蛋白均值较健康对照组及非IDA贫血组明显降低(P<0.05),当临界值为28 pg时,CHr诊断IDA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0%和81%.结论 CHr优于传统的红细胞参数及铁代谢指标,可准确地诊断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为1项简便、快速、价廉,可广泛用于铁缺乏的筛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