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1β、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不同临床病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40例慢性HBV感染患者,根据临床病程分为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ASC)60例(ASC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60例(CHB组)、乙型肝炎肝硬化(LC)患者60例(LC组)及原发性肝癌(HCC)患者60例(HCC组)。以60名体检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所有对象血清IL-1β、IL-6、TNF-α、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白蛋白(Alb)水平及HBV DNA载量。结果 ASC组、CHB组、LC组和HCC组IL-1β、IL-6及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HCC组IL-1β、IL-6水平显著低于ASC组、CHB组、LC组(P0.01),ASC组TNF-α水平显著低于LC组(P0.01),其他指标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SC组、CHB组IL-1β、IL-6、TNF-α与HBV DNA载量、ALT、AST、TB、Alb均无相关性(P0.05)。LC组除IL-6与ALT呈负相关(r=-0.314,P0.05)外,其他各项指标之间均无相关性(P0.05)。HCC组除TNF-α与HBV DNA载量呈负相关(r=-0.348,P0.05)外,其他各项指标之间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IL-1β、IL-6和TNF-α水平或可用于评估慢性HBV感染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HBV感染者外周血细胞因子IL-15、IL-16、IFN-γ、TGF-β的表达水平变化的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肝癌患者60例(HCC组)、肝硬化患者60例(LC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0例(CHB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60例(ASC组)和健康对照者40例(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细胞因子表达水平,运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BV DNA载量,同时检测各项生化指标。结果随着患者病情加重,细胞因子IL-15、IL-16、IFN-γ、TGF-β表达水平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且在肝硬化患者中达到最大值。与健康对照组相比,不同临床类型HBV感染者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5、IL-16、IFN-γ、TGF-β在CHB患者外周血HBV DNA高载量组表达水平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15、IL-16、IFN-γ、TGF-β可能参与了乙型肝炎的肝脏炎性损伤过程,且其表达水平与病毒量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和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ASC)外周血T淋巴细胞各亚群变化的规律,探讨乙肝病毒复制水平对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选择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2年7~12月收治的CHB患者63例(CHB组),选取同期ASC患者112例(ASC组),健康体检者84例(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三项分组血清中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实时荧光定量法检测HBV DNA水平。结果 CHB组患者和ASC组患者外周血CD3+、CD4+及CD4+/CD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D8+水平则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兰州地区慢性HBV感染者T淋巴细胞亚群存在不同程度免疫调节异常和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不同阶段,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4、IL-6)]的表达水平,进一步探究其T细胞免疫状态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慢性化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法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比较慢性乙肝患者(CHB组,42例)、肝硬化患者(LC组,3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HCC组,30例)与健康对照组(NC组,30例)外周血清中IFN-γ、IL-4、IL-6水平。综合分析其与HBV DNA载量、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和谷丙转氨酶(ALT)的相关性。结果 IFN-γ、IL-4、IL-6水平在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26.62、58.63、47.29,P0.01)。经两两相互比较可知,CHB组、LC组和HCC组的IFN-γ、IL-4、IL-6水平均高于NC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B组的IL-4水平高于LC组和HCC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C组的IL-6水平高于CHB组和LC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C组相比,IFN-γ/IL-4的比值在CHB组、LC组和HCC组都明显减小,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9.63,P0.05)。通过进一步相关性分析可知,IFN-γ水平与HBV DNA的载量、ALT呈不同水平程度的负相关(r=-0.786、-0.713,P0.001);IL-4水平与HBV DNA载量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757,P0.001);而IFN-γ、IL-4、IL-6在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清中的水平与HBeAg没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感染HBV患者体内T细胞免疫功能中,Th2型细胞处在优势的地位。这有利于对乙肝患者治疗及疗效的观察。而IL-6水平在肝癌组显著升高,提示了肝癌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外周血中辅助性T细胞17(Th17)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Treg)的比例变化及其与HBV感染后肝脏损伤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4例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ASC)、5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32例肝细胞癌(HCC)伴活动性肝炎(简称HCC)患者及30名健康对照者(正常对照组)外周全血Th17细胞和Treg细胞,同时采用西门子165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的Th17细胞比例(1.13%±0.37%)比较,ASC组略有升高(1.30%±0.2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HB组(2.06%±1.15%)和HCC组(5.89%±3.31%)均明显升高(P0.01),且HCC组高于CHB组(P0.05)。Th17细胞比例与ALT、AST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682、0.637,P均0.01]。与正常对照组CD4+CD25+CD127lowTreg细胞(7.18%±2.28%)比较,ASC组(7.72%±2.05%)略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HB组(9.01%±2.92%)和HCC组(10.86%±1.77%)均明显升高(P0.01),且HCC组高于CHB组(P0.05)。Treg细胞与ALT、AST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52(P0.01)、0.307(P0.05)]。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与Treg细胞比例呈正相关(r=0.327,P0.01)。正常对照组Th17/Treg最低,为0.17±0.16,ASC组略有上升(0.18±0.1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HB组(0.23±0.19)和HCC组(0.52±0.54)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 HBV感染后随着疾病的发生、发展,外周血Th17细胞和Treg细胞的比例增加。由于Th17细胞和Treg细胞构成的平衡被打破,趋向Th17细胞所介导的炎症反应,引起肝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外周血HBV免疫学标志物(HBsAg、HBeAg、HBeAb、HBcAb)定量水平与HBV DNA载量和肝功能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收集HBV携带者60例(ASC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0例(CHB组)、肝硬化患者60例(LC组)、肝癌患者60例(HCC组),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 DNA载量,运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HBsAg、HBeAg、HBeAb、HBcAb定量水平,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析肝功能水平,并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HCC组中HBsAg定量水平、HBV DNA载量、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表达最高,CHB组HBsAg和HBeAg水平与HBV DNA载量呈正相关(r=0.342,P=0.000;r=0.436,P=0.000),HBeAb定量与HBV DNA载量呈负相关(r=-0.227,P=0.001),ALT水平与HBeAg定量呈正相关(r=0.200,P=0.000),ALT水平与HBeAb定量呈负相关(r=-0.156,P=0.001)。结论 HBV血清标志物定量水平与HBV DNA和ATL有一定的相关性,三者结合可作为病情监测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者血清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与白细胞介素21(IL-21)及γ-干扰素(IFN-γ)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19例慢性乙肝患者,其中乙型肝炎(CHB)46例,乙肝后肝硬化(LC)41例,原发性肝癌(PHC)32例,同期选取35例肝功能检查表面抗体为阳性的健康正常者作为对照,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FQ-PCR)方法检测HBV感染者血清HBV DNA,利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s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受试者血清IL-21及IFN-γ水平。结果 CHB、LC、PHC三组患者之间血清IL-21、IFN-γ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且三组HBV感染者血清IL-21、IFN-γ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阴性组血清IL-2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HBV DNA载量增加呈现明显升高趋势;阴性组血清IFN-γ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HBV DNA载量增加呈现明显降低趋势;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IL-21水平与HBV DNA载量呈较强正相关(rs=0.641,P0.05),IFN-γ水平与HBV DNA载量呈现负性相关(rs=-0.372,P0.05)。结论IL-21、IFN-γ与HBV感染者血清HBV DNA持续感染密切相关,推测IL-21、IFN-γ有望成为HBV感染者免疫治疗新靶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及乙型肝炎后肝硬化(liver cirrhosis,LC)、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淋巴细胞(Th)的表达水平。方法选择2014年1—3月建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网络报告的HBV 34例(CHB组)及2014年1—12月在建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登记注册的乙型肝炎后LC 31例(乙型肝炎后LC组)和乙型肝炎后HCC 29例(乙型肝炎后HCC组),另选择2014年1—3月参加建平县医院体格检查结论健康的志愿者30例(对照组)。所有入选患者均进行Th(CD3+、CD4+、CD8+、CD4+/CD8+)检测并比较。结果 4组外周血Th各指标值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HB组、乙型肝炎后LC组及乙型肝炎后HCC组外周血CD3+、CD4+及CD4+/CD8+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外周血CD8+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乙型肝炎后HCC组外周血CD3+、CD4+及CD4+/CD8+值均明显低于CHB组及乙型肝炎后LC组,而CD8+值明显高于CHB组及乙型肝炎后LC组;乙型肝炎后LC组外周血CD3+、CD4+及CD4+/CD8+值均明显低于CHB组,而CD8+值明显高于CH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HB及乙型肝炎后LC、HCC患者均存在明确外周血Th异常表达,乙型肝炎后HCC患者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效应性与调节性CD4+T细胞相关细胞因子介导的免疫平衡在慢性乙型肝炎(CHB)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74例,其中CHB患者27例,慢性HBV携带者(ASC)23例,肝炎肝硬化(LC)患者24例,应用ELISA方法,检测其外周血血浆中效应性及调节性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结合临床指标进行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和ASC组比较,CHB和LC组患者IFN-γ和TGF-β1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58,P=0.000;F=5.34,P=0.002);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HB、ASC和LC组患者IL-10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95,P=0.000);而IL-17在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LT和HBV DNA与IFN-γ、TGF-β1、IL-10及IL-17的表达水平均无相关性;ALT与TGF-β1/IL-17具有明显相关性(r=0.435,P=0.023)。结论不同类型慢性HBV感染者存在着明显的免疫调节功能紊乱,且与肝内炎症的发生和疾病进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e抗原(HBeAg)阳性及阴性HBV感染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白细胞介素-18、γ-干扰素、转化生长因子β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将175例HBV感染患者分为慢性乙型肝炎(CHB)组和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ASC)组,各组再分为HBeAg(+)组和HBeAg(-)组,检测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因子及肝功能指标的水平。以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HBeAg(+)与HBeAg(-)ASC组和CHB组CD4+CD25+Treg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eAg(+)与HBeAg(-)ASC组和CHB组细胞因子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HBeAg(+)ASC组外周血CD4+CD25+Treg表达水平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基酶/血小板比值呈正相关(P0.05)。结论 CD4+CD25+Treg和细胞因子在乙型肝炎慢性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CD4+CD25+Treg表达水平与肝炎的炎性反应程度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在疾病进展的不同阶段并发抑郁症的程度以及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水平。方法 选择HBV病毒携带者(ASC组)、肝硬化(LC组)和肝癌(HCC组)不同病程的患者126例和40例正常对照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问卷调查研究对象人口学资料,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进行评分和抑郁分级,同时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BDNF水平。结果 LC组、HCC组离异或丧偶的比率高于对照组(χ2=6.354,11.972; P值均<0.01); ASC组、LC组、HCC组抑郁严重程度的分布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151,42.150,49.636; P值均<0.01); 同时,ASC组抑郁严重程度低于LC组和HC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345,28.772; P值均<0.01); ASC,LC,HCC和对照组BDNF((-overx)±s,ng/ml),分别为11.10±3.26,8.66±3.11,7.39±2.52和12.18±2.59,LC组和HCC组血清BDNF水平显著低于ASC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 CHB病程的进展与HAMD评分存在正相关关系(r=0.719,P<0.01),与BDNF水平存在负相关关系(r=-0.504,P<0.01); 血清BDNF水平与HAMD评分存在负相关关系(r=-0.526,P<0.01)。结论 CHB疾病的进程可使抑郁的程度加重,BDNF水平逐渐降低。提示血清BDNF水平可作为CHB患者心理治疗的实验室参考依据。有望提高临床医生对CHB患者伴随抑郁症发生的识别,提高诊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分析自贡地区乙肝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BCP区1762/1764及前C区1896位点的突变情况,探讨其与HBV相关性肝癌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9月至2018年6月141例经本院确诊的乙肝性相关疾病患者血清标本(HBV DNA≥103IU/mL):慢性乙肝(CHB组)50例、肝硬化(LC组)45例、肝癌(HCC组)46例,并收集临床相关资料。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患者的HBV DNA水平,多通道荧光PCR法检测HBV基因型,然后采用ARMS-PCR法检测HBV基因BCP区1762/1764及前C区1896突变情况。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HCC组和CHB组在e抗原阳性率、HBV DNA水平及HBV DNA>105IU/mL方面对比发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CC组和LC组在e抗原阳性率方面比较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HBV DNA水平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女性乙肝患者HBV基因BCP区1762/1764位点突变率分别为67.0%、57.1%(P>0.05),前C区1896位点突变率分别为61.6%、66.7%(P>0.05)。HCC组患者、LC组患者、CHB组患者的HBV基因BCP区1762/1764突变率分别为91.3%、84.4%、22%,HCC组与CHB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CC组与L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基因前C区1896突变率分别为84.8%、62.2%、42.0%,HCC组与CHB组、LC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CC组患者的HBV基因前C区1896和BCP区1762/1764位点同时突变率为78.3%,要高于LC组和CH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基因型方面比较,无论是基因B型还是C型的乙肝相关患者,疾病进程较重(HCC组、LC组)的受试者携带BCP区1762/1764突变型或前C区1896突变型的比例都要高于慢性乙肝患者(CHB组)。结论自贡地区HBV基因BCP区1762/1764和前C区1896突变率高,无性别和基因型差异,其中HBV基因BCP区1762/1764位点和前C区1896位点联合突变与HBV相关性HCC发生可能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前C区A1896变异与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的进展性肝病的关系。方法选择172例HBV感染者,采用PCR-RFLP进行A1896变异的检测,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分析。结果172例患者A1896变异的总体检出率为45.9%。在A1896变异株和野生株中,慢性无症状携带者(ASC)、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硬化(LC)、慢性重型肝炎(CSH)、肝细胞癌(HCC)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B、LC、CSH、HCC的A1896变异率分别为39.7%、52.0%、50.0%、74.1%,显著高于ASC的12.5%(P〈0.05)。进展性肝病(包括CSH、LC、HCC)的A1896变异率为59.0%,显著高于CHB的39.7%(P〈0.05)。慢性乙型肝病不同临床类型的A1896的野生株、变异株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eAb阳性组的A1896变异率为73.2%,显著高于HBeAg阳性组的28.1%(P〈0.05)。A1896野生株HBeAg阳性率显著高于变异株(45.2%vs 19.0%,P〈0.05)。变异株HBV-DNA复制的均数水平显著高于野生株[(9.55±4.65)lg copies.L-1vs(10.35±4.49)lg copies.L-1,P〈0.01]。结论A1896变异与HBV相关的进展性肝病有关,但与CHB的炎症活动程度无关。A1896变异株的HBeAg阴性率和HBV-DNA病毒载量较野生株高,前者使HBV易逃避免疫清除,后者引起疾病逐步进展。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南通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与临床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江苏省南通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分布状况及其临床相关性。方法选择南通地区HBV-DNA阳性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300例,其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ASC)28例,慢性乙型肝炎(CHB)189例,重型肝炎(CSH)26例,肝硬化(LC)30例,肝细胞癌(HCC)27例,采用多对型特异性引物巢式PCR法检测HBV基因型。结果300份血清标本中B型89例(29.7%),C型196例(65.3%),BC混合型15例(5.0%);C基因型在LC组、HCC组中的比例显著高于ASC组和CHB组(P<0.05)。结论南通地区HBV基因型可能以B、C型为主,C型为优势基因型并与肝硬化、肝癌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探讨病毒复制程度与细胞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136例乙肝病毒感染者、60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检测乙型肝炎感染者血清HBVDNA。结果:84例慢性HBV携带者(ASC)、52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相比,CD3+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和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均显著降低(P〈O.001),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均显著升高(P〈0.001)。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与慢性HBV携带者相比,CD3+T淋巴细胞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P=0.01)、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明显降低(P〈o.05)。随着病情发展,从健康对照组、慢性HBV携带者到慢性乙型肝炎,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呈逐渐下降趋势,CD8+T细胞百分比呈逐渐升高的趋势。慢性HBV携带者HBVDNA阳性组与HBVDNA阴性组相比,CD3+T淋巴细胞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下降(P〈0.001),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明显下降(P〈0.001),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P〈0.01)。结论:HBV感染可导致感染者细胞免疫功能的改变,HBADNA复制增加进一步加重乙肝病毒感染者T细胞亚群的紊乱,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的动态变化可及时提示临床HBV感染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并加强临床的监测。  相似文献   

16.
张洋 《中国临床研究》2012,25(10):950-952
目的研究鲁南地区肝细胞癌(HCC)、肝硬化(LC)患者与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及基本C区启动子(BCP)基因区A1762T/G1764A双位点变异之间的关系,探讨其相关性。方法按慢性HBV感染者111例的不同临床分型,对其中HCC、LC和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各37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及PCR微板核酸杂交ELLSA技术进行HBV基因定量、分型检测;采用HBV基因多态性芯片检测BCP区A1762T/G1764A双位点变异;对不同性别、年龄、病毒基因型分布、临床分型患者进行HBV基因分型、BCP区双突变,以及不同HBV基因型BCP双突变的比较。结果在CHB、LC、HCC患者中,HBeAg阴性者分别为24.3%、75.7%和83.8%;HCC患者HBeAg阴性率较CHB患者明显升高(P<0.05)。男、女性别HBV均以C基因型占优势,分别为57.3%和54.5%,性别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年龄<30岁组HBV以B基因型(40.3%)、C基因型(51.7%)占优势,≥30岁组以C基因型(67.2%)占优势,<30岁组B基因型构成比高于≥30岁组(29.6%,P<0.05);HCC、LC患者中HBV以C基因型为主,分别占73.0%和75.6%。BCP双突变率在HCC、LC分别为64.9%和56.8%;HBVC基因型多发生BCP双突变,占63.6%(42/66)。结论鲁南地区HBV基因型以C型和B型为主,其中LC、HCC患者基因型以C型占优势,HCC患者BCP双突变率显著高于CHB患者,在慢性HBV感染者中HBVC基因型多发生BCP双突变。  相似文献   

17.
宋惠  刘兴晖  祝成亮  钟基大  李毅 《检验医学》2013,(12):1092-1094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表达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IGFBP7mRNA的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IGFBP7含量,分析IGFBP7在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纤维化(LC)和肝细胞癌(HCC)患者间血清含量的差异。结果IGFBP7mRNA在HepG2.2.15细胞中的表达水平较HepG2高;与健康对照组相比,HBV感染者IGFBP7血清学水平明显升高(P〈0.05);IGFBP7在Lc和HCC患者低于CHB患者(P〈0.05)。结论HBV能够上调IGFBP7的表达,其血清水平与疾病进程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病程慢性乙肝(CHB)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32(IL-32)、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及HBV DNA载量中的差异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105例慢性CHB患者(轻度组32例、中度组42例、重度组31例)为研究对象,另选取10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两组血清IL-32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TBIL、ALT、AST采用采用日立7600-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HBV DNA载量采用荧光定量PCR测定。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HB组血清IL-32、TBIL、ALT、AST及HBV DNA载量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轻、中度组相比,重度HCB组血清IL-32、TBIL、ALT、AST及HBV DNA载量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 DNA高载量组(105拷贝数/ml)血清IL-32、TBIL、ALT、AST水平显著高于HBVDNA低载量组(105拷贝数/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IL-32可能介导CHB炎症反应,参与CHB病情的发生及进展,血清IL-32及肝功能指标可作为CHB患者病情进展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温州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的分布及其与临床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温州地区HBVDNA阳性的慢性HBV感染者202例,其中慢性无症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52例,慢性乙型肝炎103例,肝硬化27例,肝细胞癌20例,应用型特异性引物巢式PCR检测HBV的基因型。结果202例HBVDNA阳性血清标本中,B型37例(18.3%),C型123例(60.9%),B/C混合型41例(20.3%),D型1例(0.5%),未发现A、E、F和G型;与B基因型、B/C混合型相比,C基因型在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细胞癌中明显升高,分别为56.1%和14.6%(P〈0.05);C基因型感染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226±268)U/L高于B基因型的(114±183)U/L和B/C混合型的(130±222)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基因型感染者HBeAg阳性率和HBVDNA含量明显高于B基因型和BC混合型感染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州地区存在HBV的B、C、D和B/C混合基因型,C型为本地区的优势基因型.并且C型HBV感染易引起较重肝脏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