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T细胞)及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8、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153例MPP患儿(疾病组)和122例健康儿童(对照组)外周血CD4~+、CD8~+T细胞比例,IL-6、IL-8、IL-10和TNF-α水平,并对疾病组治疗前、治疗后及疾病组并发胸腔积液伴肺纤维化(纤维化组)与不伴有肺纤维化(非纤维化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疾病组治疗前外周血IL-6、IL-8、IL-10和TNF-ɑ水平及CD8~+T细胞比例均显著高于治疗后和对照组,CD4~+T细胞比例和CD4~+/CD8~+均低于治疗后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组治疗后外周血IL-6、IL-8、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CD4~+、CD8~+T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纤维化组外周血IL-6、IL-8、IL-10水平和CD8~+T细胞比例高于非纤维化组,CD4~+T细胞比例和CD4~+/CD8~+低于非纤维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表明,IL-6和IL-8辅助诊断肺纤维化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敏感性分别为100.0%和92.6%,特异性分别为95.6%和93.0%。结论联合检测外周血CD4~+、CD8~+、CD4~+/CD8~+比例及细胞因子IL-6、IL-8、IL-10和TNF-α水平有助于全面了解MPP患儿治疗前、后免疫功能的变化。外周血IL-6和IL-8最有助于MPP患儿肺纤维化的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T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水平在支原体肺炎中的变化,探讨其在支原体肺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6年3月至2009年3月在本院确诊为支原体肺炎(MPP)的患儿共121例,按照疾病严重程度分为重症MPP组23例,普通MPP组98例。对照组为同期健康体检儿童,共25例。分别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指标。结果CD3+、CD4+、CD4+/CD8+指标在重症MPP组和普通MPP组、对照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IgAI、gM在重症MPP组和普通MPP组、对照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而IgG指标在三组之间无明显差别。结论免疫功能低下可能在支原体肺炎疾病的发病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表面IL-18Rα表达的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35例MPP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和CD4 T淋巴细胞表面IL-18Rα的表达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MPP患儿T细胞亚群与健康对照组相比,CD3 细胞百分率降低(P<0.05),51.4%的MPP患儿CD4 /CD8 在1.0~1.9的范围之外。急性期MPP组CD4 T淋巴细胞表面IL-18Rα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恢复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期表达水平下降,与急性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细胞亚群异常组与正常组相比,CD4 T淋巴细胞IL-18Rα表达明显增高(P<0.01),T细胞亚群正常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P患儿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外周血T淋巴细胞存在Th1/Th2失衡,急性期表现为Th1优势应答。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型(helper T cell type 17,Th17)和 CD4+CD25+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在肺炎支原体感染儿童体内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感染组32例,分为普通肺炎组18例、肺炎合并肺外症状组14例;健康对照组26名.常规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外周血Th17细胞、Treg的表达频率;ELISA方法 检测血清细胞因子IL-6、IL-17水平.结果 1.MP感染组外周血Th17细胞频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肺外症状组血Th17细胞频率水平高于普通肺炎组(P<0.01);MP感染组外周血Treg细胞表达频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肺外症状组血Treg细胞频率低于普通肺炎组(P<0.01).2.MP感染组血清IL-6、IL-17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肺外症状组血清IL-6、IL-17水平高于普通肺炎组(P<0.01).结论 在儿童MP感染者体内存在Treg与Th17细胞频率明显改变,并伴有炎症性细胞因子水平升高,提示Treg与Th17细胞的频率异常在儿童MP感染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病情严重程度与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关系。方法于2012年1-7月,按肺部感染评分(CIPS)选取于本院诊治的重症MPP患儿30例(重症MPP组)和轻症MPP患儿32例(轻症MPP组),以30例体检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受试对象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和血清IL-6、IL-10、TNF-α水平及免疫球蛋白IgA、IgM、IgG水平。治疗后,对患儿再次进行IL-6、IL-10、TNF-α水平检测,分析各指标与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重症MPP组BALF及血清IL-6、IL-10、TNF-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轻症MPP组(P0.05);轻症MPP组BALF及血清IL-6、IL-10、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各研究组BALF中IL-6、IL-10、TNF-α水平均高于血清中各指标水平(P0.05)。治疗后,重症MPP组IL-6及TNF-α水平较治疗前下降,IL-10水平上升(P0.05)。与对照组相比,MPP患儿血清IgM水平显著升高,IgG水平显著降低(P0.05),Ig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6、IL-10、TNF-α水平与MPP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作为MPP患者诊治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T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水平在支原体肺炎中的变化,探讨其在支原体肺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6年3月至2009年3月在本院确诊为支原体肺炎(MPP)的患儿共121例,按照疾病严重程度分为重症MPP组23例,普通MPP组98例。对照组为同期健康体检儿童,共25例。分别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指标。结果CD3+、CD4+、CD4+/CD8+指标在重症MPP组和普通MPP组、对照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IgAI、gM在重症MPP组和普通MPP组、对照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而IgG指标在三组之间无明显差别。结论免疫功能低下可能在支原体肺炎疾病的发病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血浆miR-223、miR-21水平变化及其与T淋巴细胞亚群、炎症因子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该院收治的MPP患儿120例(观察组)及在该院体检的健康儿童120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检测并比较2组血浆miR-223、miR-21、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血浆miR-223、miR-21及血清IL-6、IL-8、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而外周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及CD4^+/CD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血浆miR-223、miR-21水平与外周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及CD4^+/CD8^+水平呈负相关(P<0.05),而与血清IL-6、IL-8、TNF-α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MPP患儿血浆miR-223、miR-21水平较高,且与T淋巴细胞亚群、炎症因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指标的变化及其对临床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选取145例MPP患儿纳入观察组,其中重型MPP患儿62例,轻型MPP患儿83例;另选取同期门诊体检健康儿童56例纳入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和免疫透射比浊法分别检测儿童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血清免疫球蛋白Ig A、Ig G、Ig M,补体C3、C4,T细胞亚群指标CD3~+、CD4~+、CD4~+/CD8~+。结果 2组患儿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 0. 05);观察组WBC、CRP、Ig A、Ig G以及C3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CD3~+、CD4~+、CD4~+/CD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2组C4、Ig 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MPP患儿T细胞亚群功能下降使得细胞免疫功能下降,B淋巴细胞存在异常活化状态说明体液免疫被激活,常规治疗时,调节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对于MPP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匹多莫德辅助治疗婴幼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100例婴幼儿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给予阿奇霉素联合匹多莫德治疗,比较两组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细胞因子、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外周血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CD4~+/CD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CD8~+T淋巴细胞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12、干扰素γ、IgM、IgG、IgA水平明显升高,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水平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2.0%,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66.0%,P0.05)。结论匹多莫德辅助治疗婴幼儿支原体肺炎,可显著改善患儿免疫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儿难治性支原体肺炎免疫指标检测及临床指导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8月至2018年8月的20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资料,以98例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难治组;102例普通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普通组;另选取同期来本院体检的10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研究对象细胞免疫指标(CD3~+、CD4~+、CD8~+、CD19~+)与体液免疫指标(IgA、IgM、IgG)检测水平。结果治疗前,难治组IgA、IgM、Ig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和普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难治组和对照组IgA、IgM、IgG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难治组IgA、IgM、Ig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普通组IgA、IgM、IgG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难治组CD3~+、CD4~+、CD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和普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组CD3~+、CD4~+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难治组和对照组CD3~+、CD4~+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难治组CD3~+、CD4~+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组CD3~+、CD4~+、CD8~+、CD19~+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难治性支原体肺炎免疫指标检测可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免疫功能、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80例MPP患儿作为病例组,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3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两组年龄均为1~9岁。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RP水平,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百分率和CD4~+/CD8~+比值,化学发光免疫夹心法测定PCT含量,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MPP组患儿血清IgG、IgM、CRP、PCT水平及CD8~+百分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IgA水平、CD3~+、CD4~+百分率及CD4~+/CD8~+比值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MPP患儿免疫功能、PCT及CRP水平紊乱,改善患儿免疫系统相关功能对其治疗及预后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白介素-22(interleukin-22,IL-22)的水平及意义。方法选取124例MPP患儿为研究组,另选同期20例行支气管异物取出术的患儿为对照组。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及影像学表现将MPP患儿分成不同亚组:轻症MPP组和重症MPP组、MPP组肺不张组和非肺不张组、肺实变组和非肺实变组、胸腔积液组和无胸腔积液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所有患儿BALF中IL-22的水平;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ROC)曲线分析IL-22对重症MPP的预测价值。结果MPP患儿IL-2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重症MPP患儿IL-22水平明显高于轻症MPP患儿(P<0.05)。影像学表现为肺不张、胸腔积液的患儿IL-22水平均较无相关表现者明显升高(均P<0.05),而肺实变患儿和非肺实变患儿IL-2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22对重症MPP的诊断效能较好[AUC(95%CI)=0.788(95%CI:0.705~0.856)],最佳界限值为42.2 pg·mL-1,敏感性为65.91%,特异性为88.75%。结论MPP患儿BALF中IL-22水平升高,与肺不张、胸腔积液等影像学表现及病情严重程度明显相关,且对重症MPP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 114例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作为实验组,于病程第7~10天检测MPIgM抗体为阳性,并采集外周血标本。同期保健门诊体检的5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集外周血标本。分别检测外周血标本中T细胞亚群(CD_3、CD_4、CD_8、CD_4/CD_8、NK)以及体液免疫(IgG、IgA、IgM、C3、C4)的水平。结果实验组患儿血清中CD_3、CD_4、CD_4/CD_8比值、NK值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IgA、C3和C4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IgG和IgM值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MP)感染可引起免疫功能紊乱,抑制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型(helperTcelltype17,Thl7)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Tcells,Treg)在肺炎支原体感染儿童体内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pneumoniae,MP)感染组32例.分为普通肺炎组18例、肺炎合并肺外症状组14例;健康对照组26名。常规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外周血Thl7细胞、Treg的表达频率;ELISA方法检测血清细胞因子IL-6、IL-17水平。结果1.MP感染组外周血Thl7细胞频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肺外症状组血Thl7细胞频率水平高于普通肺炎组(P〈O.01);MP感染组外周血Treg细胞表达频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肺外症状组血Treg细胞频率低于普通肺炎组(P〈0.01)。2.MP感染组血清IL.6、IL.17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肺外症状组血清IL-6、IL-17水平高于普通肺炎组(P〈0.01)。结论在儿童MP感染者体内存在Treg与Thl7细胞频率明显改变,并伴有炎症性细胞因子水平升高.提示Treg与Thl7细胞的频率异常在儿童MP感染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黄石地区儿童EB病毒(EBV)感染合并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感染检验指标变化,以期关注两者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5年3月53例EBV感染合并MPP受试儿童作为研究组,以同时期53例EBV感染未合并MPP儿童作为对照组,观察实验室指标白细胞(WB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中性粒细胞(NEUT)、白细胞介素-1(IL-1)水平,比较异常率,观察T淋巴细胞指标CD4~+、CD8~+、CD4~+/CD8~+情况。结果研究组在ALT、CK-MB、IL-1、AST、LDH、WBC、NEUT上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粒细胞、ALT、CK-MB、IL-1、AST、LDH、WBC异常率分别为73.58%、30.19%、16.98%、20.75%、20.75%、18.87%、32.07%,研究组相对应分别为33.96%、52.83%、52.83%、52.83%、60.38%、56.6%、58.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CD8~+上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在CD4~+、CD4~+/CD8~+上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BV感染合并MPP儿童在血指标上能反映病情变化情况,可为临床诊治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阿奇霉素联合小剂量激素对儿童大叶性支原体肺炎T细胞亚群、白细胞介素(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2月至2016年11月接诊的120例大叶性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阿奇霉素静脉滴注抗炎治疗,观察组患儿在阿奇霉素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地塞米松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CD4~+T细胞百分比、CD8~+T细胞百分比和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1周后观察组CD4~+T细胞百分比和CD4~+/CD8~+高于对照组,CD8~+T细胞百分比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TNF-α、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NF-α、IL-6、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8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大叶性支原体肺炎患儿给予阿奇霉素联合小剂量激素治疗,不仅能有效改善T细胞亚群水平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还能减轻患者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外周血Th1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Th2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及TIgE的水平在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发病中的作用以及肺功能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64例,其中喘息组27例,非喘息组37例,健康体检儿童20例为研究对象。用ELISA法测定Th1细胞因子IFN-γ、Th2细胞因子IL-4。荧光酶标法测定血清中TIgE的水平,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行肺功能检测。结果 (1)肺炎支原体肺炎喘息组、非喘息组与对照组三者比较应用方差分析,血清IL-4、IFN-γ、IFN-γ/IL-4及TIgE水平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2)肺炎支原体肺炎喘息组与非喘息组常规肺功能及小气道功能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00)。(3)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IL-4与IFN-γ水平经Pearson相关分析呈正相关(r=0.780,P=0.000)。(4)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IL-4与TIgE水平经Pearson相关分析呈正相关(r=0.531,P=0.000)。(5)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IL-4、IFN-γ水平经Pearson相关分析与肺功能FEV1/%、PEF%及V50%、V25%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490、-0.377、-0.296、-0.407,P均<0.05)。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Th1/Th2值下降,Th2细胞占优势,患儿存在免疫失调;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肺功能改变主要表现为阻塞性、限制性或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IL-10在小儿支原体肺炎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为MPP的诊断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通过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MPP患儿血清IL-10水平。结果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组血清IL-10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且恢复期仍处于低水平状态。结论IL-10在MPP的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可能参与了MPP的原发肺部损伤和肺外并发症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患儿维生素A(VitA)、白细胞介素(IL)-6、干扰素(IFN)-γ、IL-10水平。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19年3月于该院就诊的136例肺炎支原体(MP)感染患儿(疾病组)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相关诊断标准将其分为普通肺炎支原体肺炎(普通MPP)组(69例)和RMPP组(67例)。选取同期于该院体检的健康儿童72例作为对照组。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热程以及肺部啰音、胸腔积液、肺外并发症和坏死性肺炎发生情况。测定并比较疾病组与对照组、普通MPP组与RMPP组血清VitA、IL-10、IFN-γ、IL-6水平。分析不同水平VitA与RMPP患儿临床特征的关系。探讨MPP患儿临床维生素A缺乏(CVAD)与IL-6、IFN-γ、IL-10的相关性。结果疾病组血清VitA、IL-6、IL-10、IFN-γ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MPP组血清VitA水平明显低于普通MP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MPP组血清IL-6、IL-10、IFN-γ水平明显高于普通MPP组(P<0.05)。VitA水平与性别、年龄和热程无关(P>0.05);低VitA水平与RMPP患儿的肺部啰音、胸腔积液、肺外并发症和坏死性肺炎有关(P<0.05)。MPP患儿CVAD与IL-6、IL-10和IFN-γ呈正相关(r=0.381、0.413、0.393,P<0.05)。结论临床应提高早期识别RMPP的能力,患儿若存在CVAD,血清IL-6、IL-10、IFN-γ水平明显升高,提示存在发生RMPP的可能。  相似文献   

20.
21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免疫功能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与机体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21例MPP患儿(病例组)在急性期和恢复期分别检测体液免疫功能(IgGI、gA、IgM、C3、C4,CH50)和细胞免疫功能(CD3+、CD4+、CD8+、CD4+/CD8+),同时以健康儿童20例作对照(对照组)。结果在急性期和恢复期,MPP患儿IgG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IgA、CD3+、CD4+、CD4+/CD8+均非常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而C3、CH50则均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急性期和恢复期机体免疫功能无明显差异。结论MPP患儿体液及细胞免疫功能处于明显低下状态,B细胞功能受损,T淋巴细胞亚群功能失调,补体系统被激活,患儿免疫功能恢复较慢,提高患儿机体免疫功能对MPP的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