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合格标本发生的原因及解决方案,确保分析前标本的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标本采集质量改进前后检验科不合格标本情况,对不合格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结果 300 657例送检标本中不合格标本送检总数1 292例,总不合格率0.43%。不合格原因前5位分别是:标本不足(或空管)31.0%、凝固24.5%、溶血16.2%、标本与抗凝剂比例错误9.5%、条码信息不全或错误9.0%。与标本采集质量改进前比较,质量改进后标本不合格率由0.54%下降到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9个科室标本不合格率下降显著(P0.05)。结论增强工作人员责任心,严格执行标本拒收管理,加强与临床工作人员沟通及培训,降低标本不合格率,是提高分析前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不合格检验标本的产生原因及解决对策,提高送检标本合格率,加强分析前质量控制。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检验中心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接受的不合格标本的特点及原因。结果 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该院检验中心共接收不合格标本11 024份,不合格率为0.331%,不合格原因中溶血标本占26.7%,凝血标本占25.8%。不合格标本所占比例较高的多为外科系统科室,内科系统科室不合格标本所占比例相对较低。结论检验科应建立控制标本不合格率的制度,并通过不断分析及与临床医护人员的沟通交流,有效降低标本不合格率,确保分析前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改进标本管理模式前后检验科不合格标本,探索提高分析前质量的方法.方法 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2018年不合格标本,2019年增加临床沟通频率,专人监管不合格标本情况,对2018年住院标本不合格率前10位的科室进行重点沟通,评估措施有效性.结果 常规项目标本不合格率2019年(0.1053%)较2018年(0.1289%)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生物项目标本不合格率2019年(1.5700%)较2018年(1.7043%)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9与2018年标本不合格率比较,10个重点科室常规项目8个科室下降,微生物项目7个科室下降.常规项目标本不合格原因主要为标本凝固和标本采集量错误;微生物项目标本不合格原因主要为痰取样不合格和尿污染.结论 通过加强标本监管、提高临床沟通效果、适度培训考核等措施可有效降低标本不合格率,确保分析前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动态分析血液组2016-2018年标本不合格率及产生原因,降低不合格率,保证分析前质量控制,为制订改进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统计该实验室血液组2016-2018年不合格抗凝血液标本总数,并进行原因分析,动态观察3年来在实验室采取分析前标本质量管理措施下不合格率的变化。结果 2016年不合格标本共3 484份,不合格率为7.45‰;2017年不合格标本共3 007份,不合格率为6.30‰,较2016年降低1.15‰;2018年不合格标本共2 839份,不合格率为5.55‰,较2017年降低0.75‰。连续3年标本不合格原因分布前3位均为标本凝血、采血量不足和条码未执行,临床科室不合格率占前3位的均为新生儿科、重症监护病房、心外科,其中新生儿科连续3年标本不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917,P=0.000)。结论实验室应建立控制标本不合格率的制度,不断与临床医护人员沟通,对医护人员及送服人员进行岗前培训,确保分析前标本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临床血液标本的不合格率、不合格原因及分布,以此作为提高实验室分析前质量控制的指标,旨在为临床提供准确可信的检验结果.方法 对临床血液标本的不合格率、不合格原因及科室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年不合格率0.61%;2011年不合格率0.46%.两年不合格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持续改进措施,加强分析前质量控制,为临床提供准确可信的检验结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及质量控制对策。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微生物检验的268例标本,分析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质量控制对策。结果:268例送检微生物检验标本中有27例样本不合格,不合格率占10.07%;其中6例尿液标本不合格,不合格率为21.42%;8例痰液标本不合格,不合格率为28.57%;4例分泌物不合格,不合格率为14.28%;1例无菌液标本不合格,不合格率为3.57%;5例血液标本不合格,不合格率为17.85%;3例粪便标本不合格,不合格率为10.71%;痰液标本不合格率最高;不合格标本主要原因是标本受污染、采集时间错误以及送检不及时。结论:加强检验科与临床科室的沟通,确保标本采集、送检过程的规范性,进一步提高微生物标本合格率,进而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析前待检标本的质量管理,分析原因降低待检标本不合格率。方法对2015年临检中心接受医院各科室送检标本数量、不合格标本的数量、拒收原因、不合格比例进行分析。结果 2015年临检中心接受医院各科室标本326622份,不合格标本总数为457份(0.14%)。不合格标本中占比较高的是标本凝块123例,占26.91%;其次是标本量少20.35%、标本容器不符17.07%。结论采用对临床医生、护理人员培训、与护士长沟通等方法可以降低待检标本不合格率,提高分析前质量管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总结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急诊室部分标本的分析前质量控制,提高检验科接收标本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方法 统计2009年1月~10月241 938份标本,对分析前标本采集的准确率,标本运输的时间以及不合格样本的科室分布情况进行统计.以发放问卷形式分析标本分析前人员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结果 各科室送检标本241 938人次,不合格率0.56%,问题多集中在条码错误、血凝、溶血等方面,不合格样本分布在临床各科室.部分送检标本转运时间较长.部分人员对标本分析前状况不够重视.结论 应采取措施加强各个科室送检标本的分析前质量控制,加强检验科与临床沟通,进一步提高检验质量.  相似文献   

9.
临床实验室不合格标本的特点和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近年来我院临床实验室不合格标本的特点及产生原因,提高我院标本采集的合格率,加强分析前质量控制。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南医疗区检验科2004~2007年不合格标本的特点和原因,计算其标本不合格率。结果2004~2007年本科标本总数为203185份,不合格标本数为2411份,标本不合格率为1.19%;每年的标本不合格率分别为1.95%、1.56%、0.99%和0.75%,显示呈逐年降低趋势。结论实验室要想为临床提供准确、及时、可靠的检验结果,就必须加强分析前质量控制,加强与临床的沟通和合作,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提高标本合格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临床微生物培养不合格标本产生原因及对策。方法统计2009~2010年门诊和住院患者的血、尿、痰、胸腔积液、腹腔积液、大便、各种分泌物等微生物培养不合格标本的特点、原因及分布情况。结果两年共收到18 216份微生物培养标本,1 858份为不合格标本,不合格率为10.2%,其中痰标本的不合格率占首位57.0%,其次是尿标本占17.0%,血标本位居第3位占15.0%,分泌物标本占6.0%,其他标本占5.0%;不合格的原因是医护人员对标本的正确采集缺乏认识,不规范选择采样方法、采样时间及无菌观念差,导致所采集的标本污染或阳性率降低。结论应重视微生物检验前的质量控制,注重与相关科室的联系与合作,加强检验、医护及运送人员的相关专业知识培训,确保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的准确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降低标本不合格率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10月至2012年7月5700份不合格标本的不合格原因、各临床科室送检标本的不合格率、急诊和非急诊标本的不合格率差异,以及不同抗凝管发生标本凝固的比率。结果导致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为溶血、凝固和标本量不合要求,主要与护士采集标本方法不当有关。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急诊科送检标本的不合格率高于其他科室(P<0.05),急诊标本不合格率高于非急诊标本(P<0.05),枸橼酸钠(1∶9)抗凝管发生标本凝固的比率最高(P<0.05)。结论检验科应建立完整的不合格标本识别和退回制度,并通过多种方式主动与临床沟通,共同探讨降低标本不合格率的措施,保证检验分析前质量。  相似文献   

12.
胡曙荣  蔡娜 《当代护士》2014,(1):172-174
目的 分析影响急诊不合格血标本的因素并提出管理对策.方法 本院急诊科科室于2010年6月~2011 年3月之间收集22420例血液标本,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2组,每组各11210例,对照组的标本为未进行干预管理前采集的标本,而干预组的标本则是在干预管理后完全按照标准程序送检,且送检过程中不出现任何影响结果的因素,检查内容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血液生化以及其他项目,最后对检验出存在不合格因子的血液标本进行记录,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探究分析不合格原因以及预防干预的具体措施.结果 对照组不合格率达到了7.823%,而干预组不合格率仅为0.4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导致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标本发生溶血、送检的存放标本的试管出现错误、检验人员查对不严、管理不到位、检验技术不到位出现检验错误、送检不及时标本发生变性、试管放置时间过久、患者自身原因如采集前食用油腻食物以及院内检验的管理不到位等.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分析不合格标本的数量和不合格标本的原因,以此作为提高实验室分析前质量管理持续性改进的控制指标之一。方法对住院患者各种常规标本中不合格标本数和不合格率,分析不合格标本发生的主要原因。结果 2008、2009年不合格标本总数分别为803份、727份,分别占2008、2009年标本总数的0.71%、0.47%。按照拒收原因作分类统计,其中标本采集不合格为932份(60.9%),标本信息不合格为485份(31.7%),标本运送不合格为77份(5.0%),其他原因36份(2.4%),标本不合格率2008、2009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一系列改进措施,有助于保证分析前的质量控制,为临床提供全面而准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中不合格标本产生的原因及其解决措施,以便为临床提供更有价值的结果。方法统计该院2011年住院患者送检的微生物培养不合格标本的数量分布,并分析其中的原因。结果全年24006份微生物培养标本中,不合格标本数为311份,不合格率为1.3%。微生物室不合格标本的主要类型是痰液、尿液、大便等。不合格的原因,标本留取质量不合格(59.2%)、申请信息不全或错误(19.3%)、容器使用错误(6.1%)等。结论加强微生物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加强与临床的联系与及时沟通,针对不合格标本发生原因定期向临床医护人员进行宣传、培训,减少不合格标本的发生;使其认识到合格的标本是整个检验质量的保证。  相似文献   

15.
住院患者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住院患者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为提高检验标本的合格率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至12月所有住院患者3 670例不合格检查标本的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对策。结果住院患者检验标本的总体不合格率为1.25%;在调查的各类标本中微生物类不合格率最高,占7.35%;其次是血气分析,占4.24%。各类标本的不合格原因中,血液凝固分别占血常规、凝血类和血气分析类的41.22%、33.98%和19.23%;乳糜血分别占生化类、凝血类和血常规类的42.67%、37.54%和26.35%;条码错误和送检时间过长占尿常规标本的30.23%和24.42%;空盒和标本量少占便常规类标本的45.18%和23.54%;标本类型错误占血气分析类标本的56.25%;标本留取不合格和标本留取时机错误占微生物类标本的45.66%和33.97%。结论加强标本采集前的宣教、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培养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和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对提高检验标本的合格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肿瘤患者凝血检测不合格标本产生的原因并制订相应对策,确保分析前标本的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云南省肿瘤医院检验科2012、2013年和2014年第1季度接收的住院患者凝血检测标本各40 253、46 756、14 566份,以不合格率描述不合格标本情况,比较不合格标本分布及变化情况。结果 2012、2013年凝血检测标本的不合格率分别为0.57%和0.96%。2012年标本不合格原因依次为标本凝集、标本量少、标本量多、容器不对及无标本。2013年标本不合格原因依次为标本凝集、标本量少、标本量多、条码错误、标本污染、容器不对、无标本、红细胞比容大于或等于55%、重复送检。结论凝血检测对标本要求高,分析前的质量保证尤为重要,检验科需加强与护理部门和临床之间的联系,及时沟通反馈不合格标本的情况,共同寻找原因并制订和实施切实有效的改善措施,确保分析前环节标本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近半年来该院微生物实验室不合格标本的原因。针对问题采取相应预防措施,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方法对2011年1~6月送检的不合格微生物标本进行统计及原因分析。结果不合格标本数为142例,标本总不合格率为2.35%,主要原因为痰标本不合格,占不合格标本的41.93%,尿标本污染占18.31%,条形码不清楚占14.93%,血培养污染占13.38%。结论要取得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对检验标本的采集和处理等分析前质量控制至关重要。同时应加强与临床的沟通和合作,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送检标本的质量,从而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为临床提供可靠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丰市中医院近年来产前筛查不合格标本的状况与特点,提高大丰市中医院产前筛查标本的合格率,加强分析前质量控制。方法回顾分析大丰市中医院2007年5月至2009年10月产前筛查标本不合格的特点,计算不合格率。结果 2007年5月至2008年12月产前筛查标本总数为3089例,不合格数为74例,不合格率为2.40%。2009年1~10月产前筛查标本总数为2455例,不合格数为35例,不合格率为1.43%。呈逐年降低趋势。结论要想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必须加强分析前质量控制,加强与临床沟通与合作,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提高产前筛查标本的合格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并针对性制定质量控制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本院检验室接收的70例不合格微生物检验标本原因并针对性制定质量控制对策。结果在70例不合格微生物标本中,血液不合格率为10.00%,尿液不合格率为31.43%,分泌物不合格率为14.29%,体液不合格率为2.86%,痰液不合格率为41.43%;微生物标本不合格原因主要有标本污染、取样操作不规范及送检不及时等,其中取样操作不规范与标本污染是主要原因。结论通过分析不合格原因,并针对性制定质量控制对策,可有效提高检验质量与效率,此对于临床诊治疾病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如何控制和降低不合格标本量,以确保分析前质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至2010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检验科收到的住院患者血液不合格标本40 035份及2010年收到的住院患者体液不合格标本,包括尿液不合格标本162份及粪便不合格标本167份.以不合格率描述不合格标本情况.采用Pearson x2检验比较不同种类的抗凝管发生标本凝块的风险.结果 注射器-玻璃管、硅化塑料管加自配抗凝剂采集标本的不合格率远高于真空采血系统(不合格率分别为11.58%和1.33%);2007至2010年真空采血系统采集标本的不合格率分别为13.29‰、1.49‰、0.76‰及0.52‰,呈逐年下降趋势;不合格的3大主要原因为标本凝块、标本量少及标本类型错误,其中标本凝块又以柠檬酸钠抗凝管最常见(x2=202.3,P=0.000);体液不合格标本以粪便标本无标本为主,通过改用透明容器后不合格率由原先的2.0‰以上下降至1.5‰以下.结论 检验科应建立控制标本不合格率的制度,并通过不断分析及与临床医护人员的沟通交流,有效降低标本不合格率,确保分析前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