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该院经历的4种检验申请界面对检验科分析前质量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手写、纸质勾选、电脑检索、个性化组合作为的医生申请界面,监测在各种申请界面下检验结果阳性率,标本采集合格率及医生满意度3个指标,分析医生对检验项目的选择与申请、医生对检验标本的采集、医生对实验室的服务的认可等3个方面探讨申请界面对分析前质量的影响。结果手写化验单的医生满意度84.9%,检验结果阳性率为45.0%,医生采集标本合格率90.4%;纸质勾选开单界面的医生满意度82.9%,检验结果阳性率为47.9%,医生采集标本合格率89.2%;以拼音电脑检索为申请界面的医生满意度80.3%,检验结果阳性率为53.9%,医生采集标本合格率88.8%;以个性化组合菜单为单界面的医生满意度92.5%,检验结果阳性率为53.9%,医生采集标本合格率97.2%。结论个性化的检验申请界面有助于提高检验前分析质量。  相似文献   

2.
田佳乐  戴燕  李冬  万海英 《检验医学》2012,(10):844-848
目的为了提高检验分析前环节的质量,利用信息系统对标本流程中的实验室前过程的质量控制要点进行实时提示、查询与监控。方法改进现有的电子检验申请单模式,实时跟踪、控制标本采集及运送过程中各环节的时间节点,并将标本采集的质量要求及检验项目的相关临床知识要点融入到开单与执行医嘱过程。结果 (1)为临床提供个性化专科或专病种检验申请项目单,如"急诊检验申请项目单",将可供急诊检验的项目集中于此,全院统一,非此单中所开检验申请一律视为非急诊项目;(2)在医生开单界面,随时通过双击鼠标查看检验项目:名称、标本种类、检测方法、标本采集要求、参考区间、临床意义、干扰因素及检验报告出具时间等内容;(3)护士执行医嘱时,每条检验项目行一栏均显示此项目的抗凝管类别或标本杯的条码前缀、采集量、采集要求及检验报告出具时间等内容;(4)所有人员均可通过"标本状态查询"功能,实时了解标本采集、签发、签收、处理、报告发送、报告打印等系列执行状态信息;(5)护士可通过"标本签收、退回"功能,查询本病区退回标本的原因、时间及操作人员信息。结论将检验分析前环节的质量控制要求融入信息系统,不仅方便临床医护实时了解检验相关知识的要求,而且完善了实验室对临床医护的培训、沟通体系,受到检验人员及临床医护的高度认可。  相似文献   

3.
临床实验室的功能为在受控的情况下,收集、处理、分析血液、体液和其他组织标本并将结果报告给申请者。同时提供诊断和治疗有益的参考信息^[1]。实验室质量管理分为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三个阶段。分析前阶段是从医生选择检验项目提出检验申请直至将检验样本送至实验室,它包括临床医生正确的选择检验项目、患者的准备以及标本的采集、运送和保存,  相似文献   

4.
随着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实验室诊断技术和水平也越来越高,准确的实验结果为临床医生诊治患者提供了科学的诊断依据。准确、及时、有效、安全的实验验结果对临床诊治患者将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实验室质量控制也日益受到重视和关注。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因素的是实验室控制的三个重要内容。分析前因素是指送检医生选择检测项目并开具检验申请单,患者准备、标本采集、标本运送、等各个环节,分析前因素决定了标本质量。标本质量是保证检验质量的前提。  相似文献   

5.
临床检验科加强分析前质量管理应采取的举措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梁庆华  黄金  陈晖 《实验与检验医学》2010,28(2):169-169,194
<正>分析前阶段是指从医生申请检验开始,包括检验项目的要求、患者的准备、标本的采集、保存以及运送到实验室并在实验室内部的传递,至检验分析过程开始时结束,其中涉及人员有临床医生、护士、标本运送人员及实验室标本接收、预  相似文献   

6.
临床护士在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环节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实验室质量控制包括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质量控制三个方面。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包括医生选择检验项目并开申请单、患者准备、标本采集、标本保存、运送、实验室接收并处理标本。与护理人员密切相关的有患者准备、标本采集、标本保存、运送。正确地、规范化地采集和处理好标本,是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而这些工作主要是由护士来完成的,因此临床护士在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中的作用也就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许多医务人员及病患对检验科所执行的质量控制管理缺乏了解和认识,认为检验质量都是由检验科来保证,忽视了监控检验质量分析前的血标本采集操作部分,以致血标本的采集质量不能得以保证.曾报道对有问题的40 490个检验结果分析发现,有68.2%的检验错误来至于实验分析前的操作部分,其中由标本采集的操作失误而导致的实验错误占实验分析前错误的65%[1].而且,研究发现大部分检验错误都来源于人为因素[2].如何有效的控制或避免人为失误的发生,确保血标本的采集质量,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已成为护理人员及相关医务人员必须共同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1 采血操作前的准备工作 1.1临床医生开具的检验申请单 从患者来到医院就诊开始,医生为其开具检验申请单的书写质量就是影响检验结果的重要影响因素.有资料统计表明,医生开具的检验申请单不合格率约占检验分析前错误的15%[3].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我们对检验标本分析前变异[1]的深入研究,标本的分析前质量控制已经得到国内各临床实验室的广泛重视。尿液分析是最常用的检验项目之一,其分析前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为:保证医生检验申请的科学性、合理性;根据医生的检验要求,患者采集标本前的正确准备;标本的正确采集、  相似文献   

9.
分析前阶段质量保证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分析前阶段又称检验前过程(Pre—examination process)。此阶段从临床医生申请检验开始,包括检验项目的要求、患者的准备、原始样本的采集、运送到实验室并在实验室内部的传递,至检验分析过程开始时结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以质管办牵头,医务部、护理部、检验科等多学科协作,运用PDCA管理手段在检验前标本采集质量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医院以WS/T496-2017《临床实验室质量指标》发布落实为契机,将临床标本规范化采集管理列为院级年度重点质量持续改进项目,积极调动多学科协作共同管理,对2017年7月?2018年12月期间全院不合格标本每月进行统计分析,并利用PDCA手段进行管理,比较实施前后标本采集的不合格率。结果:检验前标本采集不合格率由干预前(2017年7月~2017年12月)的1.50‰降低至干预后(2018年7月~2018年12月)的0.90‰,P<0.01.结论:通过多学科协作实施PDCA管理手段后,全院临床标本采集规范性明显提高,标本采集不合格发生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1.
分析前质量管理是指从医生申请检验开始,包括检验项目的要求、患者的准备、标本的采集、保存以及运送到实验室并在实验室内部的传递至检验分析过程开始时结束,其中涉及人员有临床医生、护士、标本运送人员及检验人员标本接收、预处理等[1].由此可见,分析前质量管理影响因素复杂,质量缺陷隐蔽,责任难以确定,是最难而且最重要的管理阶段[2].分析前阶段约占整个检验过程全部时间的70%,在可分析出检验误差原因的病例中,出自于分析前阶段的占60%以上[3].因此想要获得准确、可靠及对临床有应用价值的检验结果,检验科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分析前的质量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2.
邓宗奎  胡瑾  伍桂枝  柏芳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17):1504-1504,F0003
实验室检验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3个方面。而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因其涉及面广、涉及人员之多,从医生选择检验项目、提出检验申请,到患者的检验前准备、护士采集与运送标本等,任何一个环节处理不好,都可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因此,搞好实验室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对提高检测质量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3.
实验室质量控制是提高检验医学水平,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的重要手段,其中包括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质量控制三个方面。在试验误差中,分析前误差占70%,因此,分析前质量控制对减少试验误差,保证实验室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分析前质量控制包括医生选择检验项目并开具申请单、患者准备、标本采集、标本收集运送、实验室接收并处理标本。尤其是患者准备、标本采集、标本收集运送三要素更为重要。因此,正确、规范地采集和处理好血液标本,  相似文献   

14.
临床实验室的检验质量取决于质量控制的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三个环节,而其中分析前阶段是从医生选择检验项目提出检验申请直至检验样本送至实验室,它包括临床医生正确的选择检验项目,患者的准备以及标本的采集,运输和保存[1]。分析前质量控制是确保检验信息正确,有效的先决条件,而这一环节也是检验科质量控制体系中最薄弱以及最容易忽视的一环。有研究结果显示,在实验误差中分析前误差约占60%~70%[2]。实验室要保证检验质量,就必须加强分析前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在分析前各个阶段采取对应措施。这对于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规范医疗行为,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十分重要。现将笔者所在实验室加强分析前质量控制的经验同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15.
实验室已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分析前阶段的大多数工作由临床医护完成,这正是保证检验质量的关键环节,占检验过程所有时间的70%,而且在可分析出检验误差原因的病例中,出自于分析前阶段占60%以上^[1]。因此,分析前阶段质量控制是保证检测结果准确的先决条件。探讨实验室分析前质量控制与临床的关系。观察从医生开具检验申请单、患者准备、标本采集、标本运送、贮存、分析前预处理等实验室分析前过程中,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PDCA循环法在检验分析前标本质量控制中的效果。方法对PDCA循环管理前,检验分析前标本的不合格率,各种类型标本不合格原因,以及患者对检验科的满意度进行量化分析,根据PDCA循环管理步骤,采取相应改进措施。结果经过PDCA循环管理后,医生对检验项目的认知、检验科自身专业素养与服务态度、输送队的标本转运效率及检验分析前标本的质量均有较大的提升。其中,2014年1-4月、5-8月较9-12月标本不合格率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标本重复送检导致的标本不合格率无明显变化外,其余由于医生、护士、标本转运环节造成的标本不合格率均有所降低。患者对检验科的满意度由1-4月的79.01%上升至9-12月的83.05%,患者的满意度提高。结论在检验分析前标本的质量控制中引入PDCA循环能够有效提高检验分析前标本的质量,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做到实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开展检验护理人员职业技能专项培训对实验室分析前质量控制的效果.方法 由护理部与检验科联合制订《护士检验医学手册》,采用专家授课、静脉采血技能集训方式对检验护士进行培训.要求全院临床护士通过院内网络学习手册,掌握标本采集知识.结果 (1)干预后标本不合格率、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为0.12%、0.06%,明显降低(P<0.05);(2)检验科护士标本采集知识有较大程度提高,培训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检验科护士采血成功率较培训明显提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临床护士对标本采集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重视检验分析前的护理工作,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使护士掌握正确的标本采集知识并提高操作技能,有利于降低检验分析前护士的差错,确保检验标本质量及检验数据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实验室质量控制是提高检验医学水平,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的重要手段,其中包括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质量控制三个方面.在试验误差中,分析前误差占70%[1],因此,分析前质量控制对减少试验误差,保证实验室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分析前质量控制包括医生选择检验项目并开具申请单、患者准备、标本采集、标本收集运送、实验室接收并处理标本.尤其是患者准备、标本采集、标本收集运送三要素更为重要.因此,正确、规范地采集和处理好血液标本,是能否做到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实验室质量控制是提高检验医学水平,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的重要手段,其中包括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质量控制三个方面.在试验误差中,分析前误差占70%[1],因此,分析前质量控制对减少试验误差,保证实验室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分析前质量控制包括医生选择检验项目并开具申请单、患者准备、标本采集、标本收集运送、实验室接收并处理标本.尤其是患者准备、标本采集、标本收集运送三要素更为重要.因此,正确、规范地采集和处理好血液标本,是能否做到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实验室质量控制是提高检验医学水平,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的重要手段,其中包括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质量控制三个方面.在试验误差中,分析前误差占70%[1],因此,分析前质量控制对减少试验误差,保证实验室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分析前质量控制包括医生选择检验项目并开具申请单、患者准备、标本采集、标本收集运送、实验室接收并处理标本.尤其是患者准备、标本采集、标本收集运送三要素更为重要.因此,正确、规范地采集和处理好血液标本,是能否做到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