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抗SSA/Ro抗体的检测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比较了四种检测抗SSA/Ro抗体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及阳性检出率,得出IBT法与ID法相结合是比较实用、又能显著提高检出率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
对1130例血清标本同时进行ANA和ANA谱的检测,ANA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ANA谱检测采用德国欧蒙免疫印迹法试剂盒检测抗核抗体中不同抗体的IgG类抗体。结果 1130例标本血清ANA阳性共192例,阳性率16.99%,男性阳性32例,阳性率16.67%,女性阳性160例,阳性率83.33%。192例ANA阳性标本的ANA谱各种抗体均有一定阳性检出率,其中抗nRNP/Sm阳性87例(45.31%),抗Sm阳性40例(20.83%),抗SSA阳性152例(79.17%),抗SSB阳性50(26.04%),抗Ro-52阳性156例(81.25%),抗Scl-70阳性18例(9.38%),抗Jo-1阳性11例(5.73%),抗CENP B阳性12(6.25%),抗dsDNA阳性42例(21.88%),抗核小体阳性55例(28.65%),抗组蛋白阳性31例(16.15%),抗核糖体P蛋白阳性32例(16.67%)。阳性抗体表现较多的是抗Ro-52、抗SSA、抗nRNP/Sm等;同时在938例ANA阴性标本,ANA谱阳性的标本130例,占13.86%。各种抗体均有一定阳性检出率,其中抗nRNP/Sm阳性21例(2.24%),抗Sm阳性10例(1.07%),抗SSA阳性31例(3.30%),抗SSB阳性8例(0.85%)抗Ro-52阳性46例(4.90%),抗Scl-70阳性13例(1.39%),抗Jo-1阳性9例(0.96%),抗CENP B阳性5例(0.53%),抗ds-DNA阳性10例(1.07%),抗核小体阳性4例(0.43%)抗组蛋白阳性5例(0.53%),抗核糖体P蛋白阳性2例(0.21%)。ANA和ANA谱在自身免疫性疾病(AID)患者诊断中具有互补性,联合检测,可避免漏检,有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3.
4.
1979年Alspaugh等使用培养人淋巴细胞提取物与原发性Sjogren's综合征(pSS)患者的血清进行研究。发现该提取物中含有两种新的自身核抗原即SSA和SSB抗原,1979年Alspaugh与Clark又证明SSA抗原与Clark1968年发现的Ro抗原是同一种物质。故命名为SSA/Ro抗原,针对SSA/Ro抗原的自身抗体是已知的核糖核蛋白(fibonudeopro-teincomplex,RNP)抗体中分布最广、最常见的自身抗体之一。  相似文献   

5.
131例抗核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AID)是自身免疫反应达到一定程度而导致的疾病。免疫系统最基本的功能是认识自身和识别异体,达到保护自身和排斥异体的目的。健康人体血清中可存在多种针对自身抗原的抗体,但它们的水平极低,不足以破坏自身成分,可清除衰老退变的自身组织,这就是自身免疫反应。当这种反应过强,导致严重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6.
李晔  孙艳艳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18):2072-2073,2076
目的 探讨就诊人群中抗核抗体(ANA)和核型的分布趋势,及其在疾病中的分布与诊断的意义.方法 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1 000例标本中的ANA,结合临床资料分析ANA在不同年龄、性别和疾病中的分布趋势和各种核型在不同疾病的分布趋势及临床意义.结果 患者检出ANA的阳性率的46.5%且女性高于男性,50岁以上患...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抗核抗体(ANA)及抗核抗体谱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525例确诊的SLE患者血清ANA及ANA谱进行检测分析。ANA和抗双链DNA抗体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ANA谱采用欧蒙印迹法。结果①125例SLE患者血清ANA阳性共121例,阳性率为96.8%。②患者血清ANA谱大多为抗体二联及以上共同出现阳性,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抗一ul—nRNP/Sm:48.8%、抗一Smtl5.2%、抗一SS—A:36%、抗一R0—52:54.4%、抗一SS—B:14.4%、抗一scl—70:O.8%、抗一dsDNA:55.2%、抗一Neukleosmone:39.2%、抗一Histone:37.6%、抗一Rib—Pro!:12%、抗一Jo一1和抗一CENP—B未检出。结论ANA和ANA谱联合检测在SLE诊断中具有互补性,可提高检出率,对SLE的诊断分型、治疗、预后判断和病情随访等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本实验室抗核抗体(ANA)与抗核抗体谱(ANAs)15项联合检测的结果,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分别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和免疫印迹法(IBT)检测患者ANA和ANAs,判断其ANA滴度、荧光模型和ANAs结果,并对ANA和ANAs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471例ANA阳性患者标本中,颗粒型161例,均质型110例,胞质型96例、核仁型37例、着丝点型28例,其他型合计39例;滴度为1∶100者196例,占41.61%(196/471),其中ANAs阳性53例,占27.04%(53/196);滴度为1∶320者123例,占26.11%(123/471),其中ANAs阳性67例,占54.47%(67/123);滴度为1∶1 000者152例,占32.27%(152/471),其中ANAs阳性132例,占86.84%(132/152);2 042例ANA阴性标本中45例ANAs检测阳性,阳性率为2.2%(45/2042);高滴度ANA患者血清中ANAs的阳性率高于低滴度(χ2=123.132,P0.05)。结论不同滴度的ANA与ANAs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如果以ANA进行过筛,阳性再做ANAs会漏检部分患者,建议IIF和IBT联合应用,防止风湿病的漏诊。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梅毒患者血清抗核抗体(ANA)和抗心磷脂抗体(ACA)的产生和分布情况。方法试验组以血清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呈阳性的梅毒患者为研究对象,用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检测血清中的非特异性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血清中的ANA,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的ACA。对照组采集健康体检的非梅毒患者血清样本,与试验组平行检测。结果试验组500例梅毒患者样本中,有152例ANA呈阳性,阳性率为30.4%,与RPR滴度的相关性为0.652;有325例ACA呈阳性,阳性率为65.0%,与RPR滴度的相关性为0.918;415例对照组的样本中,有49例ANA呈阳性,阳性率为11.8%,与试验组比较P值小于0.01,有18例ACA呈阳性,阳性率为4.3%,与试验组比较P值小于0.01。结论梅毒患者ANA阳性率较高,ACA的阳性率与RPR滴度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本实验室开展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ANA)与抗可提取性核抗原(extractable nuclear antigens,ENA)抗体联合检测的情况,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并探讨联合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NA,生物芯片技术检测抗ENA(ds-DNA、Sm、SS-A/Ro、SS-B/La、u1RNP、Scl-70、Jo-1、RibosomalP)抗体,并采用双盲法分析ANA阳性标本的荧光核型与抗ENA抗体的关系。结果979例临床标本中,ANA阳性的标本数为400例,阳性率为40.9%(400/979)。荧光核型主要是核颗粒型(249例)、核均质型(83例)、胞浆颗粒型(30例),同时对979例标本进行抗ENA抗体的检测,阳性标本数为199例,阳性率为20.3%(199/979),只有1例阳性出现在ANA阴性的标本中。在400例ANA阳性的标本中,抗ENA抗体的阳性率为49.5%(198/400),出现较多的阳性抗体是抗SS-A/Ro(133例)、抗RibP(78例)、抗u1RNP(70例)、抗ds-DNA(61例)、抗SS-B/La(40例)等抗体,主要与颗粒型荧光相关。而均质型ANA标本中,常见的抗ENA抗体是抗ds-DNA(37例)、抗SS-A/Ro(27例)、抗Jo-1(20例)、抗RibP(20例)等抗体。结论不同荧光核型的ANA与抗ENA抗体之间的关系有各自的特点。用间接荧光法筛查ANA,并联合抗ENA抗体谱进行分型,可以确定部分ANA靶抗原的类型,进一步扩展抗ENA抗体谱,才能准确确定靶抗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掌握该地区预手术人群中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状况及其HBV血清标志物的表达状况.方法 随机抽取该院预手术者静脉血,以ELISA法检测HBV五种标志物.结果 在4 853例标本中,共发现十种HBV血清标志物阳性模式;HBsAg、抗-HBs的阳性率分别为2.25%、20.73%.结论 该地区预手术人群HBV的感染低于全国人口的整体感染水平.手术前HBV的血清学检测非常重要,为防范与化解医患纠纷提供了直接证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检测乙型肝炎(简称乙肝),乙肝后肝硬化、肝癌患者血清中抗核抗体(ANA)的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 395份血液标本进行ANA检测,其中乙肝组293例、乙肝后肝硬化组49例、肝癌组53例,健康对照组62例.结果 健康对照组ANA阳性3 例(4.8%)、乙肝组ANA均值为0.81,阳性54例(18.4%);肝硬化组ANA均值为1.09,阳性 19例(38.8%);肝癌组ANA均值为1.07,阳性21 例(39.6%).各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肝癌组与乙肝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后肝硬化与肝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NA的检测对乙肝的预后判断、发展和转归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该辖区内7~<13岁健康儿童麻疹、流行性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为全市制定免疫防控策略及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抽取全市7~<13岁健康儿童4616例,采用 ELISA 进行4种抗体检测。结果广水市7~<13岁健康儿童麻疹、脊髓灰质炎、流行性乙型脑炎、乙型肝炎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4.41%、93.07%、93.78%、68.72%,前3种抗体保护水平均在85%以上,4种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987.08,P=0.000)。流行性乙型脑炎抗体阳性率在不同年龄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141,P=0.071)。麻疹、脊髓灰质炎、乙型肝炎抗体阳性率在不同年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71,P=0.000;χ2=25.174,P =0.000;χ2=283.641,P=0.000)。4种抗体阳性率在不同性别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19,P=0.889;χ2=1.017,P=0.313;χ2=0.018,P=0.892;P =0.639,P=0.424)。麻疹、脊髓灰质炎、流行性乙型脑炎在全市17个乡镇/社区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9,P =1.000;χ2=0.117,P =1.000;χ2=0.134,P=1.000)。乙型肝炎抗体阳性率在17个乡镇/社区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6.179,P =0.001)。结论广水市7~<13岁健康儿童麻疹、脊髓灰质炎、流行性乙型脑炎抗体水平达到了保护率,但乙型肝炎抗体水平有待提高,应继续加强监测工作,强化查种补漏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检测乙型肝炎(下称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两种方法在不同温育时间的结果差异。方法采用免疫酶法(EIA)一步法、时间分辨荧光(TRF)法检测抗-HBs,OD值在0.056-0.380之间标本温育时间变化而造成的结果值的差异。结果用30min EIA一步法检测抗-HBs,结果37例弱阳性和59例阴性,再用60min EIA一步法抗-HBs检测,结果41例呈弱阳性和55例阴性。用TRF两步法抗-HBs测定出42例弱阳性和54例阴性,发现有6例标本不同于温育30min的EIA一步法抗-HBs检测的结果。结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作为一种固相免疫测定,抗原抗体的结合反应在固相上进行,要使液相中的抗原或抗体与固相上的特异抗体或抗原完全结合,必须在一定的温度、时间条件下反应。温育所需时间与温度成反比,尤其在冬天,标本从室温到恒温箱这一过程很容易造成实际测定温育时间不够,也是造成灰区误差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IGA)检测乙肝五项指标的结果差异,验证HBV标志物室间质量控制的方法选择。方法使用ELISA检测试剂和GIGA试条对420份标本检测乙肝五项指标,并对两种方法检测均阳性的标本做1∶256倍稀释后检测相关抗原抗体,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种方法结果除乙肝表面抗原结果无显著差异外,其他指标均有显著差异,稀释后结果差异更加明显。结论 GIGA法检测乙肝五项指标较ELISA法灵敏度低,有一定的漏检率,不适用于室间质量控制检测,应用ELISA法加以确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慢性乙型肝炎(简称慢性乙肝)、慢性丙型肝炎(简称慢性丙肝)患者和健康人群血清中抗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抗体(anti-ASGPR)水平,观察anti-ASGPR与肝炎患者疾病发展的关系。方法选取HBV感染患者60例(慢性乙肝患者30例,慢性乙肝后肝硬化患者30例)、HCV感染患者60例(慢性丙肝患者30例,慢性丙肝后肝硬化患者30例),6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中anti-ASGPR、ALT的水平。结果 (1)HBV、HCV感染组血清anti-ASGPR水平均比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乙肝后肝硬化组血清anti-ASGPR水平明显比慢性乙肝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丙肝后肝硬化组血清anti-ASGPR水平明显比慢性丙肝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nti-ASGPR与ALT值无相关性。(2)丙肝组anti-ASGPR血清学水平明显高于乙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检测anti-ASGPR有助于临床的鉴别诊断,对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两种方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ASA)和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技术(TRFIA)在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用ELISA法和TRFIA法同时测定197例患者HBV血清标志物5项指标,并就其模式进行统计。结果两种方法结果比较,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结果符合率分别为90.8%、82.9%、82.7%、91.9%、89.1%。两种检测方法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种常见模式平均符合率为87.45%,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少见模式及罕见模式符合率差。结论TRFIA法是一种灵敏、特异、准确的定量检测方法,对评估HBV感染后病情转归及抗病毒治疗的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比ELISA检测方法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抗体、抗原及核酸检测在丙型肝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1月到2013年12月珠海市香洲区人民医院筛查抗-HCV抗体阳性标本48份。用3种抗体试剂、2种抗原试剂及HCV-RNA复核检测结果。结果复核阳性丽珠37份,科华36份,新创36份,莱博21份,康润18份,HCV-RNA 28份。3种抗体试剂复核均阴性的10份标本中检出HCV-RNA阳性1份,莱博抗原阳性3份,康润抗原阳性1份。3种抗体灵敏度均为96.4%,阳性预测值为72.9%~75.0%;2种抗原试剂灵敏度分别为40.0%和83.3%,阳性预测值分别为57.0%和83.3%。结论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具有较高的诊断灵敏度,但诊断特异性较低,对抗-HCV抗体阳性标本采用抗体加抗原模式进行复核对丙型肝炎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对有疑问的标本再用HCV-RNA进行确证,可预防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19.
目的统计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学检查情况,为降低HBV感染率提供科学、有效的控制措施。方法对2013年6月1日至2014年5月7日到木里藏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检验科进行HBV血清学检测的4255例患者的检测结果进行汇总和分析。结果受检的4255例样本中,测得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443例,检出率为10.41%;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阳性887例,HBsAb阳性率20.85%;HBV标志物五项全阴者为2839例,占总人数的66.72%。结论该地区存在感染的概率较高,建议有关部门加大民族地区的预保资金投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对没有保护性抗体的人群实施乙肝疫苗接种或补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不同诊断试验方法。方法选取该院行肝脏活检的患者68例,A 组12例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患者;B 组27例为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阴性、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阴性,且丙型肝炎抗体阳性的患者;C 组11例为 HBsAb 阳性,且 HBcAb 阳性的患者;D 组18例为 HBsAb 阴性、HBcAb 阳性的患者。检测外周血清乙型肝炎标志物,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肝组织 HBV DNA 的表达。结果 A 组患者为显性乙型肝炎患者,经血清学、PBMCs 、肝组织 HBV DNA 检测均提示 DNA 阳性。 HBcAb 阳性的患者(C 、D 组)其隐匿性 HBV 感染的比例较 HBcAb阴性(B 组)的患者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隐匿性 HBV 感染在人群中有一定的发病率,对于高危患者(合并丙型肝炎或 HBcAb 阳性)应常规检测 HBV DNA ,联合多种检测方法可提高隐匿性 HBV 感染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