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观察比较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口服二甲双胍对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56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二甲双胍组,在妊娠中晚期口服二甲双胍(格华止)1.0~1.5 g/d,与同时期相匹配的应用胰岛素治疗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54例作为胰岛素组,对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及新生儿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二甲双胍组与胰岛素组妊娠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妊娠高血压疾病(10.71%与9.26%)、早产(14.29%与27.78%)、羊水过多(7.14%与5.56%)、巨大胎儿(8.93%与10.20%)及胎儿生长受限(3.57%与1.8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2.94±0.66)kg 与(2.92±0.71)kg]、新生儿低血糖(4.92%与5.17%)、新生儿黄疸(16.39%与15.52%)及新生儿转儿科(19.67%与18.97%)的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均未发现新生儿畸形。追踪观察二甲双胍组婴幼儿体格智力发育情况,现最长为5岁,体格智力发育正常。结论妊娠中晚期口服二甲双胍降糖效果平稳,未观察到二甲双胍对母亲、新生儿及婴幼儿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年限为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患者。所有患者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均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进行调查。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二甲双胍+胰岛素,n=40)与对照组(单纯胰岛素,n=40)。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的血糖各指标对比,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糖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胰岛素日用量、血糖指标达标时间均更为理想,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1例低血糖,发生率为2.5%,对照组出现6例低血糖,发生率为15.0%,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于常规胰岛素治疗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能获得更为理想的效果,且安全可靠,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并比较二甲双胍和胰岛素治疗妊娠合并糖尿病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45例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135例采用二甲双胍治疗(二甲双胍组),初始剂量500mg,2次/d,逐渐升至2500mg/d,若还未达到达标标准,则同时给予胰岛素治疗,二甲双胍持续用药到婴儿出生.110例进行常规胰岛素治疗(胰岛素组),控制血糖达标后,继续稳定治疗,直到婴儿出生.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饮食控制.观察2组母婴结局及并发症.结果 胰岛素组治疗期间体重增加明显高于二甲双胍组[(2.88±0.们)kg与(0.95±0.30)kg,t=8.31,P<0.05];子痫前期发生率二甲双胍组明显低于胰岛素组(3.8%与10.0%,x2=4.68,P<0.05);巨大儿(14.2%与23.6%,x2=6.28,P<0.05)、低血糖(8.5%与18.2%,x2=7.63,P<0.05)、黄疸症(12.3%与30.9%,x2=13.72,P<0.005)的发生率二甲双胍组明显低于胰岛素组;产后空腹血糖二甲双胍组明显高于胰岛素组[(4.68±0.33)mmol/L与(5.04±0.27)mmol/L,t=3.22,P<0.05].蛋白尿症、引产术、剖腹产、早产儿、2 h血糖、糖耐量检测异常、胎儿畸形及呼吸窘迫等的发生率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二甲双胍治疗妊娠合并糖尿病能降低孕妇的体重增加状况,能改善新生儿结局.  相似文献   

4.
严浩 《中国综合临床》2010,27(12):350-352
目的 观察并比较二甲双胍和胰岛素治疗妊娠合并糖尿病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45例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135例采用二甲双胍治疗(二甲双胍组),初始剂量500mg,2次/d,逐渐升至2500mg/d,若还未达到达标标准,则同时给予胰岛素治疗,二甲双胍持续用药到婴儿出生.110例进行常规胰岛素治疗(胰岛素组),控制血糖达标后,继续稳定治疗,直到婴儿出生.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饮食控制.观察2组母婴结局及并发症.结果 胰岛素组治疗期间体重增加明显高于二甲双胍组[(2.88±0.们)kg与(0.95±0.30)kg,t=8.31,P<0.05];子痫前期发生率二甲双胍组明显低于胰岛素组(3.8%与10.0%,x2=4.68,P<0.05);巨大儿(14.2%与23.6%,x2=6.28,P<0.05)、低血糖(8.5%与18.2%,x2=7.63,P<0.05)、黄疸症(12.3%与30.9%,x2=13.72,P<0.005)的发生率二甲双胍组明显低于胰岛素组;产后空腹血糖二甲双胍组明显高于胰岛素组[(4.68±0.33)mmol/L与(5.04±0.27)mmol/L,t=3.22,P<0.05].蛋白尿症、引产术、剖腹产、早产儿、2 h血糖、糖耐量检测异常、胎儿畸形及呼吸窘迫等的发生率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二甲双胍治疗妊娠合并糖尿病能降低孕妇的体重增加状况,能改善新生儿结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糖尿病合并妊娠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合并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门冬胰岛素治疗,观察组给予二甲双胍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分娩前,两组的FPG、2 ...  相似文献   

6.
将单独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且效果欠佳的3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用胰岛素组19例为单药组,胰岛素联用二甲双胍组19例为联合用药组。12周为1疗程,观察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胰岛素用量、糖化血红蛋白(HbA)的变化、空腹血糖(FBG)及餐后2h血糖(PG2h)改变。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bA、FBG和PG2h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但联合用药组与单药组比较血糖降低效果更明显,且胰岛素的用量较单药组也有所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糖发生情况联合用药组较单药组发生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1R)的影响。方法:40例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二甲双胍治疗12周。测定治疗前后血清胰岛素水平,计算稳态模型(Homa—model)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lit)β细胞功能(Homa—β)的变化。结果:二甲双胍治疗后与用药前相比,空腹胰岛素水平略有降低,馒头餐后胰岛素水平明显降低,IR明显降低,β细胞功能明显改善。结论:二甲双胍能有效降低1R和改善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二甲双胍联合门冬胰岛素30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108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5给予门冬胰岛素30治疗,观察组给予二甲双胍联合门冬胰岛素30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FPG、1hPG及2hPG水平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血清s ICAM-1、Leptin、HbA1c水平。结果分娩前观察组FPG、1hPG及2hP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5.5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前观察组血清s ICAM-1、Leptin、HbA1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门冬胰岛素30治疗妊娠期糖尿病,可有效控制血糖水平,降低血清s ICAM-1、Leptin、HbA1c水平,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血脂和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将76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分为31例治疗组与45例对照组,并与26例2型糖尿病组相比。三组应用格列齐特或格列吡嗪降糖,治疗组加用二甲双胍0.5g,3次/d,治疗组与对照组用卡托普利或依那普利降压。治疗2个月后胰岛素及C肽兴奋试验,测胰岛素、C肽浓度、空腹血糖、血脂,计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C肽与胰岛素面积。治疗前后测体重指数。结果:对照组的胰岛素、C肽浓度及面积与2型糖尿病组相比,上升非常显,胰岛素敏感指数降低25.17%;治疗组的C肽及胰岛素面积上升显,胰岛素敏感指数降低11.31%,总胆固醇、载脂蛋白B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1上升,治疗组治疗后体重指数下降显。结论:二甲双胍能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的血脂代谢,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治疗采用二甲双胍、甘精胰岛素联合方案的临床效果及治疗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于本院就诊初治、复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60例为研究对象,以二甲双胍、甘精胰岛素为研究变量,实施对比性治疗研究.将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30例(二甲双胍单药治疗)、观察组30例(二甲双胍、甘精胰岛素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治疗妊娠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2月至2011年2月160例妊娠糖尿病围术期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治疗,观察组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血糖水平、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及母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后血糖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但观察组血糖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0%〈12.5%,P〈0.05),观察组母婴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泵降糖达标时间快,血糖平稳,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在单纯口服药物血糖控制不良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中使用3种不同的胰岛素治疗方案对血糖及血脂的疗效情况,为老年人更好地控制血糖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将168例患者分为诺和锐三餐前皮下注射加睡前甘精胰岛素皮下注射组(n=48)、诺和锐30早晚餐前皮下注射组(n=60、甘精胰岛素皮下注射加口服二甲双胍组(n=60).测定3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回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并进行治疗前后及组间的比较.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3种方案均可有效地降低FBG、2 hPG、HbA1 c、TC及LDL-C(P<0.05).治疗后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二甲双胍组效果优于早晚餐前皮下注射诺和锐30组,FBG(6.2±1.5)mmol/L vs(8.1±1.8)mmol/L(P<0.05)、2 hPG(8.1±1.4)mmol/L vs(9.9±2.1)mmol/L(P<0.05)、HbA1c(7.0±1.4)%vs(8.6±1.7)%(P<0.05);但与诺和锐三餐前皮下注射联合睡前甘精胰岛素皮下注射组疗效相仿(P>0.05).3种方案治疗后TC、TG、HDL-C和LDL-C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依从性好,能更好地降低HbA1 c水平和血脂,稳定血糖.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门冬胰岛素联合地特胰岛素治疗妊娠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9例。门冬胰岛素组采用门冬胰岛素治疗,门冬+地特胰岛素组采用门冬胰岛素联合地特胰岛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FBG、2 h PBG、Hb A1c及妊娠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的FBG、2 h PBG、Hb A1c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FBG、2 h PBG、Hb A1c均降低,且门冬+地特胰岛素组低于门冬胰岛素组(P<0.05)。门冬+地特胰岛素组的妊娠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门冬胰岛素组(P<0.05)。结论门冬胰岛素联合地特胰岛素治疗妊娠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分析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法与传统皮下注射胰岛素法在妊娠期糖尿病治疗中的疗效,评价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6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胰岛素泵组(CSII组)30例和皮下注射组(MDSI组)30例。胰岛素泵组通过胰岛素泵给予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进行治疗,皮下注射组给予每日2次皮下注射治疗。治疗两周后,比较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的血糖控制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后妊娠并发症、胎儿患病率及产后低血糖发生次数、产后3年内糖尿病患病率。结果:两种方法均能有效控制血糖水平;与传统皮下注射胰岛素组比较,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组治疗后的妊娠并发症、胎儿患病率、产后低血糖发生及产后3年内糖尿病患病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法治疗妊娠期糖尿病能稳定、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显著降低母婴并发症、产后低血糖的发生率和产后3年内糖尿病患病率。避免多次皮下注射的痛苦以及心理压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依从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甘精胰岛素与格列本脲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A组给予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B组给予格列本脲联合二甲双胍,C组给予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预混30R)。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餐后C肽水平变化,以及A、B组低血糖发生率。结果 A组各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B、C组,B组各指标改善情况有优于C组的趋势,但除HbAlc外,其余指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前6周及后6周低血糖发生率均有低于B组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T2DM,可以显著降低患者血糖,改善糖代谢,且低血糖发生率较低,安全性高,优于格列本脲联合二甲双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妊娠糖尿病筛查对妊娠糖尿病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抽选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本所建卡、已分娩的妊娠期糖尿病产妇作为病例组(64例);另选择同期在本所建卡、已分娩的健康产妇作为对照组(64例)进行回顾性研究,两组在孕期均使用妊娠期糖尿病筛查,比较两组新生儿评分、不良妊娠结局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讨论不同孕周注射胰岛素对于妊娠期糖尿病的疗效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8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均于妊娠期≥32周时予以胰岛素注射治疗,研究组均于妊娠期<32周时予以与对照组相同治疗方案,比较干预效果。结果:研究组空腹及餐后2h的分娩后血糖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产妇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率(10.00%)较对照组(17.50%)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剖腹产率差异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新生儿窒息率(20.00%)明显高于研究组(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新生儿低血糖率(15.00%)明显高于研究组(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孕期<32周)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进行药物干预较晚期(孕期≥32周)治疗,可更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减少不良妊娠结局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清脂联素水平变化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30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GDM组)、21例正常妊娠孕妇(NGT组)空腹血清脂联素水平,同时测定两组孕妇空腹血糖、胰岛素、C肽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以评价胰岛素抵抗程度。结果:(1)GDM组血清脂联素水平(1.65±0.69)显著低于NGT组(2.36±1.14)(P<0.01);GDM组胰岛素抵抗指数(3.58±1.01)显著高于NGT组(2.32±1.27)(P<0.01);(2)血清脂联素与胰岛素抵抗指数、孕前体重指数、孕前腰围、胰岛素呈显著负相关(P<0.05或P<0.01);(3)多元回归分析提示胰岛素抵抗指数、孕前体重指数是影响血清脂联素水平最显著的因素。结论:GDM组孕妇空腹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降低,且与胰岛素抵抗指数呈显著负相关,提示脂联素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胰岛素抵抗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胰岛素受体底物-2(IRS-2)基因1057G/D多态性在南京地区汉族孕妇中的频率分布及其与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检测110例GDM孕妇(GDM组)及100例正常孕妇(NGT组)IRS-2基因1057G/D等位基因分布及基因频率,同时测定所有研究对象的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以评价胰岛素抵抗状态。结果①IRS-2基因1057 D等位基因频率在GDM和NGT组中分别为25.91%和31.50%,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②与NGT组相比,GDM组的FPG、FIns和HOMA-IR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③GDM组和NGT组中不同基因型孕妇FPG、FIns和HOMA-IR等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南京地区汉族孕妇中IRS-2基因1057G/D多态性可能与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和胰岛素抵抗状态无关。上述结果尚待进一步通过联合检测和扩大样本量来确认。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基础胰岛素与预混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在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联合基础胰岛素治疗组和联合预混胰岛素对照组,每组21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口服降糖药物、调节血脂、控制饮食和体质量。联合基础胰岛素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皮下注射基础胰岛素。联合预混胰岛素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皮下注射预混胰岛素(30R)。检测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G)水平,高压液相法测定HbAlc(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2组胰岛素注射剂量,观察血糖达标和低血糖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FBG、2hPG、HbAlc水平均明显降低,联合基础胰岛素治疗组降低的更加明显。联合基础胰岛素治疗组胰岛素用量显著少于联合预混胰岛素对照组。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低血糖事件均为轻度,进食后可缓解。结论基础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控制FPG、HbAlc效果较好,胰岛素用量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