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QT离散度(QTd)是普通体表心电图QT最大间期(QTmax)与QT最小间期(QTmin)的差值,反映心室心肌细胞复极的不同步性和电不稳定性的程度,可用以预测心律失常和猝死的发生^[1]。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找出QTd与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并预测各证型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吴伦宽  沈启玲 《贵州医药》2002,26(7):656-657
QT离散度 (QTdispersion ,QTd)是指常规 12导联心电图中最长QT间期与最短QT间期间的差值[1] 。心室肌细胞不同部位复极的差异是形成QTd的细胞电生理基础[2 ] 。有研究揭示长QT综合征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致死性心律失常与QTd的增大有密切关系[3、4 ] ,但这种关系并不受心力衰竭的影响[5] 。然而 ,心脏扩大 (尤其左心室扩大 )作为心原性猝死的高危因素之一是否也存在心肌复极的明显差异并无深入的研究。为了排除前瞻性研究中主观因素对测定指标的影响 ,本研究采取回顾性方式 ,用盲法测定已作超声心动图测定LV…  相似文献   

3.
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QT间期离散度的临床分析济南军区总医院(山东济南250031)卫亚王奎风尤乃祯QT间期离散度(QTd)是指心电图上各导联Q-T时限变异的程度,其大小反映各部分心室肌复极化不均匀的程度。为了解老年急性心肌梗塞(AMI)时QTd及其临...  相似文献   

4.
观察冠脉内成形+支架术(PTCA+Stent)对心绞痛患者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选择成功行PTCA+Stent术的29例患者,无心肌梗死病史。取术前1d~10d(3.83±2.88)d和术后1d~6d(2.69+1.26)d两份心电图。从导联间最大QT间期(QTmax)减去最小QT间期(QTmin)得到QTd,同样得到校正的QTd(QTcd)。结果:QTd、QTcd术前为(58.97±19.15)ms、(62.9±21.36)ms,术后(32.07±10.14)ms、(32.52±13.32)ms,(P<0.001,P<0.001)。QTmax术前为(412.4±33.98)ms,术后为(392.4±23.9)ms,有显著差异(P<0.001),但心率校正后的QTcmax术前为(429.2±31.99)ms,术后为(426.9±26)ms,无显著差异(P>0.5)。而QTmin及心率校正的QTcmin术前(353.5±24.5)ms、(366.3±22.7)ms,术后(361±20.79)ms、(394.3±24.1)ms,均有显著差异(P<0.05,P<0.001),且QTcmin的差异更显著?  相似文献   

5.
本文整理 40例慢性心衰病人并对QT离散度 (QTd)进行观察 ,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观察对象  40例慢性心衰病人为本院住院病人 ,均符合NYHA(1973 )及Boston(1985 )诊断标准。其中男 2 4例 ,女 16例 ;年龄 48~ 81岁 ,平均 65 8± 3 7岁。风湿性心脏病 7例 ,肺心病 2 6例 ,冠心病 5例 ,扩心病 2例。按NYHA心功能分级 ,Ⅲ级 3 1例 ,Ⅳ级 9例。入院时查病人肝、肾功能及电解质均在正常范围。1 2 观察方法  40例观察对象反复心电图测量 ,观察常规12导联心电图 ,每一导联连续测量 3个QT间期 ,取其平…  相似文献   

6.
张翠芬  杨军 《云南医药》2000,21(1):56-57
QT间期离散度(QTd)是指体表12导联心电图不同导联之间最大QT间期和最短QT间期的差异程度。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QTd与发生恶性心律失常事件密切相关,并被视为预测心脏性猝死的独立因素〔1~3〕。现总结报告如下。资料及方法 选择1994~1998年住我院内科的20例扩张性心肌病患者,排除心房颤动、束支传导阻滞、心肌梗死、电解质紊乱者,1月内未使用影响心肌复极的药物(洋地黄除外)。其中男14例,女6例,年龄17~73岁,平均(507±8)岁。同期顺序抽取健康体检者20例为正常对照组,其中男14例,女6例,年龄20~68岁,平均(528±10)岁。采用日…  相似文献   

7.
探讨扩张性心肌病(DCM)QT离散度、校正过的QT离散度与室性心律失常及猝死的关系。方法:对107例DCM患者体表心电图QT间期测量值及89例健康体检测量 值进行对比分析,并分析其与室性心人常及猝死发生率间的关系。结果:DCM组的QTd、QTcd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QTd≥60ms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QTd〈60ms,猝死者QTd、QTcd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QTd可能是DCM室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QT间期离散度与左室肥厚之间的关系。方法 高血压病患者65例,正常对照组30例,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测出左室重量指数(LVMI),同时用心电图测出QT间期离散度(QTd)和校正后QT间期离散度(QTcd)。结果 高血压病伴左室肥厚组QTd及QTcd显著大于高血压病不伴左室肥厚组及正常对照组,QTd及QTcd与左室重量指数呈显著正相关(r=0.56,P〈0.01,r=0.59,P〈0.01)。  相似文献   

9.
QT间期离散度 (QTd)是指同一份心电图各导联最长与最短QT间期的差值 ,它反映心室复极的差异 ,现已作为评估AMI患者心律失常危险性及心性猝死的非创伤性方法之一 ,本文观察 5 5例AMI病人 ,发现猝死及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QTd明显大于非恶性心律失常患者 ,表明QTd增加是恶性心律失常及心性猝死的危险因素之一 ,可影响近期预后 ,现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AMI组 5 5例 :存活组 47例 (其中恶性心律失常 4例 ) ,男 35例 ,女 12例 ,年龄 39~ 84岁 ,死亡组 8例 ,男6例 ,女 2例 ,年龄 43~ 82岁 ,所有AMI入选病…  相似文献   

10.
Campbell等(1985)首先提出QT离散度(QTd)的概念,它是体现12导联心电图最大与最小Q-T间期之差,Zebel等[1]研究证明QTd与心肌复极离散度正相关,QTd能间接反映心肌复极均一性程度,血清钾浓度是影响心肌复极的重要因素,[2]近5年笔者共检测3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死QT离散度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心肌梗死QT离散度变化及临床意义西山矿务局总医院(030053)安巍段霄燕QT离散度(QTd)是指心电图各导联间QT时限变异的程度,它反映了心室复极过程中局部心肌电生理的紊乱。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QTd显著增加〔1〕。本文...  相似文献   

12.
体表心电图不同导联间 QT 间期的差别称为 QT离散度(QTd),反映了心室复极时间的局部差异。本文对近年来我院住院的36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入院时和一个月好转后心电图的QT离散度的变化及与正常人的对照比较,探讨其QT离散度与急性心肌梗塞的关系。1对象与方法1.1一般资料 选择住院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36例,男24例,女12例,年龄42~72岁,平均58.6岁,均符合1979年WHO关于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标准。其中前壁心梗22例;下壁心梗14例.一个月后30例病入好转出院,6例因合并严重心律失常、心衰而…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塞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的价值山西省心血管病研究所(030001)薛树仁孝义市兑镇医院李润连李有俊盂县人民医院阎志平体表心电图各导联间QT间期的差值即QT间期离散度,它是反映心室肌复极不同步的简易指标〔1〕,可用于预测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本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早期QT离散度增加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测定52例AMI患者的QT间期离散度(QTd)并计算其校正的QTd(QTcd)。结果心律失常组QTd、QTcd大于无心律失常组二者有显著性差异。QTd、QTcd大于100ms患者中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QTd,QTcd、小于100ms者,结论AMI患者QTd、QTcd增加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5.
高血压左室肥厚与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关系探讨福建省立医院内科李瑞爱左室肥厚(LVH)的高血压患者,其心肌梗塞、心衰和猝死发生率明显增高[1、2]。而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QTd)反映了心室肌复极的非同步性,对心梗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预测价值。为此,...  相似文献   

16.
我们测量228例门诊体检无器质性心脏病者的QTd ,旨在为以后的研究提供正常参照。1临床资料228例门诊体检者 ,平均年龄 (41±12)岁 ,男性122例 ,女性106例 ,均无高血压、冠心病、风心病、糖尿病等病史 ,X线胸片、体表心电图、血生化等检查均在正常范围。2测量方法应用日本产NEC3320K型心电图机 ,十二导联同步记录 ,纸速50mm/s,QT间期测量从QRS波开始到T波回到基线 ,除外T波终点不清的导联 ,如U波存在 ,以T波降支切线与等电位的交点为终点 ,每一导联连续3个心博 ,取平均值 ,最长QT间期 (QT…  相似文献   

17.
白玉 《河北医药》2000,22(4):301-301
自 1990年Day等[1] 与Campbell首次证实Q T间期离散度具有临床意义以来 ,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 ,各导联Q T间期的差异代表心室肌复极的不同步性和电不稳定性的程度 ,并把这个差异称为Q T间期离散度(Q Td)。国内有关Q Td测定的正常值资料甚少[2 ] 。我们测定 2 0 0例 18~ 6 0岁健康成人常规体表十二导联心电图Q T及Q Td等参数 ,旨在对健康国人Q T及其离散度的正常值、年龄及性别的差异进行研究。1 资料与方法1 1一般资料  2 0 0例中男性 114例 ,女性 86例 ,年龄18~ 6 0岁 ,分为 18~ 30岁 ,31~ 4 5岁 ,4 6…  相似文献   

18.
198 5年 Cam pptll等首先提出 Q- T离散度 (QTd)的概念 ,它是体表 12导联心电图最大与最小 Q - T间期之差。1992年 Higham等研究证明 Q - Td与心肌复极离散度呈正相关 ,是反映心室复极的不均一性 ,Q- Td显著增加者易患严重心律失常 [1 ]。索他洛尔 (sotalol)具有 、 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特征 [2 ]。本组测量了 32例心肌梗死 (MI)后室性心动过速 (VT)患者及 32例 MI后无 VT患者 Q- Td,并对前者应用索他洛尔治疗 VT用药前后的 Q- Td比较 ,探讨索他洛尔对 VT患者 Q - Td的影响。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6 4例 MI后患者 ,梗死时…  相似文献   

19.
梗塞区与非梗塞区相对应导联QTc临床意义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莉  方颖 《贵州医药》1996,20(1):37-37
对我院1992-1995年3月住院急性心肌梗塞患者50例入院48h内心电图的QT作了测量及计算,结果显示;AMI的梗塞导联QTc显著长于非梗塞导联的QTc;室速室颤组的QT间离散度显著非室颤组。作者认为:梗塞区与非梗塞区QTc及QTd的测量应作为AMI患者的常规。  相似文献   

20.
王礼琳  庞明杰 《云南医药》2000,21(3):211-213
近年来,研究发现扩张型心肌病(DCM)的QT离散度(QTd)异常增大,与患者的远期死亡率及猝死密切相关〔1〕。小剂量β1受体阻滞剂经过临床试验有明显减少猝死发生率的作用〔2〕。本文通过观察60例DCM患者经β1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治疗前后的校正QT间期离散度(QTcd)的变化,以探讨β受体阻滞剂对DCM患者QTcd的影响及意义。资料与方法 148例DCM患者均经临床、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胸片等以WHO/ISFC1980年诊断标准确诊,按NYHA心功能分级。排除使用影响心肌复极的药物(洋地黄除外)、心房纤颤、心电解质紊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