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中药贴敷疗法对中风后呃逆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中风合并呃逆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纯西药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针刺穴位疗法及穴位中药敷贴法。结果治疗周期结束后,研究组总有效率93. 33%,高于对照组为73. 33%,相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治疗3 d、5 d、7 d后的呃逆症状评分分别为(3. 67±0. 76)分、(1. 53±0. 51)分、(0. 40±0. 49)分,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 0. 01);研究组不良作用发生率为3. 33%,低于对照组20. 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44)。结论针刺配合中药敷贴方案操作简便,疗效快,副作用小,经济方便,患者接受度高,可显著改善中风后患者的呃逆症状。  相似文献   

2.
杨丽  王熙 《四川中医》2013,(12):101-102
目的:观察中药敷脐治疗原发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已确诊的原发性失眠患者100例按照随机、双盲的原则分为两组,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用中药敷脐治疗,对照组(50例)用单一阿普唑仑进行对照,观察疗程为4周。通过临床疗效,匹兹堡睡眠量表(PSQI)、自评抑郁量表(SDS)、自评焦虑量表(SAS).比较及两组治疗前后评分结果进行测评。结果:中药敷脐能有效改善原发性失眠患者的临床症状及eSQ[、SDS、SAS积分值,且无明显毒副反应,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0%,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药敷脐法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在观察中未发现任何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小承气汤配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中风后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口服小承气汤辨证加减配合穴位贴敷,对照组口服西沙比利。治疗结束后观察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便秘症状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0.00%,高于对照组72.50%(P〈0.05)。排便困难程度、粪便性状、下坠感、排便频度、腹胀程度等便秘指标评分治疗后2组均有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较对照组显著(P〈0.05)。结论:小承气汤配合穴位贴敷治疗中风后便秘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药帖敷结合针灸对治疗乳腺增生病有效性的差异。方法:将71例女性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穴位加帖敷组(37例)、药物组(34例)。中药帖敷加针刺穴位组(用中药:三棱、莪术、制南星、冰片制成薄片;用穴位:气海、关元、太冲、足临泣及乳房局部阿是穴加);药物组(口服乳疾灵胶囊)。结果: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中药帖敷加针刺穴位组的总有效率为97.3%,药物组为76.5%,中药帖敷加针刺穴位组的疗效优于药物组(P〈0.05),中药帖敷加针刺穴位组乳房疼痛改善积分为(14.01±6.07)分,药物组(6.85±4.05)分,2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药帖敷加针刺穴位对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研究进展是疗效肯定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中药敷脐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原发性痛经患者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以针刺配合中药敷脐疗法治疗,对照组单予针刺法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观察比较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5%,对照组为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中药敷脐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确切,安全可靠,易于被患者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并发呃逆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并发呃逆的疗效。方法:治疗组25例在西医基础治疗的同时加用中风醒脑口服液鼻饲或口服,以及针刺攒眉穴。对照组25例在西医基础治疗的同时用氯丙嗪肌注。记录治疗前及治疗1天、3天、5天、7天呃逆症状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2%、对照组56%,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治疗1天时呃逆症状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天后治疗组呃逆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呃逆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方扶正消水敷脐方敷脐对肝硬化腹水的治疗作用。方法:将4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0例给予中药扶正消水敷脐方敷脐和加用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20例只用西药常规药物治疗,疗程均为20d,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肝功能、腹水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9.4%和78.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扶正消水敷脐方敷脐对肝硬化腹水有效。  相似文献   

8.
针刺穴位加贴敷法治疗乳腺增生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穴位加贴敷法与中药治疗乳腺增生病有效性的差异。方法:将71例乳腺增生病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穴位加贴敷组(37例)、药物组(34例)。针刺穴位加贴敷组(用穴位:气海、关元、太冲、足临泣及乳房局部阿是穴,加中药:三棱、莪术、制南星、冰片制成薄片);药物组(口服乳疾灵胶囊)。结果: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针刺穴位加贴敷组的总有效率为97.3%,药物组为76.5%,针刺穴位加贴敷组的疗效优于药物组(P〈0.05),针刺穴位加贴敷组乳房疼痛改善积分为(14.01±6.07)分,药物组(6.85±4.05)分,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针刺穴位加贴敷法治疗乳腺增生病有效性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方案治疗脑卒中后并发呃逆的疗效。方法:对50例经头颅CT证实为脑出血或脑梗死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西医内科治疗基础上加用中风醒脑口服液30mL鼻饲或口服,3次/d及针刺眉冲、攒足、阳白、鱼腰、风池,2次/d;对照组:西医内科治疗基础上予以氯丙嗪25mg肌注,2次/d。并记录治疗前及治疗1、3、5、7d患者呃逆症状评分。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2%,对照组有效率44%,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利用t检验,两组在治疗1d时呃逆症状评分相比没有统计学意义,治疗3d之后,治疗组呃逆症状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综合方案治疗脑卒中后呃逆的疗效优于西医对照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针刺配合中药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针刺加中药治疗偏头痛34例(治疗组)和单纯中药治疗22例(对照组),治疗2个疗程。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治愈率分别为52.9%和18.2%(P〈0.01),两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1%和68.2%(P〈0.05),即治疗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皆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配合中药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中药雾化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180眼)干眼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6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中药雾化治疗,对照组采用玻璃酸钠眼药水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比较患者的自觉症状变化、SIT值和BUT值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8.4%,对照组为12.0%,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SIT分级和干眼症状分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针刺配合中药雾化是一种治疗干眼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中药(疏肝健脾法)干预中风后抑郁症(post-stroke depression,PSD)同时对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28例中风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针刺组、针药组、西药组,每组32例。分别予中药、针刺、中药配合针刺及氟西汀胶囊治疗,各组疗程均为30 d,治疗前后评定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观察不同方案对PSD近期疗效以及对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结果四组各有30例纳入结果分析,治疗后HAMD量表评分降低(P<0.01),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提高(P<0.01),组间治疗后比较,针药组与其他三组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中药组、针刺组和西药组组间积分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各组治疗方案均能改善PSD患者抑郁症状,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针刺配合中药具有协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金泽  杜继岩  陈静 《上海针灸杂志》2012,31(11):784-785
目的观察针药并用治疗中风后失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采用电针配合口服银丹心脑通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评定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为83.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汉语失语症检查法》各项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并用是一种治疗中风后失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伴发吞咽困难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康复训练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后对两组进行吞咽困难量表评分,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0%,对照组为63.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吞咽困难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是一种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针刺配合隔物灸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隔物灸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1例中风后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加隔物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排尿频率及膀胱最大容量。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排尿频率具有明显改善(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膀胱最大容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配合隔物灸可以提高中风后尿失禁患者的临床疗效,且优于单纯针刺。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隔姜灸配合中药治疗肝肾不足型斑秃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8例肝肾不足型斑秃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38例,治疗组采用隔姜灸配合中药口服治疗,对照组采用养血生发胶囊口服,并配合外搽生发酊。两组均分别于1个月、2个月、3个月各观察疗效1次。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斑秃皮损区评分方面,治疗组治疗1个月、2个月、3个月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P<0.01);对照组治疗2个月、3个月也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治疗组治疗2个月、3个月斑秃皮损区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说明治疗组起效时间早于对照组,且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隔姜灸配合中药治疗斑秃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赵颖 《上海针灸杂志》2010,29(7):436-438
目的观察头体针结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头体针结合治疗,对照组采用中药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根据临床症状积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症状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显著,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体针结合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便秘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药并用配合心理干预与常规药物治疗神经性耳鸣的临床疗效差异,寻找治疗该病的较佳疗法。方法将68例神经性耳鸣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口服中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5.7%,对照组为69.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SCL-90各项症状评分及THI总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SCL-90各项症状评分THI总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并用配合心理干预是一种治疗神经性耳鸣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针药并用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中药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性、安全性,寻找治疗初期糖尿病型视网膜病变的有效中医治疗手段。方法将64例初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09眼)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治疗组采用针药并用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眼底变化及视力变化等疗效性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7%,对照组为72.2%,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与中药联合治疗是一种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20.
针刺治疗腹部手术术后呃逆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腹部手术术后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腹部手术后出现呃逆症状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24例。治疗组采用针刺两侧足三里、合谷、内关和太冲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哌醋甲酯肌肉注射治疗,联合组采用针刺后予哌醋甲酯肌肉注射治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与联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5)。结论针刺是治疗腹部手术术后呃逆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