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减黄术后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支持对机体代谢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分为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组(A组)和普通肠外营养支持组(B组),每组30例。采用不同方法解除梗阻性黄疸2 d后行肠外营养支持5 d。观察肝功能、血脂、胆汁酸、营养指标和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全部病人胆道梗阻解除后均能耐受肠外营养支持,A组病人转氨酶、胆红素和胆汁酸水平明显下降,营养指标好转,血脂代谢改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提高。结论: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胆道梗阻解除后,肠外营养是一种安全的临床营养支持过渡手段,低氮低热量的代谢支持,对机体代谢功能和免疫功能恢复具有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喉癌病人全喉或部分喉切除是目前首选的治疗方法。由于手术改变了病人咽喉部的正常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于术后7~10 d内不能经口进食,必须依赖管饲营养或肠外营养(PN)提供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充足的营养摄入对提高机体免疫力,促  相似文献   

3.
老年人是结直肠癌的高发人群,随着年龄增长,结直肠癌患病率增加.老年病人机体代谢机制复杂,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易发生营养不良,会严重影响老年结直肠癌病人治疗的耐受性、生活质量和疾病的转归.在临床工作中,应将营养评估视为结直肠癌围手术期治疗的重要一环,进而采取合理有效的营养干预手段,积极预防营养不良的发生.因此,老年结直肠癌病人营养评估是临床实践中非常重要的课题,目前尚无统一的营养评估标准,以下对此作一综述,以期对老年结直肠癌病人的营养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肝移植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移植已成为各种肝终末期病人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营养支持能够明显改善肝移植病人的预后.术后早期施行肠内营养,不仅能满足机体对营养的需求,更重要的是维持了肠道的完整性,保护了肠黏膜屏障,这对肝移植术后病人的恢复,减少肠道细菌移位及减少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增强的TPN对肠道粘膜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60年代Dudrick〔1〕倡导静脉高价营养以来,全胃肠外营养(TPN)开始广泛应用于临床,使不能经胃肠道营养的病人能获得足够的营养物质,以维持机体的代谢功能,在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效果以及危重病人的存活率方面,TPN起了重要作用,被誉为现代外...  相似文献   

6.
一所大学医院危重病人营养支持的10年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更好开展临床营养支持工作,对该院10年来危重病人的临床营养支持进行了总结. 方法:对 2 590 例危重病人实施了营养支持,接受营养支持的病人分布在全院 19个科室,病种多达20余种.营养支持的方式包括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同时对部分喉癌、心脏术后和老年重症病人及特殊病人营养支持进行监测. 结果:10年来,肠内营养支持病人呈上升趋势.监测结果表明,通过营养支持病人相应的营养和生化指标有明显改善. 结论:合理的营养支持,可以增强病人身体抵抗力、加速机体康复,是提高医院整体救治水平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7.
重型颅脑损伤早期营养支持的护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0 引言 重型颅脑外伤后,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主要表现为能量消耗及需求量增大,肌蛋白大量分解,机体出现高尿素氮和负氮平衡.机体的正常代谢及良好的营养状况,是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保证.任何代谢紊乱或营养不良,都可影响组织、器官功能,进一步恶化可致器官功能不全.在对机体代谢有足够认识基础上,有效地输入途径的建立,以及各种符合生理、不良反应小的营养制剂的相继生产及应用,使近年临床营养支持治疗获得非常突出的效果,挽救了许多危重病人的生命.我科自2001年1月至2003年6月,对重型颅脑外伤病人进行早期肠内营养(EN)及肠外营养(PN)支持,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肌少症是机体在增龄过程中出现的进行性、广泛性骨骼肌肌量、肌力及功能下降进而引起残疾、生活质量下降或死亡等不良结局的综合征。骨骼肌是人体最重要的运动器官和能量代谢组织,COPD病人由于疾病的消耗、营养与运动不足,以及高龄等原因,肌少症患病风险较高。本文就COPD合并肌少症的发病机制、营养与运动的护理干预等方面进行综述,期望为COPD合并肌少症的病人提供合理有效的营养与运动干预方案,促进病人机体康复、减少COPD急性发作次数,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病员食堂的中心任务是营养治疗和营养支持,保证住院病人的膳食供应及其营养要求.多年来,我院病员食堂坚持“六化“:食堂环境洁净化、食品原料合法化、患者饮食安全化、从业人员专业化、管理制度规范化、患者利益最大化,配合临床医疗,提高病人机体抵抗力,减少并发症,促进机体的康复.  相似文献   

10.
重危病人的营养支持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0 引言 危重病人机体的高代谢反应,可迅速导致营养不良的发生,使免疫功能下降及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因此,及早给予营养支持是非常重要的.近2年来,我科应用肠外营养(PN)和肠内营养(EN)支持治疗41例危重病人,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刘冬云 《现代医院》2004,4(6):50-50
由南京大学医学院临床学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和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合作完成的一项多中心、前瞻、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表明,对腹部大手术的病人术后早期使用肠内免疫营养优于常规肠内营养。该研究选取12 4例腹部中等以上手术病人,随机给予富含精氨酸、谷氨酰胺及ω- 3脂肪酸的肠内免疫营养或常规肠内营养。结果发现,术后早期使用肠内免疫营养能更有效减轻手术创伤应激后机体炎症反应,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对临床上大手术病人术后使用肠内免疫营养能更好地促进病人的康复术后早期使用肠内免疫营养可促进病人康复@刘冬云…  相似文献   

12.
全小肠切除病人长期家庭肠外营养(附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 引 言大部分小肠切除后 ,残余小肠难以吸收足够营养物质以满足机体对营养的需求 ,必将导致消化、吸收障碍和营养不良 ,严重者可因营养衰竭而导致死亡。近年来 ,随着对短肠综合征代谢变化认识的加深 ,短肠综合征病人的治疗措施也日趋完善 ,不少病人已可能治愈或能长期生存。但是 ,少数残余小肠过短的病人仍需依赖肠外营养 (PN )生存 ,而长期PN却可引起一列代谢、感染等并发症 ,甚至损害机体重要脏器功能 ,从而影响病人营养支持的实施 ,严重者可危及生命。现报道我院 1例全小肠及右半结肠切除病人 ,接受PN 15年仍健康生存 ,着重介绍…  相似文献   

13.
邱倩玲  叶有嫦 《医疗保健器具》2011,18(11):1786-1787
目的探讨食道癌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疗效。方法测定46例食道癌病人术后在第1和第7天的血清前白蛋白(PA)和转铁蛋白(TRF)水平。结果食道癌病人术后肠内营养第7天的PA和TRF水平比第1天明显升高(P〈0.05)。结论食道癌病人术后早期实施肠内营养对术后机体正常代谢、恢复功能及减少术后并发症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家庭肠内营养病人血浆蛋白及机体组成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家庭肠内营养病人在接受家庭肠内营养支持2个月后血浆蛋白及机体组成的变化.方法:家庭肠内营养的病人20例,测量病人在接受家庭肠内营养支持前及支持2个月后血浆蛋白及机体组成的变化.结果:家庭肠内营养支持2个月后,病人体重增加6.70 kg(P<0.01),瘦组织群增加4.66 kg(P<0.01),脂肪群增加2.05kg(P<0.01);血浆总蛋白明显增加(73.00g/Lvs63.62g/L),清蛋白明显升高(42.33g/Lvs35.89g/L).结论:家庭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明显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5.
1纠正机体状态,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本组11例病人中,大多数病人患胃病多年,消化吸收不良,自身营养状态较差,抗病及伤口愈合能力低于常人,这是造成残端漏的一个内在因素.特别是个别患者有显性或隐性糖尿病使机体免疫功能减退,纤维母细胞的功能改变,肉芽组织形成减少,更易使创口愈合不良,所以在做胃切手术前应全面衡量病人的机体状态,作必要的调整或纠正,对患有糖尿病的病人要有一个正确的估计.糖尿病病人手术固然不利,但绝不是禁忌,只要术前作必要的调整,手术还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EN)在危重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41例危重病人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前和支持7d后测定血清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和转铁蛋白(TRF)水平。结果血清前白蛋白和视黄醇结合蛋白水平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7d后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白蛋白和转铁蛋白水平没有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重病人实施肠内营养能改善机体蛋白质合成和免疫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对提高危重病人的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食管癌术后合并呼吸道衰竭应用机械通气的病人能量消耗大,加之过多碳水化合物的摄人,使二氧化碳增加等因素均可造成病人营养不良。肠内营养以其经济、方便病人、易于接受而被广泛应用。积极有效的机械通气时合理的肠内营养可改善病人营养状况,提高病人机体的免疫力,是病人痊愈的有力保障。现将我院1999年1月-2002年12月间住ICU食管癌术后机械通气应用肠内营养病人31例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EN)在危重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41例危重病人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前和支持7d后测定血清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和转铁蛋白(TRF)水平。结果血清前白蛋白和视黄醇结合蛋白水平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7d后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白蛋白和转铁蛋白水平没有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重病人实施肠内营养能改善机体蛋白质合成和免疫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对提高危重病人的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术后早期肠内营养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肠内营养的应用,越来越引起广大临床医师的重视。直接向肠道提供营养物,不仅是满足机体营养的需求,更重要的是维持了肠道的完整性,这对严重创伤,大手术后病人的恢复,减少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何时开始肠内营养,如何选择理想的肠内营养制剂,关系到肠内营养的效果。本文就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开始的时间,制剂的选择及给予途径,对代谢的影响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对1例实施肝移植的病人,术后进行30天的营养治疗。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及体征将营养支持分为4个阶段,流质、半流质、软饭、普饭。通过几个阶段的胃肠营养,及早扭转了病人依赖全静脉营养,同时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时增加某些药膳。经过营养支持,促进了病人的机体恢复和伤口愈合,病人现已存活400天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