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孢素A(CSA)是近年来应用于治疗各种免疫性疾病的新型免疫抑制剂.主要用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具有一定的疗效,但其用于治疗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国内报道较少.本文收集了我院从1998-2003年明确诊断的17例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人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非血浆输入性血浆置换辅助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分析我科经非血浆输入性血浆置换辅助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临床治疗。137例诊断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在我科经非血浆输入性血浆置换辅助治疗后,随访观察。结果:经过非血浆输入性血浆置换辅助治疗的137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小板水平在短时间内均有显著回升,有效率达100%,37.0%的患者1周内血小板回升幅度超过50×109/L,67.8%的患者2周内血小板回升幅度超过100×109/L,94.0%的患者3周内血小板回升幅度超过100×109/L;仅有13例患者在随访时间内复发,复发率为9.5%。所治疗患者中仅4.4%的患者发生了轻度过敏反应,7.3%的患者发生了次中等量以上的腹腔积液。结论:非血浆输入性血浆置换辅助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以安全有效地缩短患者血小板回升时间,减少疾病复发概率,增加难治性免疫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效果,降低疾病治疗成本。  相似文献   

3.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临床比较常见的一种出血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大多与免疫相关,可分为原发和继发两种。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有确切疗效,使许多患者从中受益。现将我院应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一组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种免疫抑制剂联合治疗难治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3月-2012年4月收治的30例难治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15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甲基强的松龙及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治疗,待血小板值迅速上升后,对照组患者仅给予1种免疫抑制剂治疗,而观察组患者给予2~3种免疫抑制剂联合治疗。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治疗结束后给予1~2年随访。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3.33%,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及血小板稳定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多种免疫抑制剂联合治疗难治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临床疗效确切,可将患者血小板值长期稳定在安全范围中,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芪黄汤联合激素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和血小板计数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84例IT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给予芪黄汤联合激素治疗,对照组仅给予激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  相似文献   

6.
随着免疫性疾病日趋增多 ,丙种球蛋白的应用也更加广泛 ,而且疗效可靠。我们于 1997年 2月~ 1999年 3月应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冲击疗法治疗急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64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全部为住院病例 ,均通过和实验室检查明确诊断为急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病程小于 6个月。初次发病者 40例 ,复发者 2 4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 38例 ,继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STP) 2 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32例。治疗组 :男 2 0例 ,女 12例 ,年龄 8个月~ 13岁。治疗前血小板计数 (12~ 2 5 )×…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采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80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简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标准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组给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血小板计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血小板恢复正常水平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及安全性优于糖皮质激素治疗。  相似文献   

8.
王永伯 《求医问药》2014,(3X):301-301
目的:探讨补肾清热方联合西药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78例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患者采用补肾清热方联合西药进行治疗,对照组38例患者单纯采用西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安全性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观察组的治疗安全性比对照组高。结论:补肾清热方联合西药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其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激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成药升血小板胶囊。结果: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87.5%,临床观察6个月,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升血小板胶囊配合激素更能提高疗效,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0.
杨庆南  朱建幸 《上海医学》2002,25(9):584-585
新生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新生儿期出血的原因之一 ,血小板严重低下常会导致患儿颅内及其他重要脏器出血而危及生命。我院新生儿科于 1995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应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 (IVIG)治疗 16例新生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效果显著 ,现报道如下。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收集我院同期住院确诊的新生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3 2例 ,除外感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先天性或遗传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患儿血小板≤ 5 0× 10 9/L。随机分为IVIG治疗组和对照组。IVIG治疗组 16例 ,男 9例 ,女 7例。其中早产儿 3…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有效治疗小儿患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治疗方案及护理.方法 将80例年龄1月~14岁确诊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40例及对照组40倒.观察组采用甲基强的松龙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对照组采用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观察其疗效.结果 观察组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大量丙种球蛋白联合甲基强的松龙联合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分析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诊治措施。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36例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8例,其中对照组应用激素治疗,观察组联合应用激素与丙种球蛋白,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66.67%,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小板开始上升时间(2.5±0.5)d、血小板恢复正常时间(12.5±0.5)d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ITP患者经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等综合手段可进行确诊,临床治疗以激素治疗为主,联合应用丙种球蛋白可提高临床疗效,促进血小板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3.
高文瑾  刘安生  王华  王旭青 《吉林医学》2014,(20):4459-4460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治疗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12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皮下注射rhTPO 300 U/kg?d,疗程14 d或血小板>80×109/L后停药,动态观察患者血常规。结果:12例患儿rhTPO治疗后,完全反应(CR)8例,有效(R)2例,无效(NR)2例。用药前血小板平均值为14.4×109/L,治疗后血小板计数平均最高值为118.9×109/L,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8,P<0.01)。患儿对药物耐受良好,未见不良反应。结论:rhTPO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具有良好的疗效,近期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分析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小板输注效果及影响因素。收集本院诊治的60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观察组)的临床资料,分析血小板输注后的24 h血小板计数,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未进行血小板输注患者60例为对照组。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24 h和72 h血小板计数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影响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因素包括反复输注、肿瘤、血液疾病和抗体(P<0.05)。血小板输注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有疗效,且影响因素包括反复输注、肿瘤、血液疾病和抗体。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小板相关抗体(PAlgG)、网织血小板(RP)及血小板特异性抗体(抗GPⅡb/Ⅲa、抗GPIb、抗P-选择素)检测对区别免疫性与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断。方法本院75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其中35例是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40例为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同时以PAlgG、RP及抗GPⅡb/Ⅲa、抗GPIb、抗P-选择素进行检测,其中血小板特异性抗体用改良单克隆抗体免疫固相法(MAIPA)检测,PAlgG、RP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结果35例ITP患者有22例血小板特异性抗体检测至少一项阳性,占61.5%,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患者均为阴性反应;ITP患者RP平均值30.5±5.5,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患者为26.5±5.0(P〉0.05);ITP患者PAIgG均值为38.5±6.0,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患者为36.6±6.2(P〉0.05)。结论免疫性和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RP和PAlgG结果均显示增高,但差异无显著性;血小板特异性抗体检测是特异性较强的一项指标,对提高ITP确诊率及鉴别免疫性和非免疫性血小板性紫癜有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医中药辅助治疗小儿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5例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服中药,观察临床疗效及实验室指标。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及实验室指标恢复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加服中药对治疗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具有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获得性低巨核细胞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获得性低巨核细胞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ATP)患者的临床观察和分析,探讨AATP的诊断、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方法采集16例临床诊断为AATP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结合患者的既往史、疾病进程和疗效进行分析,比较不同疗效组间年龄、血小板数、骨髓巨核细胞数、血小板相关抗体或自身抗体阳性率的差别。结果16例患者中既往有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史者4例。4例用皮质激素治疗有效,1例切脾,4例加用环孢素A治疗有效,1例加用环磷酰胺有效,6例用上述治疗无效。3例转为再生障碍性贫血(AA),1例转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激素的疗效与患者年龄、血小板数、巨核细胞数、血小板相关抗体或自身抗体阳性率无关。结论多数患者激素治疗无效,激素疗效与上述临床指标无关。激素治疗无效者加用环孢素A或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首次发现部分AATP患者由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转化而来,提示免疫因素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长期随访发现部分病例可转化为其他血液系统疾病。  相似文献   

18.
刘俊国  朱珠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4):1761+1796
目的:评估中药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原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方法:治疗组选择10例对糖皮质激素治疗不敏感的ITP患者,用中药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对照组11例,用糖皮质激素及丙种球蛋白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体征及血小板计数。结果:治疗组显效3例,有效3例,进步1例;对照组显效5例,有效4例,进步1例,无效1例。两组血小板计数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口服中药未见不良反应。结论:中药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原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9.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以持续性血小板减少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由于人体内产生抗血小板抗体,导致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破坏血小板过多而导致血小板减少[1]。糖皮质激素是ITP的首选治疗方法,脾切除是次选治疗方法。我科于2007年3月至2012年5月脾切除治疗ITP患者22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对象与方法 22例患者均符合血液病诊断与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小板特异性抗体(抗GPⅠb、抗GPⅡb、抗CPⅢa)检测对区别免疫性与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本院有70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其中37例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患者,33例为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患者,应用单克隆抗体俘获血小板抗原技术(MAIPA)检测血小板特异性抗体(抗GPⅠb、抗GPⅡb、抗Ⅲa)。结果37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患者中有26例血小板特异性抗体检测至少一项阳性,占70.2%。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患者为6.1%。结论自体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ITP)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特异性抗体的总阳性率(抗GPⅡb或抗GPⅢa或抗GPⅠb特异性自身抗体阳性)为70.2%。显著高于非免疫组6.1%(χ^2=29.97,P〈0.05),因此,我们认为血小板特异性抗体检测是特异性较强的一项指标,对提高ITP确诊率及鉴别免疫性和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