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急性右室梗塞ARVI的心电图特征是右侧胸前导联,尤其是V_4R导联ST段抬高。晚近学者对V_2st段下移与aVF ST段抬高的比值在早期急性下壁心肌梗塞合并右室缺血的价值进行了研究。本文对我院1989年3月至1993年3月收治的25例急性下壁、下后壁心肌梗塞患者早期心电图V_2S了段下移与aVFST段抬高的比值进行了测量分析,发现急性下壁、下后壁心肌梗塞合并ARVL与未合并ARVL者该比值有明显差异。结合文献,对其比值诊断ARVL的价值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右心室缺血的心电图表现是右胸导联特别是V_4R的ST段抬高。作者曾报导合并右心室缺血的急性下壁心肌梗塞(下壁AMI)患者,与没有合并右心室缺血者相比,前者胸前导联ST段压低较后者少。本文报导下壁AMI患者,胸前导联ST段压低与下壁ST段抬高的比值在早期识别右心室缺血的价值。 68例下壁AMI患者。均于出现症状3小时内入院,以往无心肌梗塞病史,亦无陈旧心肌梗塞的心电图改变。男性58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57±12岁。31例冠状动脉注射链激酶治疗,余37例静脉注射链激酶治疗。全部病例于症状出现4小时内,使用链激酶治疗之前,常规记录12导联心电图。选择AVF代表下壁导联,V_2代表左胸前导联。ST段的测量在j点之后80毫秒,ST段抬高为正值,压低为负值。31例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45例急性下壁心肌梗塞(AIMI)的心电图进行分析。结果合并右室梗塞(RVI)的患者中,出现ST段抬高幅度Ⅲ>Ⅱ导联者占90.48%,无合并RVI的患者中出现上述心电图改变者仅37.50%,二者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同时,发现Ⅱ、Ⅲ导联ST段抬高持续时间明显长于右胸前导联(V_(3R)—V_(7k))认为AIMI时ST段抬高幅度Ⅲ>Ⅱ导联ST可作为合并RVI的诊断依据之一,尤对于部分就诊较晚的患者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4.
经典的心电图理论认为急性透壁性下壁心肌梗塞早期心电图心前导联ST段下降是下壁导联ST段抬高在前壁导联的镜面投影。近年来国外一些学者对此提出了异议。他们发现急性下壁心肌梗塞早期仅略多于半数的患者出现心前导联ST段下降,有此心电图改变者CK峰值高,射血分数低,并发症多,近期及远期死亡率高,下壁心肌梗塞面积大或多合并真后壁、后侧壁心肌梗塞,以及伴有前壁缺血或非透壁性梗塞。国内尚未见这方面的报道。本文用QRS记分系估价心肌梗塞的部位和范围,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12例急性右室心肌梗塞,占同期收治的急性左室下壁心肌梗塞的46.2%。心电图右胸前导联出现异常 Q 波、ST 段抬高,它出现在 V_(4R)、V_(5R)较之 V_(3R)更多见,ST 段抬高的轻重与记录心电图离发病时间的远近有一定关系,且 ST-T 有与左室梗塞相似的动态变化。低血压状态和心源性休克的总发生率,明显高于不合并右室梗塞的左室下壁心肌梗塞组,而心律失常两组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与梗死相关动脉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启华  刘亚娟 《中外医疗》2008,27(10):23-24
目的 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IMI)的心电图对判断心肌梗死相关动脉及位置的作用.方法 对75例AIMI患者的冠脉造影(CAG)及18导联心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右冠状动脉(RCA)病变者53例,其中50例(94.3%)ST段抬高Ⅲ/Ⅱ>1;47例(88.7%)STV,压低/ST Ⅲ抬高≤1.2.而回旋支(LCX)病变者22例,其中18例(81.8%)ST段抬高Ⅲ/Ⅱ≤1;16例(72.7%)STV3压低/ST Ⅲ抬高>1.2.RCA近中段病变者34例中,29例(85.3%)STV3压低/ST Ⅲ抬高<0.5;RCA远段病变者17例中,13例(76.5%)0.5导联ST下移与Ⅲ导联ST抬高数值的比值对判断下壁心梗的相关血管和闭塞部位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正> 急性下壁心肌梗塞常合并正后壁及右室梗塞,而右室梗塞在临床上越来越受到关注,早期诊断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鉴于常规12导联心电图很难对右室梗塞作出诊断,目前临床上较多以右胸前导联心电图ST段抬高≥1mm为标准来诊断右室梗塞,但右胸前导联ST段抬高发生的时间较早,持续时间较短,约50%的患者这种抬高的  相似文献   

8.
<正>急性心肌梗死是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严重疾病,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常累及右心室,也可合并后壁心肌梗死。本文比较急性下壁、右室壁、后壁心肌梗死时前壁V1~V3(V4)导联ST段改变,旨在评价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从心电图上判断有无合并右室壁、后壁心肌梗死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应用放射性核素对心前导联ST段压低的下壁心肌梗塞(MI)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一、病例选择40例下壁MI均经心电图和血清酶所证实,其中18例合并正后壁MI。男性34例,女性6例。年龄<40岁1例,41~50岁7例,51~60岁16例,61~70岁14例,>70岁2例。二、心电图表现将40例下壁MI分为两组;A组ST段压低组(简称压低组):在心前导联V_(?)~V_(?)至少同时有二个导联ST段压低≥1mm或在∑ST_v_1v_8v_(?)压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ST段抬高恢复时间对预测溶栓治疗后室壁运动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 10 5例患者溶栓治疗后据ST段抬高达到稳定下移 5 0 %的时间分成A组 (ST段抬高达到稳定下移 5 0 %的时间≤ 30分钟 ) ;B组(ST段抬高达到稳定下移 5 0 %的时间 >30分钟而≤ 6 0分钟 ) ;C组 (ST段抬高达到稳定下移 5 0 %的时间 >6 0分而≤ 90分 )。发病后 2周行超声心动图检查 ,观察梗死相关室壁运动幅度。结果 ST段抬高达到稳定下移 5 0 %所需时间不同 ,梗死相关室壁运动幅度存在着差异 ,且随需要时间的延长梗死相关的室壁运动幅度有下降的趋势。结论 溶栓治疗后ST段抬高达到移定下移 5 0 %的时间 ,可作为梗死相关动脉再通及溶栓治疗疗效的无创指标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在左室急性下壁/后壁心肌梗塞时,常规心电图Ⅲ导联ST段抬高幅度大于Ⅱ导联(STⅢ/Ⅱ>1)对右室梗塞(RVI)的诊断价值。STⅢ/Ⅱ>1,与传统右胸导联诊断RVI标准对照,其符合率为81.3%;与特殊检查对照,其符合率为72.2%。用特殊检查验证STⅢ/Ⅱ>1和传统右胸导联诊断RVI标准,阳性符合率分别为71.4%和75.0%。因此,STⅢ/Ⅱ>1可作为左室急性下壁/后壁心梗合并RVI的诊断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分析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远隔对应导联ST段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365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患者中死亡和存活病例,有无远隔对应导联的ST段变化进行分析.结果 365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其中死亡组155例,存活组210例.在死亡组,远隔对应导联ST段压低发生率为42.58%,压低持续时间12~24h,压低/抬高比值>1.0;存活组ST段压低发生率为12.05%,ST段压低呈一过性,压低/抬高比值≤1.0;两者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伴有远隔对应导联ST段压低患者发生严重的临床并发症如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和恶性心律失常明显多于不伴有ST段压低者,其中14例伴有胸前导联ST段持续压低的急性下壁心肌梗塞患者又发生了急性前壁心肌梗塞.结论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伴有远隔对应导联ST段者可能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3.
孙琳  段秀山 《中原医刊》1995,22(1):44-44
急性心肌梗塞(AMI)时梗塞部位心电图ST段抬高,而对应导联ST段压低(R—ST—D)。以往认为此变化是AMI心电图之镜面改变,新的观点认为是远离梗塞部位心肌缺血。我们对我科10年来65例下壁和前壁AMI心电图进行分析,回顾性比较有无R—ST—D组间的急性期临床并发症及死亡率情况。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经WHO标准确诊的初发下壁急性心梗(IAMI)和前壁急性心梗(AAMI)的病例共65例。IAMI对应V_1—V_6导联,AAMI对应Ⅱ、Ⅲ、avF导联。IAMI31例为Ⅰ组,AAMI34例为Ⅱ组,Ⅰ、Ⅱ组间再分A、B组。有R—ST—D者(以入院第一天记录的心电图所对应导联中至少同时有二个导联ST段压低≥0.1mv并持续72h以上)为A组;无R—ST—D者为B组。IA组16例(男10例,女6例),平均年龄62.9岁。IB组15例(男11例,女4例),其中4例合并正后壁AMI,平均年龄60.7岁。  相似文献   

14.
本文急性右室梗塞(ARVI)18例,其中ARVI 下壁AMI12例,ARVI 后壁AMI6例。18例中无临床症状4例,右心功能不全14例,其中合并左心功能不全4例,并发低血压和休克13例;三尖瓣区收缩期杂音6例;14例右心功能不全除合并左心功能不全4例外,其余10例均无呼吸困难和肺部罗音。18例V_(3R),V_(4R)导联ST段抬高均≥0.5mm,且ST段抬高程度均为V_(4R)>V_(3R)>V_1。V_(3R)、V_(4R)导联QRS波呈QS型9例、呈Qr型6例、呈rS型3例。治愈率83.33%,病死率16.67%。对ARVI诊断与治疗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ST段抬高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冠脉病变.方法136例ST段抬高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急检肌钙蛋白T、常规18导联心电图,入院后2周内行冠状动脉造影,同时,观察心律失常及心衰的发生率.结果ST段抬高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患者心衰发生率39.1%(36/92),心律失常发生率69.6%(64/92),多支血管病变占93.4%(86/92);ST段抬高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前导联ST段正常患者心衰发生率13.6%(6/44),心律失常发生率36.3%(16/44),多支血管病变占22.7%(10/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T段抬高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前导联ST段异常常提示冠状动脉多支病变,预后差.  相似文献   

16.
徐辉  房志华  肖志茹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24):1048-1048,1073
目的:分析ST段抬高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冠脉病变。方法:136例ST段抬高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急检肌钙蛋白T、常规18导联心电图,入院后2周内行冠状动脉造影,同时,观察心律失常及心衰的发生率。结果:ST段抬高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患者心衰发生率39.1%(36/92),心律失常发生率69.6%(64/92),多支血管病变占93.4%(86/92);ST段抬高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前导联ST段正常患者心衰发生率13.6%(6/44),心律失常发生率36.3%(16/44),多支血管病变占22.7%(10/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T段抬高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前导联ST段异常常提示冠状动脉多支病变,预后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病变与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胸导联ST段改变的关系。方法对60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胸导联ST的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相关性。结果60例患者中,单支冠状动脉血管病变23例(38.3%),双支以上冠状动脉血管病变37例(61.7%),双支冠状动脉病变中胸导联ST段改变者23例(85.5%)。17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正后壁心肌梗死胸导联ST段压低12例(70.6%),8例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前壁心肌梗死者胸导联ST段全部上抬。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导联ST段改变者提示多支冠状动脉病变。伴胸导联ST段压低者多提示合并正后壁心肌梗死,伴胸导联ST段抬高者合并前壁心肌梗死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18.
罗碧如  卓青 《广东医学》2002,23(2):193-194
目的: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下壁导联ST段下移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42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和心电图资料,根据下壁导联ST段下移情况将患者分为无下移组和下移组。结果:ST段下移组各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及近期病死率明显高于无下移组。结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下壁导联ST段下移是患者病情严重,预后不良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急性前壁心肌梗塞时,下壁导联ST段偏移的临床意义至今尚无一致见解,有人认为下壁ST段下降表明下壁有缺血、损伤,有人则认为是前壁ST段抬高的镜像表现,我们对近四年来的38例急性前壁心肌梗塞的心电图进行了分析。 1 对象和方法 38例均为前壁心肌梗塞住院患者,男  相似文献   

20.
目的:进一步评价在急性下壁或下、后壁心肌梗死时V1~V3导联ST段抬高,特别是V1导联ST段抬高对诊断合并急性右室梗死的价值。方法:入选168例急性下壁或下、后壁心肌梗死患者,合并右室梗死者82例,其中下壁梗死43例,下、后壁梗死39例;无右室梗死者86例,其中下壁梗死37例,下、后壁梗死49例。结果:本组急性下壁或下、后壁心肌梗死病人中V1~V3导联ST段抬高者在合并右室梗死82例中有45例、21例、16例,在无右室梗死的86例中均为0例(P〈0.01)。结论:V1导联ST段抬高作为急性下壁梗死合并右室梗死和急性下、后壁梗死合并右室梗死的诊断依据,且特异性极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