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支气管动脉及肋间动脉破裂致大咯血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2008年1月~2010年3月本院收治肺结核大咯血患者98例,76例支气管动脉破裂,20例支气管动脉合并肋间动脉破裂,2例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均行支气管动脉及肋间动脉栓塞术。结果:本组98例患者,均用PVA颗粒、明胶海绵颗粒,或PVA颗粒+明胶海绵颗粒进行栓塞,89例患者术后无复发,9例患者术后8~25d再次咯血,但咯血量明显减少,再次行介入治疗,无复发。结论:支气管动脉及肋间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肺结核大咯血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112例的临床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12例大咯血患者进行选择性造影,寻找到咯血的责任血管,对其用明胶海绵(GS)、聚乙烯醇(PVA)、弹簧圈等材料进行栓塞。随访6~24个月。结果 112例患者,最多栓塞6次,首次动脉栓塞后咯血均停止。术后24h再咯血23例,其中1例再咯血患者经保守治疗无效后行右上肺切除术,15例少量咯血经内科保守治疗后出血停止,其余7例保守治疗无效,再次行介入栓塞治疗。出院后6个月内行二次介入栓塞治疗11例,12个月内行二次介入栓塞治疗6例,18个月内行二次介入栓塞治疗8例,24个月内行二次介入栓塞治疗5例。随访中未发生与栓塞治疗操作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急性咯血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疗效迅速,不良反应、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作为抢救患者生命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动脉栓塞术治疗大咯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大咯血患者,经股动脉穿刺插管、DSA造影了解病变供血动脉,用丝线段栓塞病变血管并对因治疗.结果:4例患者血管造影未见明显异常,仅作支气管动脉内灌注垂体后叶素,于24 h内完全止血,其余23例患者经栓塞后疗效满意,其中2例肺癌患者分别于2月后、3月后复发咯血.总有效率为91.3%.结论:动脉栓塞术对大咯血止血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大咯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2例大咯血患者,男26例,女16例,年龄26-75岁,平均48.5岁,咯血病史3d-28年,其中支气管扩张症30例,肺结核8例,肺癌2例,原因不明咯血2例,全部病例经选择性支气管动脉及相关肺外体循环动脉造影诊断,明确出血部位及范围,了解病变部位的血管形态特点,酌情选择栓塞剂进行栓塞,造影复查,至病变区域血管闭塞无造影剂外溢则停止栓塞。结果41例大咯血均于栓塞术后即刻止血,其中37例随访6个月-7年未见复发,1例有严重B.P分流及肺外体循环参与出血的肺结核患者,栓塞术后24h内再次出现大咯血,虽经5次动脉栓塞,终因咯血不止而死亡(4.76%)。42例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大咯血是行之效的方法,但栓塞剂的合理选择及积极寻找发现参与出血的肺外体循环并适当处理是保证疗效减少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肺部大咯血的介入治疗及护理。方法以38例内科药物止血效果不明显,通过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用PVA栓塞颗粒、明胶海绵颗粒或弹簧栓将出血异常支气管动脉栓塞。结果 1例2 d后咯血复发,再次栓塞止血,其余各例一次性栓塞成功,随访半年未见复发。38例都用PVA栓塞颗粒或明胶海绵栓塞,2例又用弹簧栓栓塞支气管动脉主干。结论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急性大咯血是可靠、有效的急症止血方法。有效的介入护理对手术成功及患者病情恢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咯血患者行64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成像技术与数字减影(DSA)下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成像的差异,评价多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造影在咯血患者临床诊治中的应用价值。特别是对于介入栓塞剂的选择及预防再出血的特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64层螺旋CT对于65例介入栓塞前的大咯血患者进行胸部平扫检查与薄层增强扫描,对检查的图像结果进行薄层的重建,通过将最大密度投影技术(MIP)、多平面重建技术(MPR)、容积再现技术(VR)等后处理技术联合Add/Remove Structure、任意角的旋转等功能,对患者的供血血管和病变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充分显示,并对供血血管的三维解剖学特征,比如血管的数目、走形等进行显示。与此同时,对供血血管进行三维重建还能有利于变异血管的显示。再将患者在数字减影(DSA)下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及栓塞治疗加以佐证及对比,为临床提供更加详细的影像信息。结果本组病例65例中,右侧支气管动脉显示89支,左侧支气管动脉显示72支。47例患者为单侧肺病变,18例患者为双侧肺病变;42例患者为单一的血管供血,23例患者为多种的血管供血。介入栓塞治疗结果:65例患者中63例一次性插管成功,2例未找到明确的出血动脉。63例大咯血患者行共栓塞85支血管。随访18个月期间共9例复发,总有效率为89%。结论介入栓塞前先行CT增强加薄层扫描观察支气管动脉及出血血管,借此指导介入手术,为彻底栓塞出血病变及预防复发提供信息,对大咯血介入栓塞术后的发病率起到很好的控制作用,同时还能为今后治疗大咯血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大咯血病灶的多血供特点及多血管栓塞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经内科治疗无效的大咯血患者44例,在DSA下进行多血管造影及栓塞治疗,回顾性分析其血供特点、栓塞方法 和临床疗效.结果 44例病例栓塞1支血管9例,2支血管18例,3支血管14例,4支血管3例.43例患者术后出血即减少或停止.1例术中死亡.2例术后1周内复发,再次介入栓塞后好转.结论 大咯血病灶血供复杂,介入治疗中多血管造影及栓塞对反复或严重大咯血的定位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介入栓塞治疗大咯血的疗效。方法16例大咯血患者行介入栓塞治疗,肺结核10例,支气管扩张6例;栓塞支气管动脉24支,肋间动脉6支,右乳内动脉1支。结果即刻止血13例,咯血明显减少2例,失败1例;随访3~48个月,3例复发,2例再次栓塞治疗咯血停止,1例内科保守治疗成功。本组未发生脊髓损伤及异位栓塞综合征。结论大咯血患者行介入栓塞治疗止血快,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黄小伟  王飞  严旭  沈小霞  吴洁  聂森 《安徽医药》2014,18(2):351-352
目的观察扩缩血管药物联合止血无效的大咯血支气管动脉栓塞术的疗效。方法选取于该院2009年1月1日—2013年1月1日期间治疗的支气管扩张伴大咯血患者93例,予以扩缩血管药物联合止血无效的31例大咯血患者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观察栓塞后再出血情况。结果大咯血93例,药物治疗有效62例,有效率为66.7%,药物治疗无效患者31例,予以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其中4例再次出血,栓塞有效率为87.1%。结论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对于扩缩血管药物联合止血无效的大咯血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0.
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栓塞治疗急性大咯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栓塞术治疗急性大咯血的意义。方法对8例急性大咯血患者进行选择性支气管造影及栓塞治疗。均用明胶海绵加丝线段交替栓塞。结果3例肺癌患者术后咯血量明显减少,3天后完全停止,1例1月后复发再次栓塞止血。其余病例术后咯血即刻止血。所有病例随访6月以上均无复发。结论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术为控制急性大咯血有效、安全的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超选择支气管动脉药物联合栓塞术治疗肺大咯血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43例肺大咯血患者使用同轴微导管行支气管动脉超选择插管造影确定血供,在病灶局部注射巴曲酶2ü 地塞米松5mg,然后对病变血管进行栓塞.全部病例随访6~18个月.结果 即刻止血35例,咯血明显减少5例,有效率93.0%(40/43);3例发生再次咯血,复发率7.0%(3/43),复发患者经再次栓塞后,未出现咯血.全部病例均无严重并发症(如脊髓损伤、食管支气管瘘、误栓等)发生.结论 超选择支气管动脉药物联合栓塞术治疗肺大咯血疗效显著,可有效减少复发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分析介入栓塞术治疗大咯血的原理、技术方法,观察咯血症状缓解情况,探讨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7例经内科保守治疗无效的大咯血患者,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通过对相关动脉血管进行造影诊断,明确责任血管后选择相应的栓塞材料行栓塞治疗,观察栓塞术后咯血症状缓解情况。结果通过DSA造影共发现并栓塞责任血管56支,其中支气管动脉42支,肋间动脉8支,胸廓内动脉4支,食管固有动脉2支;34例患者经栓塞治疗后大咯血停止,栓塞有效率91.89%;2例患者于24 h内再次出现大咯血,经二次造影并栓塞后,咯血停止;1例患者术后间断少量咯血,经内科对症处理后咯血停止。本组患者未出现脊髓损伤、死亡等严重并发症。结论介入栓塞术治疗大咯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简单易行、症状即刻缓解、费用低廉的微创治疗技术,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大咯血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 85例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的大咯血患者,根据病情围手术期予以正确的护理干预和护理措施。随访6~24个月,观察患者病情改善情况。结果 85例患者首次动脉栓塞术后咯血均停止,术后1周15例少量咯血患者经内科保守治疗后出血停止,其余7例保守治疗无效,行二次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24个月内行二次介入栓塞治疗15例。随访中未发生与栓塞治疗操作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是治疗大咯血的有效方法 ,正确的术前准备、术中护理及术后观察能有效降低并发症,提高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介入治疗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后胆管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组19例患者,行选择性动脉造影及引流管造影,明确责任血管进行介入治疗。结果19例患者造影均证实有出血性病变。18例患者动脉栓塞患者中16例1次治疗成功,2例因介入栓塞后再次胆管出血而行第2次介入栓塞治疗成功。1次成功率为88.9%。1例胆管门静脉瘘患者接受胆管覆膜支架植入术后出血停止。术后随访3~12个月,均未发现再发胆管出血。结论介入治疗PTCD术后胆管出血是一种微创、并发症少、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肺结核咯血的近远期疗效及咯血复发的原因。方法21例肺结核咯血患者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随访6个月,观察咯血复发情况。结果21例肺结核咯血患者术后1个月治愈率为100.0%,术后6个月咯血复发3例,主要与肺结核未愈、合并支气管扩张症、继发曲菌感染有关。结论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在治疗肺结核咯血时疗效显著,尤其对不适宜手术的肺结核患者,创伤小,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136例大咯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 本组136例患者经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后立即止血者121例,占88.97%,其余15例患者栓塞术后仍然有少量出血,经给予内科保守治疗3~8 d后止血.术后对本组136例患者进行为期6~24个月的随访观察,3例患者于术后6个月内复发,3例患者于术后2年内复发,2年内复发率为6.62%.结论 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效果理想,具有安全、微创、高效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支气管动脉栓塞介入治疗肺结核大咯血的护理方法和疗效。方法选取本院从2013年~2015年所收治的300例使用气管动脉栓塞对结核大咯血进行介入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300例患者中,有256例患者在术后咯血现象停止;28例患者在术后发生了少量咯血现象;19例患者在进行了两次气管动脉栓塞术后咯血现象停止。结论气管动脉栓塞术对肺结核大咯血的介入治疗具有见效快、并发症少等特点,在肺结核大咯血的临床治疗中是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支气管动脉-肺循环瘘的血管造影表现,评价介入治疗支气管动脉-肺循环瘘致咯血的安全性及疗效,比较支气管动脉-肺循环瘘的栓塞方法。方法 2006年1月至2010年6月湘乡市人民医院共收治大咯血患者131例,其中5例存在支气管动脉-肺循环瘘,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3例,支气管动脉-肺静脉瘘2例,均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BAE)治疗。分析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及支气管动脉-肺动、静脉瘘的区别及栓塞方法的不同。结果本组5例支气管动脉-肺循环瘘均用丝线粉沫+明胶海绵颗粒+弹簧圈进行栓塞,术后止血率100%,无明显并发症出现,平均随访12个月(5~21个月),均未出现再次大咯血。结论支气管动脉-肺循环瘘是咯血的病理解剖结构,好发于肺结核并咯血的患者,BAE是治疗此类咯血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栓塞治疗急性大咯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栓塞术治疗急性大咯血的意义。方法 对8例急性大咯血患进行选择性支气管造影及栓塞治疗,均用明胶海绵加丝线段交替栓塞。结果 3例肺癌患术后咯血量明显减少。3天后完全停止,1例1月后复发再次栓塞止血。其余病例术后咯血即刻止血,所有病例随访6月以上均无复发。结论 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术为控制急性大咯血有效。安全的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20.
尚岩  徐雪明  潘建伟 《江西医药》2008,43(5):438-439
目的应用明胶海绵及聚乙烯醇(PolyvinyI AicohoI,以下简称PVA颗粒)颗粒栓塞供血动脉治疗危重大咯血。方法针对28例内科保守治疗无效的大咯血患者,其中肺结核3例,支气管扩张4例,肺癌14例,矽肺7例,采用Seldinger技术行股动脉穿刺,利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探查病灶供血动脉,针对供血动脉,分别用明胶海绵及PVA颗粒栓塞。结果28例介入栓塞后,咯血症状改善,有效率96.4%(27/28),其中4例复发,复发率为14.3%(4/28),无严重的栓塞后并发症。结论利用数字减影设备,介入栓塞治疗大咯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