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介绍心脏性猝死无创预测表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的各种危险因素量化,依据其危险程度,赋以相应分值,形成心脏性猝死无创预测表,对50例发生心脏性猝死患者的生前高危因素进行评分,研究不同危险分层SCD的发生情况;观察心脏性猝死无创预测表在与患者沟通过程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有SCD风险的研究组,较无SCD风险的对照组,SCD发生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风险评分越高,SCD发生率越高,高危险分层SCD发生率高于低危险分层,相邻危险分层SCD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心脏性猝死无创预测表与患者家属沟通,家属更易理解患者近期SCD的风险程度,更易于接受SCD发生的严重后果,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心脏性猝死的高危人群,予以重点关注,针对不同危险因素,采取必要的、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减少心脏性猝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SCD患者的生前高危因素加以分析警示临床医生,对有类似高危因素的患者,予以重点关注,及早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避免SCD的发生.方法 选择1996年7月至2016年1月确定为SCD的患者39例,搜集整理该39例SCD患者的家族史、不良习惯、既往病史及相关临床资料,加以分析.结果 该组39例SCD患者中,冠心病患者居首位15例(38.46%)、高血压病8例(20.51%),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4例(10.26%)、冠心病合并糖尿病4例(10.26%)、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2例(5.13%)、扩张型心肌病2例(5.13%)、风心病1例(2.56%)、既往体健3例(7.89%).39例患者SCD风险因素分别为:频发室早9例(23.08%),Q-T间期延长6例(15.38%),心率变异性降低和窦性心率震荡各为4例(10.26%),室速3例(7.69%),T波点交替、心室晚电位、心绞痛剧烈、心肌梗死、心脏明显增大、心衰各为2例(分别5.13%),等,预激综合征1例(2.56%).心脏性猝死的高危因素,以频发室早、Q-T间期延长、心率变异性降低、窦性心率震荡、室速风险最高.结论 对心脏性猝死的高危人群,予以重点关注,针对不同危险因素,采取必要的、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减少心脏性猝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心脏性猝死病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SCD)是指由于心脏原因引起的无法预料的自然死亡.美国每年约有40万人发生SCD,其中80%为冠心病(CHD)猝死[1].减少SCD对降低心血管病死亡率有重要意义.为探讨SCD的发病特点、危险因素与预防,对6年内发生的78例SCD病例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心脏性猝死(suddencardiacdeath,SCD)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2010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SC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病历资料并询问现场医务人员和知情家属,采集SCD患者的诱发因素、猝死前征兆、直接原因及高危因素等数据资料。利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相应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肺部感染是SCD事件发生的主要诱因(26%);恶性心律失常是绝大多数SCD事件直接原因(96%),其中心室颤动占71%;既往存在冠心病病史是SCD事件发生的高危因素(79%);在时间分布方面SCD多发生在01:00~12:00(93%)。结论提高高危患者与家属的知晓率,并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指导全方位预防;同时强化医护人员专业素质,提高抢救效奎,最终可改善SCD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4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后住院期间发生心脏性猝死(SCD)的病例进行分析,以探讨其易发因素、危险因素、先兆症状、诱因及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心脏性猝死(SCD)的发病的危险因素、猝死的临床过程以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48例SCD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老年人SCD主要病因为冠心病37例,占77.08%。全部病例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比例达84%。结论老年人中SCD占所有猝死者的80%~90%以上,在临床工作中更应注意老年性猝死,可以通过干预手段预防其发生和发展,干预SCD的危险因素,积极预防和治疗原发心血管疾病,提高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张云  杨敏  许端敏  张汉灵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5):2035-2036
目的 探讨老年人心脏性猝死(SCD)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65例老年SCD患者进行心电图、心电监护、Holter、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电解质等检测,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老年人SCD复杂性室性期前收缩、左室收缩功能不全、低血钾症、心脏扩大病例数多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老年人SCD与复杂性室性期前收缩、左室收缩功能不全、低血钾、心脏扩大相关.  相似文献   

8.
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的病因可分为两大类:1.心脏本身的病变,2.心外疾患和因素影响到心脏。前者可称为心源性心脏性猝死,后者可称为非心源性心脏性猝死。本文仅就非心源性心脏性猝死的病因,综述如下。一、神经与精神因素王氏与吉村报告猝死的病因均以心血管  相似文献   

9.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危险分层与治疗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胡大一  赵明中 《河北医药》2002,24(5):351-353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急性心肌梗死(AMI)及心脏性猝死(SCD)。它具有发病急、变化快、病死率高但可救治的特点,部分患者(约50%)无明确的先兆。这类患者在急诊室以胸痛就诊者占较大比例,其治疗的关键在于做出早期的诊断、危险分层与正确的处理。为了让所有高危的缺血性胸痛患者能住院  相似文献   

10.
心脏性猝死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脏性猝死的危险因素前驱症状、临床特点和预防措施。方法对28例心脏性猝死的病例作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心脏性猝死具有相关的危险因素、前驱症状、临床特点和预防措施。结论深入了解和掌握心脏性猝死的相关危险因素、前驱症状、临床特点和预防措施对防止心脏性猝死的发生和降低死亡率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心源性猝死(SCD)发病特点,降低病死率,为避免医疗纠纷提供参考。方法对73例涉及医疗纠纷的SCD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平均年龄66岁;冠心病占74.0%;有明显诱发因素占78.1%,其中感染为主要诱因;有先兆症状占91.8%,猝死前有胸闷、胸痛、气急、晕厥等症状;初诊误诊占31.5%,以误诊为胃炎居多。猝死地点在医院病房占68.5%。结论防治高血压和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识别和防治危险人群,关注高危患者,规范诊疗,加强沟通,可以减少SCD的发生,或避免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源性猝死(SCD)的病因、诱发因素、抢救方法及有效预防措施。方法:对发生SCD的77例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冠心病是SCD的最常见病因,室性心律失常猝死最常见的直接原因。结论:控制多种危险因素和及时有效的抢救可减少SC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钟万生  潘文博  陈东 《安徽医药》2012,(9):1297-1299
目的探讨心脏性猝死(SCD)的病因及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97例SCD临床资料。结果冠心病69例(71.1%),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35例(36.1%)、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53例(54.6%),其中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Ⅱ~Ⅲ级占86.7%,左室射血分数(LVEF)测定57例,LVEF<55%占84.2%,B型利钠肽(BNP)明显升高26例(26.8%)、临终前心电图示室性心律失常73例(75.3%)、低钾血症26例(26.8%)、冬季SCD最常见(42.2%)、其中6:00—12:00时SCD发生率最高(38.1%)。结论冠心病是SCD最常见的病因;SCD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和昼夜差;室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LVEF降低、BNP升高、低钾血症是SCD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4.
心脏性猝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心脏性猝死的危险因素,为针对性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惠州中心医院80例心脏性猝死患者的发病诱因和原因以及大量文献资料从而归纳心脏性猝死的危险因素。结果经过临床结果的推论和文献资料的查阅,证实在干预或消除其危险因素后,心脏性猝死的发生率明显减少。结论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对心脏性猝死有直接影响,所以,应当及时干预、治疗,增强体质和健康指数,这样,才能有效减少心脏性猝死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5.
心脏性猝死(SCD)是指平素健康或病情稳定的人,由于心脏原因,在急症出现之后1h内发生的以骤然意识丧失为前驱病状的出乎意料的死亡。我们通过对我院57例SCD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整理分析,以了解其特点。  相似文献   

16.
孙旻 《中国基层医药》2007,14(2):305-305
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是指心脏原因引起的无法预料的病理性死亡,在急性症状开始的1h或24h内发生心脏骤停而导致脑供血不足或中断的自然死亡。近年来心血管病死亡率虽有所降低,但心脏性猝死状况却没有改变,几乎占心血管死亡率的1/2。在美国约占普通人群的1‰~2‰。为探讨SCD的发病特点及其相关因素与对策,对我院近5年的66例SCD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临床危险因素,以供参考。方法将本院心内科治疗期间发生心源性猝死的152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分析引起心源性猝死的病因,并探讨临床危险因素。结果引起心源性猝死的病因包括急性冠脉综合征、肥厚性心肌病、肺源性心脏病等,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最常见,吸烟、饮酒、用力排便、情绪激动、剧烈运动等是导致心源性猝死常见的临床危险因素。结论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应密切关注病情进展,做好风险预后评估,规避危险因素,减少心源性猝死等严重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8.
李杨  秦勤  寇璐  陈刚  路雅茹 《天津医药》2015,(3):288-291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后早期无创性指标心率减速力(DC)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心脏性猝死(SCD)的预测价值。方法以417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后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计算DC值,临床随访观察12个月,记录发生的SCD事件(SCD组),并与未发生SCD者(存活组)比较各观测指标。结果在心肌梗死后12个月内,20例(4.8%)患者发生SCD。与存活组患者相比,SCD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DC值明显降低[0.393±0.065 vs 0.528±0.042,(2.85±1.66)ms vs(5.49±1.71)ms,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LVEF<0.35[RR(95%CI):2.167(1.384~4.661),P=0.013]和DC<4.5 ms[RR(95%CI):3.706(2.709~5.374),P=0.020]为发生SCD的危险因素。LVEF和DC降低预测SCD发生的敏感度分别为52.1%和76.4%,特异度分别为84.5%和86.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DC值的降低能预测远期SC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正>心脏性猝死(SCD)是指突发的、不可预料的、在症状出现1h之内以意识骤然丧失为特征的、由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具有发病突然,进展迅速,病死率高和难以预料的特点。在美国,每年大约有30万~40万人死于SCD,占猝死总人数的88%,而且是20~60岁男性的首位死因[1]。我国SCD的发生率为每年41.84/10万(0.04%),以13亿人口推算,我国每年发生SCD54.4万例,每天将近有1490名患者死于SCD。即使在美国,SCD抢救成活率仍<5%[2]。多数SCD发生在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男性多于女性,  相似文献   

20.
尽管随着医疗卫生技术的高速进步,心血管病防治领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发生率却无明显下降,且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生命,是医疗保健方面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临床及预防医学界高度关注的棘手问题。据统计,大约40%的猝死患者是在没有旁观者的情况下发生的,因此,预防SCD的关键是在发生心脏骤停事件前识别高危患者,对其进行早期干预和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