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D-二聚体对主动脉夹层(AAD)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9例AAD患者(AAD组),以同期住院的3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为对照组(AMI组),检测所有患者入院时D-二聚体、C反应蛋白和肌钙蛋白Ⅰ(TNI).结果:AAD组的血D-二聚体水平高于AMI组,TNI阳性率低于AM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C反应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二聚体诊断AAD的灵敏度为86.21%.结论:D-二聚体的检测有助于急性AAD的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检测风险评分(ADD-RS)联合D-二聚体检测在急性主动脉夹层(AAD)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嘉兴市第二医院2019年8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可疑AAD患者70例的临床资料, 根据ADD-RS方法对所有患者进行评分, 并根据评分结果进行危险分组, 结合D-二聚体检测结果, 分别计算ADD-RS和D-二聚体在AAD早期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并比较ADD-RS联合D-二聚体和单独D-二聚体排除AAD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 评估综合效能。结果 70例可疑AAD患者均行主动脉血管造影(CTA)明确诊断, AAD患者29例, 非AAD患者41例;ADD-RS=0分的患者21例, ADD-RS=1分的患者41例, ADD-RS > 1分的患者8例;ADD-RS > 0分诊断AAD的敏感性为79.31%, 特异性为36.59%, D-二聚体诊断AAD的敏感性为86.20%, 特异性为36.50%;ADD-RS=0分联合D-二聚体阴性策略和单独D-二聚体阴性排除AAD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5、95%CI(0.786~0.949)...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测定D-二聚体的临床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检测D-二聚体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AMI患者60例(AMI组)和健康体检者60例(对照组),分别对其进行血浆D-二聚体测定,比较2组D-二聚体水平。根据D-二聚体水平(以D-二聚体正常值上限的2倍为界限),将AMI患者分为D-二聚体明显升高亚组和D-二聚体轻度升高亚组,观察比较2亚组患者3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AMI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0.65±0.21)m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19±0.16)mg/L(P<0.05)。D-二聚体明显升高亚组3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31.6%明显高于D-二聚体轻度升高亚组的9.1%(P<0.05)。结论 AMI患者检测D-二聚体对于临床诊断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年龄校正的D-二聚体联合Daniel心电图评分在急性肺栓塞(APE)中的诊断价值。方法158例年龄校正的D-二聚体阳性疑似急性肺栓塞患者,根据肺动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结果分为急性肺栓塞组(急性肺栓塞患者)和对照组(无急性肺栓塞患者),每组79例。两组均进行Daniel心电图评分。比较两组Daniel心电图评分,并应用ROC曲线评估其对急性肺栓塞的诊断价值。结果急性肺栓塞组的Daniel心电图评分(3.97±2.19)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52±1.4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下面积为0.832(标准误为0.033),面积95%CI=(0.767,0.897),Daniel心电图评分越大诊断肺栓塞的可能性越大,最佳界值为2分,在该处敏感性和特异度为最大,以≥2分诊断肺栓塞的敏感性为82.28%,特异度为75.95%。结论年龄校正的D-二聚体联合Daniel心电图评分在急性肺栓塞中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门诊以急性心肌梗死(AMI)为首诊的急性主动脉夹层(AAD)的患者进行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率.方法 收集我院收治的首诊为AMI的AAD患者15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资料.结果 15例均以胸背痛起病,12例心电图表现为ST段弓背向上抬高,3例表现为广泛导联ST段压低,12例心肌酶升高,3例心肌酶正常,门诊急诊均以AMI为首诊收治入院,所有患者入院后查血D-二聚体浓度均出现不同程度升高,后均经食道超声(TTE)和/或增强CT发现假腔或夹层撕裂漂浮物,证实了AAD的诊断.结论 AAD累及冠状动脉时,可继发AMI,出现与原发AMI不易鉴别的临床症状及心电图、心肌酶指标的改变,极易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并给予溶栓等不适当治疗,对急诊以AMI收治的患者,入院后应警惕合并AAD的可能,行相关辅助检查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D-二聚体在AD与AMI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45例AD患者及随机抽取的45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5例AD患者血D-二聚体明显升高,而AMI患者血D-二聚体不高或仅轻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病变越严重,D-二聚体水平越高。结论 AD患者血D-二聚体明显升高,若D-二聚体水平正常可基本排除AD。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检测D-二聚体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住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8例(A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47例(B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46例(C组),健康对照组45例(D组)进行血浆D-二聚体的临床检测,并对比结果。结果 A、B组的D-二聚体、FIB、APTT、PT检测结果均较C组及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D-二聚体、FIB较B组明显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30例患者溶栓治疗前与溶栓后1、6、24h血浆D-二聚体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二聚体的检测有助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并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溶栓药物用量和疗效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诊抢救室查血D-二聚体浓度检测对诊断或排除急性主动脉夹层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50例以"胸痛"为主诉,后经心脏超声、血管CTA、MRI或血管造影确诊的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并选择同时期在急诊确诊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患者进入急诊抢救室时抽血检测D-二聚体、肌钙蛋白I水平。结果 28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为Stanford A型,22例B型。所有主动脉夹层患者D-二聚体水平升高(5000μg/L),均值(9500±3200)μg/L(5500~14 460μg/L),敏感性100%。自症状发作到D-二聚体测定的时间为1h~4d,D-二聚体升高的程度与病程呈负相关(r=-0.93,P=0.00)。病变范围越大,D二聚体水平越高,死亡组D-二聚体均高于10 000μg/L,提示D-二聚体升高对判断预后有指导价值。与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相比较,仅有7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血D-二聚体水平升高,且升高不明显(3000μg/L)。结论血D-二聚体阳性且达到一定水平有助于在急诊早期诊断或排除急性主动脉夹层。血D-二聚体升高对判断病变范围和预后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与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7年7月在某院进行定期产检孕妇,其中GDM孕妇65例(A组),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者65例(B组),GDM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者62例(C组),随机选取同期产检正常的孕妇70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甲状腺功能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甲状腺素(F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以及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的含量。结果:A组、B组和C组的FIB和D-二聚体均高于对照组,B组、C组FIB和D-二聚体均高于A组,且C组FIB和D-二聚体均高于B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GDM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中,血浆FIB(r=0.534,P=0.002)和D-二聚体(r=0.519,P=0.003)均与TSH呈正相关,血浆FIB(r=-0.443,P=0.014)和D-二聚体(r=-0.511,P=0.004)均与FT4呈负相关(P0.05;P0.01),而与FT3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GDM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异常升高与甲状腺功能减退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杨映雄 《安徽医药》2018,22(3):460-462
目的 研究骨创伤患者创伤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创伤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骨创伤125例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段进行健康体检的130例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对照组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和观察组患者伤后不同时间点(第1、3、5、10天)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将观察组125例住院患者按照创伤程度的不同分为轻伤组、重伤组、严重伤组,统计不同创伤程度的各组各个检测时间点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分析骨创伤患者创伤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创伤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各个检测时间点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骨创伤后时间的延长,观察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F=53.2,P=0.02):观察组各个检测时间点血浆D-二聚体水平严重伤组>重伤组>轻伤组(P<0.05);Person相关分析显示,骨创伤患者创伤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创伤程度呈正相关(r=0.61,P=0.03).结论 骨创伤后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快速升高,之后逐渐下降;骨创伤患者创伤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创伤程度呈正相关,临床上可将血浆D-二聚体水平作为辅助判断骨创伤患者病情轻重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与化疗疗效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环 《河北医药》2007,29(6):580-581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在化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胶体金方法测定50例肺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的含量.结果 肺癌患者化疗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化疗后有效组D-二聚体含量显著低于化疗前(P<0.01),稳定组D-二聚体含量与化疗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进展组D-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化疗前(P<0.01).结论 血浆D-二聚体的水平高低可作为肺癌判断预后、观察疗效的一个指标,化疗后D-二聚体的含量与患者的生存期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血浆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D-二聚体水平对急性脑梗死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6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设为观察组,同期选取66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检测NT-proBNP和D-二聚体水平,分析脑梗死面积与NT-proBNP、D-二聚体水平及神经功能的关系,比较预后不同情况(存活与死亡)的NT-proBNP和D-二聚体水平。结果观察组NT-proBNP、D-二聚体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大面积脑梗死与小面积脑梗死患者NT-proBNP、D-二聚体水平及NHISS评分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5),存活与死亡患者NT-proBNP、D-二聚体水平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浆NT-proBNP、D-二聚体水平越高,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越差,二者可作为急性脑梗死预后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3.
李影 《河北医药》2012,34(22):3418-3419
目的探讨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水平检测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61例肺栓塞患者(病例组)及50例同期健康志愿者(对照组)采集血标本,分别采用酶联免疫荧光标记法及凝固法测定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2组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并分析肺栓塞患者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D-二聚体水平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12.60、P<0.01,t=5.72、P<0.05);且病例组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水平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77,P<0.05)。结论 D-二聚体联合纤维蛋白原水平检测在临床诊断肺栓塞中具有指导作用,可在临床诊断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中血清C反应蛋白(CRP)、脑钠尿肽(BNP)和D-二聚体的检测水平变化及在ACS发生、发展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住院的64例ACS患者,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8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6例,同期30例稳定性心绞痛(SAP),并选取30例健康成年人为对照组。测定4组研究对象血液CRP、BNP及D-二聚体水平,并对检测结果在各组中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ACS患者CRP、BNP、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及SAP组(P〈0.05),其中AMⅠ组水平明显高于UAP组、SAP组及对照组(P〈0.05)。结论 ACS患者血清CRP、BNP、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检测三者水平对ACS的诊断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人附睾蛋白4(HE4)和D-二聚体联合检测对诊断上皮性卵巢癌的意义.方法 分别检测205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和31例非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外周血中CA125、HF4和D-二聚体的表达水平,比较CA125、HE4和D-二聚体在上皮性卵巢癌和非上皮性卵巢癌之间的表达差异,应用Lo-gistic回归和ROC曲线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 血清CA125、HE4和D-二聚体在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中的水平明显高于卵巢良性肿瘤(P<0.05),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明显高于非上皮卵巢癌患者(P<0.05).CA125,HE4和D-二聚体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对上皮型卵巢癌的诊断价值.结论 血清CA125、HE4和D-二聚体联合检测有助于鉴别上皮性和非上皮性卵巢癌,提高上皮型卵巢癌的早期诊断率,整体改善卵巢癌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6.
付玮  韩永生  范西真 《安徽医药》2018,39(6):647-649
目的 应用肺栓塞严重程度指数(PESI)探讨D-二聚体、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及超敏肌钙蛋白I (cTnI)在急性肺栓塞(APE)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中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省立医院2013年1月至2017年4月经肺动脉CT造影确诊的APE患者89例,根据简化版PESI评分将APE患者分为高危组(41例)与低危组(48例)。检测患者血浆D-二聚体、NT-proBNP及IcTnI水平,比较不同PESI评分及危险分层患者检验结果的差异,分析血浆D-二聚体、NT-proBNP以及cTnI水平在患者预后中的评估价值。结果 高危组患者的D-二聚体、NT-proBNP以及cTnI水平均高于低危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E患者的D-二聚体、NT-proBNP以及cTnI水平与PESI评分(原始版)均呈正相关性(P<0.05)。在预后的多因素分析COX回归模型中,血浆D-二聚体、NT-proBNP及cTnI均为APE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依次为1.121、1.000、3.949。结论 APE患者血浆D-二聚体、NT-proBNP及cTnI可反映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联合检测对早期肺栓塞患者病情评估及预后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D-二聚体与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72-4(CA72-4)联合检测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100例胃癌患者为(A组)、50例胃良性疾病患者为(B组)、50例健康体检者为(C组),通过免疫比浊法及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三组的血清D-二聚体、CEA、CA72-4水平。结果:A组患者上述3项指标均高于B组和C组(P0.05)。Ⅱ期胃癌患者的血清CA72-4和Ⅲ、Ⅳ期胃癌患者的上述3项指标均高于C组(P0.05)。CEA+CA72-4+D-二聚体联合检测的胃癌诊断灵敏度最高(91.00%)。结论:胃癌患者血清D-二聚体、CA72-4、CEA水平随肿瘤临床分期的进展而明显升高。其中,D-二聚体阳性检出率最高,与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可进一步提高胃癌诊断灵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治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浓度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健康人组50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28例。分别测定健康人组及APL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D-二聚体的含量。结果 APL患者治疗前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显著增高(P<0.05);通过化疗2周部分缓解后血浆D-二聚体含量比治疗前明显降低,但是仍高于正常参考值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浓度的血浆D-二聚体是提示APL患者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有价值的重要实验指标;临床监测血浆D-二聚体对APL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在心脑血管疾病中通过免疫比浊法检验血浆D-二聚体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7~12月我院收治的300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研究,根据疾病类型将所选患者分成急性心肌梗死组(n=100)、急性脑梗死组(n=100)、冠心病组(n=100)三组,另外择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00名作为对照组,所选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均通过免疫比浊法检验血浆D-二聚体,对心血管疾病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进行分析,并与健康体检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进行对比。结果经过临床治疗后,急性心肌梗死组、急性脑梗死组、冠心病组三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 0.05);且急性心肌梗死组、急性脑梗死组、冠心病组三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心脑血管疾病中通过免疫比浊法检验血浆D-二聚体可以对疾病情况以及治疗效果进行评估,临床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D-二聚体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中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42例RA患者根据Stoke指数分为RA活动期组(n=17)及RA非活动期组(n=15),随机选取同期我院体检的无RA健康者15例纳入对照组,比较各组研究对象血清hs-CRP、D-二聚体及血沉(ESR)水平。结果 RA非活动期及活动期组患者ESR及血清hs-CRP、D-二聚体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上述指标在RA活动期组明显高于非活动期组(P<0.05);RA患者血清hs-CRP、D-二聚体均与ESR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hs-CRP和D-二聚体水平与RA患者的病情活动相关,对判断RA患者的病情及评估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