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分析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围术期多模式联合超前镇痛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2020年3月收治的11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资料,根据镇痛模式的差异分为A组37例、B组33例和C组40例。A组采取超前镇痛,B组采取多模式镇痛,C组采取多模式联合超前镇痛。对比3组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髋关节Harris评分、镇痛次数、追加镇痛剂量、吗啡用量、炎性因子水平,观察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B组术后12、24、48 h的VAS和PSQI评分低于A组,而C组分别低于A组和B组(P<0.05)。B组术后2周和3个月的髋关节Harris评分高于A组,C组分别高于A组和B组(P<0.05)。B组镇痛次数、追加镇痛剂量及术后1、8、24、48 h吗啡用量少于A组,C组分别少于A组和B组(P<0.05)。B组和C组术后24、48 h的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低于A组,且C组低于B组(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模式联合超...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围术期多模式镇痛方案对高龄老年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对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49例高龄老年腰椎退变性疾病手术患者根据镇痛模式不同分为2组.A组24例采用多模式镇痛方案(术中局部浸润麻醉、术毕留置静脉自控镇痛泵),B组25例在伤口疼痛时临时给予帕瑞昔布肌内注射镇痛.记录2组术后2 h、4 h、24 h、48 h、72 h及出院时静息及活动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调查总体镇痛满意度,观察镇痛相关不良反应及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情况、镇静深度(Ramsay评分)情况,检查2组术前及术后应激反应相关指标CRP、IL-6、T淋巴细胞(CD3+、CD4+、CD8+、CD4+/CD8+).结果 2组患者术后4 h、24 h、48 h静息及活动时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2 h及出院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h、4 h、8 h、12 h 2组Ramsay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评分较低,患者出现烦躁不安,24 h、48 h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24 h睡眠时间、首次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24 h睡眠时间长、首次下床时间早,住院时间短,恢复快,患者满意度高(P<0.05).2组患者术后各应激指标均较术前有较大的改变,但A组变化幅度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多模式镇痛可有效缓解高龄老年腰椎退变性疾病手术患者的疼痛,抑制疼痛引起的应激反应,减轻机体炎性反应,改善机体免疫应答,减少术后全身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适合于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以高乌甲素行超前镇痛对术后疼痛及患者围手术期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和IL-6水平的影响.方法 63例子宫肌瘤患者,硬膜外麻醉下行经腹子宫全切术,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1例.A组,术前30min缓慢静注高乌甲素4mg;B组术毕缓慢静注高乌甲素4 mg,C组不施行超前镇痛.术后静息时患者主诉疼痛难忍,肌注曲吗多镇痛(100 mg/次).分别于术前、术毕、术后12 h和术后24 h抽取外周静脉血,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IL-2和IL-6的浓度,并于术后VAS疼痛评分.结果 A组的VAS评分在术后各时间点均显著低于C组,B组在术后4 hVAS疼痛评分显著低于C组(P<0.01).C组术后24h内用镇痛药的患者占33.33%,显著高于A、B组(P<0.05).A组IL-2和IL-6的浓度波动均不明显;与A组比较,C、B组术后IL-2浓度显著降低,IL-6浓度显著升高.结论 高乌甲素行超前镇痛能够减轻下腹部手术的术后疼痛,减少术后镇痛药的应用,能有效的抑制应激反应,减轻术后免疫抑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羟考酮联合氟比洛芬酯用于乳腺癌术后患者的镇痛效果及应激、免疫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某院2016年5月-2018年5月全麻手术下行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100例进行前瞻性研究。患者术前按照随机数字表分配随机方案,设置A组(50例)为羟考酮联合氟比洛芬酯,B组(50例)为芬太尼联合氟比洛芬酯。所有患者均采用镇痛泵自行控制术后疼痛(PCIA)。所有患者均记录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及出血量等一般情况。记录患者术后12,24,48 h的疼痛VAS评分。采集同期的患者外周静脉血,测定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及NK细胞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IL-2,IL-8,IL-10浓度。记录患者按压次数及镇痛药物追加使用例数,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及出血量等一般情况无差异。与B组患者相比,A组患者的VAS评分在12,24,48 h均出现了显著降低(P<0.05)。与术前相比,2组术后12 h及术后24 h的CD3+、CD4+、CD4+/CD8+及NK细胞明显降低(P<0.05);A组术后12 h及术后24 h的CD3+、CD4+、CD4+/CD8+及NK细胞均高于B组,术后12 h的CD8+低于B组(P<0.05);术后48 h的CD3+、CD4+、CD4+/CD8+、CD8+及NK细胞2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2组术后12 h及术后24 h相比术前的IL-2及IL-8浓度降低明显(P<0.05);IL-10浓度升高明显(P<0.05)。A组术后12 h及24 h的IL-2及IL-8浓度均高于B组,IL-10浓度均低于B组(P<0.05);术后48 h的IL-2、IL-8及IL-10浓度2组差异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与B组相比,术后48 h内总的按压镇痛泵的次数更少,且总的泵消耗量也较小(P<0.05)。而A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术仅4例,B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例数11例,2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羟考酮联合氟比洛芬酯应用于乳腺癌术后患者的自控镇痛安全有效,降低了术后疼痛感,还可以减少术后镇痛药用量,降低了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且调节了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水平和IL-2,IL-8及IL-10浓度,值得临床麻醉推广。  相似文献   

5.
田先平  方华  陈林红 《海峡药学》2012,24(6):168-169
目的评价酮咯酸氨丁三醇超前镇痛对四肢骨科手术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骨科四肢手术90例,随机分为A、B、C 3组。A组于手术开始前静注酮咯酸氨丁三醇30mg,B组于术毕缝皮时静注酮咯酸氨丁三醇30mg,C组术前静注等量生理盐水。3组患者术后均行静脉自控镇痛,观察患者术后4、8、12、24、48h内的疼痛评分,术毕至术后4h,术后4h至24h患者PCIA泵按压次数及术后24h芬太尼用量,观察患者嗜睡、头晕、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术后VAS评分,T1~T3时,A组显著低于B组、C组,T1~T2时B组显著低于C组(P<0.05);术毕~术后4h、术后4h~24h PCIA按压次数、术后24h芬太尼用量A、B组均显著低于C组(P<0.05);术毕~术后4h A组PCIA泵按压次数显著少于B组(P<0.05)。结论酮咯酸氨丁三醇超前镇痛配合PCIA用于四肢骨科手术,镇痛效果确切,显著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和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张琛  李欠玉 《海峡药学》2012,24(6):118-120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联合氯胺酮用于子宫切除术超前镇痛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月期间在我院住院、ASA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患者8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4组,A组(氟比洛芬酯组,n=20);B组(氟比洛芬酯联合氯胺酮组,n=20);C组(对照组,n=20),观察各组术后1、2、4、8、12、24h的VAS和Ramsay评分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4组患者术后术后1、2、4、8、12、24h进行VAS及Ramsay评分比较。在VAS评分方面,与C组比较,A、B两组组术后1、2、4、8、12、24h 6个时间点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组VAS评分与A组比较,术后4、8、12 3个时间点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Ramsay评分方面,与C组比较,A、B两组组术后1、2、4、8、12、24h 6个时间点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与A组比较,B组术后2、4、8、12 4个时间点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两组恶心、呕吐、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P<0.05);而B相对于A组仅恶心的发生率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联合氯胺酮在子宫切除术具预防超前镇痛作用,增强了超前镇痛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氟比洛芬酯联合氯胺酮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超前镇痛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胃癌根治术中静脉小剂量氯胺酮复合硬膜外吗啡超前镇痛与对照组术后镇痛效果及吗啡用量。方法 选择胃癌择期手术患者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20例,三组均采用硬膜外复合全麻。A组(试验组)静脉小剂量氯胺酮复合硬膜外吗啡超前镇痛,B组仅硬膜外吗啡超前镇痛,C组(对照组)未用超前镇痛。三组术后均采用术后镇痛。分别记录术后6、12、24、48小时的BP、RR、HR、SPO2、VAS(疼痛评分)、吗啡用量。结果 A组在4个时间点VAS均为最低,与B组、C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6h、12hB组与C组VAS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4h、48h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PCEA(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吗啡累积消耗量在4个时间点均为最低,与B组、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B组与C组的吗啡累积消耗量在4个点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为胃癌根治术患者达到满意的超前镇痛,并且尽量减少术后吗啡及其它阿片类药物的使用,可使用静脉小剂量氯胺酮复合硬膜外吗啡超前镇痛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同时发挥外周及中枢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8.
华海峰  邹俊  张中军 《江苏医药》2012,38(14):1689-1690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超前镇痛对术后镇痛及血清IL-6和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36例烧伤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A组术毕前30min缓慢静注帕瑞昔布40mg;B组不施行超前镇痛。术后不行自控镇痛,在患者主诉疼痛难忍时肌注哌替啶75mg/次。记录术后4、8、12、24h静息VAS疼痛评分,并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血清IL-6和IL-10浓度。结果 A组术后4、8、12h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B组(P<0.01),血清IL-6水平低于B组,而IL-10水平高于B组(P<0.05)。结论术毕前预用帕瑞昔布可明显减少烧伤术后疼痛和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模式超前镇痛在关节置换手术中的镇痛效果。方法 90例择期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A组(两次给药组)于术前24 h及术前1~2 h口服塞来昔布400 mg,术后使用静脉镇痛泵(PCIA,用药主要为芬太尼0.02 mg/h);B组(单次给药组)于术前1~2 h口服塞来昔布400 mg,术后使用PCIA;C组(对照组)于术后使用PCIA;3组术后当天至术后第5 d口服塞来昔布400 mg/d,第6 d起改为200 mg/d连续8 d。分别于术后每4 h观察患者VAS疼痛评分,术后2 d生命体征及副作用(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等),术后睡眠评分,患者满意度,血液学指标及术中术后出血总量等,出院后1月时通过电话随访VRS慢性疼痛评分。结果多模式超前镇痛组(A、B组)术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C组)(P〈0.05),但是不同给药时间的超前镇痛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模式超前镇痛组(A、B组)满意度评分、睡眠评分及出院1月后慢性疼痛VR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C组(P〈0.05),而A、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在术后各个时间段的生命体征、血液学指标及术中术后出血总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塞来昔布超前镇痛联合术后PCIA的多模式超前镇痛,能明显减轻关节置换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几乎不影响患者的血小板和凝血功能。而超前镇痛的最佳时间尚需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氟比洛芬酯对前列腺电切手术超前镇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对于前列腺电切手术(TURP)的超前镇痛作用。方法 60例前列腺增生(BPH)患者随机分成A、B、C三组,每组各20例,均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A组术前30min静注氟比洛芬醋50mg,术毕静注生理盐水10mL。B组于术前30min静注生理盐水10mL,术毕时静注氟比洛芬酯50mg。C组在手术前后均静注生理盐水10mL。术后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单盲评估患者术后1、2、6、12、24、48h疼痛感觉程度和与氟比洛芬酯有关的不良反应。结果 A组术后24hVAS评分显著低于C组(P<0.05),B组1h、2hVAS评分与C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6、12、24h显著低于C组(均P<0.05),3组48h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对TURP患者具有良好的超前镇痛作用,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对于老年肿瘤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及围术期血浆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ASAI~Ⅱ级择期手术的老年肿瘤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采用双盲法分别于气管插管后(切皮前15min)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ml(A组)或脂肪乳剂5ml(B组),2组术后均辅以PCIA静脉镇痛泵,分别记录术后2、12、24h的镇痛评分(VAS值),不良反应及芬太尼用量。在麻醉开始前(TO)、手术2h(T1)、术毕(T2)及术后12h(r13)术后24h(T4)采取外周静脉血5ml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IL-6、IL一10、TNF—a和IFN一1水平。记录麻醉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输液量及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的用量。结果术后2、12hA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术后24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A按压次数,芬太尼用量及不良反应A组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rID比较,2组T1,T2,T3时点血清TNF—a,IFN-1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且在Tl时点达高峰。与B组比较,A组T1,他,耶时点血清TNF—a含量降低(P〈0.05),IFN一1含量升高(P〈0.05)。与11D比较,2组T1,他,T3时点血清IL_6、IL一10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且在他时点达高峰。与B组比较,A组T1,T2,r乃时点血清IL_6含量降低,IL一10含量升高(P〈0.05)。2组患者四项指标在T4时点均接近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对老年肿瘤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确切,减少了芬太尼的用量,未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并能降低老年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应激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2.
《江苏医药》2009,35(12)
目的 探讨术前给予选择性环氧化酶2抑制剂塞来昔布超前镇痛效果.方法 60例全麻下开胸行肺部手术患者均分为三组.术后均采用相同配方芬太尼0.5 mg行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A组术前3 d~术后7 d 口服塞来昔布200 mg,一日2次;B组仅于术后121服塞来昔布7 d;C组仅行PCIA.记录术后8、24和36 h VAS疼痛评分.结果 A组术后三个观察时点的痛觉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24、36 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明显低于B组,PCIA自主给药次数少.结论 术前使用塞来昔布的镇痛效果优于单纯术后用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模式镇痛(MMA)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120例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C组)、MMA Ⅰ组、MMA Ⅱ组、MMA Ⅲ组。C组不给镇痛,Ⅰ组仅术前给予氟比洛芬酯(经静脉)和舒芬太尼(经硬膜外),Ⅱ组术后给药,Ⅲ组术前和术后均给药。记录术后6、12、24 h VAS评分和术前、术后24、72 h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和外周血CD4+/CD8+、CD25+比例、NK细胞(CD3-CD16+CD56+)比例。结果 MMA Ⅰ组、MMA Ⅱ组、MMAⅢ组术后12、24 h 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MMA Ⅲ组术后24 h VAS评分显著低于MMA Ⅰ组、MMA Ⅱ组(P<0.05)。MMAⅠ组、MMAⅡ组、MMAⅢ组术后24、72 h IL-6和TNF-α浓度明显低于C组(P<0.05),MMAⅠ组、MMA Ⅱ组显著高于MMA Ⅲ组(P<0.05);术后24、72 h MMAⅠ组、MMA Ⅱ组、MMA Ⅲ组IL-6和TNF-α浓度明显高于C组(P<0.05);MMA Ⅰ组和MMA Ⅲ组CD4+/CD8+术后72 h恢复到术前水平(P>0.05)。MMA Ⅲ组NK细胞术后72 h恢复到术前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4 h血清IL-6、TNF-α水平和外周血CD4+/CD8+、NK细胞水平均呈负相关关系(P<0.05)。而术后72 h血清炎性因子和外周免疫细胞相关性不明显。结论 MMA有效改善下肢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减轻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预注帕瑞昔布钠对下肢骨折内固定取出术后芬太尼镇痛效果及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60例腰-硬联合麻醉下下肢骨折内固定取出术患者随机分成三组:A组在切皮前30min静注帕瑞昔布钠40mg;B组在缝皮结束时静注推帕瑞昔布钠40mg;C组不用帕瑞昔布钠。记录术后8、24hVAS疼痛评分、术后24-h芬太尼用量及术后不良反应。术前、术毕及术后第1天检测血浆皮质醇(Cor)、BG和IL-6。结果 A、B组术后8、24hVAS评分显著低于C组(P<0.05)。A、B组术后24-h芬太尼消耗量明显少于C组[(0.30±0.07)mg、(0.34±0.09)mg vs.(0.43±0.08)mg](P<0.05)。C组术后第1天的Cor、Glu、IL-6均明显高于术前和术毕(P<0.05)。术后第1天,A、B组的Cor、IL-6明显低于C组(P<0.05)。三组恶心、呕吐、异常出血等不良反应均较轻。结论术前预注射帕瑞昔布钠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强术后芬太尼镇痛效果,减轻手术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术前静注不同剂量地佐辛对妇科腹腔镜手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120例全身麻醉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ASA Ⅰ~Ⅱ级,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40例.A组手术切皮前静注生理盐水5 ml,B组切皮前静注地佐辛0.1 mg/kg(稀释成5 ml),C组切皮前静注地佐辛0.2 mg/kg(稀释成5 ml).麻醉诱导诱导用药为咪唑安定、丙泊酚、顺阿曲库胺、芬太尼.麻醉维持泵注丙泊酚、瑞芬太尼,吸入七氟烷,间断注入顺阿曲库胺.分别于出复苏室后2h(T1)、4 h(T2)、8 h(T3)、24 h(T4)对患者行VAS、BCS评分,当患者VAS为8~ 10,BCS为0,给予曲马多100 mg im.记录各组曲马多使用时间、例数、次数.观察术后24 h内各组恶心呕吐、头昏嗜睡、呼吸抑制、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结果 C组各时点VAS评分低于A、B组,B组低于A组(P<0.05).A组术后曲马多使用量[(121.5±2.3)mg]大于B、C组(P<0.05),B组[(51.5±2.1)mg]大于C组[(18.7±1.8)mg] (P<0.05).术后各时点BCS评分C组最高,B组次之,A组最低(P<0.05).三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7.5% vs.7.5% vs.10%,P>0.05).B、C组躁动明显少于A组(2.5% vs.2.5% vs.10.0%,P<0.05).结论 地佐辛0.2 mg/kg超前镇痛可使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减轻,满意度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布托啡诺超前镇痛对瑞芬太尼麻醉下胆囊切除术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40例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2组(n=20),布托啡诺超前镇痛组(I组):麻醉前静脉注射布托啡诺30μg/kg超前镇痛;对照组:麻醉前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在手术结束后0.5、2,4、8、16、24h测定VA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观察镇痛效果;同时记录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拔管时间、拔管后清醒评分及术后嗜睡、恶心、呕吐、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术后VAS评分及术中瑞芬太尼用量I组〈Ⅱ组(P〈0.05);拔管时间及拔管后清醒评分Ⅰ组〉Ⅱ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结论布托啡诺超前镇痛能够弥补瑞芬太尼麻醉腹腔镜手术术后镇痛不足的缺点,安全有效,值得临床采用。  相似文献   

17.
刘冬俊 《哈尔滨医药》2011,31(6):414-415
目的研究凯纷用于妇科恶性肿瘤腹腔镜手术时超前镇痛的作用效果。方法 50例妇科宫颈癌或内膜癌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Ⅰ组在手术开始前10 min静脉缓注凯纷50 mg,手术中肿瘤切除后再静脉缓注凯纷50 mg;Ⅱ组分别在Ⅰ组相同的时间缓注生理盐水10 mL,分别记录术后1、2、8、24 h的视觉模拟评分。24 h曲马多用量和不良反应。结果术后1、2、8、24 h VAS评分Ⅰ组均低于Ⅱ组(P〈0.05),术后24 hⅠ组的曲马多用量(275.8±45.5)mg低于(310.5±57.2)mg(P〈0.05),镇痛结束后,两组不良反应中只有恶心呕吐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凯纷对妇科恶性肿瘤手术的超前镇痛和均衡镇痛,能减少术后曲马多用量,减轻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镇痛质量。  相似文献   

18.
周素素  方才  王瑞婷  魏昕  武春银 《安徽医药》2013,17(7):1221-1223
目的评价帕瑞昔布钠(Parecoxib)超前镇痛对胃癌手术患者围术期血浆白细胞介素17(IL-17)的影响。方法拟在气管内麻醉下行胃癌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C组)为舒芬太尼术后镇痛组,试验组(P组)为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复合舒芬太尼术后镇痛组,基础值(T1)、术毕(T2)、术后6 h(T3)、术后12 h(T4)、术后24 h(T5)采右颈内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IL-17浓度。结果 P组T2、T3时IL-17水平降低(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通过下调患者血清IL-17水平,抑制炎症反应,体现出良好的镇痛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