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超声定位腰椎间隙在肥胖产妇腰硬联合麻醉穿刺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择期行剖宫产手术的足月妊娠产妇60例,体重指数≥30 kg/m^2,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超声组,每组30例。记录两组产妇的年龄、身高、体重、孕周、定位时间、穿刺次数、穿刺成功时间,记录麻醉操作过程中出现神经刺激征象、硬膜外置管出血、硬膜穿破后头痛及麻醉后腰背痛例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超声组定位时间显著延长,一次成功率显著提高,穿刺成功所需时间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组神经刺激征象、硬膜外置管出血及麻醉后腰背痛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定位腰椎间隙有利于提高肥胖产妇腰硬联合麻醉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麻醉穿刺时间及麻醉穿刺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连续硬膜外穿刺麻醉在瘢痕子宫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本院2018年4~9月收治的40例瘢痕子宫剖宫产产妇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19例采用传统盲探硬膜外穿刺麻醉,实验组21例采用超声引导下连续硬膜外穿刺麻醉,对两组患者麻醉前的准备时间、穿刺时间及麻醉起效时间、穿刺次数及利多卡因用量,同时对两组不良反应情况、麻醉满意度进行观察。结果超声引导下连续硬膜外麻醉的实验组,麻醉前准备时间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在穿刺时间、麻醉起效时间上均短于对照组,穿刺次数少于对照组,利多卡因用量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对照组为2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患者麻醉满意度为90.5%(19/21),对照组为68.4%(13/19),实验组麻醉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瘢痕子宫剖宫产手术中采用超声引导下连续硬膜外穿刺麻醉,穿刺时间短、起效快、穿刺次数少、不良反应少,值得采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超声定位在硬膜外穿刺置管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60例肥胖患者随机分为传统定位盲探穿刺组(A组)和超声定位穿刺组(B组).每组30例.A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定位穿刺置管,B组首先用超声诊断仪确定穿刺点的位置,做好标记,根据此结果进行硬膜外穿刺置管.观察2组麻醉前准备时间、穿刺时间、穿刺次数、成功率、术后腰痛发生率等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 60例肥胖患者中,B组穿刺时间比A组明显缩短(P<0.05),穿刺次数比对照组减少(P<0.05),B组肥胖患者均穿刺成功,成功率为100%;术后腰痛并发症发生率也低于A组(P<0.05).A组2例下肢手术患者穿刺失败改全身麻醉.结论 超声定位有助于顺利完成肥胖患者硬膜外穿刺置管,操作技术简单安全,穿刺成功率高,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行剖宫产术时高频超声引导在桡动脉穿刺置管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本院住院的重度子痫前期择期行剖宫产妇女60例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值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直接穿刺(即传统盲穿)置管法,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置管法,记录两组穿刺次数、穿刺置管一次性成功率及穿刺所需时间。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平均穿刺次数和一次穿刺成功所用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度子痫前期行剖宫产术产妇在高频超声引导下行桡动脉穿刺,可以提高一次性穿刺置管成功率,减少穿刺时间和穿刺次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横切扫描比旁正中纵切扫描在肥胖患者硬膜外穿刺定位中应用的优势。方法选择60例肥胖患者(肥胖指数BMI≥30),随机分为两组(n=30),即超声旁正中纵切扫描定位组(p组)和超声横切扫描定位组(h组)。仪器采用美国泰圣公司生产的Terason2000+型超声诊断仪,高清晰12L5高频电子线阵探头。患者均取左侧卧位,根据手术部位初步确定目标椎间隙,h组通过超声横切扫描定位椎间隙;p组通过超声旁正中纵切扫描定位椎间隙。两组定位椎间隙后均做好标记,并通过探头角度模拟进针的角度。然后沿着模拟进针的角度分别行正中入路(h组)和旁正中入路(p组)硬膜外穿刺。观察两组超声定位时间、穿刺时间(开始穿刺至导管固定完毕)、穿刺成功率、硬膜外置管困难发生例数(置入耗时超过30s)、术后腰痛发生例数等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 60例肥胖患者中,h组超声定位时间和穿刺时间比p组明显缩短(P<0.05);h组硬膜外置管困难例数和穿刺次数均少于p组;穿刺成功率和术后腰痛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超声横切扫描可以为肥胖患者硬膜外穿刺提供可靠的定位标志,硬膜外穿刺准备时间短,穿刺节约时间,试穿次数减少,硬膜外置管容易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技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分析利多卡因凝胶涂抹在产妇术前静脉穿刺置管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2月收住我院妇产科产妇80例为试验组,术前在实施静脉穿刺前给予2%盐酸利多卡因凝胶涂抹穿刺点皮肤,5min后给予静脉穿刺.同期产妇86例为对照组,均常规实施静脉穿刺置管.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比较两组操作产妇疼痛度、一次穿刺成功率;自制调查量表,评估并比较两组对操作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穿刺操作VAS评分为(3.5±1.1)分,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8.8%(79/80);对照组穿刺操作VAS评分为(5.6±1.4)分,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5.3%(82/86).试验组穿刺操作VA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操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2%盐酸利多卡因凝胶涂抹皮肤可有效降低产妇术前静脉穿刺置管时疼痛程度,提高操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选择性深静脉穿刺置管在脑梗死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该院2016年9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脑梗死需行深静脉穿刺置管术患者110例,按照患者是否采取超声引导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选择性深静脉穿刺置管,对照组按照传统穿刺方式独立操作完成,比较两组一次成功穿刺率、置管时间、穿刺次数、总穿刺成功率、穿刺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疼痛情况、满意度评价。结果 观察组一次成功穿刺率94.5%(52/55)、总穿刺成功率96.4%(53/55)、满意度96.4%(53/55)均高于对照组的67.3%(37/55)、85.5%(47/55)、78.2%(43/55),穿刺置管时间、穿刺次数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3.6%(2/55)低于对照组的12.7%(7/55),疼痛数字评分法评分低于对照组。结论 超声引导下选择性深静脉穿刺置管救治脑梗死患者,能够有效缩短穿刺次数和置管时间,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和总成功率,为救活患者赢得时间,同时还能缓解患者疼痛,提高其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高龄老年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塞丁格(Seldinger)置入P1CC的效果。方法 对100例高龄老年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行传统置管方法,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Seldinger置入方法,观察两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置管成功率、术后穿刺点出血率、2周内静脉炎发生率、置管留置时间、患者置管后的满意度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置管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术后穿刺点出血率、2周内静脉炎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置管后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留置时间观察组长于对照组。结论 超声引导下的Seldingei技术置入PICC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留置时间长,安全性好,患者满意度高,是高龄老年患者首选的穿刺方法 。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并比较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用于剖宫产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产科近年来行剖宫产分娩产妇1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硬膜外麻醉组与腰硬联合麻醉组,分别施行硬膜外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每组各55例;比较两组产妇麻醉优良率、麻醉起效时间,运动、感觉阻滞恢复时间,肌肉松弛满意率,新生儿Apgar评分,麻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硬膜外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组产妇麻醉优良例数分别为46例,54例,麻醉优良率分别为83.6%,98.2%;腰硬联合麻醉组产妇麻醉优良率明显高于硬膜外麻醉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硬联合麻醉组产妇麻醉起效时间,运动、感觉阻滞恢复时间均明显优于硬膜外麻醉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硬联合麻醉组产妇肌肉松弛满意率明显优于硬膜外麻醉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产妇新生儿Apgar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产妇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硬膜外麻醉相比,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临床效果满意,能够有效提高麻醉效果,缩短麻醉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并评价超声引导技术在婴儿动脉穿刺置管中的可行性。方法通过选择50例年龄为5 d^12个月需进行动脉穿刺置管的手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超声引导穿刺组和传统体表定位组两组,每组各25例。超声引导穿刺组在超声引导技术的辅助下对患儿进行穿刺和置管,而传统体表定位组则采用触摸体表骨性标志进行定位,并进行穿刺置管。分别记录两组患儿的穿刺时间、穿刺次数,比较两组首次穿刺成功率、总成功率、首次穿刺成功时间、总穿刺时间、穿刺次数及套管针使用数量。结果超声引导穿刺组首次穿刺成功率为78.0%,总成功率为98%,传统体表定位组首次穿刺成功率为50%,总成功率为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引导穿刺组有1例穿刺失败,更换穿刺部位后超声引导下穿刺成功。超声引导穿刺组首次成功时间为(35.2±15.2)s,总穿刺时间(65.3±48.2)s,明显短于传统体表定位穿刺组首次成功时间(37.8±20.1)s及总穿刺时间(118.3±97.4)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引导穿刺组平均穿刺次数少于传统触摸组(χ^2=4.117,P<0.05)。两组穿刺针数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0.05)。传统体表定位组有10例发生局部血肿等并发症,超声引导穿刺组3例发生并发症,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儿患者在行动脉穿刺置管时使用超声引导技术可显著提高穿刺的成功率,缩短穿刺时间,降低患儿的痛苦,穿刺相关并发症也有效锐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骶管阻滞麻醉在肛肠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某院行肛肠手术的1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的骶管阻滞麻醉,对照组采用传统非超声引导的解剖定位骶管阻滞麻醉,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穿刺时间、调整次数、起效时间和疼痛消失时间,以及麻醉成功率、麻醉后并发症和患者满意度等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穿刺调整次数、起效时间、疼痛时间、Ⅲ级麻醉率、出血和神经损伤均低于对照组,而穿刺时间、I级麻醉率、麻醉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Ⅱ、Ⅳ级麻醉率、尿潴留、恶心等并发症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骶管阻滞的定位准、麻醉成功率高、不良反应率低且患者满意度高,是肛肠手术中可视化、安全和可靠的麻醉技术,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导引下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盲穿置管在结核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140例需行PICC置管治疗的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0例。观察组患者实施超声导引下PICC置管,对照组患者实施盲穿PICC置管。比较两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置管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7.1%、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7.1%,均高于对照组的81.4%、71.4%,置管时间(180±8.9)s短于对照组的(272±15.4)s,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置管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3%(3/70),低于对照组的17.1%(12/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97.1%高于对照组的8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导引下PICC置管效果优于盲穿法,可提高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减轻穿刺痛苦,同时可缩短置管时间,降低置管后并发症,患者满意度升高,是结核患者输液时一种更适合的置管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硬膜外麻醉不同给药方式剖宫产手术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7月至2011年6月80例行剖宫产产妇,随机分成预先给药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采用硬膜外麻醉方法.预先给药组在硬膜外穿刺成功后直接注入2%利多卡因8~10 ml,置入硬膜外导管,再经硬膜外导管给药.对照组硬膜外穿刺成功置入硬膜外导管经导管分次给药方式.比较两组放置硬膜外导管时的安全性和麻醉效果.结果 预先给药组置管时安全性和麻醉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硬膜外置管前预先给药的方法在剖宫产术中起效快、效果好,置管安全性高,在剖宫产手术中更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研究硬膜外麻醉与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以近2年我院收治的223例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抛硬币法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A组(112例)产妇采用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方案行剖宫产手术,B组(111例)产妇采用单一持续硬膜外麻醉方案进行手术,对比两种方案的麻醉起效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术后疼痛评分等指标;记录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1A组产妇麻醉起效时间、感觉阻滞恢复时间及运动阻滞恢复时间均短于B组患者,且术后疼痛评分为(4.12±0.87)分,明显低于B组产妇的(7.46±0.96)分,组件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产妇新生儿Apgar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A组产妇剖宫产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4%,明显低于B组产妇的17.12%,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剖宫产术中采用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方案,利于缩短麻醉时间、降低术后疼痛评分、减少术后不良反应发生几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应用于剖宫产术的临床效果及意义。方法将260例在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0例,观察组给予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对照组给予单纯硬膜外麻醉,观察两组麻醉效果、新生儿Apgar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恢复时间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麻醉优良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61%,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具有镇痛完全、起效快、肌松好等诸多优点,是目前剖宫产术麻醉方案的最佳选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左旋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在硬膜外麻醉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行剖宫产产妇共100例,上述产妇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进入手术室后行心电、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等检测,建立静脉通道。在腰1~腰2椎间隙行硬膜外穿刺,头侧置管。观察组和对照组均注入0.5%左旋布比卡因3mL,观察5min后确认进入硬膜外腔后,观察组给予0.5%左旋布比卡因20mL联合舒芬太尼20μg。对照组给予0.5%左旋布比卡因13mL。当收缩压低于90mmHg,给予麻黄碱。观察两组感觉和运动阻滞情况。结果观察组感觉阻滞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最高感觉阻滞平面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达到最高阻滞平面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给药后30minBromage评分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旋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麻醉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在危重患者中心静脉穿刺置管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近两年在超声引导下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的55例危重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传统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未使用超声引导)的危重患者55例作为参考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次数、穿刺至回抽静脉血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参考组,穿刺次数少于参考组,穿刺至回抽静脉血时间短于参考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考组(P <0.05)。结论危重患者中心静脉穿刺置管中采用超声引导能够提高穿刺成功率,降低置管不良事件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刘雅  刘问宾  吴文浩  刘悦  路红梅  董振明 《河北医药》2013,35(12):1802-1804
目的比较腰硬联合与硬膜外麻醉应用于剖宫产手术的优劣性。方法 60例择期行初次剖宫产手术的产妇,随机分为腰硬联合麻醉(CSEA)组和硬膜外麻醉(EA)组,每组30例。观察感觉阻滞完善时间、感觉阻滞平面上界、运动阻滞程度、麻醉质量、术中生命体征变化、新生儿Apgar评分及不良反应出现情况。结果 2组麻醉质量均为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A组感觉阻滞完善时间明显长于CSEA组(P<0.05);CSEA组运动阻滞评分显著高于EA组(P<0.05);CSEA组术中血流动力学波动较大,仰卧位综合症发生率及麻黄碱使用率明显高于EA组(P<0.05);CSEA组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EA组(P<0.05);2组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与硬膜外两种麻醉方式均可用于剖宫产手术,从稳定血流动力学及产妇舒适的角度考虑,硬膜外麻醉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B型超声引导下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PICC置管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0例因化疗需行PICC置管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予传统置管方法置管,观察组予B型超声引导下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置管。观察并记录2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置管成功率、穿刺点出血情况和置管2周内静脉炎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和一次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术后穿刺点出血率和2周内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型超声引导下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PICC置管置管成功率高,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连续硬膜外麻醉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产妇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于芦溪县妇幼保健院行剖宫产术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产妇4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在本院行剖宫产术的未携带乙型肝炎病毒产妇4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连续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麻醉起效时间、麻醉完善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麻醉效果优良率、麻醉起效时间、麻醉完善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连续硬膜外麻醉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产妇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良好,但可增加置管出血率及低血压、心率减慢等并发症发生率,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