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中医证候与客观化指标的关系。方法:纳入NAFLD患者153例,根据四诊信息将患者分为湿浊内停、肝郁脾虚、湿热蕴结和痰瘀互结4个证型,观察并记录其肝功能、血脂、B超。结果:采用卡方检验分析证候分型与脂肪肝程度间关系,以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证型间生化指标的差异。结果:NAFLD患者中医证候以湿浊内停居多(30.7%),痰瘀互结最少(15.0%),其中男性以湿浊内停为主(33.7%),而女性则以肝郁脾虚为多(36.4%)。各证型超声分度不完全相同,轻度以肝郁脾虚证居多(41.0%),中度以湿浊内停为主(36.8%),重度以湿热蕴结多见(45.7%)。肝功能(ALT、AST、GGT和TBiL)各证型存在不同程度异常,以湿热蕴结证升高最为显著,湿浊内停亦有不同程度的异常;血脂(TC、TG、HDL-C及LDL-C)异常以痰瘀互结证为主。结论:NAFLD患者中医证候与客观化指标具有一定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对比2种不同的磷结合剂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磷血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肾内科维持性血液透析并高磷血症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应用碳酸钙治疗,观察组应用盐酸司维拉姆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及血液生化指标中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血磷、血清钙磷乘积的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血磷、血清钙磷的乘积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这两项指标下降更为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5);观察组高钙血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司维拉姆比碳酸钙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磷血症具有更好的短期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新型磷结合剂碳酸镧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磷血症的疗效。方法将31例有高磷血症的维持性血透患者分为正常钙血症组(20例)及高钙血症组(11例),其中正常钙血症组8例给予碳酸镧,12例给予碳酸钙;高钙血症组11例均给予碳酸镧。试验前及口服1,2,3个月时检测其血钙、磷、甲状旁腺激素及碱性磷酸酶水平。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高磷血症患者口服碳酸镧三月血磷及钙磷乘积显著下降,且不增加血钙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结论碳酸镧可以显著下降维持性血液透析高磷血症患者血磷水平,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4.
王爽  陈海燕  李博  王博  贾岚  魏芳  姜埃利 《天津医药》2020,48(4):275-278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血磷水平与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DQOL)的关系。方法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190例,血磷水平>1.78 mmol/L患者作为高磷血症组(n=108),血磷水平≤1.78 mmol/L患者作为非高磷血症组(n =82)。记录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血液透析通路、每周血液透析次数及合并症等临床资料;记录患者血液透析前各项实验室检查指标:血清钙(Ca2+)、血清磷(P)、血清白蛋白(ALB)、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血肌酐(Cr)、血尿酸(UA)、碱性磷酸酶等。比较 2组间 iPTH、ALB 及各指标的差异,多因素 Logistic 分析与血磷水平相关的影响因素。采用肾脏疾病生活质量-36 (KDQOL-36)量表进行生活质量评估,计算 KDQOL-36量表中 5个亚量表的得分,比较 2组间各亚量表的差异,分析 血磷水平与生活质量的关系。结果 与非高磷血症组相比,高磷血症组患者年龄小,动静脉内瘘比例高,Cr、ALB、 iPTH、Ca2+水平高(均 P<0.05)。多因素 Logistic 分析结果示,高 ALB(OR=1.243,95%CI:1.082~1.427)、高 iPTH(OR=1.001,95%CI:1.000~1.002)是高磷血症的危险因素(均 P<0.05)。高磷血症组各亚量表分数明显低于非高磷血症组(均 P<0.05)。结论 血磷水平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高磷血症组生活质量更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醋酸钙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磷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7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高磷血症患者分别进入试验组(醋酸钙,38例)和对照组(碳酸钙,34例)。每天分别给予含有元素钙1000 mg的醋酸钙、碳酸钙进行治疗,疗程10周。结果两组的血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 PTH)在治疗后均显著下降(P<0.05),血钙水平略有上升(P>0.05);试验组血磷下降更显著(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耐受性均较好。结论醋酸钙用于治疗维持性透析患者的高磷血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碳酸镧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磷血症的短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维持性血液透析并高磷血症患者42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1例。试验组给予碳酸镧咀嚼片,根据患者的血磷值制定碳酸镧的使用剂量;对照组给予碳酸钙D_3咀嚼片,1片,bid;治疗周期均为12周。观察两组血磷、血钙、钙磷乘积、血全段甲状旁腺素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血磷分别于治疗2周和4周后出现下降,试验组血磷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前后血钙水平无明显变化(均P>0.05),对照组治疗后血钙升高(P<0.05)。试验组钙磷乘积下降,且低于同时点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9%和24%(P>0.05),高钙血症发生率分别为0和29%(P<0.05)。结论与碳酸钙相比,碳酸镧具有更快、更好的降血磷效果,且不会导致高钙血症,是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磷血症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磷血症的特点,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随机抽取我院血液透析中心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且透析时间超过3个月的患者80例,对比血磷水平与透析患者心脏结构以及功能关系。结果经对比观察分析可知,高磷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LVPWEDT、IVSEDT、1VEDD水平均明显高于参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患者的的EF、LVESD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随访观察可见,两组患者的发病率对比差异显著,病死率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高磷血症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时,多存在透析不充分情况,其发病率较高,采取有效措施实施透析并改善血磷水平,可显著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磷管理的效果,为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98例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9例和干预组4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治疗及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由临床药师对患者进行6个月的高磷管理,分别在3个月和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疾病相关知识问卷得分情况、用药依从性,血磷、钙磷乘积、白蛋白、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结果:3个月后,干预组在疾病相关知识问卷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6个月后,干预组在疾病相关知识问卷、用药依从性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干预组在6个月后血磷、钙磷乘积、甲状旁腺激素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药师参与高磷管理可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疾病认知度和依从性,降低高磷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疏肝健脾汤治疗肝郁脾虚型脾胃病对患者胃黏膜修复情况及症状积分的影响。方法选择来我院就诊的122例肝郁脾虚型脾胃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2组,每组6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疏肝健脾汤治疗。连续治疗4个疗程后,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胃黏膜修复情况以及中医症状平均积分、幽门螺杆菌(Hp)清除率。结果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其中观察组平均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胃黏膜修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Hp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健脾汤能更有效地改善肝郁脾虚型脾胃病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胃黏膜修复率与Hp清除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高磷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9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高磷血症患者根据其意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给予两组患者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血液灌流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肌酐、血清尿素氮、血磷、血钙、血甲状旁腺素等指标变化进行观察;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尿素氮、血清肌酐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甲状旁腺素、血钙及血磷水平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骨痛、全身皮肤瘙痒等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高磷血症能够有效清除尿毒症毒素,促进患者高磷血症的改善,同时安全性高,可作为有效的治疗方案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尿毒清颗粒联合高通量透析对MHD患者高磷血症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门诊规律血液透析患者54例,血磷水平高于1.97mmol/L,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降磷治疗基础上,治疗组采用尿毒清颗粒联合高通量透析降磷,对照组仅采用高通量透析,治疗2个月后观察两组血磷水平的变化.结果:尿毒清颗粒联合高通量透析组血磷水平显著下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尿毒清颗粒联合高通量透析对MHD患者高磷血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患者对血液灌流+血液透析滤过和骨化三醇冲击治疗方案的疗效对比。方法:28例规律血液透析的患者血清甲状旁腺激素(iPTH)水平〉300pg/ml,血清钙磷乘积均〈4.04mol 2/L2,均无高钙、高磷血症,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血液灌流+血液透析滤过治疗方式,另一组采用口服骨化三醇冲击治疗方案,每周15/服两次,透析后服用,治疗12w后记录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ALP)、血iPTH的变化。结果:血液灌流+血液透析滤过治疗组经8W治疗后各种临床症状改善,冲击治疗组12周后才开始好转。12W后血液灌流+血液透析滤过组iPTH下降较骨化三醇冲击组明显且未出现高钙、高磷血症等不良并发症。结论:血液灌流+血液透析滤过治疗比骨化三醇冲击疗法对SHPT患者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自拟泄浊方治疗脾虚痰浊型高尿酸血症合并糖、脂代谢紊乱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脾虚痰浊型高尿酸血症(HUA)合并糖、脂代谢紊乱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自拟泄浊方进行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3个月,比较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糖脂代谢相关指标和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 治疗前,研究组中医证候积分、血尿酸和糖脂代谢指标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积分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尿酸和糖脂代谢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但研究组痛风发作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自拟泄浊方治疗脾虚痰浊型HUA合并糖、脂代谢紊乱患者可以在降低血尿酸水平的同时,纠正其糖、脂代谢紊乱的现象,减少痛风的发作,保障患者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磷水平的影响因素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11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根据患者血清磷水平不同分为高磷水平组(血清磷水平>1.78 mmol/L)及非高磷水平组(血清磷水平≤1.78 mmol/L),每组55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血尿酸、血肌酐、Charlson合并症指数(CCI)、体质量指数、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全段甲状旁腺素、血钙、碱性磷酸酶、透析龄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高磷水平组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使用率83.6%(46/55)高于非高磷水平组的52.7%(29/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磷水平组患者的血肌酐(1138.54±244.32)μmol/L明显高于非高磷水平组的(978.62±267.58)μ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血尿酸、CCI、体质量指数、血红蛋白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磷水平组患者血清白蛋白、全段甲状旁腺素、血钙均高于非高磷水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血碱性磷酸酶、透析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磷水平组患者的症状与问题、病情影响、病情负担、SF-12身体相关、SF-12精神相关评分分别为(62.24±10.28)、(50.21±10.24)、(12.24±11.25)、(31.24±7.82)、(40.37±7.58)分,均低于非高磷水平组的(75.21±11.25)、(57.87±13.25)、(23.75±18.24)、(37.85±8.21)、(48.24±8.6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钙、血清白蛋白、全段甲状旁腺素、血肌酐以及透析通路可能是影响患者血清磷水平的重要因素,且高磷水平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慢性肾衰竭(CRF)患者胃肠道症状发生情况,并探讨其与中医辨证分型相关性。方法150例CRF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对不同证型患者进行消化道症状评分。结果虚证辨证分型中,以肝肾阴虚(24.0%)、脾肾气虚(23.3%)、脾肾阳虚(20.0%)为主;脾肾气虚证的消化道症状评分高于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兼证辨证分型,以瘀血证(32.1%)、湿热证(22.9%)、湿浊证(20.6%)居多,湿热证、热毒证、瘀血证消化道症状评分均高于风动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无兼证相比,除风动证外,其余各组的评分均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F患者本虚证候以肝肾阴虚、脾肾气虚为主,兼证以湿热证、热毒证、瘀血证为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在血液透析高磷血症患者铝碳酸镁治疗中的护理效果及对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内四肾内科收治的血液透析高磷血症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延续性护理模式,护理后对患者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自我管理、血钙及血磷的水平以及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护理后液体和离子的限制行为、饮食量的管理行为、躯体与社会心理活动、一般状态的管理和社会心理行为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护理后血钙水平高于对照组,血磷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护理后态度、行为及服药的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血液透析高磷血症患者铝碳酸镁治疗中应用延续性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依从性,改善高磷血症,有效防止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医证候预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抗病毒治疗效果的实用价值。方法选择符合人组标准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0例,根据患者证候分为湿热蕴结型、肝郁脾虚型、瘀血瘕积型、肝。肾阴虚型4组。所有患者均接受聚乙二醇α-2a干扰素180μg治疗48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4、12、36、48周及停药后24周ALT复常率、血清HBsAg水平及HBV—DNA转阴率。结果停药24周时肝郁脾虚组ALT复常率37.9%明显高于肝肾阴虚组的20.7%。治疗第48周、停药24周时,肝郁脾虚组血清HBV—DNA低于检测值率分别为69.0%、69.0%,均高于瘀血瘕积组的39.3%、3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中医证候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其干扰素疗效不同,中医证候预测慢性乙型肝炎干扰素疗效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可扩大样本进一步验证以便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摘 要 目的:观察低钙透析联合口服碳酸钙治疗血液透析患者高磷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72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低钙透析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低钙透析联合口服碳酸钙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钙、血磷、血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指标变化情况,观察两组疗效和药品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磷较前明显降低,血iPTH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患者血磷和iPTH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疗效分布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钙透析联合口服碳酸钙治疗血液透析患者高磷血症效果显著,可显著降低患者血磷和iPTH,优于单纯低钙透析,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惠州地区健康体检人群高尿酸血症并高脂血症中医证候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选择2014年1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人员306名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56例高尿酸血症的患者作为观察组;150例体检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的高脂血症发生情况。结果高尿酸血症患者的合并高脂血症率(64.1%)显著高于正常非高尿酸血症的高脂血症率(2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男女患者尿酸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尿酸并高脂血症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高于单纯高脂血症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惠州地区高尿酸血症并高脂血症患者中医证候具有不同的分型,临床需依据不同的证型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以提高临床治愈率,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另患者的高脂血症发生情况与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相关,应严格治疗高尿酸血症以控制其高脂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介绍血液透析伴高磷血症的流行病学和服药依从性的现状,分析国内外高磷血症患者服用磷结合剂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并探讨其用药依从性的干预措施,以期为医护人员采取措施提高血液透析伴高磷血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