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鲍曼不动杆菌是一种全球耐药机会性革兰阴性细菌,常引起生物被膜相关感染。鲍曼不动杆菌极易黏附在导管等医疗植入物和生物表面,形成生物被膜。由于生物被膜的存在,导致了鲍曼不动杆菌不易被清除,是导致鲍曼不动杆菌泛耐药或多重耐药的原因之一。因此,目前亟需开发预防和治疗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被膜的新方法。本文就近几年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被膜的预防和治疗作一综述,以期为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被膜相关感染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中国抗生素杂志》2021,45(11):1186-1191
目的 通过分析鲍曼不动杆菌菌毛编码及调节基因的表达情况,探究不同浓度呋喃酮C-30对鲍曼不动杆菌ATCC19606菌毛及生物被膜形成的作用。方法 聚合酶链反应II检测菌株菌毛编码及调节基因的表达情况。不同浓度呋喃酮C-30下Real-time法检测鲍曼不动杆菌ATCC19606菌毛编码和调节基因表达水平、透射电镜下菌毛结构以及结晶紫染色法检测生物被膜的量。结果 csuA/B、csuA、csuB、csuC、csuD、csuE、bfmS和bfmR基因扩增阳性率分别为100%、7.14%、78.57%、89.29%、39.29%、82.14%、85.71%和85.71%。1/4MIC和1/2MIC浓度的呋喃酮C-30能够显著抑制鲍曼不动杆菌ATCC19606菌毛编码及调节基因的表达和菌毛、生物被膜的形成,浓度越大、抑制作用越明显。 结论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分析鲍曼不动杆菌菌毛编码及调节基因的表达情况,探究不同浓度呋喃酮C-30对鲍曼不动杆菌ATCC19606菌毛及生物被膜形成的作用。方法 聚合酶链反应II检测菌株菌毛编码及调节基因的表达情况。不同浓度呋喃酮C-30下Real-time法检测鲍曼不动杆菌ATCC19606菌毛编码和调节基因表达水平、透射电镜下菌毛结构以及结晶紫染色法检测生物被膜的量。结果 csuA/B、csuA、csuB、csuC、csuD、csuE、bfmS和bfmR基因扩增阳性率分别为100%、7.14%、78.57%、89.29%、39.29%、82.14%、85.71%和85.71%。1/4MIC和1/2MIC浓度的呋喃酮C-30能够显著抑制鲍曼不动杆菌ATCC19606菌毛编码及调节基因的表达和菌毛、生物被膜的形成,浓度越大、抑制作用越明显。 结论 呋喃酮C-30能够抑制鲍曼不动杆菌ATCC19606菌毛编码及调节基因的表达和菌毛、生物被膜的形成,且存在一定的浓度依赖效应,此作用为新型抗菌药物的研究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与生物膜形成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临床分离的200株鲍曼不动杆菌,平板结合结晶紫染色法建立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被膜模型,定量分析生物被膜形成能力,采用K-B法检测同期住院患者送检标本中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结果:定量测定培养的200株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被膜形成情况,发现其中68株(34.0%)为(+++),59株(29.5%)为(++),56株(28.0%)为(+),17株(8.5%)为(-).不同标本来源的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进行比较,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0株鲍曼不动杆菌对四环素和头孢曲100%耐药,头孢噻肟、头孢他肟的耐药率分别为88.0%(176/200)、75.0%(150/200).所有菌株随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增强,对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亚胺培南、复方新诺明、美罗培南的耐药性降低(P<0.05).结论:多数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菌株具有较强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此外鲍曼不动杆菌的生物被膜的形成能力和耐药性存在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在K-B法药物敏感试验中对氨基糖苷类药物双圈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携带状况以及药物诱导对该基因mRNA表达量的影响.方法 收集42株鲍曼不动杆菌,K-B法测定其药敏情况;PCR法扩增三种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armA、rmtB及rmtC;用RT-PCR的方法分析阿米卡星诱导前后耐药基因表达量.结果 90.4%(38/42)的菌株阿米卡星药敏纸片周围呈现双圈耐药,且均检测到armA,未检测到rmtB及rmtC,其余3株为敏感,1株为普通耐药,且PCR检测耐药基因为阴性.RT-PCR结果显示经阿米卡星诱导后细菌armA基因mRNA表达量显著上升.结论 双圈耐药现象与armA基因诱导型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导致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的金葡菌norA基因的介导机制。方法 K-B纸片扩散法测定细菌敏感性(Kirby-Bauer法),研究两种FQNS在菌体内的蓄积量,通过Real-time PCR方法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norA基因的表达。结果两种药物在敏感菌菌体内的稳态蓄积浓度明显高于耐药菌,所有实验菌株中均检测到norA基因的存在,经RealTime PCR扩增后,检测到高度耐药菌株的norA基因表达量较敏感菌菌株平均norA基因表达量高0~8倍;中度耐药菌株的norA基因表达量较敏感菌株高5~17倍。结论推测norA基因表达增加是菌体内药物蓄积量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部分菌株的耐药可能没有norA基因参与,即使有norA基因参与,起作用也不相同;可能有其他外排泵共同参与金葡菌的耐药。  相似文献   

7.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表型与外排泵基因表达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及与外排泵adeA基因表达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 琼脂二倍稀释法检测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对17种常用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PCR法扩增外排泵编码基因adeA:实时荧光定量RT-PCR(Real 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RT-PCR)法检测adeA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药敏结果显示86株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粘菌素B全部敏感(100%),其次是美罗培南(73.2%)、亚胺培南(70.9%).耐药率最高的是庆大霉素(84.9%),其次为美罗西林(83.7%)和环丙沙星(79.1%).55株菌为多重耐药株(64%),其中5株(5/86)对多粘菌素B外的所有抗菌药物耐药(5.8%).adeA的检出阳性率为84.9%(73/86),Real Time RT-PCR结果显示多重耐药菌株adeA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敏感菌株,其中3株相对表达量为敏感菌株平均表达水平的30倍以上.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耐药情况严重,其主动外排系统adeA基因表达增强在多重耐药性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及β-内酰胺酶基因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调查川北地区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及β-内酰胺酶基因型.方法 用Vitek 32细菌鉴定系统对细菌进行鉴定.用琼脂稀释法测定鲍曼不动杆菌对16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并对耐药基因测序分析.结果 78株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全部敏感,对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1.3%,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为37.2%,对其它13种抗菌药的耐药率均在60%以上.21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均携带TEM型基因,其中.同时还携带SHV和CTX-M型基因的分别有14株和7株,经DNA测序.TEM基因均为TEM-128,CTX-M基因为CTX-M-2,SHV基因可能为SHV-5、SHV-1b、SHV-56、SHV-71或SHV-96.结论 川北地区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存在严重耐药现象,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型以TEM-128为主,同时也有SHV和CTX-M,部分菌株携带两种以上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参与细菌耐药性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我院分离鲍曼不动杆菌携带blaOXA-23基因的携带情况及其诱导细菌耐药机制。方法收集江阴市青阳医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经VITEK-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鉴定耐亚胺培南菌株100株,敏感菌株100株。通过多重PCR法检测上述菌株中blaOXA-23、blaOXA-24、blaOXA-51和blaOXA-58基因携带情况。通过PCR法扩增亚胺培南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blaOXA-23的ORF序列,构建过表达载体blaOXA-23/pYMAb3并电转化鲍曼不动杆菌(ATCC 17978),以硫酸卡那霉素和美罗培南共同筛选过表达blaOXA-23基因的菌株。采用稀释法检测转化blaOXA-23/pYMAb3载体和pYMAb3空载体的菌株对亚胺培南的MIC。结果我院耐亚胺培南的鲍曼不动杆菌均携带blaOXA-23,敏感株未检出携带该基因。RT-PCR法可检出转化blaOXA-23/pYMAb3载体菌株表达blaOXA-23基因,而转化pYMAb3空载体菌株未检出blaOXA-23基因表达。转化blaOXA-23/pYMAb3载体菌株对亚胺培南MIC为32μg/mL,转化空载体菌株MIC仅为0.5μg/mL。结论我院耐亚胺培南的鲍曼不动杆菌均携带blaOXA-23基因,可以作为耐药菌株筛选的分子标记。由质粒携带的blaOXA-23基因是诱发我院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的重要原因,在院感工作中需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鲍曼不动杆菌主动外排系统AdeABC、AdeIJK与多重耐药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了解本地区鲍曼不动杆菌主动外排系统的分布并探讨其在介导细菌多重耐药中的作用.方法 琼脂二倍稀释法检测20种抗菌药物对鲍曼不动杆菌l临床分离株的MIC;PCR扩增AdeABC-AdeRS、AdeIJK两种RND主动外排系统的结构和调节基因.结果 112株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和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为0.9%和1.8%,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大于60%,但对多黏菌素B和米诺环素均敏感.75.9%的菌株同时检出adeABC-adeRS和adeIJK主动外排基因,6.3%仅检出adeIJK.同时检出adeABC-adeRS和adeIJK的菌株耐药率较高.结论 本地区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多重耐药情况严重.adeABC和adeIJK在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有较高检出率.AdeABC主动外排系统在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性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鲍曼不动杆菌Ⅰ类整合子与多重耐药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状况、Ⅰ类整合子的分布情况,探讨Ⅰ类整合子与多重耐药的关系.方法 检测20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对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PCR扩增Ⅰ类整合酶基因.对部分Ⅰ类整合酶阳性菌株进行耐药基因盒序列分析.结果 鲍曼不动杆菌呈现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IMP和MRP耐药率分别为0.9%和1.8%,对CPZ/SB的耐药率为35.7%,对其它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大于60%,多重耐药率为76.8%(86/112),但对COL和MIN均敏感.80.4%(90/112)的菌株检测出Ⅰ类整合子.Ⅰ类整合子阳性株对多种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阴性株,且Ⅰ类整合子阳性株多重耐药率(90%)明显高于阴性株(22.7%)(P<0.01).Ⅰ类整合子基因盒序列分析显示,Ⅰ类整合子携带aacA4,catB8和aadA13种耐药基因.结论 Ⅰ类整合子在鲍曼不动杆菌中检出率很高并与其多重耐药性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2.
51株鲍曼不动杆菌耐药表型及外排蛋白基因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涛  王睿  童卫杭  柴栋  裴斐  梁蓓蓓  范燕  李聪然 《中国药房》2007,18(13):979-981
目的:探讨鲍曼不动杆菌耐药表型以及adeB外排泵基因的表达情况。方法:收集2004年2月~2005年2月北京协和医院51株非重复鲍曼不动杆菌,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鲍曼不动杆菌主动外排系统adeB结构基因及序列分析。结果:受试菌株对常用广谱抗生素均不敏感;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携带adeB主动外排泵基因。结论:本研究中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性与产生β-内酰胺酶无关,另有其它耐药机制存在,主动外排作用可能是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主动外排机制介导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鲍曼不动杆菌是医院感染和机会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并且其耐药性高,常发生泛耐药或多重耐药。主动外排机制在细菌多重耐药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与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有关的外排蛋白主要有AdeABC、AdeIJK、Tet(A)、Tet(B)和AheM外排泵。本文结合当前主动外排机制研究进展,对与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有关的主动外排蛋白的分类、组成、基因表达调控以及耐药情况进行综述。通过对鲍曼不动杆菌主动外排机制的深入研究,对新型抗菌药物的开发和治疗方法的改进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38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超广谱酶基因存在状况。方法:用微量稀释法测定临床分离的38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14种抗生素的耐药性,采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基因测序技术对鲍曼不动杆菌进行超广谱酶基因测定。结果:38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14种抗生素高度耐药。检出TEM基因阳性33株(86.84%)、PER-1基因阳性5株(13.16%)、SHV基因阳性1株(2.63%),未检出CTX、GES和VEB基因;其中5株TEM、PER-1基因均阳性,1株TEM、SHV基因均阳性。结论:我院分离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携带多种超广谱酶基因;应重视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多重耐药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中国西部地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和耐药情况,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 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2017年,中国西部地区10家三甲医院微生物实验室细菌培养中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分离情 况、分布及耐药性特点;数据统计及药敏分析采用WHONET 5.6软件。结果 2016—2017年送检菌株共检出鲍曼不动杆菌8847 株,检出率7.43%,其中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5768株,检出率4.84%,占检出鲍曼不动杆菌的65.20%;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 菌主要分离自呼吸道标本(80.97%)、分泌物(6.12%)及血液(2.08%),科室分布以重症监护室(14.6%)、急诊科(11.94%)、呼吸科 (11.62%)为主;在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中,70岁以上的患者最多,共1688例(29.26%),明显多于其他年龄段;多重耐 药鲍曼不动杆菌对12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普遍较高,其中有7种大于90%,耐药率最低的是阿米卡星为55.7%,其次是妥布 霉素与复方磺胺甲噁唑,分别为67.40%和68.25%。结论 中国西部地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问题仍然十分严重,尤其是 碳青霉烯类耐药菌,且分布及耐药性与其他地区相比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经验治疗可首先考虑选用 阿米卡星,其次是复方磺胺甲噁唑和妥布霉素。各地区医院应加强监测,督促临床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多重耐 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产生,其次各医院实验室要进一步加强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系统性分析研究,为临床及医院感染提供 更加科学有效的实验室数据。  相似文献   

16.
Of 112 non-repetitive clinical isolates of Acinetobacter baumannii-Acinetobacter calcoaceticus complex, 80% were resistant to a variety of structurally unrelated antimicrobials although all isolates were susceptible to minocycline and polymyxin. Resistance to carbapenems occurred in 8% of the isolates. The presence of adeSR-adeABC, adeDE and adeIJK drug efflux system genes and class 1 integron genes (integrase gene int1) was assessed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in relation to the susceptibility of the isolates to 20 antimicrobials. The majority of isolates (75%) with high levels of multidrug resistance were positive for adeSR-adeABC and adeIJK as well as int1 and thus belong to A. baumannii (i.e. genomospecies 2). Positive adeE was only observed in adeSR-adeABC/adeIJK/int1-negative isolates (8%; likely belonging to Acinetobacter genomospecies 3) that were relatively susceptible to several agents, and adeE expression was undetectable. The results reveal a possible association between adeABC/adeIJK and int1 in multidrug-resistant isolates of A. baumannii. In addition, differen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resistance-nodulation-cell division (RND) genes can likely be used as indicators for differentiating Acinetobacter species.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ε-聚赖氨酸(ε-poly-L-lysine, ε-PL)对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 Ab)生长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ε-PL对鲍曼不动杆菌抗菌机制的初步研究。方法 以鲍曼不动杆菌ATCC19606和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为实验菌株,参考CLSI-M100文件中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 MBC),吸光度法测定鲍曼不动杆菌ATCC19606的生长曲线。通过结晶紫染色检测ε-PL对Ab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比较测定药物处理前和药物处理后菌体丙二醛(MDA)和活性氧(ROS)含量。结果 ε-PL对ATCC19606和临床菌株的MIC均为4.096mg/mL,MBC均为8.192mg/mL。随着ε-PL浓度的增加,鲍曼不动杆菌的生长和生物膜的抑制作用越来越明显。 从抑菌-时间曲线结果来看,ε-PL在6h时明显抑制了鲍曼不动杆菌ATCC19606的浮游菌。鲍曼不动杆菌使用ε-PL作用后MDA和ROS含量升高。结论 ε-PL可有效抑制鲍曼不动杆菌的生长和生物膜的形成。使用ε-PL作用后可以使鲍曼不动杆菌菌体内产生大量ROS和MDA,提示ε-PL可能通过氧化作用发挥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