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ABP)的治疗及其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3月~2013年1月收治的28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应用IABP治疗,同时采用全面细致的护理。结果28例患者中,25例顺利出院,2例中途放弃治疗,1例患者最终死亡;术后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1例为球囊破裂、1例为血栓。结论IAB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能有效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同时也能争取更佳的治疗时机,若能积极配合全面细致的护理策略,可协助患者顺利度过危险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抢救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和分析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3月本院收治的3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观察组,采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治疗;随机选取同期3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升压、扩容、再灌注、对症处理及一般支持治疗等,比较和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压、心率及尿量情况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LVEF、LVESV及LVEDV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多脏器功能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及死亡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显著,其是一种合理、有效的救治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是一种机械性辅助循环的方法之一,是通过穿刺股动脉将一球囊导管放置在胸主动脉,球囊住心脏舒张期快速充气,以增加完状动脉的灌压,增加完状动脉血流,以辅助功能衰竭的心脏,改善心肌供血、供氧,减轻心脏钢制,改善左心室功能,应用于心源性休克、顽固性小稳定心绞痛、高危病人的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内成形术等.大约有7%~10%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伴发心源性休克,住院病死率在80%以上,这种技术已在心源性休克时得到广泛应用,病死率在所下降.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和评价高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辅助下行经皮冠状动脉治疗(PCI)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联合IABP行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使用IABP后显著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心衰指标,平均动脉压升高,多巴胺用量减少,平均心率下降,尿量增加,脑钠钛水平降低。结论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安全、有效,显著降低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住院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析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4月间收治的20例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联合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应用前后患者的心率、血压变化,及并发症、病死率。结果 14例患者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的支持下均成功完成PCI,4例患者严重心脏泵功能衰竭改善后冠脉造影后建议择期性冠脉搭桥手术,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应用后患者的心率、血压改善明显,未有严重并发症发生,未有术中死亡病例,住院期间死亡2例。结论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21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主动脉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2月至2011年3月间我院使用IABP治疗21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观察应用IABP前后平均动脉压(MAP)、尿量、心率、多巴胺及多巴酚丁胺剂量变化。结果应用IABP治疗后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升高、尿量增多、心率减慢、多巴胺及多巴酚丁胺剂量减少,治疗前后两组各指标变化幅度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予以IABP治疗,能增加冠状动脉灌注,改善心肌血供,降低左心室后负荷,从而改善心功能,治疗心源性休克。 相似文献
7.
<正>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是一种心脏循环的辅助性机械装置。近年来,众多临床研究均证实,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患者尽早接受IABP辅助可稳定血流动力学,改善预后,尤其对于联合接受冠脉血运重建患者尤为明显[1]。现将笔者所在医院2010-02—2012-03对20例AMI合并CS患者行IABP治疗疗效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中国医药科学》2016,(13):108-11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的全程护理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13年1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行急诊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治疗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全程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愈率为96.7%,较对照组的83.3%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率为6.7%,较对照组的20.0%显著降低(P0.05)。在护理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心率、血压、射血分数、SAS评分及SDS评分均较护理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采用全程护理具有良好效果,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2017-01~2020-01我院收治的AMI合并CS患者105例作为研究对象予以回顾性分析,其中接受PCI术的5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接受PCI+ IABP的53例患者作为研究组,统计... 相似文献
10.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临床应用19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 (IABP)是抢救各种心源性休克 (CS)的有效辅助疗法之一。我院 1998年 1月~ 2 0 0 0年 3月间应用Datascopesystem 97E型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仪抢救CS 19例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对象急性心肌梗死 (AMI)伴CS19例 ,均为男性 ,年龄 4 5~ 75岁 ,平均 6 3 2岁。AMI部位 :广泛性前壁 12例 ,下壁 正后壁 4例 ,下壁 右心室 3例。合并左心功能不全 11例 ,室性早搏 15例 ,短暂性室性心动过速 11例 ,窦性心动过缓 7例 ,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 2例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3例 ,左前分支阻滞 5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分析依诺肝素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ABP)中的临床优势。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6月~2010年12月使用IABP的高危冠心病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29例和治疗组31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对照组除基础治疗外,给予持续静滴肝素800~1200IU/h,每4小时监测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调整肝素静滴速度,使APTT延长2倍,至拔除IABP。治疗组给予依诺肝素1mg/kg,皮下注射,每12小时1次,至拔除IABP。观察IABP治疗期间内死亡、出血及血栓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各型出血事件例数均较对照组减少(P〈0.05),而死亡、栓塞例数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ABP中使用依诺肝素较肝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病人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病人,行急诊PCI治疗病人106例,按照是否采用IABP支持,分为对照组(未行IABP)和观察组(行IABP).比较两组病人术后2 d时血液动力学变化,3 d时心肌酶学变化,术后3个月时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左室舒张末径(LVEDD)的变化,3个月内两组病人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2 d的血液动力学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 d时心肌酶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LVEF在术后3个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LVEDD在术后3个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术后3个月时死亡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再发心肌梗死以及血栓形成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IABP联合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能有效的改善血液动力学指标,减轻心肌细胞损伤,增强心功能,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采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78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39例。两组患者在WHO规定的标准基础治疗方案的基础上,A组患者采用急诊或择期PCI治疗,即为对照组;B组患者先采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再给予患者急诊或择期PCI治疗,即为观察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均出现平均动脉压升高、尿量增加、心率减慢,但B组患者治疗后MAP较A组高,尿量较A组多,心率较A组小,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A组低。结论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5.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心源性休克41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2008年2月至2009年10月心源性休克患者82例,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抗休克治疗。观察组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治疗。治疗后评定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可以显著改善心源性休克患者临床症状,加快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善,能够降低住院期间病死率,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治疗中应用一体化干预模式的效果。方法 纳入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行IABP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2组,每组26例。参照组采用常规干预,试验组采用一体化干预模式进行干预,比较2组的负性情绪评分、舒适状况、生活质量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组干预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试验组低于参照组(P<0.05)。2组干预后的舒适状况量表(GCQ)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试验组高于参照组(P<0.05)。2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试验组高于参照组(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85%,低于参照组的26.92%(P<0.05)。结论 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IABP治疗中应用一体化干预模式,可有效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舒适度和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观察急诊主动脉球囊反搏泵安装术在急诊PCI患者合并心源性休克及心功能不全抢救作用及重要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例急性心肌梗死危重患者即时行主动脉球囊反搏泵术的临床资料。男性3例,女性2例,年龄68~86岁2例为前降支开口闭塞,1例三支病变合并左主干病变,2例右冠近段闭塞(其中3例术中出现慢血流及无复流)。入院时剧烈胸痛,有心源性休克或心功能不全患者行主动脉球囊反搏泵安装术。5例为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其中2例同时行临时起搏器安装术,结果 5例均成功撤离IABP,患者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救治成功,无一例死亡。抢救成功率100%。结论主动脉球囊反搏泵安装术在救治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联合急诊PCI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从2009年1月至2012年9月AMI合并心源性休克在IABP支持下行急诊PCI手术病例19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情况,观察使用IABP前后患者心率血压变化,IABP相关并发症,住院期间死亡率。结果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入院后及时在IABP支持下,成功完成急诊PCI手术,患者应用IABP治疗后心率血压均得到明显改善。IABP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仅4例,严重并发症0例,无术中死亡,住院期问死亡3例,结论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尽早进行IABP支持,结合急诊PCI治疗可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的19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支持治疗的观察和护理,以及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结果 18例患者循环稳定,生命体征平稳,经治疗好转出院;1例因凝血功能障碍,股动脉穿刺处出血,被动撤机后死亡。结论熟练掌握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相关理论及护理技术,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做好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工作,加强心理支持,是保证疗效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