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并探讨大骨瓣开颅术、小骨窗开颅术及微创血肿清除术等三种不同方法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收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及C三组,每组各50例;其中A组患者采用大骨瓣开颅术治疗,B组患者采用小骨窗开颅术治疗,C组患者采用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三组患者临床改善优良率,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损伤缺损(NIHSS)评分,生活能力(ADL)分级及围手术期相关指标等。结果 A、B、C三组患者临床改善优良率分别为26.0%,30.0%,56.0%;C组患者临床改善优良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三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C组患者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其他两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C组患者ADL分级明显优于其他两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C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等围手术期指标均明显优于其他两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相较于大骨瓣开颅术和小骨窗开颅术,微创血肿清除术可有效提高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术后生活质量影响小,具有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比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和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用于脑出血(ICH)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本院2009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70例ICH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组(35例)和B组(35例),分别采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和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B组(P<0.05);术后6个月A组CSS评分和BI指数改善程度显著优于B组(P<0.05);A组愈显率显著高于B组(88.57%比65.71%,P<0.05).结论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ICH疗效肯定,可作为ICH治疗的主要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采用不同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2015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8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两组。A组采用小骨窗血肿清除术(SWC)治疗,B组采用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MIPHD)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疗效。结果:两组术前出血量、NIHSS评分、GC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B组术后出血量、NIHSS评分明显少于A组,GCS评分、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采用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治疗,有助于减少手术出血量,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与预后,适合用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小骨窗开颅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9月—2020年11月南阳市中心医院HICH患者70例,按手术方法不同,将行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的35例作为大骨瓣开颅组,行小骨窗开颅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的35例作为小骨窗开颅组,对比两组疗效、手术情况、颅内压、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DS)、改良Barthel指数(MBI)、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并发症发生率、再出血率。结果 小骨窗开颅组总有效率(97.14%)高于大骨瓣开颅组(80.00%),组间差异显著(P<0.05);小骨窗开颅组手术时间、术后清醒时间、ICU住院时间均少于大骨瓣开颅组(P<0.05),术后1~3 d患侧肢体肌力改善占比为80.00%,高于大骨瓣开颅组的62.86%(P<0.05);与大骨瓣开颅组比较,术后3个月小骨窗开颅组颅内压低(P<0.05);术后3个月,小骨窗开颅组NDS评分较大骨瓣开颅组低,MBI、GCS、GOS评分较大骨瓣开颅组高(P<0.05);小骨窗开颅组并发症发生率2.86%,再出血率2....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和微创血肿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7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A组与观察B组,各38例。观察A组采用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B组采用微创血肿穿刺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和治疗后1、7、14 d的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CS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结果观察B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11%,高于观察A组的73.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 d的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B组治疗后7、14 d的GCS评分分别为(6.75±1.83)、(9.30±1.87)分,均显著高于观察A组的(4.59±1.44)、(5.32±1.7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 d的C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B组治疗后7、14 d的CSS评分分别为(28.16±5.62)、(21.06±4.13)分,均显著低于观察A组的(34.28±4.75)、(31.02±5.9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小骨窗血肿清除术相比,微创血肿穿刺术对于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更加理想,可有效减少神经功能缺损,更具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比较小骨窗显微手术、开颅手术清除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脑内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64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32)采用常规开颅手术清除脑内血肿,实验组(n=32)在显微镜下微创手术清除脑内血肿,用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法(ADL)评价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术后6个月随访复查,按ADL分级法进行评分,实验组ADL分级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小骨窗显微手术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理想术式,能够最大程度恢复患者的脑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大骨瓣开颅和微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预后。方法 93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其中63例采用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大骨窗入路组),30例采用微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微骨窗入路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并采用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评定患者预后。结果 微骨窗入路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3%、病死率为3.2%,均显著低于大骨瓣入路组的33.6%、8.4%(P<0.05),微骨窗入路组手术总有效率为97.1%,显著高于大骨瓣入路组的65.3%(P<0.05),微骨窗组疗效显著优于大骨瓣入路组(P<0.05)。结论 对未发生脑疝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骨窗开颅较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高血压脑出血开颅与微创锥颅手术疗效及优缺点.方法 回顾分析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39例,其中采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51例,标准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19例,微创锥颅血肿抽吸引流术69例,将开颅血肿清除(包括小骨窗开颅和标准开颅70例)与微创锥颅血肿抽吸术(69例)分为两组,开颅组为A组,微创组为B组,比较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病死率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结果 (1)手术时间微创组较开颅组明显缩短(P<0.01).(2)术后并发症开颅组发生率51.4%,微创组23.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术后再出血发生率A组10例,B组9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A组再出血死亡7例,B组再出血死亡2例,再出血后病死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B组ADL明显优于A组.结论 微创锥颅引流术在某种程度上优于开颅手术,降低了病死率,提高了生存质量,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创伤小,费用低,是目前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理想的方法之一,便于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9.
倪红 《安徽医药》2016,20(12):2366-2368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对开颅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围手术期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急性颅脑损伤患者60例,根据患者围手术期采取的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优护组,每组各30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和优质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有效率、满意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和生活质量(QOL)评分。结果 优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和患者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护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优护组无颅内感染和肺部感染的发生,且发生5种并发症的总比例为10.0%,显著低于对照组43.3%的发生率(P<0.05);优护组患者的ADL评分(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评分)和QOL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开颅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患者围手术期实施优质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有效率和满意度,减少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颅内压监测下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某院收治的96例急性脑出血患者,根据患者或家属自愿选择的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46例和研究组5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去骨瓣减压术,研究组采用颅内压监测下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记录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两组手术指标;治疗后1周和治疗后2周使用卒中量表(NIHSS)进行神经功能评估;并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骨窗大小和手术时间均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周和治疗后2周研究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颅内压监测下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急性脑出血效果较好,手术创伤小、时间短,对神经功能影响较低,且并发症较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骨窗与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12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A组(n=62例)和B组(n=62例),A组患者施以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B组患者施以传统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组总有效率为95.16%(59/62),其中无效3例,有效18例,显效41例;B组总有效率为64.52%(40/62),其中无效22例,有效23例,显效17例;两组比较,P <0.05。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68%(6/62),其中肾功能不全1例,尿路感染1例,消化道出血2例,呼吸道感染2例;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2.58%(14/62),其中肾功能不全3例,尿路感染2例,消化道出血4例,呼吸道感染5例;两组比较,P <0.05。结论相较于大骨瓣开颅手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施以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可有效提高手术效果,并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出血微创血肿穿刺术治疗的手术时机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157例典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均行微创钻颅血肿清除术,按手术实施时间分为三组:A组(6h内手术者)53例;B组(7~24h内手术者)60例;C组(>24h手术者)44例。比较三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意识恢复、神经功能缺失及死亡情况。结果 A、B两组患者意识恢复良好者多于C组(P<0.05);在患者神经功能缺失评价中,A组患功能缺失低于B、C组(P<0.05),B组低于C组(P<0.05);三组患者死亡事件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有手术适应证的脑出血患者,在6h内行超早期颅内血肿钻孔抽吸引流术对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比不同骨水泥类型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PKP)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椎体压缩性骨折(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 VCF)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72例MM VCF患者(2020年7月—2022年7月),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均行PKP治疗,其中采用低黏度骨水泥注入的36例MM VCF患者列为B组,采用高黏度骨水泥注入的36例MM VCF患者列为A组。对比两组手术指标、骨水泥渗漏情况、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AVH)、血清碱性磷酸酶(ALP)、Ⅰ型胶原C末端肽(CTX-Ⅰ)、骨钙素(BGP)含量。结果 两组术中失血量、骨水泥注入量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A组手术耗时较B组长(P<0.05);A组骨水泥总渗漏率8.33%(3/36)较B组33.33%(12/36)低(P<0.05);术后3个月、6个月A组ODI、VAS评分较B组低(P<...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多模式镇痛与传统单一的静脉自控镇痛(PCIA)用于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患者行择期开腹手术患者60例,ASAⅠ~Ⅱ级,随机将病人分为多模式镇痛组(A组)30例和对照组(B组)30例。A组于术前24h内行心理干预,麻醉诱导前5min静注氟比洛芬酯1mg/kg,并于手术前切口内注射0.375%左布比卡因30mL;两组患者术毕开始PCIA(舒芬太尼2ug/kg)。分别观察术后各时间点的VAS镇痛评分、BCS舒适状态评分。并与于麻醉诱导前、术毕两个时点采集静脉血检测皮质醇(Cor)、胰岛素(Ins)和血糖(BG)。结果 A组患者于术后各时间点VAS疼痛评分低于B组(P<0.05),BCS舒适状态评分高于B组(P<0.05)。两组患者术毕血浆皮质醇、胰岛素、血糖浓度均较麻醉前明显增高(P<0.01);B组术毕皮质醇、胰岛素、血糖浓度增高较A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老年患者腹部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多模式镇痛可提供有效的镇痛效果,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且可以降低血浆皮质醇、胰岛素、血糖浓度,优于传统单一的静脉自控镇痛(PCIA)。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脑室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自发性脑室出血及脑实质出血(<30ml)破入脑室系统,造成侧脑室及三脑室铸型的39例病例,随机分组:17例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组(A组),22例侧脑室外引流术治疗组(B组),对比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术后24h复查头颅CT,A组脑室内血肿近完全清除(90%以上)6例,大部分清除(60%~80%)9例,部分清除(50%以下)2例;B组大部分清除血肿2例,部分清除20例。两组均无继发性出血病例。A组无颅内感染;B组3例。两组均无死亡病例。术后不定期复诊头颅CT复查,A组继发性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手术治疗1例,B组4例。术后6个月随访,ADLⅠ级A组8例,B组4例;Ⅱ级A组4例,B组6例;Ⅲ级A组3例,B组4例;Ⅳ级A组1例,B组5例;Ⅴ级A组1例,B组3例。恢复良好(ADLⅠ~Ⅲ级)A组88.24%,B组63.64%。结论神经内镜手术治疗脑室出血较侧脑室外引流术并发症及后遗症少,术后恢复快,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患者,分别行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及定向钻孔引流术。比较术后患者ADL分级和病死率。结果本组112例患者死亡28例,占25%,术后钻孔引流组患者病死率为3.4%,显著低于小骨窗开颅组、去骨瓣开颅组(P<0.05)。术后钻孔引流组Ⅰ~Ⅲ级患者显著多于小骨窗开颅组、去骨瓣开颅组(P<0.05)。结论应根据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血肿量等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7.
杨军  聂晓凤 《河北医药》2015,(4):563-565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与微创血肿穿刺清除术治疗脑出血临床疗效,为脑出血的治疗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9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数字随机的方法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50例患者予以微创血肿穿刺清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48例予以小骨窗开颅手术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后期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恢复48例,占96.00%,重残者2例,占4.00%;而对照组患者恢复30例,占62.50%,重残16例,占33.33%,死亡2例,占4.17%。2组患者恢复率和重残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00%(3/50),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4.58%(7/48),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量大于50 ml者采用微创血肿穿刺术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出院1年后,其远期生存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微创血肿穿刺清除术治疗脑出血效果显著且安全可靠,显著降低了患者重残率和治疗后的并发症的发生,较大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远期生存质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术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诊疗技术规范化应用和医疗质量PDCA循环管理.方法 选取在该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患者应用脑梗死规范化诊疗程序,对照组患者未应用脑梗死规范化诊疗程序,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NHISS评分以及ADL评分变化情况,将应用脑梗死规范化诊疗程序治疗的60例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30例.A组患者给予PDCA循环管理护理,B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护理后的SF-36各维度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的NIHSS评分及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NHISS评分以及ADL评分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物质生活状态及综合评分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护理后的总有效率为96.67%,B组患者护理的总有效率为66.67%,A组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规范化诊疗程序可显著降低患者的NHISS评分和ADL评分,PDCA循环管理护理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且QOL评分得到显著改善,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血肿碎吸术不同手术时机的预后差异.方法 8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早期治疗组(发病6~12 h实施微创血肿碎吸术)和晚期治疗组(发病12~72 h实施微创血肿碎吸术).观察两组手术前和手术治疗后14 d格拉斯哥昏迷昏迷评分(GCS)、手术后90 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情况,及两组术后感染、消化道出血及血糖升高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术前GCS、NIHSS、ADL评分结果相近(P>0.05);早期治疗组:术后14 d GCS评分高于晚期治疗组同期评分;术后90 d,NIHSS低于晚期治疗组同期评分,ADL评分低于晚期治疗组同期评分.经比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治疗组术后并发症(术后感染、术后消化道出血、术后血糖升高)发生率低于晚期治疗组(P<0.05).结论 早期实施微创血肿碎吸术能够显著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减轻残疾程度,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钻孔引流联合尿激酶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清除率、脑残留血肿体积及颅内压的影响。方法:1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数字表法分成治疗B组和治疗A组,每组75例。治疗A组予以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治疗B组予以钻孔引流术加用尿激酶治疗,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B组(总有效率97.33%)的临床疗效较治疗A组(总有效率86.67%)更高(P<0.05);干预后治疗B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治疗A组(P<0.05),术中出血量低于治疗A组(P<0.05);治疗B组血肿清除率较治疗A组高(P<0.05),而脑残留血肿体积与颅内压较治疗A组更低(P<0.05));治疗B组应用钻孔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治疗干预后出现感染、再出血及应激性溃疡等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治疗A组(P<0.05)。结论:钻孔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较好,能提高血肿清除率,降低颅内压水平和脑残留血肿体积,改善预后,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