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重组人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生长抑制因子的抗肿瘤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重组人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生长抑制因子(VEGI)的抗肿瘤活性。方法:检测重组人可溶性VEGI对建株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新生牛主动脉内皮细胞(BAEC)增殖抑制的活性以及对荷S180肉瘤小鼠的疗效。结果:重组人可溶性VEGI可以直接抑制ECV304、BAEC的增殖,强烈抑制S180肉瘤生长并延长S180腹水瘤小鼠的寿命。结论:重组人可溶性VEGI可通过抑制新生血管形成用于肿瘤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重组人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生长抑制因子 (VEGI)对小鼠异体种植 S- 180肉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方法 用不同剂量 VEGI分别治疗皮下和腹腔种植 S- 180肉瘤的小鼠 ,连续 7天。 30天后处死小鼠 ,剥离肿瘤并称重 ,计算每组平均瘤重和抑瘤率 ;记录腹腔种植组小鼠的死亡时间 ,观察治疗制剂对小鼠寿命的影响。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Envision二步法对肿瘤组织进行分析。 结果  VEGI治疗组 (5 .0 ,10 .0 ,2 0 .0μg/ kg)的平均瘤重分别为 2 .92± 2 .0 5 g,1.92± 0 .31g和 1.0 6± 0 .0 5 g,明显小于 PBS对照组 (10 .33± 2 .15 g,P<0 .0 1) ,抑瘤率分别为 71.73% ,81.41%和 89.74% ;并可明显延长腹腔荷 S- 180肉瘤小鼠的生存时间 (P<0 .0 1)。每 mm2 肿瘤组织切片中 ,VEGI治疗组 (10 .0μg/ kg)的阳性血管内皮细胞数为 117± 10个 ,PBS对照组 2 41± 34个 (P<0 .0 5 )。 结论  VEGI通过抑制体内肿瘤组织中血管的生成抑制了恶性肿瘤的生长 ,显示出显著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3.
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生长抑制因子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对可溶性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抑制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inhibitor,VEGI)基因进行克隆和表达,检测表达产物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抑制活性。方法:将可溶性人VEGI基因克隆入载体pUC19后测序;再将正确的VEGI基因亚克隆入表达载体pPROEXHTb,IPTG诱导表达;初步纯化表达产物,检测对新生牛主动脉内皮细胞增殖抑制活性。结果:可溶性人VEG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表达人内皮细胞抑制素(endostatin)的腺病毒载体的体外活性作用.方法:用重组人内皮细胞抑制素腺病毒载体体外转染人结肠癌SW620细胞,观察肿瘤细胞生长情况,并观察其上清对大鼠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新生牛主动脉内皮细胞及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MTT法检查证实重组腺病毒对结肠癌细胞生长无抑制,锥虫蓝染色证实转染的人结肠癌SW620细胞上清对各种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结论:重组人内皮细胞抑制素腺病毒载体体外对各种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为进一步的动物实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抗体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抗体对视网膜新生血管化的抑制作用。方法:以75%氧气和25%氮气的高浓度氧诱导C57BL/6J小鼠建立缺血性视网膜病变模型,应用不同浓度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抗体进行玻璃体腔内注射,在组织切片上计数和比较正常和实验条件下以及不同浓度药物注射后视网膜新生血管芽细胞核数。结果:缺血性视网膜病变小鼠模型有较多的视网膜新生血管芽细胞核数,而玻璃体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抗体的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芽细胞核数明显减少(两组用药组与高氧对照组间P均〈0.01),特别是大剂量用药组减少54.61%。结论: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抗体能有效抑制视网膜的新生血管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原核表达,获得具有生物活性的人重组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方法将PEDF基因构建到GST原核表达系统中,经过表达纯化,获得重组蛋白,采用Westem b1ot和质谱分析确证该重组蛋白,采用MTT法检测所获得的重组蛋白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的抑制活性.结果获得了相对分子质量为46 000的重组人PEDF重组蛋白,该蛋白可显著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结论成功地经过原核表达获得了具有血管生成抑制活性的重组人色素上皮衍生因子.  相似文献   

7.
8.
目的应用Matrigel建立血管形成的体外培养体系,研究肿瘤细胞对诱导人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形成的影响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作用,进而探讨VEGF与肿瘤血管新生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应用Matrigel建立血管形成的体外培养体系;传代培养口腔鳞癌细胞株,制备肿瘤细胞条件培养液;实验分浓度效应组和时间效应组;对各实验组观察、照相后95%冰乙醇固定,CD34及激酶结构域区受体(KDR)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采用光镜下计数管腔数及计算机图像分析对结果进行测定并分析。结果肿瘤细胞条件培养液作用于培养的HUVECs后,培养体系的管腔数增多,且在一定范围内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效应(P<0.01);随培养体系的管腔数增多,血管内皮细胞KDR表达增加,在一定范围内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效应(P<0.01)。结论肿瘤细胞可以促进Matrigel体外诱导人内皮细胞的血管形成及KDR表达上调,并在一定范围内呈剂量及时间依赖效应。  相似文献   

9.
对100例急性脑梗塞(ACI)病人,就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维酶原激活抑制剂(PAI)、血栓烷B2(TXB2)、有列腺环素F1α(以经八因子相关抗原(ⅧR:Ag)、血浆纤维粘连蛋白(Fn)的质与量的变化作观察,探讨纤溶系统活性,前列腺素I2(PGI2)、TXB2变化和ⅧR:Ag、Fn质和量与ACI的发病关系。结果表现,ACI病人存在纤溶系统、有列腺环素系统失衡,ⅧR:Ag和Fn不仅量有  相似文献   

10.
血管新生与肿瘤生长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肿瘤血管新生对于肿瘤的生长、转移具有重要作用。血管新生是一个由多因素参与调控的复杂过程。肿瘤内促进血管新生因子活性离子抑制血管新生因子活性,两者处于失衡状态,从而启动并促进血管新生。肿瘤血管网系乱,管腔不规则且基底膜不完整,有利于肿瘤转移。深入对肿瘤血管新生的研究有助于肿瘤临床治疗和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缺氧、H2O2、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血管内皮细胞(VEC)增殖、凋亡和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干预作用,探讨VEGF预防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再狭窄和支架内血栓形成的机制.方法 将VEC分成对照组、缺氧处理组、缺氧+VEGF处理组、H2O2处理组、H2O2+VEGF处理组、OX-LDL处理组、OX-LDL+VEGF处理组、TNF-α处理组和TNF-α+VEGF处理组.利用四氮唑盐比色法检测各组细胞吸光度值,观察VEC增殖情况,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和流式细胞术观察各组细胞凋亡情况,通过RT-PCR法了解各组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与Apo-1/Fas mRNA表达情况.结果 缺氧、H2O2、OX-LDL和TNF-α处理组凋亡细胞和Apo-1/Fas mRNA表达明显多于对照组和相应VEGF处理组,而细胞增殖和Bcl-2 mRNA表达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和相应VEGF处理组(均P<0.01).结论 缺氧、H2O2、OX-LDL和TNF-α能抑制VEC增殖,诱导VEC凋亡,而VEGF能部分拮抗上述作用,其抗凋亡作用可能与Bcl-2 mRNA表达上调和Apo-1/Fas mRNA表达下调有关,为VEGF用于预防PCI后再狭窄和支架内血栓形成进一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对于培养脐静脉内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揭示PDGF促进新生血管形成的机制。实验结果:缺氧培养时内皮细胞胞浆VEGF水平上升;不同剂量的PDGF在常规或缺氧培养条件下均能增加内皮细胞VEGF水平,且呈剂量依赖性,提示PDGF可能通过直接促血管形成生长因子的介导作用间接促进新生血管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及其受体 2 (VEGFR 2 )在大鼠肺气肿模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经气管内注入脂多糖及熏香烟法建立大鼠肺气肿模型。免疫组化法检测VEGF在肺组织的表达部位 ,ELISA法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中VEGF的含量 ,Westernblot检测VEGFR 2蛋白的表达。结果 VEGF在肺泡上皮细胞、支气管粘膜上皮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表达 ,模型组BALF的VEGF含量 (110 2± 4 6 0 .1)pg/mL较对照组 (2 0 17± 84 0 .6 ) pg/mL明显降低 (P <0 .0 5 ) ;模型组VEGFR 2蛋白的表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VEGF及VEGFR 2的减少可能参与了肺气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非霍奇金淋巴瘤VEGF、VEGFR表达和姜黄素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淋巴瘤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的表达及姜黄素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正常人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血浆及人B细胞淋巴瘤细胞系Raji经不同浓度姜黄素作用前、后培养上清中VEGF、VEGFR的含量。结果NHL患者(n=40)血浆VEGF、VEGFR浓度分别为(670.60±113.84)、(300.56±37.23)ng/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569.38±49.13)、(224.33±31.17)ng/L(P<0.05或P<0.01);22例高中危、高危NHL患者的血浆VEGF、VEGFR水平为(682.63±92.42)、(311.20±29.65)ng/L,18例低危、低中危NHL患者的血浆VEGF、VEGFR水平为(622.50±107.00)、(238.42±13.78)ng/L,两者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Raji细胞经浓度为1.56、3.125、6.25、12.5μmol/L的姜黄素处理24h后,细胞培养上清中VEGF、VEGFR的含量同空白对照组相比均有降低(均P<0.05),不同药物浓度之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VEGF及其受体在淋巴瘤细胞中存在高表达,姜黄素可能通过抑制淋巴瘤细胞VEGF及其受体的表达,阻断VEGF自分泌环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5.
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脑梗死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含量的变化。方法 采用ELISA法对 3 0例脑梗死患者的血清分别在发病 2 4h和 7d进行检测 ,并用非脑梗死患者血清作对照。结果 脑梗死患者两个时相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浓度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1 ) ,而且大面积梗死组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浓度高于小灶组 ,病程第 7d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含量高于发病 2 4h。结论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可能参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血管修复 ,本资料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提供了血管再生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张瑞鹏  郭平凡 《医学综述》2008,14(15):2258-2260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一种能特异的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因子,它是一种具有促血管生成活性的功能性蛋白。VEGF受体特异性地分布于血管内皮细胞,VEGF通过与其特异性受体的结合,发挥生理功能:①促血管内皮细胞分裂从而促进新生血管形成;②增强血管通透性的功能。其活性的发挥受到多因素、多水平的调节,如缺氧、癌基因、细胞因子、细胞间质成分等。本文从VEGF的促血管形成机制及其调控因素等方面对其生物学行为和特性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反义寡核苷酸(AS-ODN)对培养的血管瘤内皮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VEGF反义寡核苷酸(AS-ODN)、正义寡核苷酸(S-ODN)和错义寡核苷酸(M-ODN)分别转染至体外培养的皮肤血管瘤内皮细胞中,采用RT-PCR技术检测各组细胞中VEGF mRNA的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VEGF蛋白分泌的改变。结果 RT-PCR结果显示:AS-ODN组VEGF mR-NA表达水平较空白对照组明显下降,而S-ODN组、M-ODN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其VEGF mRNA表达未见明显改变。ELISA结果显示:AS-ODN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VEGF蛋白分泌浓度较空白对照组明显下降,而S-ODN组、M-ODN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VEGF浓度未见明显变化。结论 VEGF AS-ODN转染可以有效地抑制血管瘤内皮细胞VEGF mRNA表达,降低VEGF蛋白分泌,从而有效地抑制血管瘤内皮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18.
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基因转染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生物学作用,探讨其在人工血管抗血栓形成中应用的可行性.将真核表达质粒pCD-hVEGF165体外转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原位杂交、免疫组化及ELISA法检测VEGF基因的表达并描绘内皮细胞生长曲线.结果发现VEGF基因转染能明显促进内皮细胞的分裂增殖.提示VEGF基因有可能作为增强人工血管抗血栓能力的有效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表皮生长因子(EGF)对牛角膜内皮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培养的牛角膜内皮细胞,在培养液中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人表皮生长因子(hEGF),加药后第3、7天采用MTT法,在酶标仪492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值观测细胞增殖,并记录细胞形态变化。将体外培养的牛角膜内皮细胞分为二组,常规DMEM培养液组和含50ng/mLEGF的DMEM培养液组,培养3、7天后,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各阶段G1、S、G2期分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EGF组对牛角膜内皮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且与浓度相关,其中10ng/mL和100ng/mL组作用强于1ng/mL组。EGF加入后3d,对照组S期细胞24.5%,G2-M期细胞0.08%,加药组S期细胞24.6%,G2-M期细胞0.06%。与对照组相比较,各期细胞分布大致相等,无显著差异。加入7d后对照组S期细胞20.8%,G2-M期细胞0.41%,加药组S期细胞18.2%,G2-M期细胞1.55%,细胞分布发生明显变化。结论EGF促进体外培养的牛角膜内皮细胞增殖,并使体外培养的牛角膜内皮细胞的细胞周期发生变化,S期细胞比例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