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空泡蝶鞍综合征MRI诊断(附72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MRI对本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72例空泡蝶鞍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MRI表现,并对其病因,发病机理进行探讨。结果总结出空泡蝶鞍综合征的MRI征象有:(1)蝶鞍扩大;(2)鞍内被脑积液充填;(3)垂体受压变扁紧贴鞍底矢状位呈弧线样或新月彤;(4)垂体柄延长,伸向鞍底;(5)可伴有脑积水等脑脊液压力增高征象;(6)可伴有脑肿瘤,脑囊虫等脑脊液压力增高病变。结论MRI对空泡蝶鞍综合征的诊断准确可靠,是影像学的最佳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2.
空蝶鞍综合征的MRI诊断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MRI对本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5例空蝶鞍的临床及MRI表现,并对发病机理进行探讨。结果:空蝶鞍的MRI征象有(1)鞍内为脑脊液充填;(2)蝶鞍增大;(3)垂体受压紧贴鞍底,矢状位呈弧线样,冠状位呈“锚”状;(4)垂体柄居中、延长;(5)可伴有脑积水等脑脊液压力增高病变。结论:空蝶鞍有相似的MRI征象,MRI多方位的特征性表现能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空蝶鞍综合征一附MRI诊断4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MR诊断的40例空泡蝶鞍临床表现及影像改变进行分析,结合文献对其发病机理、临床特点进行探讨,提出本征与先天鞍隔缺损、脑脊液压力增高、垂体肥大继之萎缩有关,多为女性,中年肥胖者。MR特征为:垂体压扁至鞍底,冠状位呈“锚”形,鞍内充满脑脊液。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MRI对本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15例空蝶鞍的临床及MRI表现。结果:空蝶鞍的MRI征象有(1)鞍内为脑脊液信号;(2)垂体受压紧贴鞍底;(3)蝶鞍增大;(4)垂体柄居中。结论:空蝶鞍有相似的MRI征象,MRI多方位成像能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5.
空蝶鞍综合征(empty sella syndrome,ESS)又称蛛网膜隔疝,是指鞍上池蛛网膜下腔经鞍隔孔疝入鞍内压迫垂体及硬脑膜等,而出现的一系列症候群。在MRI问世之前,多认为此病少见,未能受到足够重视,随着MRI的广泛应用,此病有明显增多趋势,已逐渐引起临床医师重视。本文收集有完整资料、经MRI诊断的ESS23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空蝶鞍综合征的MRI诊断与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空蝶鞍为鞍上蛛网膜经缺损的鞍隔疝入鞍内所致,空蝶鞍综合征可引起头痛、头晕、视力障碍、内分泌紊乱等一系列临床症状。在MRI应用之前认为此征少见,随着MRI的应用,有明显增多趋势。但文献报道不多,本文收集有完整资料的空蝶鞍综合征36例,就其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及MRI征象分析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7.
空蝶鞍综合征—附MRI诊断40例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本文对MR诊断的40例空泡蝶鞍临床表现及影像改变进行分析,结合文献对其发病机理,临床特点进行探讨,提出本征与先天鞍隔缺损,脑脊液压力增高,垂体肥大继之萎缩有关,多为女性,中年肥胖者。MR特征为:垂体压扁至鞍底,冠状位呈“锚”形,鞍内充满脑脊液。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MRI探讨空蝶鞍的发生率及其与年龄、性别的相关性。方法 :对连续4 000例行头颅MRI检查且无梗阻性脑积水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年龄10~89岁,平均53岁。按性别及年龄进行分组,观察空蝶鞍的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 000例中空蝶鞍233例,发生率为5.82%,10~19、20~29、30~39、40~49、50~59、60~69、70~79和80~89岁年龄组空蝶鞍的发生率依次为0(0/214)、0.92%(2/217)、3.22%(14/435)、5.70%(34/597)、6.34%(41/647)、7.24%(56/773)、7.67%(58/756)和7.76%(28/361)。男女空蝶鞍发生率分别为3.76%(74/1 967)和7.82%(159/2 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024,P=0.000)。40~49、50~59、60~69、70~79、80~89岁年龄组空蝶鞍发生率女性均高于男性(均P0.05)。结论 :空蝶鞍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且男性低于女性。根据空碟鞍典型MRI表现,结合临床不难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9.
钟瑜  戎健 《创伤外科杂志》1999,1(3):181-181
患者,女性,66岁。因“骨折2个月,意识不清8小时”于1998年5月5日入我院神内科。患者于入院前2个月不慎摔伤而致左侧股骨颈骨折,骨折愈合差。入院当日突发意识不清伴大小便失禁。查体:体温36.8℃,呼吸20次/分,脉搏70次份,血压18/11kPa。心律不齐,可闻及早搏,面色苍白,颜面略显浮肿。神经系统检查:意识不清呈浅昏迷状态,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0.3cm,光反射迟钝,双侧膝反射(+),生理征存在,病理征求引出。检查:K 2.89mmol/L,Na 118mmol/L,CL-82mmol/L;血糖3.0mmol/L,ECG提示:窦性心律,偶见房早入…  相似文献   

10.
空蝶鞍与年龄改变的MRI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研究空蝶鞍与年龄的变化关系。方法: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1.5T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于T1WI正中矢状位和冠状位观察2557例垂体腺变化情况。结果:男性空蝶鞍的平均发生率为7.3%,女性为13.36%。女性空蝶鞍的发生率高于男性,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男、女空蝶鞍的发生率在40岁以后随年龄的增加而明显增加,其中尤以女性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鞍旁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及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12例鞍旁海绵状血管瘤MRI平扫及增强扫描资料,观察病灶分布、边界、部位及MRI信号表现.结果 12例病灶均为单发,边界清,7例位于左侧鞍旁,5例位于右侧鞍旁.与脑白质相比,T1WI上5例病灶呈等信号,7例呈稍低信号,11例信号均匀,1例信号不均匀;T2WI上12例病灶均呈高信号,11例信号均匀,1例信号不均匀.DWI(b=1000 s/mm2)上弥散不受限.增强扫描12例病灶均呈显著强化.术前MRI正确诊断6例,误诊6例.结论 鞍旁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具有特征性,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有助于术前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空蝶鞍综合症的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临床证实的空蝶鞍综合症MRI资料。结果:空蝶鞍综合症MRI显示为蝶鞍扩大、垂体受压萎缩、垂体柄的拉长折曲;临床表现为颅内压增高、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等症状。结论:空蝶鞍综合症的MRI诊断容易,临床指导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13.
We present a 3.5-year-old girl with proven 18q- syndrome. MRI revealed hypoplasia of the anterior pituitary, marked thinning of the corpus callosum and enlargement of the ventricles. Received: 5 July 2000/Accepted: 27 September 2000  相似文献   

14.
垂体腺瘤快速动态增强MRI表现与血管生成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垂体腺瘤快速动态增强与常规MRI的表现及其在评价肿瘤血管生成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46例垂体腺瘤患者术前行超快速小角度激发(Turbo-FLASH)梯度回波序列T1WI动态增强和常规MRI,术后检测垂体腺瘤组织标本中的FⅧ-Rag的表达,分析动态增强及常规MRI表现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之间的关系。结果垂体腺瘤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SI-TC)不同类型之间的MVD值有显著性差异,MVD值与最大斜率(SSmax)呈显著正相关,不同程度的肿瘤坏死或囊变的MVD值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Turbo-FLASH T1WI动态增强MRI曲线的类型和增强参数SSmax与肿瘤的MVD关系密切,可用于无创性评价垂体腺瘤的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15.
垂体柄阻断综合征的MRI表现及与临床意义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垂体柄阻断综合征的MRI表现及与临床意义的相关性. 资料与方法 14例MRI诊断的垂体柄阻断综合征患儿,男13例,女1例,年龄5~16岁,平均(11±3)岁,对其影像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垂体柄缺如6例,其中多种腺垂体激素缺乏4例,单一生长激素缺乏2例;垂体柄变细8例,其中单一生长激素缺乏7例,多种腺垂体激素缺乏1例.14例均表现为垂体后叶异位,13例表现为垂体前叶发育不良. 结论 垂体柄缺如或明显变细,垂体后叶异位,垂体前叶发育不良是垂体柄阻断综合征的MRI三联征,垂体后叶异位是提示垂体柄阻断综合征的特征性标志.目前,MRI是诊断垂体柄阻断综合征的唯一可靠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垂体瘤与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甲减)致垂体增生的MRI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术后病理已确诊垂体瘤64例及治疗后确诊原发性甲减致垂体增生17例患者的年龄、性别及MRI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垂体瘤组平均年龄为(53.2±18.9)岁,明显高于原发性甲减致垂体增生组[(24.5±16.3)岁],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4.282,P<0.01);两组患者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94,P>0.05);垂体大腺瘤组的平均高度为(18.2±7.2) mm,高于原发性甲减致垂体增生组病变平均高度[(10.6±2.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32,P<0.05).垂体瘤因其血供差而易发生囊变、出血和坏死,MRI上常呈高低混杂信号影,常侵犯附近组织结构,垂体后叶高信号消失,垂体柄偏移或中断,增强扫描垂体瘤不均匀异常强化;原发性甲减致垂体增生MRI表现为垂体前叶均匀增大,上缘对称性山包状隆起,呈等T1、等T2信号,其垂体后叶高信号清晰可见,垂体柄居中,增强扫描均匀一致强化,无异常强化或延迟强化区域.结论 两者具有一定特征性的影像表现,MRI具有重要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侵袭性垂体腺瘤侵袭鞍底、鞍旁的不同MRI表现与MMP-9表达水平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垂体腺瘤90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价MMP-9的表达水平与肿瘤对鞍底及鞍旁的不同侵犯程度的MRI表现之间的关系。结果手术证实侵袭性垂体腺瘤59例。蝶窦腔内见肿瘤者30例(58.8%),对诊断肿瘤侵袭性的敏感性为59%,特异性为100%,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65%。受侵犯的海绵窦中有95%(57/60)超过该侧颈内动脉外侧壁连线,对诊断肿瘤侵袭性的敏感性为95%,特异性为100%,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98%。垂体腺瘤包绕范围〉2/3者37侧,对诊断相应侧别海绵窦受侵袭的敏感性为62%,特异性为100%,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84%。侵犯海绵窦或鞍底的垂体腺瘤的MMP-9表达水平均高于未侵犯海绵窦或鞍底的垂体腺瘤。结论将鞍底破坏,窦腔内直接可见肿瘤组织作为鞍底受侵袭的MRI标准,将肿瘤向两侧超过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和床突段外侧壁连线,或肿瘤包绕颈内动脉范围〉2/3至完全包绕作为海绵窦受侵袭的MRI标准。  相似文献   

18.
垂体柄阻断综合征的MRI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讨论垂体柄阻断综合征的MRI特点。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及MRI诊断的18例垂体柄阻断综合征患儿的影像及临床资料。结果 18例患者垂体前叶明显变薄,垂体柄缺如16例,2例垂体柄纤细,垂体后叶短T1信号未见,下丘脑漏斗处有短T1信号。实验室检查均有生长激素和(或)其他激素的缺乏。结论垂体柄阻断综合征多发生于男性,有典型的MRI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