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矿物药无名异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7个地区所用无名异的样品进行形态、物理性质、光谱分析(红外与发射光谱)等项研究,并与对照标准品软锰矿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现国内药材无名异均为褐铁矿,而文献记载应为软矿锰。因此哪一种是中药无名异的正品矿物来源,应作深入考察。  相似文献   

2.
目的:优选蛇含石最佳炮制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设计法和多指标综合评价法,以宏观性状、中观全铁含量、微观溶出量(水溶性铁、重金属铅和镉)为评价指标,考察药材粒径、煅制时间、煅制温度及煅淬次数,优选蛇含石炮制工艺。结果:最佳炮制工艺为药材粒径(1.2±0.2)cm时700℃煅制40 min,煅淬3次。结论:蛇含石煅制工艺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3.
“肠覃”、“石瘕”是中医的古病名。二者究系何病,目前尚有争论。笔者根据对文献的复习和临床体会,也谈谈对肠覃、石瘕的认识,敬请斧正。肠覃、石瘕二病名出自《灵枢·水胀》。在该篇中将二者与“水”、“肤胀”、“鼓胀”、“石水”一起讨论,分别简明而具体的阐述了六者的病因、病机、主证等。因这六种病在症状上均有相似之处,故列于同一篇做以鉴别。正如《类经》所言:“此六者,病异而形相似,故宜有以别之。”根据《灵枢》经文看,肠覃、石瘕应为妇女所持有的疾病。据其病证特点,后世医家多把二者列入“(疒征)瘕”门。《医宗金鉴》虽然把肠覃、石瘕列入“妊娠门”,但这是因为二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无名异的质量控制方法,为全面评价无名异的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0批不同产地的无名异进行外观检查、显微鉴别、重金属和砷盐检查、二氧化锰含量测定.结果:10批不同产地的无名异质量差异较大,5批药材重金属超标,二氧化锰的含量相差较大.结论:建立的无名异质量控制方法,为无名异药材的生产、经营及鉴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无名异本草考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无名异的品种来源产地、功效、主治。方法:查阅古今医药典籍,考证历代本草及方书。结果:无名异来源及功效主治与目前基本一致,但文献记载"味甘而咸、微寒",尚待进一步研究证实。结论:无名异为主治跌打损伤、金疮出血、痈肿疮疡、水火烫伤中药,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6.
《金匮要略》"其脉如蛇暴腹胀大者为欲解"析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匮要略·辨痉湿 日曷病脉证治第四》中论述痉病之最详细者为第 7条 (依照李克光主编高等医药院校教材《金匮要略讲义》) ,该条原文为 :“病者身热足寒 ,颈项强急 ,恶寒 ,时头热 ,面赤 ,目赤 ,独头动摇 ,卒口噤 ,背反张者 ,痉病也。若发其汗者 ,寒湿相得 ,其表益虚 ,即恶寒甚。发其汗已 ,其脉如蛇。”第 8条接着论述如下 :“暴腹胀大者 ,为欲解 ;脉如故 ,反伏弦者 ,痉。”对于这两条原文的理解 ,目前有多种观点。其关键在于“其脉如蛇”和“暴腹胀大者 ,为欲解”两句。“其脉如蛇”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脉象 ?多数医家从脉“曲如蛇行”来理…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中医方剂大辞典》接骨条下117首接骨方药的组方特点:①重在活血化瘀;②重视热药的使用;③重视铜类矿物药的应用,主要有自然铜、古铜钱、无名异等;④配伍一定量的动物药,一类为“以脏补脏”的药物,如虎骨、狗骨等,一类为活血祛瘀药,如土鳖虫、水蛭、穿山甲等  相似文献   

8.
《中医主剂大辞典》接骨方用药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飞 《山东中医杂志》1998,17(3):100-101
分析了《中医方剂大辞典》接骨条下117首接骨方药的组方特点:①重在活血化瘀;②重视热药的使用;③重视铜类矿物药的应用,主要有自然铜、古铜钱、无名异等;④配伍一定量的动物药,一类为“以脏补脏”的药物,如虎骨、狗骨等,一类为活血祛瘀药,如土鳖虫、水蛭、穿山甲等。  相似文献   

9.
详辨阴证创见深刻(3)--郑钦安学术思想探讨之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钦安揭示的阳虚衍化而出现的变证中,阴盛格阳是阳虚第二层次,含真气上浮和真气外浮两种情况,这二者的病机都是一个,即“阳虚不能镇纳阴气,阴血上僭外越”,“此症(指真气外浮)又与上热下寒同,但上下内外稍异耳。病形虽异,总归一元。”故郑钦安在论述时,二者常常混同并谈。究竟说来,二者毕竟有“上僭外越”之不同,不仅在部位而且在症状方面均有所不同。真气上浮是格阳于上.又称“虚阳上越”,“虚火上冲”,  相似文献   

10.
石疽阴证,乃寒凝气结所致,难消难溃,既溃之后难以收敛,若治疗不当即成疲顽之症。《诸病源候论》指出:“此由寒气客于经络,与气血相干,血涩结而成疽也,……硬如石,故谓之石疽也。”由于患部不同,其命名亦因之而异。如上石疽则在颈项两旁,其临床见证《医  相似文献   

11.
首都国医名师王沛教授认为,肿瘤疾病的病机虚实夹杂,“虚”为气血津液、脏腑亏虚,“实”为热毒、痰浊、瘀血等结聚。王老运用矿物药治疗肿瘤实邪,以清热解毒、以毒攻毒、活血止痛、化痰通络为主,并提出固摄癌毒抑制转移的特色思想。临床辨证选用硼砂、硇砂、龙骨、牡蛎、无名异、自然铜、白矾、礞石、赭石等矿物药治疗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等肿瘤疾病。且用药时注重顾护脾肾,用量精小,煎服为主,收效显著。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2.
“蛇串疮”为一种带状分布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因状如蛇行,故名“蛇串疮”。蛇串疮之名,首见于清《外科大成》。因在皮肤上起成簇疱疹,形如束带,每多缠腰而发,故又名“缠腰火丹”,有的医藉称其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以临床治疗入手,在中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过程中,测定治疗前后的血清及头发中微量元素的含量,观察机体平衡过程中一系列微量元素的变化规律,发现“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的机理与机体内微量元素的含量变化有一定的关系。其中“锌”、“锰”的含量可作为高血压辨证分型、判断疗效的客观指标之一,中药不但是微量元素的补充,而且能提高机体对其利用率,而虚证病人的确存在着微量元素的代谢异常等,为提高和充实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临床用药,提高疗效提出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器官移植与免疫型复发性流产的西医病理机制和中医病因病机,认为二者存在诸多相同点,在中医上则均以肾虚为本,兼有脾虚,以瘀血、痰浊等为标,形成本虚标实之证。二者具有异病同治之理论基础,故治疗方法可相互借鉴,主要有补肾安胎法、健脾祛湿法、活血化瘀法,在药物上可选择运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药物,如冬虫夏草、丹参、山茱萸、雷公藤等。同时,在重视“证同”之外,还需注意“病异”之处,针对二者的疾病特点及临床表现,宜在治法和用药上加以区别。尤其是妊娠用药的特殊性,宜考虑部分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石莲子为不常用中药 ,原为藕实 ,《神农本草经》在藕的项下记载列为上品。今市售石莲子虽有甜苦两种 ,但从古代本草上的记载 ,石莲子正品应为睡莲科植物莲的果实。陶弘景曰 :“藕实即莲子 ,八月九月采坚黑如石者。”苏颂曰 :“其至秋黑而沉水 ,为石莲子。”李时珍曰 :“至秋房枯子黑 ,其坚如石 ,谓之石莲子。八月九月收之 ,研去黑壳 ,货之四方 ,谓之莲肉。”又曰 :“今药肆一种石莲子 ,状如土石而味苦 ,不知何物也。”由此可知石莲子在明朝已出现伪品 ,其药用混乱由来已久。石莲子与苦石莲性味归经、功能主治以及成分等各不相同 ,如药用混乱…  相似文献   

16.
砒石与(与石)石同属砷类矿物中药,然砒石供药用的记载则较(与石)石晚得多。砒石入药首载于《日华子本草》,(与石)石的药用则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已有明确记载。明代本草虽有砒石“亦古者(与石)石之一种”之说,但未见具体论述。为了解砒石的药用史,弄清砒石、(与石)石的药用演变,笔者进行了初步的考证,现述如下,以就正于同道。一、命名与炮制古代药名,多有所本,形、色、气、味,各因而名。砒石之名又因何而得?《日华子本草》、《开宝本草》均未言及,明《本草纲目》始谓:“砒,性猛如貔,故名”。可见,砒石之名,似由其毒性而得。考宋以前医药文献,有毒石之称者,唯(?)石。《说文》曰:“(?),毒石也”。《名医别录》曰:“不炼服则杀人及百兽”。显然,(?)石亦是因其毒性而得名。李时珍则明确指出:“(与石)石,性气与砒石相近,盖亦其类也”。可知,砒、(与石)皆为毒石,唯砒石之毒更甚于(与石)石。  相似文献   

17.
葡萄科蛇葡萄属植物约25种,我国境内15种,自西南、华南至东北广布。现就其常见药用品种近15年(1983-1997)的研究进展报道如下。1原植物调查和形态组织鉴定罗氏(’、”经调查证实,湖北麻城地区用治慢性骨髓炎的蛇葡萄很实为该属蛇葡萄、光叶蛇葡萄、三裂叶蛇葡萄和异叶蛇葡萄4种植物的根,并研究了其生药性状和显微鉴别特征,旨在为蛇葡萄根的系统生药鉴别和深人开发提供参考。2化学成分有学者(”,’‘研究发现蛇葡萄根含黄酮类化合物、大量缩合按质、当体、三储、微量生物碱、/J’分子酚性化合物、大量不饱恻8醇、强心贰、羽扇豆…  相似文献   

18.
蛇串疮是临床中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其别名“缠腰火丹”、“蜘蛛疮”、“火带疮”、“蛇缠疮”、“蛇丹”。俗称“缠腰龙”,西医称为带状疱疹。此病以皮肤出现成簇水疱.痛如火燎为主要表现。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笔者应用薏苡竹叶散加味治疗脾经湿盛型蛇串疮获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按照同病异证和异病同证比较的原则,设立平行对照组,观察红细胞变性,外周微循环对西医“病”与中医“证”的诊断价值。结果表明,此二者对“病”的诊断无特异性,对“证”的诊断有特异性,推测在疾病状态下,此二者反映的是机体的病理生理状态,而“证”正是这种状态的一种高度概括或表达。  相似文献   

20.
玉米为禾本科植物玉蜀黍的种子,其颗粒如珠,色泽似玉,药食俱优。据考证,玉米约在公元十六世纪传入中国,为当时外国人晋见皇帝的贡品,与稻麦稷黍菽并称六谷。 玉米营养丰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E、钾、锰、镁、硒及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B、钙、铁、铜、锌、锰等。玉米胚中含脂肪52%(玉米胚占种子三分之一),仅次于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