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针对静脉采血影响因素分析提高采血成功率的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针对影响静脉采血成功的相关因素,寻求有效促进方法,以提高护士静脉采血技术水平,从而提高体检者满意度.方法 笔者通过分析静脉采血的影响因素(如体检对象年龄、心理、静脉情况;护士的技术水平、心理、沟通技巧等方面),凭借在体检中心多年的实践经验,结合平时与同事间的工作心得交流,找出应对措施,并对其进行了整理和总结.结果 使用全面评估、有效沟通、把握静脉穿刺及拔针技巧、及时排除采血故障,能有效减少静脉穿刺失败率,减轻体检者被穿刺的疼痛.结论 护士在静脉采血过程中掌握相应技巧,能有效提高静脉采血成功率,使体检者的满意度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2.
陈佑碧 《护理学报》2009,16(6):62-63
目的 探讨负压进针穿刺法在无止血带静脉采血操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5100人次批量体检者按时间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护士选择上肢静脉粗直、明显的体检者采用无止血带常规静脉穿刺法采血,观察组护士选择上肢静脉粗直、明显的体检者采用无止血带负压进针穿刺法进行静脉采血.比较两组无止血带静脉采血的使用率和一次采血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护士无止血带静脉采血操作的使用率高于对照组,一次采血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止血带静脉采血操作中,使用负压进针穿刺法,明显提高护士无止血带静脉采血的信心,增加此操作技能的使用率和一次采血成功率,从而提高工作效率,避免患者局部不适,降低静脉采血成本.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提高检验人员静脉采血穿刺成功率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6月期间到我中心进行健康体检静脉采血的120例体检人员进行研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每组各60例,记录两组人员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以及穿刺后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人员静脉采血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远高于常规组,分别为96.67%、81.67%,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静脉采血穿刺后研究组人员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远低于常规组,分别为5.00%、23.3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针对性预防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同时降低静脉采血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自我保健意识日益增强,健康体检的人逐年增多.静脉采血是健康体检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项目,由于体检者对静脉穿刺采血的成功率要求越来越高,这不仅对护士的操作技术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也给护士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标识定位法对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体检中心参加体检的肥胖、血管不显露患者600例为研究对象,将2013年1~12月300例参加体检的肥胖、血管不显露患者作为观察组,运用标志定位方法进行静脉采血,采血部位肘部静脉、前臂静脉、手背静脉各100例;将2012年1~12月300例参加体检的肥胖、血管不显露患者作为对照组,运用传统法进行静脉采血,采血部位肘部静脉、前臂静脉、手背静脉各100例。比较两组穿刺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肘部静脉、前臂静脉、手背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识定位法穿刺肘部静脉、前臂静脉、手背静脉可提高肥胖患者静脉穿刺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值得在静脉采血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学龄前儿童静脉穿刺采血所致疼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88例需行静脉穿刺采血的住院患儿,按照单双号入院日期分为观察组(98例)和对照组(90例),分别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和常规基础护理,采用中文版的儿童疼痛行为量表(FLACC)和 Wong Baker 面部表情量表分别评估两组患儿静脉穿刺采血时的疼痛评分,并对两组患儿静脉穿刺采血的依从性、一次穿刺成功率及采血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FLACC 和 Wong Baker 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静脉穿刺采血依从性、一次穿刺成功率及采血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减轻学龄前儿童对静脉穿刺采血的疼痛反应,提高患儿的依从性,有利于静脉穿刺采血成功。  相似文献   

7.
王晓媛  秦燕  黄英  李红俊 《护理学报》2010,17(11):38-40
目的探讨老年多器官功能衰竭终末期患者经颈动脉采血的可行性。方法2007年12月-2009年8月住院的老年多器官功能衰竭终末期患者13例,抽取其中29例次评估同一患者采血前桡动脉、股动脉和颈动脉搏动情况,对比其中经桡动脉、股动脉成功采血各30例次和29例次经颈动脉成功采血记录穿刺前评估时间、1次穿刺成功率、采血时间、穿刺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老年多器官功能衰竭终末期患者颈动脉较四肢动脉搏动明显;经颈动脉采血评估时间短、1次穿刺成功率高、采血时间短、不良反应小。结论老年多器官功能衰竭终末期患者病情危重、血管条件差,可经颈动脉采血,有利于提高采血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两种静脉采血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提高静脉采血穿刺成功率的方法与效果.方法 将100例静脉采血穿刺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50例.实验组采用BD针进行静脉采血穿刺,对照组按常规法进行静脉采血穿刺.结果 对照组与实验组在疼痛情况、穿刺成功率及退针成功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个体疼痛感低于对照组,在穿刺成功率及退针成功率方面均高于对照组. 结论 BD 针静脉采血穿刺可有效减轻患者穿刺时的疼痛,提高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学龄前儿童入园体检采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不同时间段行入园体检采血的学龄前儿童400例分别设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0例,对照组按照门诊采血护理常规实施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观察比较两组体检儿童一次穿刺成功率、采血依从良好率、风险事件发生率、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风险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采血依从性、家属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护理风险管理有效降低学龄前儿童体检采血中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人员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体检儿童采血依从性和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提高新生儿科年轻护士静脉采血成功率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确立"提高静脉采血成功率"为活动主题,分析年轻护士静脉采血穿刺失败的原因,设立目标,并制定对策。结果品管圈活动,年轻护士静脉采血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由63.30%(38/60)提高到81.70%(49/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规范了新生儿静脉采血的操作流程,提高年轻护士静脉采血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离心穿刺法在乳腺癌术后小静脉采血困难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88例乳腺癌术后小静脉采血困难患者实施离心穿刺法采血,统计一次性静脉穿刺采血成功率。结果一次性静脉穿刺采血成功率达98%以上。结论离心静脉穿刺采血法能显著提高乳腺癌术后小静脉采血困难患者的采血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 目的 探讨 B超引导下行静脉采血法在静脉采血困难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30例静脉采血困难患者实施B超引导下行静脉采血法采血,统计一次性静脉穿刺采血成功率。 结果 一次性静脉穿刺采血成功率达96%以上。结论 B超引导下行静脉采血法能显著提高静脉采血困难患者的采血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体检者静脉采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 000名体检科接受查体的体检者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 000名,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比较两组穿刺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穿刺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体检采血后按压穿刺点环节中对体检者实施优质护理,可降低采血后穿刺部位皮下血肿、皮下淤血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体检采血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动脉采血穿刺时血管评估时间、穿刺时间与动脉穿刺难度及穿刺成功率的相关性.方法 以308例次动脉血气分析检查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跟踪记录老年患者的穿刺部位、动脉穿刺难度、穿刺前血管评估时间、穿刺时间及一次成功率等,对数据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及分组比较.结果 不同穿刺难度患者的穿刺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为老年患者进行动脉穿刺时,不论是以穿刺对象统计还是以操作者统计或者是不同穿刺部位,护士评估动脉的时间及穿刺时间均与动脉穿刺难度呈正相关性(P<0.01或P<0.05);一次穿刺成功者血管评估及穿刺的耗时均多于非一次成功者(P<0.01或P<0.05).结论 对于动脉采血穿刺难度高的老年患者,通过加强穿刺前的系统评估以及适当延缓进针时间能有效提高动脉穿刺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静脉血标本采集失败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和分析体检中心护士在为体检人员采集静脉血标本时不能一次成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护理对策。方法:自制静脉采血失败原因分析调查表,对34名护士共148例次静脉采血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与护士技术操作有关109例次,与真空采血管和采血针头问题有关31例次,与体检人员有关8例次。结论:提高护士的技术操作、解决采血器的问题、做好体检者心理评估和护理,可提高静脉采血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从而体现人性化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静脉显影仪在老年肿瘤病人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入住老年肿瘤病房行静脉输液治疗、需留置套管针且穿刺难度大的病人48例。根据48例病人穿刺过程是否使用静脉显影仪分为仪器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血管评估效果、护患焦虑评分、静脉穿刺成功率。[结果]两组血管评估效果、护患焦虑评分、静脉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静脉显影仪用于老年肿瘤病人静脉留置针穿刺可提高护士穿刺信心及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无止血带静脉采血在门诊体检中心采血室的应用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爱春 《现代护理》2006,12(11):1061-1061
目的探讨消除静脉采血对象因扎止血带造成局部不适的护理措施,提高静脉采血工作效率。方法采血对象取自然站位,护士对其血管评估后不扎止血带,常规消毒穿刺部位皮肤后,持无菌注射器或一次性采血针进行静脉采血。结果穿刺成功率在97%左右,无差错事故发生。结论静脉采血无带法能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避免患者局部不适,降低静脉采血成本,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桡动脉采血与股静脉采血的成功率与副作用的差异。方法将102例新生儿随机分为A组50例和B组52例。A组采用桡动脉采血,B组采用股静脉采血,并对两组采血成功率、穿刺采血损伤程度及操作时间进行比较。结果与股静脉采血比较,桡动脉采血可显著提高采血成功率,减少穿刺部位血肿发生率,缩短采血时间(P〈0.05,P〈0.01)。结论对新生儿行桡动脉采血有利于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损伤程度,缩短采血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静脉血液标本溶血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以降低溶血发生率.方法:对96例老年患者静脉血液标本溶血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血液标本溶血原因为采血时进针不准确、采血速度过快、采血管使用顺序不正确、消毒剂未干、扎止血带时间长、标本运送方法不正确.结论:提高静脉采血穿刺成功率,规范静脉采血操作和标本运送方法,可有效降低老年患者静脉血液标本溶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疑难静脉患者选择腕部掌侧面浅静脉穿刺采血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疑难静脉患者即手背部浅静脉或肘正中静脉等部位用肉眼无法看清血管者,如何快速准确地选择好静脉,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和护士的工作效率,确保一次抽取所需血量,多年来一直是护理工作者们关注和研究的热点.我院2007年1-5月对100例疑难静脉患者选择腕部掌侧面浅静脉穿刺采血与选择肘正中静脉或手背浅静脉穿刺采血的效果进行了观察比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