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住院精神疾病患者攻击行为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调查住院精神疾病患者攻击行为的发生情况,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收集376例住院精神疾病患者的相关资料.如患者发生攻击行为,责任护士24h内进行记录,以护理记录中记录到的攻击行为发生情况为准.结果 376例患者入院1个月内攻击行为的发生率为28.7%.Logistic回归结果提示,攻击行为史、住院次数等是患者攻击行为发生的危险因素,年龄为保护因素.结论 精神科护士应高度关注反复入院、有攻击行为史、离异患者,其攻击行为发生风险高;年龄较大患者的攻击行为发生风险低.护士应通过评估,及时进行干预和控制,以减少和控制攻击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对照研究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71例有攻击行为和85例没有攻击行为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人口学资料、住院资料、BPRS、入院态度和治疗态度进行对照研究。结果2组患者在BPRS、住院态度、治疗态度、既往攻击行为史、诊断亚型和EEG结果等因子上差异存在显著性,其中既往攻击行为史、诊断亚型、BPRS的敌对猜疑因子和治疗态度能够预测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攻击行为。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攻击行为有精神病理学和生物学基础,及早对患者实施有效的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可以减少攻击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71例有攻击行为和85例没有攻击行为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人口学资料、住院资料、BPRS、入院态度和治疗态度进行对照研究。结果2组患者在BPRS、住院态度、治疗态度、既往攻击行为史、诊断亚型和EEG结果等因子上差异存在显著性,其中既往攻击行为史、诊断亚型、BPPS的敌对猜疑因子和治疗态度能够预测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攻击行为。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攻击行为有精神病理学和生物学基础,及早对患者实施有效的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可以减少攻击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精神科护士遭受患者攻击的危险因素分析与预防措施。方法选择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80例精神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调查其住院期间攻击护士情况,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精神科护士遭受患者攻击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预防策略。结果 80例精神疾病患者中,38例对护士做出过攻击行为,攻击事件共44起,其中殴打29起,咬伤10起,其他5起。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酒精性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男性、有攻击行为史是精神科护士遭受患者攻击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结论精神科护士遭受患者攻击发生率较高,应制订相应预防措施及防范技巧教育培训,规范其日常行为,以降低遭受攻击行为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酒精相关精神障碍患者攻击行为的危险因素并探讨职业防护措施。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我院住院治疗的88例酒精相关精神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调查其对护士是否发生过攻击行为以及临床特征,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酒精相关精神障碍患者发生攻击行为的危险因素。结果88例酒精相关精神障碍患者48例出现过攻击行为,发生率54.5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攻击行为史、既往不良经历、妄想症、小学及以下文化水平是酒精相关精神障碍患者攻击行为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酒精相关精神障碍患者极易对护士产生攻击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应采取相应防范措施及进行教育培训,提高护士职业防护技巧,以避免攻击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住院精神病患者219例次攻击行为的特点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住院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的发生原因、攻击方式、攻击对象等特点和发生攻击行为的患者人群特点,给临床护理提供帮助。方法:对某精神病院1年来的住院患者病历资料和护理交班报告进行回顾性调查和分析。结果:男性、年轻、文化程度低、病程相对较短、新发病患者等是住院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的危险因素。结论:及时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加强病房管理,是预防攻击行为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攻击行为的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选择2021年3月至2023年4月本院收治的80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未攻击组和攻击组,对两组患者的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列线图,确定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攻击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80例患者,其中28例患者为攻击组(35.0%),52例患者为未攻击组(65.0%)。攻击组患者长期独居的占比、总住院时间、既往有自杀倾向的占比均高于未攻击组,且ITAQ、SSRS的评分均低于未攻击组(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长期独居、既往有自杀倾向为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攻击行为的危险因素,ITAQ与SSRS的高评分为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攻击行为的保护因素(P <0.05),并构建列线图,有良好预测价值。结论 患者的长期独居、既往有自杀倾向可能会增加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出现攻击行为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不同性别住院精神病病人对护理人员攻击行为的特点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分析不同性别住院精神病病人攻击行为的特点。方法收集2002~2004年北京回龙观医院住院精神病病人针对护理人员攻击行为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男女病人攻击行为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女性病人病程短、住院时间短,短期内多次出现攻击行为,发生攻击行为的原因以精神症状支配居多,伤害方式以抓伤为主。而男性病人发生攻击行为原因中治疗护理不合作较女性突出,伤害方式多为拳击。结论年龄轻、文化程度低、首次住院的病人易出现攻击行为。不同性别的住院精神病病人攻击行为发生率无差异,攻击行为发生无昼夜区别,男女护士遭受攻击的几率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采用对照分析法,对50例有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和50例无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和显著性检验.结果两组精神分裂症病人在BPRS和临床特征上存在显著差异,提示BPRS的幻觉、敌意猜疑因子分和临床特征中既往有攻击史、易激惹、不合作治疗、依从性差及医务人员的强制手段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危险因素.结论及早对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及健康指导,可以将攻击行为减少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攻击行为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方法。方法:将15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修改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评分分为A组(评分≥4分,伴攻击行为)80例和B组(评分<4分,不伴攻击行为)73例。采用简明精神症状量表(BPRS)和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30)对其攻击行为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给予针对性护理。结果:两组患者的既往攻击史、BPRS量表总分、思维障碍、敌对猜疑、激惹性及NOSIE-30两个因子分(激惹、精神症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的攻击行为与精神症状关系密切,护理人员应及时收集患者资料,认真评估攻击行为的相关因素,尽早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1.
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危险因素与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 采用对照分析法,对50例有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和50例无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和显著性检验。结果 两组精神分裂症病人在BPRS和临床特征上存在显著差异,提示BPRS的幻觉、敌意猜疑因子分和临床特征中既往有攻击史、易激惹、不舍作治疗、依从性差及医务人员的强制手段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危险因素。结论 及早对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及健康指导,可以将攻击行为减少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12.
住院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分析与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住院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相关因子的收集与评估,提出相应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采取前瞻性方法共收集48例有攻击行为的精神患者,应用自编的《住院精神病人攻击行为相关因素评估表》进行临床资料收集和分析。结果造成住院精神患者攻击行为的主要因素是患者的精神症状,占65%;其次是患者拒绝住院及治疗,占39%。结论针对精神病患者的攻击行为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方法,可减少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住院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危险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将49例有攻击行为的精神病患者设为研究组,抽取同期住院的无攻击行为的49例精神病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自拟临床特征单因素筛选量表筛选攻击行为危险因素,简明精神病量表评定两组的精神症状。并根据评定结果制定相应干预措施。结果研究组简明精神病量表总分、敌对性、猜疑、幻觉及行为紊乱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研究组医务人员接触不当、强制手段及患者不合作、易激惹、敌意、既往有攻击史等临床特征因素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住院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与医务人员的接触不当及强制手段和患者的敌意猜测、幻觉等精神症状密切相关。针对其原因制定相应的系统护理干预措施,及时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可有效降低患者攻击行为或意外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据报道,由于精神病患者受到精神症状的影响、自知力缺乏,攻击行为的发生率比正常人高出近1倍[1],是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常发生的危险行为之一,给医务工作人员及住院患者生命健康带来很大的威胁。本文通过对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的特征、相关因素和流行病学调查等内容进行回顾,提出了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的防范措施,最大限度地防止或减少攻击行为的发生,降低由攻击造成的严重后果。通过分析,提出一些值得借鉴和参考的自我调节措施,同时也呼吁社会给我们更多的帮助和支持。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60例男性住院精神病人攻击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男性住院精神病人攻击行为特点,本文对1997年1月至1999年6月间我院具有攻击行为的60例男性住院精神病人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小、文化程度低、性格内向、入院时间在1个月以内者易发生攻击行为;从疾病类型上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攻击行为较其它类型多见。而攻击行为的动机多为精神症状所支配,攻击的对象多为医护人员。  相似文献   

16.
攻击行为是指精神病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有意侵犯及破坏行为[1]。精神病患者常因幻觉妄想、不安心住院、心理活动紊乱、外界因素等常发生攻击行为,这对医护人员的安全及病区的管理均带来很大的威胁和困难[2],是精神科护理工作的重要一环。故医护人员在临床工作中要注意加强防范。我院2002~2006年发生精神病患者攻击医护人员事件40起,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35例,女5例,年龄13~64(平均38)岁,病程2个月~20 a。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各类精神疾病诊断标准。其中精神分裂症26例,躁狂症2例,乙醇所致精神障碍2例,分裂样精神…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住院精神分裂症患攻击行为的相关因素,为预防住院精神分裂症患攻击行为提供早期预防和干预。方法对56例有攻击行为和143例无攻击行为进行对照研究,应用BPRS、EPQ、外显攻击行为(MObS)等量表进行评定。结果56例患的主要相关因素为既往攻击行为史、BPRS的敌对猜疑和激活性、被害妄想等,EPQ—N分、P分,MAOS攻击指数≥9。结论有关量表测定可预测精神分裂症患的攻击行为,以便早期预防。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对医护人员攻击行为的临床特征。方法对38例有攻击行为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攻击行为发生以男性、中年、工人、农民及偏执型最常见。发生时间以上班人数少的中、晚班为主。攻击方式多种多样。受攻击对象则以经常与患者密切接触的女护士首当其冲。工作人员的态度与攻击行为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应采取相应的自防措施,减少攻击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王佩丹  林以环 《现代护理》2005,11(7):508-509
目的 探讨半开放式管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攻击行为的影响。方法 将半开放式管理模式精神病院中44例有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实验组,封闭式管理模式精神病院中44例有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对照组,用自编的“住院精神患者攻击行为相关因子评估表”进行临床资料收集和分析。结果 实验组攻击行为主要及相关因素中,与患者吵架及要求得不到满足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攻击行为与住院时间的关系中,第16 d以上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发生2次以上攻击行为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半开放式管理模式更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相关因素,有针对性地改善此类患者的护理对策,减少攻击行为。方法选择本院精神中心2011年1~12月收住入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38例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的攻击行为发生情况,分析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入院次数、是否配合治疗及病情是否控制与攻击行为发生的关系。结果攻击行为的发生率为26.81%,攻击行为的发生受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入院次数、是否配合治疗及病情是否控制等影响(均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攻击行为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入院次数、是否配合治疗及病情是否控制等有关,本研究结果可为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预测、预防和护理对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